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10篇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流动科技馆;展览;展教资源;开发

作为我国科普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科技馆以其灵活、高效的方式,覆盖我国未建设科技馆的市县级地区,弥补了基础科普设施数量有限、辐射范围不足等问题,在目前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科普资源分布不均的国情下,有效缓解了基层科普资源匮乏的现状,推动了我国科普服务的公平与普惠。在中国科协的积极推动下,2012年12月中国流动科技馆(下文简称“中国流动馆”)项目获得***立项,国家财***的大力支持推动了流动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7月,中国流动科技馆共巡展903站,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受益观众达3734万人,取得了很好的科普教育效果与社会影响。

1 展览资源现状

目前,中国流动馆主要以“体验科学”为主题,通过50件左右的互动展品与科学表演、科学实验、科普影视相结合,组成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流动科普资源,项目开展以来,历经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已形成Ⅰ型、Ⅱ型、Ⅲ型三种展教内容:

Ⅰ型流动馆,围绕基础科学,主要展示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与应用,设有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生命奥秘、数学魅力五个分主题展区,共计45件展品,科学表演3项。

Ⅱ型流动馆,在保留部分“Ⅰ型”展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健康生活、安全生活和数字生活三个分主题,向公众揭示生活中的科学,引导公众以更加健康、安全、科学的方式生活。同时增加了简易棚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可适应老少边穷地区复杂的展览条件,展品共计38件,科学表演和科学实验5项。

Ⅲ型流动馆,在Ⅰ型、Ⅱ型基础上,不仅增加“移动科普影院”,将展品数量提升至50件,同时强调展览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根据场地情况进行不同组合,使展览面积在300-800m2之间变化。2014年流动馆则重点对Ⅲ型展览进行了细致梳理,优化展品展示方式及设计***纸等设计资料,并推行***纸的标准化以降低制作成本。

2 问题与反思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流动馆基本实现了“广覆盖、系列化、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形成以互动展品、科学表演、科学实验、科普影视四者结合的展览内容,受到各地观众的普遍欢迎,也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但是目前流动展览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展教资源上尚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科学素养层级的观众的差异化需求;专题内容较少,缺少对公众关心的科技热点、节能环保、心理健康、航空航天等方面内容的展示,地区特色科普资源有待挖掘;高新技术展示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展品表现形式难以突破;展教活动重视不足,活动形式缺乏创新;开发过程社会资源介入不多,创新模式需要完善。

3 未来发展建议

展教资源是中国流动馆项目提供展示和教育内容的核心支撑[1],因此展教资源开发的创新能力是中国流动馆不断发展的源动力。未来中国流动馆项目开发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多地探索与实践。

3.1 建立模块化开发模式,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流动展览开发的模块化设计,是指采用围绕某一核心主题的展示内容模块分割和组织展教资源。每个模块单元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展开,分别具有展品、活动、影视等不同的展示功能;在资源系统中,主题模块单元可组合、分解或更换。模块化设计将打破展教内容整体升级更新的模式,提供了另一个开发思路。未来流动馆的更新将主要聚焦开发新的主题展示模块,主题模块单元可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实现自由组合,形成整体展览,适合不同展览面积、多种场地条件下展出,使流动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地方各省市可根据当地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和需求、已有的场地大小,在已有展示内容模块中针对性的选择适宜的内容和数量,组合形成整套展览,充分实现按需配置,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观众群体的个性需求。

3.2 关注社会热点,增加本地特色,研发专题展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目标中提出,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在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综合地方的需求和国家的规划,今后流动馆展教资源开发应重点向航空航天、身心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当今世界热点科技问题拓展。在传承经典基础科学展示内容的基础上,一方面聚焦社会热点,将前沿科技作为展示亮点,一方面增加地方特色展示内容,增强展览对当地民众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看点”。同时,借鉴国外流动展览的策展思路,设计真正的故事化、主题式的专题展览模块,采用主题故事引起观众的兴趣,将学科综合知识或科学方法进行结合,营造环境氛围,引导观众探究。

3.3 加大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丰富展览展品表现形式

随着国家加大对科普产业的重视与投入,先进的全息投影技术、虚拟现实技术[2]、人脸识别[3]、智能机器人[4]等技术在科普传播中的应用引起了很多科研院所的关注,为流动科普展品创新带来强大的推动力,然而流动馆的流动性为高新技术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成为未来需要攻克的关键难题。2015年7月,由中国科技馆联合部分企业、科研院所等申报的2015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馆展品创新关键技术与标准研发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5BAK34B00)获得科技部立项资助,国拨经费2231万元,项目主要通过对基础科学原理解读与探究、高新技术互动体验、机器人技术互动展示等系列展品关键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拓展公众互动体验功能,丰富科技馆展教资源,这将有助于攻克部分前沿技术应用的难题。

国外流动馆的展览设计起步较早,尤其在主题流动展览和展示形式上都已形成一定的特点。我们应积极收集和研究国际上的优秀案例,吸取好的经验为我所用。2012年全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工作启动后,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的科普硕生们,也在积极尝试将现代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入流动馆的创新研究,这将为探索更加新颖、更具特色的、适合和满足流动需求的展览展示形式打开了大门。流动馆在展览形式设计上期待更多突破,结合前文所述主题模块的开发思路,将流动馆展览开发视作微型专题展览的开发,围绕主题,采用互动展品、活动、影视、多媒体、艺术形式、静态模型、环境设计等多种展示形式与技术,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诠释主题,使展示整体氛围感更强,主题更加突出。

3.4 重视展教活动的策划组织,充分实现展教效果

关于教育活动与展品的关系有过很多研究与探讨[5-6],但在展览开发项目操作中教育活动与展览并未达到实质性的融合。对于流动馆这类巡回展览,可以考虑以策划一个科普传播活动的思路策划展览,对于展品硬件无法更好表现的本地化、特色化内容,通过活动中表演者的演绎和与观众的现场互动,传递展览想要表达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深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今后流动馆教育活动一方面需加强对地方活动策划、组织和开展的培训,通过活动融合地方科普宣传需求、展示本地特色、提升展教能力;一方面积极引导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试点高校的科普研究生们,将流动馆教育活动开发作为研究课题,通过实习体验项目激发和带动地方展教活动的创新。

3.5 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创新科普资源开发的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仅仅依靠内部资源进行创新活动,已经难以适应科技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开放式创新[7]”就颇具意义,将外部展览创意和外部市场化展览研发的作用上升到和的内部研发同样重要的地位,均衡协调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不仅把创新的目标寄托在基础展品的研发上,还积极寻找外部的技术支持、委外研究、技术合伙等合适的模式来尽快地把创新思想变为现实的科普资源,只有打破专业壁垒,加强各方深度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实现流动展教资源的创新发展、规模化发展和规范化发展。为鼓励展品创新,丰富展览内容,中国科技馆8月底启动了中国流动科技馆展品研制项目的申报工作,面向社会征集展品创意,迈出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的第一步。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投资巨大,建议今后对重点高新展示技术、展览形式设计、科普影片成果转化等成立专门项目,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流动科普资源研发与建设平台。同时组织行业交流会议,就当前开发中的先进理念、技术、做法以及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共同研讨,形成行业齐心推进的局面。

4 结语

中国流动馆项目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定的展教资源开发体系和模式,也积累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教资源,然而面对新形势下科技馆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基层观众不断变化的、多样化的需求,今后流动馆资源开发应仔细思考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创新设计思路和展览形式,挖掘鲜明特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开发体系,提高流动科普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流动科普设施子课题组.我国科技馆流动科普设施发展研究[R].中国科技馆,2014.

