建筑高工论文篇1
1.1内核的形成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设置,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Core)。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在建筑的中心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筒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
1.2核的分散与分离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和设计侧重点的不同,以中央核心筒为主流的高层建筑“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
对于结构专业来说,加强建筑周边的刚度也会有效地抵抗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所以如果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边,则无疑也会对结构抗震有利。同时,这种分散的多个外核的空间构成模式,也正好适用于新兴的巨型框架结构,使这种结构体系中的巨型支撑柱具有了使用功能。
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核的移动、垂直交通、服务性房间和管道井分散到建筑的周边,对于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和立面造型上的变化也是极具***性的。它不但适应了其它专业的需求,而且还有利于避难疏散,创造更大的使用空间和使高层建筑的底部获得***。这种空间构成模式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先进性,很快便被推崇技术表现的欧洲建筑师们所发现,并创造性地应用在他们的作品之中。
1.3中庭空间的出现受高层旅馆的影响,一些办公大楼为了追求气派和空间变化,便在入口处附设一个中庭,实际上,核心筒的分散和分离,中庭空间的介入,已使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彻底发生了变化。新一代的高层建筑空间组织更为灵活多样,由于空间设计的侧重点已由追求经济效率向营造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转变,所以许多新建的高层建筑都以“景观空间”的概念,将共享空间与功能空间相结合,把核分散向四周,垂直交通采用玻璃电梯,直接采光,给人们以开敞明亮、将动线视觉化的空间感受。空间构成模式也由封闭的“积层式”,变为上下贯通的“动态流动空间”。
1.4底部空间的变化早期的高层建筑多直接面对街道,从街道进入门厅,再由门厅进入电梯厅,垂座电梯至各楼层,这是高层建筑中最为普遍的空间流线组织方式。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缺乏过渡,没有“中间领域”的概念,在人流集散的高峰期,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尽管许多高层建筑都在门厅的艺术处理上颇费心机,设计得非常富丽壮观,但是由于空间组织方面的缺陷,门厅内往往留不住人,形不成公共活动空间,而入口处也常出现人流拥塞的现象。
2我国的高层结构建筑的发展
2.1钢材的国产化国内钢铁企业根据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标准的要求,制订我国第一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钢材标准《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YB4104-2000),比目前仍在实施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又前进了一步,其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2.2钢结构设计国产化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等有关高层建筑最大高度和最大高宽比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应遵守规范的规定,否则应进行专项论证或试验研究。建设部第111号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和建质[2003]46号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对加强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质量控制意义重大,具有可操作性。
2.3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体系对于高层建筑的划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一个统一规定,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建筑。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3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
3.1内部协调与配合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首先,应从书面资料入手,对本专业***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其次,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再者,高层建筑楼高、层数多、场地窄、专业交叉施工密度大,与工业建筑、一般民用建筑相比,其作业面尤为狭窄,难以满足在有限的作业面内各专业施工同步展开。
3.2外部协调与配合外部协调与配合主要指土建单位、装修单位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
就高层建筑整体而言,土建和安装构成了躯干和内脏;装修则是为其着装打扮。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土建、装修施工阶段划分为:①砼结构施工;②砌体建筑施工;③初级装修施工;④二次装修施工。
既然土建、装修、安装均作为高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故其彼此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实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但作为一个***项目,又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并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有理、有序、有效地搞好各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对于安装施工来讲,从整体看,其成品可以说是依附于土建的半成品或成品之上,它们之间的交叉配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且配合密集处主要在“暗”处,如砼结构、砌体内管井等;而装修与安装施工的交叉配合,主要集中在“明”处,如墙面、天花板等。
3.3前、后方协调与配合前、后方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问题。它对于各类建筑施工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个共性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决定权是在前方,还是在后方?是在项目上,还是在大本营里“项目法施工”运用动态管理原理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使长期以来的前方与后方难以协调与配合的局面得到了根本转变。
有共性必有个性。在高层建筑安装施工中,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必须紧紧围绕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各项特性来进行。为此,必须了解各专业施工形象进度计划,以便及时、合理地调配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
各专业总量、插入时间及在各阶段的工程量均不尽相同,根据动态组合原理,结合各专业阶段特点,合理组合各生产要素,达到前、后方的有理、有序协调与配合。
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涉及面十分广泛,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必须通过了解工程对象,掌握工程特点,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内外工种相互协调与配合,确保质量与进度,全面完成工程任务。
建筑高工论文篇2
(一)生源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招生学生生源大多不具备美术基础理论技能的学习,虽然中小学可能上过美术课,但只停留在表面,而非真正喜欢。因此,从生源来看,要达到一定的美术功底有点难度。
(二)学制时间有限
