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建筑工程论文篇1
关键字:建筑工程 材料检测 理论实际分析
材料检测就是指对原材料进行无损伤检测,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与测量以及环境模拟测试等,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指的就是针对建筑材料进行材料检测。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技术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与竣工验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有其自身的难点,主要是建筑工程材料大部分是由建筑单位以外的企业生产,并且当前我国生产的建筑工程产品中伪劣产品所占比例比较多,因此需要建筑单位加大对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力度,为建筑工程的顺利竣工及优良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理论基础
1、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理论操作步骤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理论操作步骤为[1]:1)确定材料检测的实验项目;2)进行取样试验;3)按照规定的环境湿度与温度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检测;4)进行相应的材料检测。
2、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每一步骤的理论基础
1)确定材料检测的实验项目
虽然施工现场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品种众多,但是进场之前都需要进行质量检测,试验的材料检测项目要服从国家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
2)进行取样试验
建筑材料的取样要具有代表性,通常是以一批材料不同部位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金属材料是从规定部位进行截取)。取样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取样的数量及部位都关系到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存在偏差,都会造成试验误差的增大,甚至会得要完全相反的结果。因此要保证不仅取样的数量要正确,而且取样部位也要按规定来进行。
3)按照规定的环境湿度与温度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检测
温度和湿度对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检测标准中对材料养护和测试时环境条件有相应规定,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规定,试验结果才可能具有可比性[2]。例如:SBS(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防水材料,其材料性能对于环境温度比较敏感,要求进行拉伸试验时环境温度须控制在23℃±2℃。
4)进行相应的材料检测
进行相应的材料检测试验方法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否则会造出很大的误差,极大的影响材料检测的工作。例如:个别试验人员在做钢筋拉伸试验时仅仅试验至试件出现颈缩状态而不将其拉至断裂,这是做是错误的,势必造成检测结果的相应误差,但是这不属于试验存在误差,而是人为造成的误差。
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目的就就是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其实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核心,优质的材料加上建筑工人熟练的技能和建筑工程单位成熟的建筑工艺,就一定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了提高建筑材料的检测水平,要注意以下要点:
1、明确建筑材料的必检项目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治理当今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通病,从源头上防止伪劣建筑材料用于建筑工程,根据项目要求、设计要求以及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首先要明确建筑材料的必检项目,以下所列出得即为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必检项目[3]:1)钢筋的焊接:金属抗拉试验;2)砼用石、砂:石粉含量(人工砂)、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你快含量与含泥量;3)沥青:延度、软化点和针入度;4)水:总盐度、cL-1含量、pH值;5)水泥:凝结时间、标准稠度、体积安定性、细度、抗折抗压强度等。
2、取样一定要规范
建筑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是从对随机抽选的样品进行检测得出的,检测报告所得出的数据是否准确就在于样品的随机抽取是否规范。因此要进行规范和科学的取样[4],以保证检测人员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建筑材料的性能,并且做出科学正确的建筑材料检测报告。
三、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优化分析
1、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
完善和制定各项检测标准和设计标准是材料检测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必须要符合国家相应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并有性能检测报告、质量合格证明等文件。这些建筑工程材料在进场验收时,必须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认真审查。实行安全认证制度与生产许可证的建筑材料,要有安全认证标志与许可证编号,在选购这类建筑材料之前要对产品的安全认证标志原件以及生产许可证进行审查,以防伪造产品的流入。
2、掌控和建筑材料有关的重要资料
在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招标与采购时,合同、投标书、产品样品检测报告等重要文件资料要安排专人保管,并且监理工程师或者甲方工地代表也需要全面掌控这类资料内容,当建筑材料到达施工现场时要根据该资料进行审查,审查建筑材料的产地、数量、外观质量、性能指标以及型号规格[5],严格禁止接收不达标的建筑材料。
总结:
材料检测就是指对原材料进行无损伤检测,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与测量和环境模拟测试等,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指的就是针对建筑材料进行材料检测,其的理论操作步骤为1)确定材料检测的实验项目;2)进行取样试验;3)按照规定的环境湿度与温度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检测;4)进行相应的材料检测。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理论基础,接着对其进行了实际分析,从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要点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优化两个方面召开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相信能够对我国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施川燕.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J].中国建设信息,2009,(2).
[2] 刘文舟.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7).