[2]李锋.混合现实技术在科普展示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08):246-248.

[3]田锋.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人脸卡通化科普展品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2008.

[4]赵姝颖.科普中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传播中的应用探索[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4(1):37-41.

[5]常羽.科技馆教育活动组织过程的思考[J].科技馆(中国科技馆内部刊物),2009(3):20-22.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篇2

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年)》与《“十三五”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6―2020)》聚焦的重点工程。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它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

科普展教是科技馆活动的核心基点,几乎所有的科技馆活动都围绕此开展。展览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场馆功能的发挥,是否能吸引观众、得到启发并取得积极收获,这离不开展览设计。当今展览设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吸引观众眼球。

关键词:科技馆;工艺美术展览设计;运用

一、科技馆展览设计的特点和目的

科技馆的展览设计具有对现有科学发现成果展示及启发创造的特点,在展览设计时,就要求不仅是为了展览而简单设计,工艺美术的独特审美性将贯穿于整个展览中,从整体构架到具体细节,都将展项本身与美的创造相结合。

二、科技馆展览模式

科技馆的展览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类:固定展览模式、互动展览模式、情景展览模式及剧场展览模式。

三、科技馆展览设计的阶段

结合科技馆的展览模式,展览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概念设计、深化设计、施工设计及完善设计。

四、云南省科技馆“科学的探索”科普展览实践

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展览投资1000多万元的云南省科技馆“科学的探索”科普展览项目,是云南省单个科普项目投资最大的一次,也是我馆面对新馆建设一次锻炼的机会。

(一)展览主题

“科学的探索”科普展览

(二)展览目标

通过这个项目把省科技馆作为全省重点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提高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实现我省科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展区分布

“科学的探索”科普展览共设计10个展区,100多件展品,分别为:

四大主题展区:“古代智者的探索之路”、“从实验室到工业化”、“宇航天地”、“信息及新能源技术”;六个配套展区:儿童天地、光影魅力、科学影视及表演、健康诊室、“梦工场”动手园地,***事高地。

(四)设计思路

以科学发展史为线,以重点项目和云南特色为点,来统筹考虑和规划设计;四大主题展区设计:

1、“古代智者的探索之路”,展示中外古代智者们的成就,展现古代人们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如:“仰望星空”、“算筹”、“倒灌”等展品的呈现。环境装饰设计上,我们考虑中国建筑元素的运用,如古代房屋建筑形式和古长城的体现,最终我们采用石膏板等材料,让古代皇宫的黄色墙面、棕红色窗格和长城城墙相结合的形式,作为第一大展区的装饰风格,展现我国古代建筑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2、“从实验室到工业化”,主要展示中国“四大发明”之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里,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科在欧洲出现了对人类社会起深远影响的发现,比如电的发明。在环境设计上,即考虑独特的时代特征,也考虑与第一展区的结合,我们把思路放在两个展区之间交接处的通道上,采用石膏板制作一个圆拱门,在一展区这边的造型是我国长城上圆拱门的设计,进入二展区,回头望时则进入欧洲哥特式建筑上的圆拱门,利用圆形拱门为突破点,巧妙的将中西建筑风格连接起来。第二展区内部的原方形柱子,采取包裹的形式后,呈现给观众的是罗马柱造型,展现古代欧洲建筑风格。

3、“宇航天地”,从“鸟人”的出现到莱克兄弟的飞机,从人类第一次涉足太空到我国“神九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旨在让观众了解人类“飞天”梦想的实现过程,体验飞行原理,展现空间技术的运用;

4、现代信息技术及新能源新材料的运用,如“计算机工作原理”、“GPS定位原理”的展示,节能地板、太阳能、风能的互友菔镜日逐渐进入我们生活并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高新技术;

三、四展区的环境装饰设计上,我们觉得可以考虑统一风格,信息技术传播速度已是很快,再无明显的国界区分,“世界大同”的理念促使我们不在明显划分三四展区环境装饰风格,主题风格以现代、简约为主,颜色以蓝色为主,必要的地方采用石膏板隔断或是半透玻璃封闭。

六个配套展区设计:

1、儿童天地:充分考虑儿童的审美观,即清新、夸张、卡通等元素,我们在环境装饰设计上,采取与展品搭配、颜色纯净鲜明、赋予卡通元素的原则,运用石膏板和背胶写真,对整个区域墙体进行装饰,画面线条大胆,明快,让儿童步入其境,犹如真正进入“儿童卡通王国”;

2、光影魅力:该区域展品以人的正常视觉经验,与特制的展品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成相反的现象,有些“不可思议”;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该区域墙体保留原来样式,只在部分地方设计补充说明;

3、科学影视及表演:根据该区域功能,依然运用石膏板和背胶写真的方式,对整个区域墙面进行装饰,画面依然追求清新、卡通和夸张,满足播放内容和表演内容的氛围渲染;

4、健康诊室和“梦工厂”动手园地:区域位于两个相对且靠窗户的廊道内,因考虑都需要充足光线,两个展区都未进行大的装饰,只是对窗户间留下的墙面进行一些装饰画的张贴,如3D视觉画及与展示内容相关的宣传招贴画;

5、***事高地:“***事高地”及“宇航天地”展区里的“中国宇航历程”,为我馆工作人员自行动手布展的区域,脚手架搭建、墙体打孔、膨胀螺丝的安装,吊线连接,墙体装饰、展品摆放等,从材料购置到安装布置,均由我馆在编职工完成,以达到不会就学、现学现用、共同掌握布展技能的目的,为培养合格的科普展教人员而适时练兵。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梧州学院 宝石博物馆 青少年 科普 价值研究

博物馆是一个地域内历史和文化积累的总和,是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社会文明发展的平台。梧州因其地域的特殊性,弘扬宝玉石文化是梧州宝玉石博物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是提升地方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平台。

一、梧州学院宝石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

1、宝石博物馆的意义。宝石是人类文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漫长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对宝石开发应用的历史久远。由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历史局限,宝石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宝石学(Gemology),通常被认为从十九世纪初叶才发展形成的一门专门科学。随着宝石业市场繁荣和宝石科学的进步,促进了现代宝石学的发展。在现代宝石学领域,欧洲和美国都要比中国发展进步得更早更快些。然而,进入二十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大发展,带动并促进了宝石市场的大繁荣,宝石学知识的普及和宝石教育、找矿、科研、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地质类博物馆凭借自己的专业特点,在宝石科研、宝石展览、宝石出版物,以及延伸的珠宝首饰设计及加工的编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普及宝石知识、推动我国宝玉石行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梧州学院建馆的地理优势。梧州是全国人工宝石之都,占有世界人工宝石的60%左右产量,梧州学院宝石博物馆的筹备与建设全面展现了地方特色的宝玉石产业与文化。梧州学院宝石博物馆未来不仅为宝石学的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展示标本,也为广大参观者提供了认知宝石的活动场馆,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学习。