高职专科学习时间是三年,在这三年中学生学开基础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等级过级而开设的课程,而真正专业的学习往往从大二才开始接触,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的教育离不开扎实的美术基础技能,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好充分的教学计划,才能体现出本专业建设的教学特色,也才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学生的学习心态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大多从未接触过美术教育理论,学生对学术基础技能对专业的影响程度了解不够深入,认为美术基础的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事情,目前的专业课学习用不到,甚至完全想象不到它的实用性,进而直接延伸到对美术基础学习过程的重视度,实际上,这种普遍性心理阻碍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仅有懂不懂无所谓,只要学好专业施工技术理论和相关操作软件即可的学习心态则万万不可取,这偏离了专业技能学习的最终目标。其实,这种心态和社会上从未接触大学美术基础学习而在做施工设计的人是没有任何分别的。这样,既浪费了三年时间,即使毕业到了社会工作,也很容易随波逐流,没有任何长期发展可言。因此,需要给学生灌输一个观念,美学功底的扎实与否直接决定了其今后工作的品质;只有具备了美术基础,才能将其作品质量提高等级,才能鹤立鸡群,才能在装饰行业中备受关注。
(四)课程设置特点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有装饰工程制***、装饰材料、装饰构造、装饰工程施工技术、装饰设计、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等。美术基础类包括:素描与速写、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等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软件有AutoCAD、Pho-toshop、3dsMax、VR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以装饰施工类理论知识为主,美术基础类课程课时太少,但不可忽视的学生的就业导向也有设计类,所以艺术类美术课程课时应与其他主干课程一样,对等平衡。
(五)硬件不足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比起其他建筑、水利类专业而言是小专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有限,目前来看,缺少固定的绘***实训室和绘***设备,条件较刻苦,而本专业的美术基础的学习练习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固定的宽敞的场地。因此,教师增加了每次要提前通知学生改变教室的工作量,也让教师多了很多调课的工作,这样的地点时间变动,不利于教学秩序的进行,也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能力的持续提高。
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改革方案
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本专业美术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下改革方案的建议。
(一)加强入学专业教育,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在校学习的内容用处不大,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感到迷茫。因此,就需要专业教师尤其在学生入学教育的时候,进行介绍本专业和其职业发展展望。使学生对将所学专业有一个清晰明确、正确的认识与定位,从而提高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目标。
(二)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美术积极性
在专业课教学中,调整教学计划学时比例,教师讲授的学时减少纯理论讲课时间,增加教室里进行操作、训练的演练时间。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这种多实训的方式,教师布置实际的课题,运用各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比如,个别辅导、优秀作品展示等的方式,使得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学生增强自我认识,提高其学习动力主动性。同时培养学会多角度思维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审美能力。教师在其中的角色主要起引导作用,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同时动手解决问题,实现师生关系的交流,在“乐中学,学中做”,共同探讨寻求表现方式的最优化。
(三)调整课程编排,注重与专业企业的合作,拓宽思路,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高职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特别重视美术基础技能的专业,而美术基础教学作为专业学习前的必修课程,需要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编排中,多角度体现美术基础的重要性,把握理论和纯艺术两者的关联。以《素描与色彩》课程为例,首先,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编排上,把《素描和色彩》课提前到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学习;其次,在内容上,《素描与色彩》几乎都是绘画类光影素描,这实际上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良好的美术基础,我们需要对素描与色彩及其构成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结合此专业特点,把训练重点放在课程中重视速写和创意造型思维训练,这种改革学习,学生的快速表现能力会得到加强,也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创造条件。同时,可利用校外教学,组织参观相关企业的实际场所,模拟职场。在实训课中,可组织鼓励学生多参观与专业有关的展览,开阔视野、拓宽创作思路,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必然有兴趣,也可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素描的基础是训练造型艺术的重要课程,素描基础的打的好坏决定其后续专业学习中对于造型能力的表达。良好的色彩基础可助学生养成对于色彩的应用、搭配等培养习惯性思维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做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因材施教。在课常教学中,可实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在辅导学习实训课程时教师也需要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熟悉程度,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尤其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坚持“必须、够用”为尺度,在实践教学上,加强实用性、针对性,为专业课程的学习铺垫。
三、结束语
建筑高工论文篇3
本工程为某办公楼的施工项目,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可以分成上部和下部两个部分构成,另外还有地下室结构。其中上部结构中主要有16层,地下室结构为3层,总共的占地面积为40万m2左右,建筑的总体高度为70m,建筑的外观造型存在着一定的美观性,而且,在实际的施工工程中,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业主都希望将绿色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建筑工程中。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另外,从施工单位的角度上看,幕墙施工工程的使用性能相对较强,而且,所选择的节能技术也非常重要。不仅要促进节能的目的,还应该根据已有的建筑工程为重点,不断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和节能性。
2高层建筑幕墙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还是一个建筑强国。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自然令人欣喜,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能耗,我国虽是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和节能技术的匮乏,同时也成为资源消耗的大国,我国现有建筑近500亿平方米,其中节能建筑还不到1%。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护围,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结构框架与镶嵌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载荷与作用的建筑围护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只有合理规范的使用幕墙,才能达到建筑优化的目的。
3主要节能技术的应用
3.1隔热保温节能技术