[3] 宋承裕.中国建筑材料评测系统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新加坡建筑材料质量评测系统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材料与建筑工程论文篇2
论文摘要:对当前职业教育中“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指出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如下课程建设的措施:精编教材;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应用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方法创新等。
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材料,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物质基础,材料决定了建筑物的型式和施工方法。而材料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在建筑材料的生产、采购、贮运、保管、使用和检验评定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缺陷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建筑材料”课程显得相当重要
1“建筑材料”课程建设和改革背景
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内容相对较多,知识点比较分散,文字性叙述所占比例较大,计算部分相对较少。课程内容包括石灰、水泥、混凝土、砂浆、钢材等多种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特性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品的方法,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课程学习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概预算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虽然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因其重要性而具一定的学习动力,但在随后的教学中,这种热情逐渐消减,知识点的繁多使得学生无法融会贯通。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建筑材料课程教学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成为当务之急。多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不断进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并及时把学科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引入到教学中来;增加实践性环节,让学生参与建筑材料的生产、性能检验等试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筑材料”课程建设和改革措施
2.1教材建设
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材料类型也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所涉及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也在不断更新,这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麻烦。一本书更改的内容太多,会极大地降低教材的权威性,学生自习教材的兴趣相应降低。所以教学中要修订教材,我校在2000年和2005年两次编写“建筑材料”材料,编写过程中参照了最新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又注意由浅入深,贴近工程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编写教材、教学文件、教学补充讲义,发表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在课程负责人的整体规划下,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经验共享,根据职教类的应用型教学特色,进行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改革,开发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授课水平。
注重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积极建立产、学、研合作单位,鼓励他们到生产、施工一线进行生产实践或参与工程管理。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承接科研项目或试验生产项目。重视中青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工作,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学位、学历层次。安排青年教师担任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及省市专业学术会议。
2.3强化实践应用性环节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践性、应型人才,通过实践性应用环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巩固所学的材料理论知识,充分体现“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通过创建实训基地,给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性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学实验水平,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通过建筑材料试验和综合练习这两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材料试验练习中,让学生从取样到试验操作以及试验成果的整理分析等作系统训练。此外还让学生参与建筑材料生产试验项目,进一步认识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在综合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是对各种组成材料进行正确的选择,如评定砂、石的颗粒级配,混凝土与砂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枯燥的文字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应用能力水平。
2.4教学方法创新
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1)工程案例教学。建筑材料理论是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工程应用性极强,若能结合工程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工程案例的讲授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通过引入实验现象、工程现象,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寻找答案,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除制作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外,另配有工程***片、实验录像以及工程案例等附件部分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一门严谨而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起来。
2.5采用科学的考核手段
采用科学的考核手段,正确评判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有能力将建筑材料课程学好]。在考核学生时,不简单地以成绩来评定,也不以同一标准来衡量。要注重逻辑思维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可降低要求。毫无疑问,培养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而直觉、自主是创造力的源泉,而我们的教育到底给学生多大的发展空间呢?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我们不可以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渴望成才,长期的失败、失败还是失败,会使他们产生畏难、厌学情绪,索I生破罐子破摔,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地鼓励和关爱,让学生觉得只要我努力了,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材料与建筑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监测控制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其对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也有着极大的要求,社会环境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任何行业进入鼎盛时期都会出现一系列“投机取巧”的案例,但是建筑工程与食品安全是同等重要的,它的建成对未来的建筑所有者以及使用者都有及其重要的影响,此外,对施工单位的社会影响以及经济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一些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会在项目材料质量上动歪心思,以次充好,这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本文通过对建筑项目材料质量的监测控制措施的分析,总结利弊,分析建筑工程在建筑材料上的选择,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
1承包商对材料厂家的监测
1.1全面调查待定厂家在承包商确定订货之前,首先就要对入选的厂家进行严格的筛选。调查待定厂家在业内的形象是第一步就要完成的,这是排除不良厂家的好途径。1.2购进前承包商对产品要详细检查建筑材料是关乎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的建筑基础。在签约之前首先要查看此厂家的资历条件、相关材料制造技术、本厂商品的试验数据等,此类物品一定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检查,做到基本的保障。而后要对此工厂的制造流程、车间工作状况进行探访,有秩序的工作是保证产品质量与生产速度的有利保证。而针对于厂商缺少的证明或者施工团队所需要的数据,务必让厂家给予答复,且要合情合理,存在隐患的产品最好不要购进。当决定此厂家可以合作时,不可匆忙购进,因为每年的建筑旺季是春天,即使目前所有产品符合要求,也难免会有供不应求时出现滥竽充数的材料。要与厂家负责人签下保证质量的合同或其他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保证。当产品没有运输至工地前要求厂家交付样品,检验合格才可以大量采购,一旦发生样品不合格或样品与实际材料不符时,立即停止合作并采取法律措施,不可以因为工期紧而胡乱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
2工地现场的建筑材料检测