梧州学院作为当地高校,肩负高等教育的责任,W院具有宝玉石鉴定与珠宝设计专业,一直为珠宝业界培养输送高等专业人才,而学院也将专业化特色化的宝石博物馆建设作为最重要社会普及功能与教育核心价值的对象。在专业宝石介绍与宝石矿标陈列的博物馆开放中实现对社会大众的科学化普及,尤其针对青少年的成长,了解宝石文化,研究宝石特征,宝石矿标的多种互动活动中,潜移默化宝玉石与首饰设计作品的加工制作过程。珠宝首饰成品信息以观众更易理解接受的方式予以传达。宝石博物馆教育执行者从青少年教育对象角度,拓宽青少年认知发展宽度,实施具备鲜明主题和目的性的宝玉石社会科普教育活动,着重以青少年作为主体科普对象,为未来的社会需要奠定基础。

3、青少年成长阶段对事物认知的能力特征。青少年随着脑部组织发育与累积,一方面在这个阶段已经具有了重体验的特性即实物性与参与性,给感官带来分析运用能力,体验所获得的发展进入同一性形成。另一方面如能有机结合可以确保博物馆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和亲密感。此时他们的关注度已在社会受众中发展为寻求社会印证的先锋,例如对某类兴趣表现出极度热爱忠诚,或坚持某种选择。

二、梧州宝石博物馆对青少年及社会的科普责任功能分析

1、宝石博物馆对青少年的社会科普责任。博物馆是社会科学文化普及的承担者之一,梧州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学府在具有人工宝石之都的地域优势之上建立宝石博物馆的社会科普功能将更为突出。学院本身具有珠宝专业涵盖了宝玉石鉴定与珠宝首饰设计与加工专业,对于科学推广珠宝类知识更有建设性的意义。青少年是未来文明社会的建设者,也是文化的继承者,其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具可塑性阶段,宝石博物馆对于他们知识的积累、道德与人格塑造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君子以玉比德,宝石博物馆从这个意义上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参观中,宝石博物馆在自身的稀有性,瑰丽性,持久性条件下实现了,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类不断努力的方向。宝石博物馆之于青少年的教育有别于其它诸如少年宫等社会教育机构,更大程度地展示了高校风采,宝石教育特殊性,实现完成人类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2、宝石博物馆对社会的科普范围。当然梧州学院宝石博物馆的教育对象不仅是青少年,也是开放宝石科学普及整个社会的,各年龄阶段均可在宝石博物馆中酣畅互动认知,国人好玉传统与当代珠宝品类更新一并进入到新领域。在梧州学院的宝石博物馆中从一般群众到特殊群体,从国内游客到外国友人,博物馆都为之敞开大门,梧州学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乃至全国中占有的人工宝石之都的优势地理,宝玉石为地方经济以及进出口贸易都做出巨大贡献,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进入梧州学院学习。来自泰国,越南等外籍学生在梧州学院留学,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也多,可见人工宝石之都的地域优势带来的影响力,梧州学院宝石博物馆不可推卸地肩负着科学普及的责任,任重道远的承担对宝石常识,珠宝行业贡献力量的当代奉献。

科普与提高大众对宝玉石的鉴别和鉴赏能力。通过原石与宝玉石成品对照,让大众了解宝石的切磨、加工、设计、制作、雕刻及镶嵌、电镀、抛光、特效等一系列的宝石常识到珠宝加工成品的过程工艺。从各个环节突出宝石展品中重点展示介绍具有历史意义或纪念意义的宝玉石标本,特别是宝石精品和镇馆之宝。如***的羊脂白玉、山东的钻石晶体、克什米尔蓝宝石、哥伦比亚的祖母绿、塔希提黑珍珠、斯里兰卡的金绿宝石猫眼、俄罗斯碧玉、津巴布韦的变石、缅甸的翡翠与红宝石、福建的田黄、阿富汗的青金石等。当观众进入宝石展厅时,仿佛置身梦幻多彩的世界。

因此,梧州学院宝石博物馆对社会大众接受的宝石知识洗礼与累积的重要科普部分,不断制定积极工作计划及活动策划,宝玉石矿物标本不断充实与互动,推动青少年乃至社会大众的专业认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特色宝石科学推广目标在梧州实现,博物馆是重要的青少年教育平台,也是他们在学校之外最好的第二课堂。国际上目前诸多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墨西哥等都将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结合,建立长期广泛的沟通,将学生的自然科学课、考古课、历史课等都搬到博物馆。博物馆知识容量是青少年获取各种课外知识的理想场所。但同时,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博物馆,各自采用普及适合青少年的教育活动。如部级、省级、地方、综合类博物馆或专题类博物馆,由于资源类型不同,服务的地域范围和参观对象有差别,在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是有区别的,梧州学院宝石博物馆属于专题类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需要特色化方式传播珠宝玉石专业知识。

三、博物馆创特色活动带来青少年可持续性教育意义

1、国内博物馆同行的特色活动分析。树立主题特色意识,特色活动引导青少年广泛参与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是科普教育的持续性前提。从和谐自然中开展宝石博物馆的活动,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才能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因此博物馆自身需要不断创新创意活动,开辟青少年教育的途径。国内博物馆的各种活动,例如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史前工厂、河南博物院的编钟古乐活动、辽宁省博物馆情景剧活动、宁波博物馆开展的青少年探索体验3D立体拼***活动、甘肃省博物馆从开展的“亲子快乐营系列活动”,已经逐步成为青少年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暑期夏令营――野外模拟考古等活动已逐步形成品牌特色活动,在定期开展的博物馆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全方位能力,保持博物馆的活力和吸引力,成为青少年欢迎的社会教育阵地,推动社会科普的进步。

2、国外博物馆与学校联合活动借鉴。在日本、美国、法国、德国、墨西哥等国家都将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结合,建立长期广泛联系,相关课都直接带学生在博物馆上。博物馆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它为社会的进步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博物馆的丰富性容量是青少年获取课外知识的理想场所。不同类型例如航天博物馆、航海博物馆、天文馆等应则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特征,采用不同的措施来组织实施m合青少年儿童的科普教育活动。