在本次建筑工程中,主要选择的是开缝式石材幕墙的结构,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对外墙进行保温,还可以提升石材接缝的质量。不仅如此,施工人员还应该加强对相应石材和墙体之间的距离,要在保证正常通风基础上解决墙体潮湿的问题。另外,加设保温隔热材料是整个施工工程的关键之所在,施工人员要尽量对隔热材料的质量进行把关,同时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做好设计工作。在实际的安装和运用的过程中,隔热材料需要达到一定的施工标准。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很容易受到环境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材料受损的现象。在进行保温材料安装的工程中,石材之间的位置要进行紧密连接,要保证缝隙达到标准之后,在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工作。另外,还需要做好加固和防水措施的检查工作,减少墙体出现结露或者是潮湿的现象。
3.2自然通风技术在玻璃幕墙中的应用
施工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对玻璃幕墙进行开启,这种做法主要是使得空气达到相对比较舒适和稳定的标准。因此,对建筑开窗来说,主要表现出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介绍:首先,要保证通风方式的平衡性以及空气流速的稳定性。其次,在建筑的底层楼层当中,严谨设置方式不科学而导致的风速过快或者是过慢的现象出现,尽量减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最后,建筑开窗过程中,如果开启程度相对较小,不仅可以保证风速的平稳,还可以提升室内空间的舒适程度。另外,还应该从现代社会的发展程度上来不断增加建筑的高效性。可见,将自然通风技术应用到建筑幕墙的施工工程中,是现代建筑工程的基本需求之所在。
3.3LED绿色照明技术
在对这一工程实施照明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以设计工作为重点,同时还应该以建筑自身的形态为基础,将各种照明技术进行表现,同时,还应该赋予建筑物比较强烈的现代化气息。另外,还应该以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作为支撑,将这种颜色进行高效转换。从这一点上看,很多传统的灯具不具备这一功能。而且LED灯体积较小,自重相对较轻,而且有很强的隐蔽性。可以进行大范围地推广和应用。经过缜密地计算可以看出,这种灯具在正常照明的过程中,会节能性会提升34.3%,如果运用不同形式的灯体,节能效果会更加明显。
3.4太阳能技术
在建筑顶部安装钢架,并将太阳能光电板牢牢固定在钢架上,最终实现了太阳能和建筑光电一体化,主要为夜间的景观照明提供充足的电力,以减少常规电力的损耗。通过太阳能光电板及太阳能电池完成对太阳能吸收、转化及存储,然后供给建筑照明或者其他需要,就是上文提到的太阳能和建筑光电一体化。在具体的应用环节,人们在布置太阳能电池组件时,通常以发电方阵的形式来布置,使其成为了一个整体屋顶建筑构件,发挥了传统建筑物中南坡屋顶的作用。如此一来,太阳能发电和建筑物实现了有机结合。
3.5智能控制系统
a.室内与幕墙连接在一起的电动遮阳帘。遮阳系统由专门计算机软件进行控制。百叶片部分,可以根据季节、时间以及朝向等因素展开阳光追踪调节,也可以根据阴影计算展开自动调整。可通过中控室对整个大厦的各个区域进行人工优先控制的相关设置;b.双层幕墙的上下电动通风口。冬季应置于关闭状态,以满足保温的要求。夏季应置于开启状态,以便于热空气的有效排除。
4结束语
建筑高工论文篇4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_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 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必修 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因为工作 岗位的真实性、能很好地与就业对接。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因此,这两个教学环节在高职教育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研究高职教育的专家、学者对此 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统华、龚娟等对高职实习顶岗实习的 意义及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张 雁平、刘晓刚、朱春瑜等人从学生、系部、学院以及实习基地四 个层面对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进行了研究;何辉、宋 萌勃等高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问题和顶岗实习的管理机 制进行了探讨。罗长金、郑永裕等人对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 题、高职高专毕业论文选题、如何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 论文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但是,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是 _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安排、实训基地 的长期有效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的系统化管理、实践效果的评 价等研究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系统性和规范性较差,缺乏行之 有效的理论和思路进行理性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专业,顶岗 实习的要求和管理也不尽相同,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 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更易受学生、指导老师、企业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顶岗实习 与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上仍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为了 更好地保证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 效果,开展符合建筑工程专业的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顶岗实习 和毕业设计的管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论文从实训基地的建 设,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 探讨,为该实践教学阶段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一)毕业设计(论文)
在许多高职院校,许多人认为高职学生不适合撰写专业理 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性强的毕业设计(论文)。因此对毕业 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不是太重视,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 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能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毕 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五学期,即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就直接进行 毕业设计。设计时间通常为四周,第五周进行答辩。毕业设计 的内容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向);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工 程监理专业);工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由于学生对项目没 有直观的了解,很多都是在网上***,通过裁剪、粘贴完成;有 些学生还相互抄袭,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并且,由于近几年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不足,学生就业压 力的增大,对于顶岗实习及工作单位还没落实的学生,他们的 很多精力都放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寻找和求职就业上,整天忙于 奔波在各个招聘会中,自然就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设计;对 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受其他同学的影响,投入的精力和 积极性也明显不足。再加上指导教师为考虑就业率,对学生在 毕业设计期间去求职也听之任之,都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 降。因此,很有必要对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安排进行调整,使其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又不影响寻找就业单位。
(二)顶岗实习