2.1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严格的管理制度对项目材料质量的保障也有不小的作用。以往很多管理制度里只强调对现场材料进行专业的机器检测,却没有对其格局与入场时间有合理的规定,这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对材料入场时间不进行确切规定与管理,他人随意运输材料入场,难免会有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首先,要求材料入场前必须与工程监理提前一日申请,而后次日才可运输。其次,对已经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且采取措施以免检测过的材料与没检测过的混淆,在此本文针对几种常用的建筑材料总结一下材料的监测控制:钢筋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国钢材市场是非常混乱的,在钢筋进入工地前就要对合格证书、标牌、长度或者是否弯曲、外形等方面进行查看。再次,混凝土材料无法根据其外形查看好坏,因此,要严格取样检测,合格后也不要松懈,因为在混凝土的使用中也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其质量,如为了增加强度而加入过多的水泥,这样虽然增加了强度,但是在耐久性上是大大减少的,总而言之,能用经验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就无需取样测试而影响时间,而其他的材料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测试,每一批进场的材料都要有这道工序,这才能保证材料的质量。最后,要将不同材料的运输、摆放位置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做到施工现场项目材料位置清晰,使用方面,材料的放置在工地现场是有很大影响的,一定要根据施工组织安排的位置摆放,并且要标明进场日期、材料属性等,方便后期管理。以上的工作是一个反复且需要认真仔细的任务,不断地进行材料确认、质量检测、位置摆放、材料是否充足等。这对工程监理来说是职责内最重要的事,不能有一点懈怠。2.2权利、责任制度上文提到工程监理的职责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施工验收的时候需要材料的入场、现场的清理笔录,掌握第一手的入场资料等,那么就要求这个岗位的人员一定要专业且公正。在材料质量不过关时要查清其来源以及负责的人员。目前很多不好的工程都是因为监理单位有人故意为之,偷梁换柱,从中获取利益。只按照规定就事论事,我国目前无论在职场还是商场都有“人情”存在,很多人不得不碍于关系而做某些事,也有人是因为利益驱使而做某些事,无论怎样,严格的管理对这方面的控制肯定是有益无害的。
3针对于新材料的监测控制
3.1新材料合格的条件建筑工地的材料多种多样,但是新材料仍然在不断地推•出,工程监理在选择新材料时,一定要注意其需要满足的条件,否则不可使用:对于研发的新型材料,应具备研发的证明、合格证书、使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说明书等;新材料必须通过试验证明其可用性,且要由专业人员进行鉴定,此处根据不同产品的属性国家有不同的等级证明;允许使用新材料必须有设计和生产许可,并且有书面证明,否则工程监理人员一旦使用无书面证明许可的新材料,就是工作的严重失误,也是对整个工程的不负责任。3.2新材料的后期施工处理对于新材料的选择,工程监理一定要对新材料有足够的认识,因为材料在属性、型号以及使用上有严格的规定,因此,监理工程师需要认真分析新材料,且对其进行记录,方便后期施工的应用与处理。而针对于事先就看准的新材料,在其研制成功后为投放到市场之前,监理工程师就应对其进行取样试验,并做好报告,明确其在施工上的用途与进入工地的时间与顺序,这些都是保证后期施工在新材料的使用上更加顺畅的前提准备。这一规定对工程监理来说是双刃剑,希望其坚守行业职操。
4结束语
本文对建筑项目材料质量的监测控制上进行了讨论,提出在以往措施上的不足与有利之处。因为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其建筑材料是优秀建筑的基础,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责任,应该得到建筑界特别的关注。目前由于我国相关的各个方面经验较欠缺,因此,更加要在项目材料的质量上下功夫,这需要项目施工人员的认真负责以及整体严格有序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胡天翼.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的监理控制[J].江西建材,2014,34(1):102-103.
[2]白友荣.浅谈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风,2014,23(4):214-215.
[3]贾佰忠.探讨高层建筑工程管理策略与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4,21(10):64-66.
[4]姚秀飞.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3,13(10):51-53.
[5]韦尚选.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4,10(3):136-137.
材料与建筑工程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 “建筑材料”课程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现阶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特点
“建筑材料”课程作为高职土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是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基础课,还是“房屋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工程概预算”等后续课程的前期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面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不断出现的情况,使学生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技术特性、相关标准等基本知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用建筑材料,并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建筑材料”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的课程。它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学科较多,且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技能,可以说它是通往专业课程的必经之路,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和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
(一)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要求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中,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化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专门人才,但其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针对岗位群设置专业,增强专业覆盖面,按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对课程设置及时地进行调整、补充、修订。同时,还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现代内容和传统内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认真研究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和权重,以满足学生从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应淡化基础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把知识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基础理论“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企业对岗位知识和能力需求的调研,我们认为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一线施工与管理岗位的要求,针对一线施工与管理岗位群,整理出课程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并重新编排组合,形成教学大纲。笔者认为,“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与掌握建筑行业中常用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掌握我国现行建筑材料的各种标准和常见的检测方法,比较熟练地对目前施工企业常用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并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基本上可以为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和合格性评定提供依据;三是强化对专业研究工作的基本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
“建筑材料”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庞杂,以叙述性内容为主,涉及知识面广,教材涵盖了十多个大类,上百个材料品种,但其系统性差,各章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这是由于材料学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各类材料本身就是一门专业学科,如胶凝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等。如此多的内容都汇集到“建筑材料”课程中,使其成为一门介于材料学科与建筑工程学科之间的综合课程。
“建筑材料”的课程内容庞杂混乱,主要是对各类材料定性、半定量的分析,是针对各类材料技术性质的总结,缺乏逻辑性和理论计算分析。同时,由于一系列和工程密切相关的试验资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繁多的条文叙述及经验公式,而又缺少逻辑推理,使得其整体性、逻辑性、严密性、连贯性均较差。这就给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造成了不少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高职教育极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少高职院校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依然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重理论教育,轻技能训练,使高职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贯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体系方面普遍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基本上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既没有统一编订的课程,也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学校自行其是。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课的开课率没有达到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实践课看成理论课的附属课。二是教学方法不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三是对学生的考核多按传统的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的单一闭卷考试方法。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对“建筑材料”课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就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很多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以前的教材,这些旧教材的内容比较狭窄,很多教材缺乏对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实验方法、新标准的介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我国建材领域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速度远远跟不上建材领域发展的速度,所以,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建筑材料”课程标准的制定,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以应对工程实际的高速发展。