3、梧州宝石博物馆的特色活动号召力。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项目和梧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立足于人工宝石之都弘扬宝石文化,创立宝玉石教育品牌,培养宝玉石文化薪火传人,使青少年加深对宝玉石的理解,激发对宝玉石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开展体验式的宝石切割加工打磨活动,亲自动手在指导下完成一件首饰的制作,镶嵌宝石的各种技术现场比赛等,都是极具宝石博物馆特色的传播方式。通过动手感受宝石与金属之间的关系如何逐步建立,最终成为一件光彩照人的珠宝首饰艺术品。建立一种开放式参与性的品牌特色活动,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特色活动,吸引与号召大众的参与积极性,在动手中感受到宝石切割打磨、珠宝设计、珠宝加工的各种乐趣,还可以带动珠宝商业活动的开展。真正让梧州学院宝石博物馆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宝石文化的乐园,充分利用五光十色的宝玉石本身的色彩,以此调节观众的视觉体验,为了加深大众对宝石玉石的深刻印象,加深对东西方珠宝文化的深刻了解,创新意识,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大胆使用设计宝玉石新材质、新工艺传播珠宝文化知识,提高大众对珠宝品质的认知。

四、梧州宝石博物馆未来的引导性科学普及发展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科普;教育

近年来高校博物馆飞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新博物馆的兴建,高校博物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博物馆与社会公共博物馆相比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高校博物馆通过博物馆藏品举办展览和博物馆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开展活动对观众科学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目前高校博物馆参差不齐,在藏品数量和质量、场地面积及人员配备上各不相同,但功能上大体相当。高校博物馆与其他一般博物馆一样,具有收藏、教育、研究之功能。博物馆教育具有直观性、实物性、广博性的特点。(1)与社会性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独特的地理优势,环境氛围更加突出了其科研、教育功能。高校博物馆大量的实物资料供科学研究,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利用博物馆实物资源,直观生动的教具具有普通教学不可比拟的作用。高校博物馆经常开展带领学生参观学习的活动,开展科普教育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大众科学文化素养,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

高校博物馆应立足于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抓好科普教育工作,传播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高校博物馆拥有强大的科学研究团队,同时作为教育机构,背靠学校,肩负着教育重任,科研应服务于教育,二者相结合。博物馆开展科普教育,显示科学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发挥教育职能的同时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科普教育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国内外高校博物馆科普现状分析

据国家文物局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现有博物馆3271家,其中高校博物馆300余家,包括人文艺术类、纪念类、中医药类、综合类、社会科学类等类型,形成了完整的博物馆科学体系(2)。高校博物馆传统的科普工作包括举办科普展览、知识讲座、巡回展出、开展文化沙龙、夏令营活动等,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播。

国外高校博物馆将科研资源和博物馆的科普教育相结合,表现出了高校蕴藏着参与科普工作的巨大潜力,通过高校博物馆来进行科学的传播,反映出了它在公众理解科学文化方面的社会责任感。而且通过高校博物馆这个形式平台,展现高校科研的最新成果,既保证了它的吸引力,又能使其科研成果为公众所知晓。

高校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促进了高校科普教育的资源开发与利用(3)。此外,某些西方发展国家有着一套完整的高校科普教育体系,奠定了科学传播的基础。并且把科普教育同教学工作相结合,把科普工作常态化,用着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提高了科普教育的效率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并且将科普教育纳入了高校人才培育计划和课程体系当中,还专门开设了科技传播选修课等等(4)。高校博物馆普教育形式的创新,成为引领科普教育的潮流。

三、高校博物馆科普教育实施中的困境

(一)观众范围狭窄

在对高校博物馆观众调查中发现,公众普遍对高校博物馆不了解。高校博物馆深藏在大学校园中,缺乏社会沟通,社会公众缺乏高校博物馆的相关信息,造成博物馆被孤立。高校博物馆的观众大多为在校学生。然而随着各大院校的扩招和各校区的兴建,许多本校的学生都不知道到学校有博物馆。高校博物馆的观众范围狭窄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普教育缺少观众的参观与支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制约因素。

(二)资金不足

博物馆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我国高校博物馆除少量国家直属外,一般隶属于所在院校,资金主要来源于大学拨款和社会捐赠,许多高校博物馆展厅面积小,藏品数量小,开放时间短,大多数高校博物馆全年开放达不到100天,全年开放200天以上的寥寥无几,这成为博物馆发挥科普教育职能的障碍(5)。

(三)宣传不足

高校博物馆科普活动缺乏宣传,像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等少数知名博物馆外在***网站介绍教育活动的相关信息,一般高校博物馆甚至没有***网站,博物馆内的信息只能依靠公众传播,公众消息滞后,影响博物馆工作。相比之下社会性博物馆多数有微信平台甚至数字化工程提供馆内最新资讯,便利宣传博物馆活动。少数比较大的博物馆像吉林大学,设置并开放陶艺坊,并设置***微信平台,更好的宣传博物馆的陶瓷藏品,一般高校博物馆并没有相关宣传。

四、高校博物馆科普教育的几点设想

(一)面向社会,加强宣传

要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应该广泛的宣传,扩大观众影响力。高校博物馆要面向社会,积极寻求社会帮助,向依靠社会公众办馆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高校博物馆要摆脱资金匮乏的困境应积极寻求社会、***府及企业的赞助与支持,在人力、物力上得到社会帮助。博物馆场地出租是博物馆资金来源的途径之一,也是宣传博物馆的一种形式,国外大型时装秀和电视节目经常在博物馆内举行。

此外,志愿者工作是高校博物馆提高工作水平与效率的有效手段,志愿者不仅节省开支,还能增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活力。博物馆应运用好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做好各学院志愿者招收与培训工作,吸引更多公众前来参观,观众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标准之一。

宣传资料的印刷上借鉴欧美一些国家,根据观众认知能力的不同,设计符合不同人群的宣传册,像欧美一些国家有供儿童和成年人两种不同的宣传册,独具特色的儿童宣传册使藏品中深奥的知识更易于理解。儿童科普教育可以借鉴台湾博物馆的科普实践经验,为小朋友设计学习单。

(二)调动社团,加强协作

博物馆是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学科,社团汇集各个学科学生,是大学里最为活跃的团体,可以为博物馆工作提供知识力量,注入新鲜血液,使博物馆充满生机活力,各个学院的社团成员运用专业知识,为博物馆观众研究和教育活动的策划积极进言献策并身体力行。心理学成员运用专业知识设计符合不同年龄的科普教育活动和讲解形式;特殊教育学成员为博物馆设计盲文及符合残疾人士的教育服务设施;广告学和影视学的成员可以制作宣传影像资料,彼此合作,充分利用人才资源。

(三)创新科普新形式

博物馆根据藏品特征、观众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符合实际的科普教育活动。高校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应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以往博物馆教育偏向以物为主,强调展览的科学性,过多的关注物,忽略了人的情感。高校博物馆教育与教育相结合,借鉴国外教育形式,围绕所学内容,运用博物馆藏品布置作业,让观众自主学习。例如:瑞士教授让学生到当地博物馆参观,寻找和挑选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展品实例,将之拍摄下来,并利用课余时间形成讲述内容,下次拿到课堂上进行演讲。这样使参观更具有目的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索。