以往,顶岗实习的安排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进行,加 上第六学期,实习时间一般在26周左右。在顶岗实习的实施 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顶岗实习单位难落实。近 几年的扩招,加上就业前景较好,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 专业学生数都是三四百人,这给实习单位的安排带来极大地困 难;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许多施工企业出于对安全的考 虑,把接收学生实习作为一种额外负担。因此,很多学校都是 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能保证,与专业对口率 较低。在整个实习期间,许多学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实 习质量。二是指导老师严重不足,每个老师要同时指导一二十 名学生,有的学校还更多,很难真正的完成指导工作。三是管 理不到位。学生实习地分散,再加上没有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 方法,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四是考核评价 难。多数学校对顶岗实习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 未形成科学的办法。一般是企业寥寥几句评语,教师给成绩,缺乏科学性,没有真实的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给学 生造成一个实习好坏都一样的错误观念,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最终造成了顶岗实习的效果不理想。
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为了改善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工作技 能和就业竞争力,我院在2010年开始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顶 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将这两部分整合为毕业实训环 节,在顶岗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通过这三年来的实践,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一) 教学安排设计
在教学安排上,为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具备一定的顶岗 能力,使企业愿意接收学生,不把学生的实习当做一种负担,本 专业安排了两个四周的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习。学生自 入学以来,经过第一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单项技 能,如_般建筑材料检测能力、建筑CAD绘***能力、建筑测量 能力等,进行第一次的校内单项技能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 习;经过第二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 知识,进行第二次的校内综合实训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实 习,通过两次校内实训和暑假企业见习的工学交替,学生基本 具备了顶岗实习的能力。在第三学年,学生完成一个月的拓展 课程学习后,改变以往先做毕业设计再进行顶岗实习的安排, 直接就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 设计。
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整合为毕业实训环节。首 先,学生在十月份就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绝大部分建筑企业都 处在生产高峰期,避免了以往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设计后,年底 才能进企业的局面。解决了建筑企业在年底停工,学生无岗可 顶的困境,其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能结 合实习的实际工程,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建筑 工程技术专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工程监理专业)、工 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
(二) 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解决实习单位难找的问题,按照互利互惠、共蠃发展的 原则,我院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训基地。首 先和长期与我院合作的、位于扬州及周边地区的建筑企业共建 生产性的项目部,利用教师的科研、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增 加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其次,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员为学院 校外兼职教师,不断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基础。校企合作的企 业也能在顶岗实习的学生中优先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满 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达到真正的双蠃。
(三) 教学过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顺利实施毕业实训教学环节的关 键。首先,我院制定了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管理办法、顶岗实 习三方协议、顶岗实习安全协议、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教学大 纲、教学安排、学生成绩的评定及指导教师的考核等系列教学 文件。学生在进如企业前就强调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重要 性,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和制定目标。其次,学生的顶岗实习基 本由学校安排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学生相对集中,便于指导和 管理。第三,采用“双导师”制。除了学校的指导教师外,还聘 请了专业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员担任学生顶岗实 习和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教师。由于是长期合作的企业,指导 教师的积极性与管理经验都相对丰富。同时要求学校的指导 教师与企业的指导教师经常保持联系,并到企业进行巡查,了 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增进师生感情,也能加深学院与企业之间 的关系,实现对学生的共同管理。最后,强化考核体系,提高顶 岗实习质量。
(四) 考核评价
毕业实训环节的最终考核评价由实习过程考核、任务完成 效果以及汇报答辩三个部分组成。过程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进行评价。校内指导 教师按照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完成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 总结,结合实际工程完成的毕业设计以及汇报、答辩情况进行 评价。最后,结合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 的顶岗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
三、结束语
毕业实训环节中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 过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应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专业特 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规范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 安排、管理和考核,使该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从而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肖忠平
建筑高工论文篇5