(二)沿用本科教学大纲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只是对这门课程本科的教学内容作了局部删减,略降低教学要求。“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两大块: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讲解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性能的一些基本测试,属于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仅仅是用来验证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结论,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因而,在现阶段的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实验课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属于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真正地把实验课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学生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方法落后
现阶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仍旧停留在口头讲授、“满堂灌”的层面上,而建筑材料领域中涉及很多概念,有些概念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难以描绘。大多数理论知识只有在具备工程实际条件的情况下,才会被学生更好、更快地加以理解。此外,随着大学本科院校近年来的大幅度扩招,吸引了众多高中毕业生就读。这就导致了在高职就读的学生,其基础知识不扎实,且个体差异较大,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可自由支配时间明显增多,主动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这给“建筑材料”的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精研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教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就应该有所侧重,在深入分析岗位工作对本课程知识能力要求的前提下,打破学科框架,构建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体现土建专业所需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新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突出重点内容,在重点内容讲解透彻的同时,兼顾讲解其他一般内容,其余内容则可要求学生们课后自学完成。建筑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结合专业的特点,应该突出两个重点,即材料的基本性质及结构材料。 材料的基本性质这一章很重要,它是研究建筑材料共性问题,是后继各章的基础知识。因此,应较详细地把材料性质的各个概念结合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清楚,要求学生们牢固掌握。结构材料能否正确使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和正常使用。所以,应把水泥、混凝土、钢材、防水材料列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这些重点内容时,应尽量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诱导和启发学生去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正确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某些具体材料的教学,则宜采用在众多材料品种中选取典型品种予以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水泥”一章,应选用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通用水泥作为主要讲解内容,其中又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其熟料的矿物组成、水化反应、硬化机理、技术性质、腐蚀及应用、储存等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介绍其他掺入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而水泥中快硬硅酸盐水泥、白色、彩色硅酸盐水泥不是重点内容,仅作简单介绍即可。特别要做说明的是在突出重点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其他非重点章节中也有重点内容,譬如在“砌体结构材料”这一非重点章节里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和砌块是重要的墙体材料,所以它们的技术性质是重点内容。确定重点和非重点内容教学,不仅能缩短授课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学生全面而重点地掌握建材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章节内容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为了克服“建筑材料”内容多而散、系统性差的不足,同时也为了避免讲授时平铺直叙,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教师特别要注意加强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各种工程材料服务与工程实际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明确各种材料在工程实际中所处的地位为出发点;以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材料的技术性能、基本构造与组成、材料应用发展方向展开论述;以材料在工程实际中不同的功能作用作为结论来开展教学,会使学生感觉总体思路明确,条理清晰,前后上下知识融会贯通。
(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枯燥无趣等问题,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采用样品教学,做好对比分析。“建筑材料”课程作为一门叙述性内容偏多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性地认识和了解各种建筑材料,我们应尽力收集相关的材料样品,进行展示,首先让学生对该材料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再介绍其性能、特点和应用等其他内容。同时,可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共性和特性,便于掌握和理解其技术性能。如讲解混凝土拌和物时,可以当场取少量水泥、天然砂、石子和水进行搅拌,介绍各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可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观察不同配合比的材料性能的差异。再如在介绍过火砖、欠火砖时,可直接用样品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这两类砖的外观颜色和形状,就能很快掌握这两类砖的特点和区别,学生的印象也会非常深刻。第二,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口述为主要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率比较低。采用电化教学,借用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量,而且还能通过影像,真实而直观地反映出材料的“真面目”,使学生加深对材料性能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引入工程实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定义、概念,把工程的实际环节引入到课堂内容中来,以实际工程为例来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效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例如,在讲石灰的性质时,可列举石灰的应用、抹灰墙而出现爆裂点的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此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使学生加深对石灰熟化时体积膨胀较大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石灰变储存期为陈伏期的必要性。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做演示。通过对这些简单试验的操作与观察,学生对生石灰熟化特性的了解和认识可进一步加深,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发挥实验在建材课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叙述性和定性的(有时是半定量的)性质,它对某些概念的定义是不精确的,仅仅从定义本身难以作出精确的认识和严格的区分。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初凝”和“终凝”这样一些成对出现的概念。这里不妨引用一下水泥的“初凝”和“终凝”这一对概念的定义:“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和时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为水泥加水拌和时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随后开始具有强度的时间。这里的“开始失去”“完全失去”和“开始具有”等说法并没有严格的定量的规定。学生难以区分和掌握这样的定义。而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这样的概念。这里不妨再引用一下该实验中有关试验结果的规定:由加水时算起,到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0.5~1.0mm时,所经历的时间为初凝时间;到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1.0mm所经历的时间为终凝时间。这样由实验对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定量规定和区分,显然比上述的定义要精确,且实验形象、具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授课时,教师就结合实验把“初凝”和“终凝”概念量化、具体化,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概念。“建筑材料”课程中类似的概念很多,如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沥青的黏性等概念,都可以用有关的实验来使其定义精确化、具体化,以利于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
尽管结合课程特点,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和实践环节上,我们作了积极的探索,“建筑材料”课程改革已初步有了成效,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课程的改革和实践的探索中,我们要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以更好地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2004-04-02.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材料与建筑工程论文篇5
【关键字】工业,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中***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现代化和规模化,但还存在着诸多的质量和管理问题。笔者通过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而来探讨对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二.、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