开辟科普实验室,开展更多科普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近年来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不少家庭选择带着孩子到博物馆休闲娱乐,并运用这一公共服务学习知识。高校博物馆应抓住这一契机,设置科普实验室,开展包括亲子活动在内的多种科普活动,让兴趣者亲自动手,体验其中的奥秘。像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开展中学生篆刻体验主题活动,使学生动手制作,了解藏品科技内涵,实现了博物馆教育实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方针。

运用新技术,博物馆传统科普设备为多媒体、电视等,人工讲解不仅费时效率也不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家博物馆等已经率先开通微信讲解服务,各博物馆也纷纷效仿,高校博物馆应积极推进高科技讲解技术,不仅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并为观众提供便利。

注释: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李晓涛.高校博物馆发展:路在脚下.中国文物信息网http:///plus/view.php?aid=55408.2015

(3)徐延豪.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教育科普资源开发.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

(4)格局特色的国外科普盛世.气象局网站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展览教育;建设;提升

科技馆作为向公众普及科普知识的前线,其教育意义非凡,作为一线工作的展教队伍的服务更是重中之重。在展览内容不变,展厅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展教队伍的讲解与辅导就更加需要细节方面的深化与提高。

一、现代科技馆体系对展教队伍的新要求

目前,越来越多的科技馆已经认识到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展品是科技馆的灵魂”已经逐渐被“教育活动是灵魂”所替代。而科技馆的教育活动不应该只局限在“小实验”、“小制作”或者是“参与展品就是教育活动”这个层面上,应该让“体验展品就如同在做科学实验”。所以我们的展教人员就应该定位为科技辅导教师,他应该带领观众“做实验”,探究其中的科学原理,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看护”和“服务”。

二、国内科技馆展教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科技馆的展教队伍还存在以下问题:

1、展教队伍中理工科专业的人员不足一半,大部分是文科专业,其中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专业比例最高,而教育学专业更是凤毛麟角。

2、在科技馆各业务部门中,展教部门是非编人员最多、拥有专业职称和高级职称人员最少,人均收入最低的部门。

3、展教部门没有相应的技术职称,极大地束缚了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辅导员工作积极性有待加强。

三、黑龙江科技馆展览***做法及经验

针对目前科技馆展教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严把展教人员质量关,从招聘到管理都有完善的方案和制度,确保展教队伍优质、高效。

1、招聘高学历人才充实展教队伍。目前,由于辅导员岗位流动较大,为了保证展教队伍整体质量,我们制定招聘计划时就明确规定学历必须在大专以上,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才的高素质。根据被选拔人员的学历资质、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气质、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的应辩水平等方面,由馆领导严格按照制定的选拔程序实施选拔。

2、加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黑龙江省科技馆对新招聘的辅导员,采用了在试用期期间进行培训。试用期培训共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基础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综合考核部分。其中基础培训包含有科技馆基本知识培训,辅导员职业道德培训以及讲解时的礼仪规范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包括对馆内VIP全程路线的中、英文双语讲解,展厅内展品的操作方法,展厅内突发意外事件的处理以及展厅展品讲解词的写作等培训。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培训,使辅导员熟知了在一线工作的工作流程,明确了展厅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与任务,具备基本的上岗条件。

3、加强管理,实行聘用制辅导员等级制度。为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我们依据原有的《科技馆辅导员岗位职责》、《辅导员工作期间“十不准”》、《辅导员职业道德规范》、《辅导员工作质量量化实施细则》,结合展览***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聘用制辅导员等级管理评定办法》,并从2012年起开始实行。该项制度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辅导员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推进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所谓分级管理制度就是按照一定的考核标准,如辅导员综合素质能力、业务水平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绩效考核、展厅日常表现、平时工作态度等,将辅导员评定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不同的级别而进行相对应的管理,同时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竞争氛围。对辅导员施行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激发广大辅导员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的热情,这是科技馆抓紧抓好展教队伍建设的大胆尝试,也是建设知识型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举措。

4、努力做好教育活动开发与实施。我们聘请了科技行业相关专家、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到馆内资源的梳理、整合和改造工作之中,对展品的内容、平面布局和外观设计献计献策,突出展品教育功能,更好地服务学校科学教育。近几年,我们完成了展厅部分展区的升级更新改造,更新改造的展品以鼓励孩子们“玩中学、动手做”为教育目的,将更具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教育性的科技展品融入到“主题式”展览中,使科技馆展览展示内容更具吸引力。利用丰富的展品资源,选择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科学原理浅显易懂的展品,参考学校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及课标中涉及的知识能力目标,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同时组织开展实验、表演类活动。实验、表演类教育活动区别于科技馆中的常规展项,它以授课式表演的形式来传播科学知识,同时又区别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化学习形式,以生动灵活的实验、通俗易懂且生动的话语进行讲解,并用形象化的肢体语言帮助观众对科普语言的进一步理解,从而达到吸引观众和提高科普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随着科技馆免费开放的实施,科技馆的“展教”功能越来越突现出来,充分发挥展教功能、加大教育活动开展力度才能使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有效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展教队伍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打造一支有学识、学能力、高素质的展教队伍,为科技馆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瑞宏,方家增.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思考与研究[J].科普场馆与科学教育研究,2011:410.

[2] 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S].中国科协办公厅文件.科协办发普字[2007]29号.

[3]朱幼文, 齐欣, 蔡文东.建设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推动我国公共科普服务能力跨越式发展,第三届全国科技馆馆长培训班报告, 2013.