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时,建筑施工的组织人员和领导人员必须意识到施工管理中协调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科学的选取施工工艺。切实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能够使施工管理的方法、方式更加科学,还能有效的保障工程的质量。要想进一步的提高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在施工技术、施工人事管理方面下工夫,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高效的解决。选择施工技术时要尽量避免使用难度较大的工艺,还要保证选择的施工工艺与设计***纸要求的一致性,这样可以避免因技术问题而产生的误差。建筑施工中,施工***纸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施工前要对***纸进行审核,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避免因设计问题而影响工程质量,还能促进工程的顺利竣工。施工开始前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队对施工技术有较深的了解,还能较好的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期间,还要有统一的领导人员,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完成。
2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2.1做好施工预案
高层建筑施工中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面临的问题也较多。所以施工企业要结合高层施工的特征建立科学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案。施工管理方案应涉及到施工工序的安排、施工时间和重要部分施工等,它不仅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还能提高施工控制的水平。
2.2做好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当今的高层建筑施工一般都具有建筑规模大、施工结构和技术难度大、施工耗时长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也会牵涉到多个施工部门,所以,在施工期间要对各种影响因素开展深入的探究,以更好的控制整体施工进度。进行施工进度控制工作时一般可以使用三种控制方法,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分环节的控制能使静态控制盒动态控制更协调。实际施工中,施工进度计划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干扰因素和威胁因素的不可预知变化,使得实际的施工进度可能和预先设计方案中预计的工程进度有所偏差,这时就需要将实际进度与预期进度进行对比,找出影响进度的因素,对其深入分析后借助组织管理、技术控制和经济投入等方式使其符合预期进度。若采取各项措施后仍不能使其恢复到预计状态,就要考虑对原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然后按照新的设计方案来开展施工。
2.3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工程变更
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工程实际进度肯定会有一定的出入,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和工作技术使设计***纸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开发商要求的施工深度,这时开发商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设计方案上进行一些修改或补充,即工程变更或设计变更。上述的变更一定会对工程量的总量和工程的总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很可能使工程造价一味增长,难以控制。所以设计部门一定要做好初期的调查工作。
2.4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工作
高层工程施工中的监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它关系着工程竣工时的质量、施工进度以及工程造价的高低。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环节就要考虑是否进行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这时他们就要考虑到自身具有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做出最科学的决策,而大多数建设方代表却因经验、能力、眼界等的约束而不能做到这一点。此外,在施工进程中,两方代表的立场、观点和经济利益是不同的,这时就可能出现一些分歧阻碍顺利施工,而监理单位作为不涉及自身利益的第三方,能对这些矛盾、分歧进行调解,保证工程顺利完成,这样可以很好的降低工程的总成本。
3结束语
建筑高工论文篇6
1.1施工周期长,工期紧高层建设施工周期比较长,经常是两班或三班作业,工期长但紧。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应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通过缩短装饰和结构施工工期来缩短施工周期。只有合理安排工序,才能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施工费用。同时,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来保证安全作业。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来缩减施工工期。
1.2施工技术高,施工准备工作量大目前,国内在高层建筑施工方面,多采用钢筋混凝土,而钢混和钢结构方式的运用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而言,多以现浇的方式进行施工,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对于建筑物之间的钢筋连接、施工用品、混凝土方面的模板等方面技术进行有效的提高。这些高水准给施工提出了高难度的技术要求。高层建筑面积和体积较为庞大,需要大量的各种施工原料、施工机械及建筑结构配件。而且施工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及技术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需要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场地狭小一直都是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分配和调整施工现场平面的布置,以确保施工顺利的进行是考验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
1.3在高空作业方面任务较多在高层建筑过程中,高空作业习以为常。在高空作业中要对大量的材料、制品、人员和器具进行垂直运输,需要合理选用各种垂直运输机械工具,以防物体坠落造成事故。在施工过程中,要妥善安排好设备、材料的运输问题,处理好工人的上下班问题,用电、用水、通讯等问题,以及垃圾的处理回收等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
2.1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结构转换层可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及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浇筑。施工时应对叠和的构件进行仔细的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所产生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相互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和施工阶段的承载能力。另外,要注意减少结构抗震方面的不利因素,尽量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时所发生的剪力及刚度反面的变化。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对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然后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其次若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以此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另外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已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极大地改善支撑受力性能,但这种措施只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例如上部采用的是小柱网框架或是壁式框架、开口剪力墙等结构形式。
2.2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在大多数的高层建筑物中,由于造型和功能的需要,我们常常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但裙房几乎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结构的观点看,我们希望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脱开,这时就需要设计变形缝,但从建筑的要求看我们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往往会出现双墙、双梁、双柱,使平面的布局受到局限,而施工后浇带法会弥补这一不足。对高层和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必须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等到高层和裙房主体完工后,再利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得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成一个整体。后浇带施工时,我们优先采用柔性好、施工方便的钢丝网,这可作为永久性的模板使用。为了施工的便利,钢丝网最好在钢筋吊装入模前或者是侧模合模前敷设。钢丝网应该就近绑扎在钢筋上,另外还应在背面设置临时固定结构,以避免浇筑混凝土时钢丝网向外鼓出。为了防止在浇筑时从保护层处漏浆,可在接缝底部保护层部位放一短钢筋。