1.人的因素分析。人的因素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关键因素。人的因素中关键是领导者的素质问题,包括领导者的***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对工程的理论素质,人得素质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领导人员和其他施工人员的素质。因此,首先应该做好人的工作,招标时,要选择那些素质较好,资质较好的施工企业、设计企业。同时还要考虑单位的综合素质,比如单位的抗风险能力等,这些素质也是工程质量的决定因素。在前期工程招标时,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同时建设单位应该配备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进行施工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的人员也应该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2.材料因素分析。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建立以建筑材料和产品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对建筑材料的控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注意抓好材料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者写人员的***治素质、业务素质、专业素质等都应该经得起考验。要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材料辨别能力、同时,选择比较好的生产企业,提供质量高的材料,同时还要能够进行材料的相关试验,检查材料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
3.设备因素。机械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建筑工程的机械化程度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看到,施工企业的机械化水平也是衡量施工企业的资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可以更好的体现施工企业的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为创建优质工程打下基础。施工和建筑企业应该充分的对施工的方案进行技术论证,同时对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合理的选择机械设备了。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重视环境因素的地位。环境因素具有变动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施工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这样可以很好的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对于不利的环境因素,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处理,使其能够达到质量控制的要求。环境因素包括气象因素、地形因素、温度因素、通风因素、水温因素等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利用有利的因素,这样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是有一定意义的,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加强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企业提供工程质量的关键措施,可以根据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来研究提高企业工程质量的措施,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高工程的质量控制。(一)人的控制。企业在用人选人时,要注重对高素质人才的选拔,综合考虑人员的***治、思想、业务素质和人员的人际交流方面的素质。(二)材料控制。材料是工程的关键,要想提高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对工程材料的控制,在材料的选择上,对材料的保存上,以及对材料的性能上进行很好的把握,正确使用材料。(三)机械控制。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施工机械的要求很高,对于工程机械的控制可以很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合理使用机械的参数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四)方法控制。施工的方法是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方法的把握,一般要根据设计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流程,采取符合工程特点的施工措施,同时要创新施工方法,力争采取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手段,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可以说施工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者工程的质量。⑤环境控制。环境因素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气象、温度、通风、地形等很多组成部分,施工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对有利环境的利用,对不利环境的规避和改善,者才是关键。
2 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进行控制
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进行控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于工程的建设、施工、设计等不同阶段的人员和工作,要进行有效的交流,保证工程能够顺利的完成。施工方应该将工程的施工情况随时告知设计方,监理单位也要把施工中的问题随时告知给施工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要求。第二, 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工程的进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按约定将自己所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送到工程现场,并及时提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第三,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工程款是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出现资金流转不畅,必然导致无钱购买建筑材料、工人罢工等现象,施工就难以进行。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2 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加
强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施工技术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任何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只有工程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第二,对隐蔽工程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控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很多隐蔽工程, 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有工程管理者加强监督和监理,才能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4 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可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
第一类,分项工程验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一般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 并将验收记录提交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核查确认。
第二类,分部工程验收。分部工程一般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于重要的和关键的分部工程,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
第三类,单位工程验收。工程完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四.结束语
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于社会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加大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本平 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 -2010年25期
[2]胡玉贤 关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探讨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2年2期
[3]李荣胜 张超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控制措施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7期
[4]刘雪琨 关于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期刊论文] 《吉林画报·新视界》 -2011年4期
材料与建筑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 不足 课程改革
[中***分类号]TU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15-01《建筑材料》课程是土建类房屋建筑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术基础课。建筑材料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建造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所有材料,包括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总称。从狭义来说,是指直接构成建筑物和构筑物实体的材料。一切建筑工程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组成。