[4] 崔斯・比斯特曼.科技博物馆的收藏管理[A]//中英科技馆论坛论文报告集[C].2004-08:13-17.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篇6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活动场馆。主要通过展览,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以培养未成年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质为目的。南京科技馆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南京科技馆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作用根据***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科技馆建设和运营被列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基础工程之一,其特有的形式和作用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一、科技馆的发展历史在我国,科技馆作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从1988年开放至今,引领我国科普事业快速发展。2000年中国科技馆开放后,大批科技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1年上海科技馆建成,2003年黑龙江科技馆开放,随后,四川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和南京科技馆相继落成,2009年重庆科技馆和中国科技馆新馆同年亮相,掀起了极大的科普热潮。人们参与科技馆,体验各类科普活动,增长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目前我国已建设80余座科技馆,它们在我国科普事业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馆使抽象而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简单化,便于理解和学习。这种参与科技、体验科技不仅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二、南京科技馆在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一)南京科技馆(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为南京市成百万未成年人和全省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南京科技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造就了独树一帜的现代科技主题公园。南京科技馆2005年10月20日开馆,目前已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江苏省青少年自护教育基地、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是全省规模最大、国内省会城市一流特大型综合性科普场馆。从2008年9月开始,南京科技馆就规定每月第四个星期五为免费开放日;2010年9月,南京科技馆开始对学生团队实行免费;2011年2月22日,开始对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免费。同时,科普日、科普宣传周期间,南京科技馆对所有游客免费。南京科技馆即将实现对社会免费开放。(二)漫游南京科技馆1.“如影随形的辐射”大型科普展览为了在社会中普及辐射知识,帮助公众树立对待辐射的科学态度。南京科技馆于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举办“如影随形的辐射”公益科普展览。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如影随形的辐射”展览专题讲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趣味科学游戏《科学小富翁之淘气电小子》、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辐射常识展览现场答疑等。2.科技影视――4D之旅五一和十一长假期间,南京科技馆4D影片《狂野大雪地》《拯救小猪皮克》将上演。孩子们在观赏《狂野大雪地》的过程中能深刻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内涵,以及不畏艰难,共同战胜顽敌的团结协作精神。《拯救小猪皮克》影片惊险刺激,拯救过程惊心动魄,配以完美的4D视觉冲击动感效果,观众们将亲身体验动人心弦的旅程。3.科技夏令营为响应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应,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科技资源。2008年7月18日首届少儿***事科技夏令营。2011年8月13日上午,南京科技馆“科技星天”夏令营启动。通过夏令营活动,进一步拓展南京科技馆科普教育的作用,让“做中学”成为科普教育主要方式。(三)丰富多彩的科普系列活动1.“南京科技馆走近你身边”系列科普活动 2011年7月举办“南京科技馆走近你身边”系列科普活动。活动分“科普大篷车”送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营及学校假期科技体验之旅、青少年假期科技馆看世博三个主题。南京科技馆将把迷你展品、机器人表演、科普剧等特色展项带到你身边。2.南京科技馆首届“小小科普辅导员”选拔活动 2012年3月13日,南京科技馆首届“小小科普辅导员”选拔活动。此活动,旨在培养一支引导青少年参观、学习的辅导员队伍,让小小科普辅导员成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青少年之间的桥梁,进一步加强公益性科普设施的利用。3.科学无处不在科学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科学实验看似神秘,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例如,烧不坏的手帕运用的原理:乙醇燃烧时,有大量的水蒸气蒸发,摇动时带走大量的热,致使手帕的温度不高,所以手帕不会烧坏。通过观察激起我们的好奇心,从而发现问题,进而探究其中的奥秘。(四)挑战科技,战胜自我南京科技馆承办南京市和江苏省及国内各种机器人比赛。例如《碧波杯》和“南京科技馆杯”等比赛,项目主要有:双足机器击、机器人擂台、机器人表演、轮式机器人2对2足球赛等。除此之外,还有关于机器人的展示和教学观摩课等。在机器人比赛活动中交流,了解各地区的科普教育情况,发现不足,以便给当地的科普教育提供有效借鉴,同时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起到帮助。(五)流动科技馆惠及全省人民为了进一步发挥科技馆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普教育,南京科技馆施行“把观众请进来,再主动走出去”的策略,实现更多人有机会参观体验科普教育。2007年1月15日南京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苏北百乡行”启动。2011年4月8日,南京市启动科技馆进乡村活动。以“创新科普展教项目、打造科普展教品牌”为主题,创新工作思路、内容和方法,全面提高科普展教能力和质量。三、结语南京科技馆建馆以来,虽然在科普教育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北京和上海地区相距较大,更不用说与世界发达国家科普机构相比。就拿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等知名科技馆来说,也有许多值得南京科技馆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例如,南京科技馆可以和国外的公司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出版发行南京科技馆科普期刊。此外我们可以运用丹麦西觅亚Lego教育中的先进教育理念(4C,5F等)。我们相信,在南京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下,南京市科协的正确领导下,南京科技馆一定会在南京市科普教育乃至江苏省科普教育和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和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科普传播 大众媒体 新媒体 策划 立体传播

中***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83-02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普场馆。上海科技馆作为国内较早兴建的现代化综合性科普场馆之一,于2001年年底正式对外开放。如何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有重点、有选择、有效果地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特别是让公众受到科学精神的启迪?这是我们科普工作者一直苦于思考和着力努力的方向,也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从传播学分析科普传播的内涵与特点

1.1 传播学与科普传播

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以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其中以大众传播为主。

任何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肯定会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曾提出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一个是“刻板成见”。前者是指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后者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科普传播也属大众传播的范畴之一,是现代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传播的目的在于切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使公众能够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并自觉运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切身体会到,曾经遥不可及的科学日渐亲民化,科学观念也越来越深入融合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但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在许多领域仍然缺乏科学精神,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传播的缺失。

1.2 科普传播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迅猛到来,由于信息传递的方式与数量发生急剧变化,也造就了科普传播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信息传播量巨大,促使科普传播开始走分众化、专业化之路:

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受众细分,科普传播正步入走向专业化、分众化。针对所要传递的科普知识特点,细化目标观众,运用更加专业细分的媒体工具,可吸引到与其条件最相匹配的观众前来参观,更有利于其自觉接受科学知识普及,提升科普传播效果。

(2)信息传播迅速,覆盖面广,促使科普传播开始注重运用新媒体;

具体表现为:随着网络、手机媒体等第四、五媒体的逐渐崛起,新媒体己成为公众日益广泛使用且喜爱的工具。其优势就在于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使用便捷。

(3)信息技术多样化,促使科普传播方式创新,注重互动体验。

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更加注重互动体验的传播方式,如:博客、微博等迅速火热,它们具有:互动性、纪实性、快速性、国际化、个性化等特点,适应了大众的全新需求。

2、我馆利用大众传媒在科普传播中的做法与经验

上海科技馆建立近十年来,在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不断提升与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验,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2009年我馆从英国引进的迄今为止以“外星生命”为主题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外星生命探索展”为例,根据我馆公众调查显示,网络(包括本馆及其他网站),已成为吸引大众的不可忽视的媒体手段。

2.1 科普传播注重内容与对象

传播效果好坏实质上取决于内容。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大众传媒的作用,将科学内容传播到位,这样才能产生最佳传播效果。从传播层次上,可分为:

(1)浅层传播。即:馆即将或正在举办的科普展览或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信息的传递。传递要求:快速、覆盖面广、准确,不求深度解读。适宜对象:公众。

(2)深层传播。即:将展览或活动所蕴涵的科学内涵、意义及展览中未曾揭示的更深层次的科普知识等,向公众予以深度解析。传播要求:在时效性上稍差,但是注重深度挖掘与剖析。适宜对象:专业性强、指向性明确的公众。

我们也可做好传播对象的细分。如:我馆在2006年引进推出的极致探索科普展,偏重于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观众,白领、高校师生等,可重点在时尚类、高校媒体平台上加强宣传:在2010年刚推出的“彩虹儿意乐园”展区,则偏向于低龄儿童,可重点在亲子类、教育类媒体上加强宣传。

2.2 科普传播注重创新

为进一步追求传播实效,增强传播力度与广度,我们除了传统传播方式(如:新闻会、开幕式等)外,必须注重策划性新闻。即:在传播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借鉴营销手段,不断创造让大众眼睛为之一亮的新闻事件或新闻点。

新闻已进入一个策划的年代。要改善传播效果,提高传播影响力,更好地传播科学理念,必须加强科普传播的策划。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整体包装、立体传播的方式。