2.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需将其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的过程中,要避免水泥浆流失、混凝土离析、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若混凝土运送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则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禁止随意加水拌合。浇筑混凝土应该连续进行,如果必须间歇,那么间歇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并且应该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再对次层混凝土进行浇筑。
三、结语
建筑高工论文篇7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处于一个由多种影响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当中,它本身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其潜在的风险隐患,本文将造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根源分为以五个方面。
第一,人为因素。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骑着主体作用,也是造成安全事故根源的最直接因素,人的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有不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盲目聘请不懂专业知识的农民工进行危险性操作,并且不对他们进行较为专业的操作技能培训,导致施工中的安全事故频有发生。
第二,机械设备落后。建筑工程一般都会用到各种规格与型号的机械设备,高层建筑由于实际需要,更是会采用大量不同的施工设备与机械,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贪***眼前利益,采用陈旧落后的设备,加之操作人员技术不成熟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
第三,施工技术水平不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高层建筑,但是从目前的高层建筑施工现状来看,依旧采用传统技术及方法的施工企业还有很多,殊不知技术进步在保证施工安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工艺和工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不可预知性,很可能造成更多的安全事故。
第四,环境因素。高层建筑施工环境十分复杂,并且不固定,项目的主体结构施工大多都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作业的,很容易受到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和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施工中还可能会给过路行人和车辆造成安全威胁。
第五,管理因素。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做好对人、对物及对管理工作本身三方面的工作。如制定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提前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等,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人和物进行明确的规范。
2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2.1建立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
构建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本文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影响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多种因素,本文将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评价指标分为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
2.2做好安全管理缓解工作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风险缓解的目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减小施工风险,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安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际上,安全管理缓解就是提前预测施工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前着手进行风险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的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用于风险缓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工程法,即在合理规范施工工序,以及加强技术管理等方面降低安全风险。此外,对施工人员来讲,谨记要佩戴安全帽,以免伤害事故发生之时能够最大程度减小伤害;二是程序法,就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要能够有章可循,制定相应的规范与制度,从而保障工人能够在一种有序的环境中进行施工作业,一旦有意外发生,也能根据制定好的***策进行及时处理,同时还可以祈祷防微杜渐的作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在影响项目安全的各种因素中,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教育,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2.3做好安全风险转移工作
建筑高工论文篇8
第一,施工工艺粗糙,造成的质量不达标问题。例如水管连接处的渗水处理以及水龙头的接口处处理。这类因为施工工艺粗糙造成的质量问题还有很对,例如阀门的数量不足,阀门关闭不严,水泵排水未进入考虑范围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计量水表的不精确,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甚至危机住户的安全。第二,给排水施工未能按照既定的施工程序进行所导致的质量问题。给排水系统的施工与其他建筑工程施工有着共同的属性,那就是必须按照内部的既定规律进行。如果不按照程序进行很容易导致给排水系统整体施工不达标。例如施工中的管道安装,一旦前后顺序颠倒,那么后面的管道就难以进入预定的管道位置。例如高层建筑室内给排水管道的施工顺序如下:给水管:引入管室内干管立管支管;排水管:排水管立管辅助通气立管横管器具排水支管通气管辅助通气横管。第三,施工的工艺技术水平不达标。在施工中因为施工技术导致的质量问题偏多。现目前建筑工人众多,但是专业技术人才很少。很多的施工团队中都有滥竽充数的人员,有的甚至连***纸都不会看。
2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2.1水泵安装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水泵安装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设备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如果施工工艺粗糙,则会造成水泵的漏水、噪音大等问题。策略:首先应当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国家质量认证文件及合格证的产品,其次,在对水泵进行安装前仔细检查水泵的零部件是否完整,是否存在锈蚀、脱落、不灵活等状况。并且进行试用,通过试用检测是否存在异常并及时进行更正。再次,根据水泵的型号、机组的长度进行精确的设计定位,对关系水泵施工安装的标高、位置、坡度都进行考察,严格按照施工标准程序进行,并且机组的布置管线要尽量短,弯头尽量少。最后,是要根据水泵和水箱的供给方式进行安装定位的考虑并且对水箱的大小进行考虑。
2.2阀门的施工安装问题及策略
阀门施工安装存在的问题在于阀门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阀门的规格、型号以及是否符合设计的需要对需要在施工中进行考虑。并且对阀门的检测有十分重要,阀门的安装方法不科学会导致阀门漏水,无法调节阻力,甚至会导致阀门失灵并且不易检修。策略:首先依据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选择适合工程的阀门型号和规格。给水管管径>50mm时,选用闸阀,管径≤50mm时,选用截止阀。热水管和立管控制阀选用闸阀。其次,在安装前进行仔细检查,特别是严密性和耐压力强度,抽样检查每批不少于10%。最后是根据阀门的安装说明进行安装,各种阀门杆都不能低于水平位置,并且不能向下。