《建筑材料》课程是通往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和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结构设计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现笔者根据对《建筑材料》课程的了解及教学经验,分析本课程内容的特点与不足,从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本课程教学的探讨。《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特点与不足:1.《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内容的特点:(1)内容多。概念多、涉及的材料多、叙述性内容及经验性内容多,其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很广。其中包括几十类上百种的材料,如无机非金属材料里就包含了砖石材料、胶凝材料、混凝土、砂浆,等等。除此还有金属材料、有机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内容极为繁杂。(2)内容散。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各类材料和工程密切相关的一些实验资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分析、计算部分较少,涉及的材料和内容多样,各类材料自成体系,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知识点极为分散,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看似简单易懂,内容却散而无味。2.《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不足之处正是由于其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内容多、内容散的特点学生学起来会很吃力,容易让学生感觉到这门课程“枯燥乏味”。所以想教好这门课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就学生而言,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程,应该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好这门学科是学好本专业的前提,让学生一开始就树立起重视这门学科的信念。例如:可以举出一些实际的事实案例让学生明白《建筑材料》课程在实践中的地位,让学生心理上做到学好这门课程的困难准备。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分析每节课所讲的内容,怎样讲课才能做到:1.既让学生掌握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动力和兴趣,例如:课前可以翻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如果仅仅是讲授书本的知识和理论框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可以扩展一下教学思路,在不超出教学大纲的前题下。扩大一下教学范围,教授一些与建筑实践有关的实例。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只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将这门课程“有血有肉”的,生动地在课上展现出来。2.课堂上讲授的方法也是讲好《建筑材料》课程的关键,有了课前的精心准备,再加上课堂上生动、激情的讲解,会让学生对这门理论较强的学科不断产生兴趣,例如:课堂上不要一味地老师讲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某些教学内容也可以采用试着让学生讲授,老师指出不足的方式。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掌握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教师当堂传授,学生当堂理解消化。3.课后布置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课后布置作业不应该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概念和纯理论性的东西,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课后可以布置类似的问题,什么样的建筑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材料,现代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需要高强轻质材料;化学工业厂房、港口工程、海洋工程等需要耐化学腐蚀材料;建筑物下部结构、地铁和隧道工程等需要高抗渗防水材料;建筑节能需要高效保温隔热材料;严寒地区的工程需要高抗冻性材料;核工业发展需要防核辐射材料;为将建筑物装修得更美观,则需要各种绚丽多彩的装饰材料,等等。这类的课后布置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充分掌握《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
第三,从教学的过程来讲,也是学生学习好这门学科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紧紧抓住所学的建筑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建筑实践的过程中具体应用,只有抓住了这个主题,才能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
总之,要想把这门课教好,同时让学生学好,必须从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改革。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教师的讲授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原动力,而教学过程的丰富多彩,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毕万利主编.建筑材料学习指导与练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
材料与建筑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为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作为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市场口碑的关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多年从事建筑行业,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因此,笔者以自身经验出发,通过多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和论述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方式与重点。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作为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施工的最终目的是为投资商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建筑物。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质量、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为基础开展企业的管理工作。施工质量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赢得市场口碑、赢得市场认可、赢得企业发展机遇的关键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20世纪建筑工程施工市场中,常会看到由于施工企业质量问题造成的烂尾楼现象。这一现象不仅造成了许多施工企业的破产,同时也对投资商、周边建筑安全产生了影响。在现代建筑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此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
2.1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应用——施工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
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认识到了预防性质量控制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具体实施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对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认识与学习。通过对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认识与学习,促进企业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应用,为企业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明确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控制点与控制内容。在此基础上,强化施工过程的监督与执行。通过针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素的控制,有效预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质量控制效果。
2.2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重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开展中,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企业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目标,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针对企业质量管理架构、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具有针对性、符合企业与工程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3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3.1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
在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施工材料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材料是否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工作。首先,在工程中标手,施工企业即应着手材料控制与管理工作。以材料采购管理为基础保障采购材料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此外,还要强化材料进场的检验、存放管理以及使用前的检验等。通过针对材料质量的管理工作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以现代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管理为例,首先,供应商供应钢筋应符合设计钢筋径要求。其次,施工企业应在材料进场过程中加强检验与复核,确保进场钢筋直径与设计施工要求相符。钢筋材料进场后,根据不同直径进行分类存放,且存放过程中应注意防雨防潮,避免钢筋表面锈蚀的发生。在钢筋架施工前还应对钢筋径、钢筋表面进行二次检验,确保施工用钢筋符合设计施工要求。通过各个环节的控制与管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用钢筋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施工材料的重要性,强化材料控制与管理。通过材料控制与管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标。
3.2以技术管理为重点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革新、抗震等级要求的提高以及设计方案的变化使得施工企业缺乏粗够的施工经验。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技术管理以保障施工质量。首先,根据砖混结构与混凝土框架浇筑结构变化带来的技术革新,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技术学习。同时针对工程建筑所采用的技术方式进行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根据施工基础参数、现场施工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通过技术控制与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实现技术管理对质量控制的促进作用。
3.3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依据、是有效避免质量通病发生的重要工作。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工程技术交底阶段开始进行质量控制研究与探讨,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针对工程所在地域的气候条件、工程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基础因素等进行质量控制点的完善。通过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人员能够依据质量控制点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通过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保障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基础参数等处于受控状态,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寻求发展、赢得市场的重要能力。随着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革新以及设计标准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更加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现代施工技术的掌握、经验的积累以及现代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应用,促进企业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自身质量管理能力的提高入手,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J].工程建设信息资讯,2010,9.