(1)寻找展览活动最大亮点,策划科普传播

抓住引起公众共鸣的亮点,将传播效应放至最大。2007年暑期,“消逝的恐龙王国――自贡恐龙化石国宝精品展”作为我馆大型临展隆重推出。为了全方位、深入宣传该展览,我馆在前期精心策划,进行整体包装营销:以“恐龙化石”为主,有关该展览的背景(缘起、准备)、展示设计、展览内容、展示亮点、展示动态花絮以及由此带来的思考等,都成为境内外媒体竞相追逐的新闻焦点。恐龙展成功吸引了114万人次的国内外观众前来参观,平均日参观流量达3.5万人次。此外,我们同步引进IMAX巨幕大片《恐龙归来》,与展览相互衬托,票房也创下新高。

(2)根据节假日特点,策划科普传播

针对节日的特性和观众的特殊需求,在节日里推出富有特色的临展或科普教育活动,并运用广告、公关、宣传等营销方式立体传播,提高传播力度与效果。

2007年“六一”儿童节,我馆与***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综艺部合作,推出“科技探秘,智慧寻宝”六一特别活动。“寻宝”是当时极为流行的一种团队游戏,在科技馆举办可谓首创。它不仅激发了小朋友探求科学知识的无穷热情和兴趣,而且从潜意识里帮助其树立了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也增强了小朋友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G新娱乐调频《好运二人转》栏目进行全程直播,为六一节的科技馆增添了别样生动的色调。

(3)组合包装科普大餐

上海科技馆在科普传播中善打组合牌,围绕寒暑假、黄金周和学生旅游时节,以立体交叉攻势,做好宣传推介。如:以生肖展为龙头,推出“寒假知识之旅”;以“汽车能源未来展”为

龙头,推出暑期“清凉科技之旅”等。

我馆也曾数次尝试打破文化与科学界限,举办融文化与科学之美的科普教育活动。2007年10月,我馆与加拿大塔菲尔乐团共同合作推出《四季:太阳的轮回》音乐会;2008年中秋节举办“听秋赏月,感悟自然――上海科技馆中秋活动”。通过观月、赏月、识月,了解鸣虫的自然与文化,感悟“天人合一”的内涵,深化上海科技馆“自然?人?科技”的大主题。

2.3 科普传播注重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但是一般大众却对科学的艰深望而却步。可见,科学知识不能只是停留在纸上,而是要不断地被创造、分享、流通与加值。

与新媒体联手互动。根据艾瑞网提供的《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调研报告》。2009年互联网成为受调查网民最经常接触媒体,中国深度网民比例从2008年64.3%上升到2009年67.8%。近年来,上海科技馆也充分重视使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来加大传播力度。我馆的品牌科普活动项目――科普大讲坛一经创立后,立即与东方网成为特约合作伙伴。东方网对每期全程文字网络直播。2009年我国百年难遇日全食,我馆与东方网合作报道日全食活动。东方网在我馆设立直播传输点,即时传送文字与***片,把日全食全貌对网友进行直播,产生良好效果。

3、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科普传播所起的作用

3.1 向公众传递科普理念和知识,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

一般来说,受众理解新闻有两个层次,一是了解“事象”,二是了解“意象”。其最终目的是把握新闻的“意象”。

有效的科普传播能够深入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度与兴趣。例如:美国著名探索频道选择和制作节目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看是否满足观众的好奇,二看是否启发观众。他们认为:“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只是手段,最终是为了实现最高宗旨:鼓励观众对知识的追求和欣赏。”

3.2 利用传媒力量,对公众进行科学的正面引导

媒体介入科普传播,不仅可以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公众采取科学的态度行动。例如:我馆与英国使领馆文化教育处合作举办的“零碳城市”活动、“创意世博气候酷派”设计先行展等,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与报道,呼吁人们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积极行动起来维护生态平衡,从而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3.3 利用媒体的特性寻找科技馆的目标观众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传播者要尽量针对受众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诉求,使传播信息看起来更有价值。我们可以利用媒体的影响力与特殊性,寻找与开发传播者与受传者都感兴趣的共同区域,培养更多热爱与钟情科学的目标观众群。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上海科技馆已举办大型临展52次,接待观众约700万人次;举办科普活动约2200场次,接待观众200万人次。

3.4 了解公众对展览的意见。搜寻反馈信息

公众是科技馆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办的展览与教育活动是否成功,就在于是否能够满足观众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观众的兴趣所在、意见,借此改进。我们可以采取的形式有:设立专题,设置有奖问答,征询网友意见,了解大众对活动的了解程度,培养潜在观众。

信息时代的发展,大众媒体的种类层出不穷,新特性鲜明,且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为此,公众利用媒体平台接受海量信息的习惯和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中。这都是需要我们在科技馆建设过程中不断探讨总结。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213.

[2]傅爱***.中国科技新闻十大百姓化趋向[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73-74,124.

[3]潘友星.科学传播的跨文化属性,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第8卷.

[4]陈刚等著.Discovery解密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研究[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23.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篇8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0-2020)》,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若干配套***策的通知》(国发[**]6号),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科普需求大幅增加,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科普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作品比较匮乏,科普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比较困难,科普队伍和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和稳定,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等教育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的科普人才缺乏,***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策和措施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进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新时期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立足现有基础,坚持***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有关任务,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创作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秀科普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教育基地,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我国科普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二、“十一五”期间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繁荣科普创作,大力提高我国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

1.推动科普作品创作工作,鼓励原创性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针对新时期公众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变化,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趋势,大力倡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专业科技人员与文艺创作人员、媒体编创人员相结合。使科普创作做到既要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又要掌握和创新科普作品的创作技巧,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统一。推动全社会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既要引导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身科普创作,又要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作品。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优秀科普作品将给予支持和奖励。

2.把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制作与研究开发作为科普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科普场所建设和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现状及需求,重点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开发。制定科普展品和教具的技术规范,鼓励和引导一批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和研究开发。

(二)加强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1.加大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综合类报纸、期刊和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设立科普类专题、专栏、专版或频道,增加播出时间、版面,提高质量和水平。要逐步提高编创水平,打造精品科普栏目,满足广大公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需求。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科普类节目收视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分离的改革,推动科普节目制作社会化,丰富节目来源。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作用,打造和扶持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科普网站或栏目。拓展科普出版物的发行渠道,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行工作。采用市场机制与***府支持相结合的手段,推出一批科普影视作品、精品专题栏目和动漫作品。

2.推进科普场馆建设。根据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明确科普设施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分布、规模和建设方式等,加强对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和指导。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符合需求的科普场馆。加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场馆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建设专业科普场馆,同时推动科研机构、大学建立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制度,开展科普活动。建立科普场馆开放、流动、协作的运行机制,构建科普资源创新和共享平台,形成综合性场馆和专业性场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3.加强基层科普场所建设。在县文化馆、***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农民书屋、中小学校、农村***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基层公共设施建设中,增加和完善科普功能。通过开辟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配备科普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强化农村专业化科普设施建设,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服务。将城市社区科普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将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立社区科普活动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竞赛等多种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将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和开展科普活动情况作为文明社区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1.促进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倡导并要求各地初级中学逐步规划开设科学课程,推进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改革,定期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评价,推广优秀的科学教育改革经验,促进科学课程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快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课程的改革,为中小学输送高质量的科学课程教师。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利用自身优势,支持和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课程教师培训。