3预埋管道和预留空间的施工问题及策略
预埋管道和预留空间存在的施工问题在于预留的管道位置不准确,预留的空间不够科学。例如在卫生间的底面上进行预留管道和预留空间的施工时,由于卫生间的孔本来比较多,若是再进行预留管道,就会增加房屋的防水难度。策略:首先,安装时预埋管道和预留空间不仅要根据***纸进行而且要向设计人员及时反映施工情况,合计预留问题。其次,在深入分析设计***纸的情况下,要对所安装的设备尺寸进行实地考察,提前最好各层预留管道和预留空间的准备工作,制定好预埋计划。最后在预留是要符合房屋的防水要求,预设后还要做好防水层的施工工作。
4管套的施工安装问题及策略
管套安装的常见问题在于安装不到位或者不固定,影响管道的寿命。策略:首先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楼板内的管套应超出装饰地面高度的20mm,卫生间与厨房的管套应高于装饰面的50mm。其次,钢套的安装应根据设计构造处理,必要时进行加焊固定。最后是地管套安装的实际进行考虑,管套安装要准确,壁厚、直径、埋设位置都要符合给排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要求。
5管道的连接问题及其策略
管道连接的常见问题在于管道的连接处存在渗漏的问题。策略:其一,严格按照规定保持管端插人承接口的深度;其二,利用均匀的熔接圈,保持熔接连接管道的面的平整度,不能出现凹凸不均匀的现象;其三。采用橡胶圈连接的管道,每个接V1的最大偏角不能超过2°;其四,利用螺栓进行链接,其中安防的管道衬垫不能是双垫或者偏垫,并且要选用光滑、规则的螺丝,先用手再用管钱,均以2—3扣为宜;其五,利用卡箍(套)连接管道,卡紧螺栓后管道需要平直,且卡箍(套)的方向要保持一致。同时应当注意给排水管道连接时,不得用强力进行管道对1∶1,不可采用加热垫或双垫来消除空隙偏差。管子焊接时,焊缝距煨制弯头的起弯点不小于100mm,且均不小于管外径,直管段两环缝距不能小于100mm。
6其他问题主要问题及其策略
其他问题主要存在三个方面:排水系统的问题,吊架、支架、托架的安装问题,室内外消管道的及消防火栓安装问题。排水系统的问题主要在于由于高层水管压力问题所导致的气流,容易使管道堵塞、漏水等现象。这就要求在施工时要通过水泵将集中水坑中的污水及时排放到室外。同时在竣工后要进行试验,对于施工中涉及更变的地方进行及时审核,并且在1、2层设计***排水管道。支架、托架等的安装问题在于不牢固,造成管道的变形以及渗漏。这就要求支架和管道的连接处必须做到位置准确,牢固可靠,并且在滑动支架的安装时,滑托与滑槽之间需要保留3—5mm的预留空隙。同时,要将热胀冷缩的因素考虑在内。
7结束语
建筑高工论文篇9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防治
引言
目前高楼大厦遍地矗立,十分现代化,建筑电气增添了不少的新内容,可是在内部有些设备都运转不起来,就是运转起来也不如人意,由于建筑电气是现今新兴的一种技术,他还不完善,在建设施工中还有很多问题、在质量上还有很多通病。下面就针对它的工程质量进行分析,已求得防治措施。
一、防雷接地不符合要求
1.1原因分析
①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焊接技术不熟练,他们多数人是电工班里的多面手焊工,对立焊的操作技能差。
②现场施工管理员对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接地装置》有关规定执行力度不够。
1.2预防措施①加强对焊工的技能培训,要求做到搭接焊处焊缝饱满、平整均匀,特别是对立焊、仰焊等难度较高的焊接进行培训。②增强管理人员和焊工的责任心,及时补焊不合格的焊缝,并及时敲掉焊渣,刷防锈漆。③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另外,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土建如是对头碰焊的,应在碰焊处按规定补一搭接圆钢。
二、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2.1原因分析
①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监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
②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
③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责任心不强,贪***方便用电焊烧弯。
④预埋进户管的工人不懂防水技术,又不请防水专业人员帮忙。
2.2预防措施①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PVC管。②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米。③加强对承包队伍领导和材料采购员有关法规的教育,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堵住漏洞。④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钢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痕现象,其弯扁程序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⑤做好防水处理,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
三、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不符合要求
3.1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对有关规范不熟悉,工作态度马虎,贪***方便,不按规定执行。施工管理员管理不到位。
②建筑设计布置和电气专业配合不够,造成多条线管通过同一狭窄的平面。
3.2预防措施①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要熟悉有关规范,从严管理。②电线管多层重叠一般出现在高层建筑的公共通道中。当塔楼的住宅每层有6套以上时,建议土建最好采用公共走廊天花吊顶的紧饰方式,这样电专业的大部分进户线可以通过在吊顶之上敷设的线槽直接进入住户。也可以采用加厚公共走道楼板的方式,使众多的电线管得以隐蔽。电气专业施工人员布管时应尽量减少同一点处线管的重叠层数。③电线层不能并排紧贴,如施工中很难明显分开,可用小水泥块将其隔开。④电线管埋入砖墙内,离其表面的距离不应小子15mm,管道敷设要“横平竖直”。⑤电线管的弯曲半径(暗埋)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管子弯曲要用弯管机或拗捧使弯曲处平整光滑,不出现扁折、凹痕等现象。⑥电线管进入配电箱要平整,露出长度为3-5mm,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壳。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⑦预埋PVC电线管时,禁止用钳将管口夹扁、拗弯,应用符合管径的PVC塞头封盖管口,并用胶布绑扎牢固。
四、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4.1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
②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4.2预防措施①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②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③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④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⑤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⑥施工人员应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P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C级)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五、配电箱的安装、配线不符合要求
原因分析
①安装箱体时与土建配合不够,土建补缝不饱满,箱体安装时没有用水准权校水平。
②认真将箱内的沙浆杂物清理干净。
③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不匹配时,必须用机械开孔或送回生产厂家要求重新加工,或订货时严格标定尺寸,按尺寸生产。
④加强检查督促,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⑤接地的导线按规范当装置的相线截面S≤16mm2时,接地线最小截面为S;当16〈S≤35mm2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16mm2;当S〉35mm2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S/2。
⑥箱体内的线头要统一,不能,布线要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导线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在箱体内要有10-5CM的余量。
六、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6.1原因分析
①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
②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方便。
建筑高工论文篇10
1.1设施配备不足