材料与建筑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城市建筑基础设施材料;质量检测方法技术;钢筋墙面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93
从实践情况分析,国内建筑基础设施行业对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经验不足,技术与西方国家比较相对落后,但是在学习和批判性借鉴国际通用检测要求和检查手段之后,国内建筑行业终于制定出适合自身情况的材料检测管理方式。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筑行业领域需要继续加强对建设基础设施材料的质量检测,建立起质量检测管理秩序。
1 国内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情况分析
首先,国内城市建筑基础设施行业已经有了一段长时间的发展进程,积累了很多实践检测工作经验和技术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赶超西方国家先进技术标准。但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管理中的缺陷是检测技术手段与国内建筑市场日益变化之间的差距,而且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结构继续优化调整,配合国家部门法律法规、***府规章和其他规范制度共同进行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管理。
其次,国内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单位在工作中不能保持***性,常常受制于其他上级单位的干涉和控制。详细说明,很多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单位没有从行***体制中完全脱离,没有实现从行***单位到法人公司企业的制度转型,在经济上、人事管理上受制于原归属行***单位的决定,无法根据建筑市场的变化需求调整内部组织结构,无法根据经营发展策略和经营目标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行***组织管理体系。
最后,部分检测单位不是事业单位而属于私营性质,其资质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常常可能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收益而降低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标准、化简或者省略质量检测的必要程序,为建筑项目工程质量隐患提供了可能性,增加了建筑材料质量风险,甚至存在不合法竞争行为和质量检测结果、质量检测过程中的造假或者其他违法行为。
2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要点分析
在建筑设施基础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检测顺序、检测环节的要求,不能放松材料质量检测的标准和要求,不能随意、擅自省略其中任一检测过程和检测环节,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实施报告中,应当详细写明进行质量检测所使用的样品数目、样品选取的位置和方式,样品检测的方法与检测结论。操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应当按照检测程序、检测标准和制度规范的要求进行建筑材料样品的质量检测,以上程序是否被正确遵守和按顺序进行,直接关系到材料质量检测结构的准确性。只有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强质量检测人员对质量检测规范性的认识,才能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二是,对检测材料样品的选择应当满足代表性特征。只有检测对象符合整批建筑材料的一般性特征,检测对象的成分构成和性质、特征符合并代表该批次建筑材料的总体情况,才能保证质量检测结论的准确性。选择被检测样品需要数量适当、样品位置选择准确,并使用正确的样品检测方法,检测样品的数量不可以过分增加或者过分减少从而影响检测结论或者造成检测单位财务经费的浪费。
3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技术要点分析
(1)钢筋材料质量检测。钢筋检测各地的规定稍有不同,一般都是拉仲试验和弯曲试验,有些地方(例如上海市)增加了重量的检测。进口钢材必须做钢材化学分析试验。检查规格尺寸时要用精细的仪器量直径,可以用普通的测量工具量长度,并称其重量,全部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要检查钢筋的外观质量,生锈的钢筋一率不准用,哪怕是经过防锈处理的。对钢筋做拉仲、冷弯试验时,每一根钢筋都做,试验过程全程监控。
(2)墙面材料质量检测。砖和砌块属于墙面材料。从生产方式以及主要原料外形特征上可把砖和砌块分为蒸压灰砂砖、烧结多孔砖等。在检测蒸压灰砂砖时不得少于2万块作为一批,最好是以每10万块作为一批。从其尺寸大小及偏差,外观颜色、形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方面按随机抽样法抽取15块进行检测。烧结多孔砖以每5万块砖从它的尺寸大小以及偏差,外观质量,抗压强度和抗折能力进行检测。
(3)精度和误差处理。对建设基础设施材料的检测结论与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检测方式和检测仪器、外部环境因素都有一定联系,需要以清晰、确定的规定单位实施质量测试,通常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存在以下几种检测误差:一是平行检测误差。其产生的原因是在使用相同的检测设备和相同检测方法的时候,却得到有差异的检测结论,说明被检测建筑材料存在不均衡差异。二是检测同组材料中的误差。由于检测技术人员个人技术原因、或者在操作中的技巧运用,导致对一组属性相同建筑材料在检测结论上的差异和不同,在该种情况下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并选择合理的检测结论作为最终结论。三是重复性误差或者比较性误差。其产生的原因是当质量检测人员在对相同的检测样品、使用相同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仍然得出有误差的检测结论,应当对这种检测结论进行综合考虑并允许其中有误差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在持续发展中,城市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建筑基础设施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进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和单位应当不断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使用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与手段,进行质量检测工作的技术科研开发,提高技术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保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在管理体制上的***性,避免让不合理的建筑材料被应用于建设项目工程施工中,为国内建设工程质量的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沛花.10kV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5(10).
[2]张福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研究[J].建筑经济,2015(06).
[3]孙学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6).
材料与建筑工程论文篇9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 问题 对策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49-01
《建筑材料》是技工院校建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长久以来,《建筑材料》以其凌乱的系统、繁杂的内容困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面对新时期课程体系的挑战,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应是专业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内容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差
《建筑材料》主要介绍了常用的建筑材料,如石灰、石膏、木材、混凝土、吸声材料、建筑砂浆、水泥、轻体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建筑钢材、石灰、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建筑胶体、管道材料等,内容繁杂,品种繁多。虽然各类材料自成体系、但各体系内缺乏逻辑关系,系统性较差,学生学起来易枯燥乏味,上课时提不起兴趣、提不起精神,更别谈能学到多少东西了。
1.2 内容枯燥,逻辑性差,实践性强
本课程经验性内容多,概念术语多,纯文字叙述多,逻辑推理内容少。看似好学,实则不然,要想真正学好这门课,掌握起来还是比较较难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若教学方法不对路,学习方法无要领,教师们教起来就会比较累,学生们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掌握不了多少实用知识。
1.3 课程学时少,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学完
一般来讲,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的学生最后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通常会被安排到建筑工地一线实习,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校学习实际时间减少,为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很多教师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填鸭式”教学,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单追求“快”忽略了“好”,最终导致学生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教师教起来紧张无奈。
1.4 教材内容滞后,缺乏创新
目前,《建筑材料》相关教材中,传统材料如石灰、水泥、普通砼、钢材、木材等讲得过多、过细,占用了较多的课时。但很多新材料教材中多数并未提及,例如建筑工程中已经被广泛使用的高性能砼、各种新型玻璃、双钢筋、新型防水材料、新型管材等。
1.5 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传统教学方法在不少技工院校中仍然有较大的市场。虽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学科中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有些效果,但对于建筑材料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来说,只采用上课老师讲、学生被动学的方法,根本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层面上,对各类材料的应用知识以及工程实际材料的应用知之甚少,进入工地后,并不能针对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反应,更谈不上综合应用所学的材料知识去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了。
2 课程教学方面的改进
根据技工院《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自身特点和建筑材料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改进教学方法
2.1.1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直观,这样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筑材料是一个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行业,新材料层出不穷,但目前广泛使用的教材内容远远滞后于实际。由于各地师资条件不同,在不能实现实物讲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应用等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将原料结构、内部构造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增加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以动静皆宜、声像俱佳、***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把知识点直观、生动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理论以形象、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边看、边听、边做、边想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1.2 大量引入案例法教学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针对技工院校学生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建筑材料课程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针对建筑工程常用建筑材料,运用发生在身边的工程案例,从引入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使知识在案例中呈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加他们的直观认识。
2.1.3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的、必须的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建筑材料学科中有大量的建材需要学生去认识,通过建材实验,不仅能验证已学的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强烈的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渴望。教师教学要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观察、思考、质疑、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力。
2.3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目前,多数技工院校都覆盖了高速的互联网络,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获取相关资料,不断学习,增加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各种专业的建材网站、科研院所网站、甚至建材市场动态。这些他山之石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术、市场零距离接触是非常有好处的。
2.4 选择内容浅显实用而又不失新颖的教材
选对一个教材的作用非常之大,作为专业教师应该把好学生的教材关。选择教材要把握好“三关”一要把握“浅”字,二要把握“用”字,三要把握“新”字。浅显是指应在通俗易懂上下功夫,解决一个“浅”字,在必需、够用、有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难度;“用”字就是实用之意,实用是指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有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新”字即新颖,新颖是指教学内容符合并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时展的新形势,具有先进性,突出一个“新”字。近些年来建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等新的信息都要在教学内容里反映出来。
3 结语
在《建筑材料》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技工院校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认真研究,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技工院校《建筑材料》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广受社会欢迎的建筑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友辉.建筑材料教与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材料与建筑工程论文篇10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结构;任务教学
中***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高职高专教学领域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普遍提倡,工程造价《建筑结构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可以囊括为两大模块:建筑结构力学及设计基础理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及体系的认识与表达,下面根据其教学内容如何在任务教学的挖掘与任务教学的实施展开论述。任务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教学的运用,将某一个完整的项目分解为若干相互***又相互结合的任务,本文以某办公楼施工***为例进行说明。
1. 建筑结构力学及设计基础理论教学的任务驱动
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比较差,建筑结构力学及设计基础理论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无疑加大了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应该充分挖掘出该部分知识体系中结构理论与识***知识相互结合的教学任务。建筑结构力学及设计基础理论包括三个内容:建筑力学基础知识、建筑结构材料、建筑设计方法与设计指标。
建筑力学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结构构件从外力到内力进行简要的受力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力学理念的同时加深对建筑施工***的认识,我们可以选取办公楼中某单跨框架梁进行力学分析:第一步,把某单跨框架梁从办公楼施工***中脱离开来对其进行外力分析,分析其所受的主动力和约束反力,任务是建立一个简化后的简支梁力学模型;第二步,假设该简支梁力学模型中的主动力为已知,任务是求出其约束反力;第三步,根据求出的约束反力和已知的主动力对该梁进行可能的变形分析,任务是根据力学原理求出其内力并作出内力***;第四步,根据该简支梁的内力***回归于该梁的建筑施工***和结构施工***,对该框架梁的荷载、变形、内力和配筋进行概念性阐述。其中每一步骤都有明确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有清晰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只要对学生稍加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指导,学生便能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下去。这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建筑构造与识***》,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识读建筑施工***的能力,从***纸中选择结构构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建筑施工***的认识,也有助于他们对结构施工***的初步理解以及其与建筑施工***的结合。
建筑结构材料理论知识和识***知识也有很多的结合点,《建筑结构基础》这门课程的另一门先修课程是《建筑材料》,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筑材料基础理论,但对于实际应用却较少涉及,对于建筑结构基础老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主要建筑材料性能的简单复述。建筑材料理论知识可以分为这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寻找办公楼建筑施工***和结构施工***中有关主要建筑结构材料的信息,任务是列出主要建筑结构材料品种的清单,其中包括混凝土的等级、钢筋的级别和直径等;第二步,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结构材料分析出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任务是总结出混凝土和钢筋产生粘结力的原因。通过通篇查找建筑结构材料信息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施工***的整体架构也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建筑结构主要材料实际应用的理解。
结构设计方法与设计指标主要阐述建筑结构荷载、设计方法、抗震设防三方面内容,这里可以分解为两个任务:第一步,对办公楼施工***中某梁进行荷载分析,任务是计算出该梁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再结合荷载规范计算出可变荷载标准值;第二步,分析该办公楼的建筑高度和地理区域,任务是确定该办公楼的抗震设防等级,再和结构说明进行对照。
2.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及体系的认识与表达的任务驱动
纵观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当今工程的实际应用,在整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常选取框架结构作为本部分的教学案例,框架结构受力清晰学生易懂且在实际应用中也非常广泛。框架结构包含的基本结构构件为柱、梁、板、基础、楼梯等,我们可以办公楼作为主体项目进行案例教学,将主体项目分解为若干***又相互结合的小任务,通过识读结构施工***理解各基本构件的构造特点从而进行某宿舍楼基本构件的结构设计并制***。可以从构件截面认识与设计、构件配筋这两个方面进行任务的分解和实施。
构件截面的认识与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学习基本构件的构造特点然后自主进行界面设计:第一步,在办公楼结构施工***中寻找出有关构件如柱梁板截面的信息,任务是总结出截面与跨度的关系;第二步,给定已知条件如跨度以及结构材料信息设计结构构件的截面。学生在对结构施工***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开始慢慢的深入到具体的结构构件,这是一种典型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在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以及结构识***学习过程中,钢筋的计算和识读向来是重点和难点,配筋计算有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方法(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讲难以把握),而钢筋的感官认识也是比较头疼的问题,学生往往很容易混淆钢筋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老师不可能每堂课都把学生带到施工现场,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教学任务:第一步,钢筋名称与空间的结合,根据给定的条件即文字描述把钢筋放置到给定的截面中,任务是作出基本结构构件的截面***;第二步,根据给定的基本结构构件截面进行配筋计算并配筋,然后再将配筋结果和结构施工***进行对照,让学生找到差距;第三步,从单个构件配筋的表达扩大到整个框架结构体系从而引入平法识***,任务是让学生更加深刻意识到平法表达的必要和便捷。
对于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来讲,识***向来是比较难以突破的难题,如果在专业课程中穿插识***的任务,对于学生识***能力的提升肯定大有帮助。在教学任务的分解和实施过程中,老师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理论基础薄弱毫无工程经验的特点,对知识进行系统的简化又找到彼此间的纽带。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材料与建筑工程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