在高层房屋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大型设备,而且先进设备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但有些施工单位的设备还比较落后,在施工时,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大型设备的使用成本,施工队就会采用破旧的设备,这样的设备安全性能较低,再加上施工的人员对这种设备操作起来会出现一定的难度。比如说施工过程中需要起重机和挖掘机等设备,各种型号与规格的机械设备都要准备齐全,如果施工人员的技术不够专业不懂得配备机械的型号,那么安全隐患就会潜藏在其中,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1.2协调配合不足
高层房屋建设工程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大多数的施工都是在高空中完成的。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要有娴熟的施工技术配合着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还需要各个不相同的工种相互协调配合,这也是在检查每个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是不是符合施工的标准。不能采用以往传统的施工技术和手段,那些早已不适合现代高层房屋建筑的要求。但是,现在一些管理部门体制不完善,管理能力不足,所以导致很多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下、施工设置不合理以及作业条件也不到位等问题,那么施工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就很差。施工人员较差的素质加上不熟练的施工技术,这在施工工程中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发生从高空坠落的悲惨事故。
1.3安全意识不足
在高层房屋建筑中施工人员起着一定的作用,很多情况下由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事故。在高空作业比较普遍的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施工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用临时大型设备的情况比较多、施工环境比较恶劣、操作人员比较多以及有很大的工作量,这样的情况容易造成高空坠落事故。高空坠落事故表现在:第一,从事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随便的扔掉没有用完的施工材料导致砸伤其他人员;第二,破旧的施工设备出现故障并且没有及时地进行维修,这样就造成了施工设备的零件飞出去伤到其他人员;第三,在使用挖掘机的时候,操作者没有注意周围的环境,挖起的材料不慎砸到其他人员;第四,在高处的砖瓦和使用的工具不小心掉下来砸到其他人员;第五,有些时候为了节约成本,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乱摆放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比较拥挤,导致施工现场空间比较小,安全隐患就会暴露出来。这些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施工人员的不专业,操作技术不熟练,对安全隐患没有概念所造成的,从而对施工的进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4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足
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安全管理措施,如果不实施有效地安全管理措施很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但是很多的施工现场都有一定条件的限制,导致现场的施工布置不合理。安全管理的不完善致使工作人员误认为只注重大型的设备管理就是安全,这样就把小型设备的管理工作放在一旁。就比如说在施工过程使用临时的电力设备,用完线路后就扔在一边不管不问,最后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安全管理的失误会造成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以及不认真对待工作的结果。
2.提高风险管理措施
2.1提高安全防护检查力度
在高层房屋建筑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大多都是因为施工设备的落后造成的。所以施工大大小小的设备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尤其是设备的型号与规格都要相匹配,配件之间要协调,安全性能以及操作性能要强大。一旦经过检查的机械设备进入使用阶段以后,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做一个备案表,把每次机械设备出现的问题仔细记录下来,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这样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顺利运转。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高空架子平台、高空吊装、防塌以及防爆等进行严格的检查。还应培养一批素质高的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严加勘察,这样能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工作人员还能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
2.2提高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要认识到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有句话叫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把这句话当成是安全管理的方针,认真贯彻和落实这一重大方针。要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的技术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就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对施工现场严格要求和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施工机械的安置地点,把小型的施工设备有序的摆放整齐、到位,也要把施工的材料堆放整齐,这样才能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和顺畅。对进行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要严加教育和培训,一定要带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不得随手扔掉余下的施工材料,如果发现施工设备有故障马上报告相关人员,以便对其进行及时维修,避免耽误施工的进度。在施工的现场要放置显眼的安全标志以方便其他人员知道该处是施工现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3严把安全考核制度关
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还要注意合理地规范好施工顺序,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风险。还要制定合理地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从而保障工作人员能够稳定有序的进行施工,万一发生了危险事故,就能够根据制定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来妥善的处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施工人员对工作部负责任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为了杜绝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发生,管理人员要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要严格实行安全管理的考核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教育,对施工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施工人员进行嘉奖和表扬。如果在安全管理中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时要马上停止施工,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才能继续施工,保证施工安全性。
3.细化安全风险指标体系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同时也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新方法,使安全管理更加严谨、细致。因为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不断地推出新材料、新机械和新技术,还要使得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各工种之间的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下面这个表格就是比较细化的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把风险降到最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