2.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使中小学校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实验室数量、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够基本满足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科学教育的教学仪器、实验材料、工具及多媒体等多种科学教育资源的研发与配备,要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其操作和动手能力,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小学***书室建设,充实科技类***书,扭转我国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类***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主要依托现有力量,建设青少年科普活动资源咨询中心,为全社会提供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信息和服务。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制定并实施《**-2010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推动中小学校与就近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

(四)完善***府与社会的沟通机制,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1.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普工作。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要注重科普资源的开发,并将科技成果面向广大公众的传播与扩散等相关科普活动,作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对于非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及其它公众关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承担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公众成果信息和传播知识。

2.建立公众参与***府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要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听取公众对科技规划和***策研究制定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公众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对于涉及公共安全、社会伦理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要逐步建立听证制度,扩大公众对重大科技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能力。

3.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机制。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机制,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掌握有关科技知识和信息。规范商业活动中科技信息传播。大众传媒要担负起向公众准确科技信息的责任。对企业产品中含有虚假科技信息的行为,相关行***主管部门要予以及时纠正;对利用科技信息的欺诈行为,要依法给予查处。各级科协组织、有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咨询,建立通畅的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五)加强示范引导,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的社会动员能力。

1.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搭建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平台,继续集中开展一系列全国性的重大科普活动,为广大公众参与科普活动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科普活动组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形势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对重大科普活动的效果评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科普活动集中宣传机制,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确保实效,形成地方和部门联动、集中性和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2.加强不同行业的科普工作。各行业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把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研究制定行业性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发展行业的基层科普组织,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行业科普队伍。调动行业部门积极性,挖掘行业科普资源,体现行业特色,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科普活动。

3.加强国防科普工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航空、航天、核、兵器、船舶工业的科普资源,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其功能并增加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展示手段,在科普宣传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安全保密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退役、待销毁的某些***工设施和***事装备等资源,进行适当改造和开发,建设一批国防科普教育基地。编辑出版多层次的国防科普作品,建设国防特色科普网站,适度开放国防科研院所和所属高校的实验室等设施,面向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科普教育活动。鼓励国防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4.加强企业科普工作。鼓励企业利用自身的产品、技术、服务和设施优势,向社会开放,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特点,集中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让公众了解和感受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鼓励企业捐资捐助社会公益性的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企业科协、企业研发中心等组织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等活动。要把支持和开展科普活动,作为创新型企业试点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六)专兼职结合,建设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1.提高科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壮大由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程教师、科普创作人员、大众传媒的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场馆的展览设计制作人员、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经营管理人员、科普理论研究工作者等组成的科普人才队伍。适应市场化进程和现代传媒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方向,跨学科培养一批科技传播、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加强具有理工科和文科教育背景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科普创编和策划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面向科普工作管理人员、科技场馆展览设计人员、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导游、科普讲解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传播队伍的素质。积极倡导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科普事业,让更多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2.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和支农支边支教活动,形成一支能够在基层,特别是深入农村和西部地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的志愿者队伍。组织老专家、老教授发挥专业和技术特长,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和科技传播工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发展城市社区、乡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培养科普宣传员。

三、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府推进科普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进一步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部署,集成资源,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技行***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按照《科普法》的要求,通过制定规划和***策、开展监督检查等措施,加强对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科协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科普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积极做好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相关组织实施工作。各地方、各行业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积极推进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科普能力建设。

(二)加大科普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各级财***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投入体系。在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应推进科研成果科普化工作。

(三)完善科普奖励***策。逐步将科普***书、科普影视、科普动漫和科普展教具等科普作品纳入国家科技奖励范围。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多种形式的科普奖。加大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和奖励力度。

(四)加强国家科普基地建设。在现有科技类场馆、专业科普机构以及向社会开放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中,开展国家科普基地建设试点,在提高展示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建立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普监测工作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地方、部门在科普***策实施、科普能力建设中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调查和科普工作统计,为***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加强科普的理论研究。针对科普创作、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创新文化、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和监测等重大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研究。重点扶持一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支持办好高水平的专业化科普理论研究期刊。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篇9

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科普需求大幅增加,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科普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作品比较匮乏,科普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比较困难,科普队伍和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和稳定,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等教育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的科普人才缺乏,***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策和措施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进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新时期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立足现有基础,坚持***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有关任务,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创作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秀科普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教育基地,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我国科普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二、“十一五”期间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繁荣科普创作,大力提高我国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

1.推动科普作品创作工作,鼓励原创性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针对新时期公众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变化,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趋势,大力倡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专业科技人员与文艺创作人员、媒体编创人员相结合。使科普创作做到既要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又要掌握和创新科普作品的创作技巧,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统一。推动全社会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既要引导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身科普创作,又要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作品。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优秀科普作品将给予支持和奖励。

2.把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制作与研究开发作为科普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科普场所建设和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现状及需求,重点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开发。制定科普展品和教具的技术规范,鼓励和引导一批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和研究开发。

(二)加强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1.加大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综合类报纸、期刊和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设立科普类专题、专栏、专版或频道,增加播出时间、版面,提高质量和水平。要逐步提高编创水平,打造精品科普栏目,满足广大公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需求。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科普类节目收视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分离的改革,推动科普节目制作社会化,丰富节目来源。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作用,打造和扶持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科普网站或栏目。拓展科普出版物的发行渠道,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行工作。采用市场机制与***府支持相结合的手段,推出一批科普影视作品、精品专题栏目和动漫作品。

2.推进科普场馆建设。根据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明确科普设施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分布、规模和建设方式等,加强对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和指导。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符合需求的科普场馆。加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场馆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建设专业科普场馆,同时推动科研机构、大学建立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制度,开展科普活动。建立科普场馆开放、流动、协作的运行机制,构建科普资源创新和共享平台,形成综合性场馆和专业性场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3.加强基层科普场所建设。在县文化馆、***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农民书屋、中小学校、农村***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基层公共设施建设中,增加和完善科普功能。通过开辟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配备科普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强化农村专业化科普设施建设,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服务。将城市社区科普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将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立社区科普活动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竞赛等多种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将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和开展科普活动情况作为文明社区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1.促进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倡导并要求各地初级中学逐步规划开设科学课程,推进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改革,定期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评价,推广优秀的科学教育改革经验,促进科学课程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快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课程的改革,为中小学输送高质量的科学课程教师。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利用自身优势,支持和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课程教师培训。

2.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使中小学校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实验室数量、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够基本满足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科学教育的教学仪器、实验材料、工具及多媒体等多种科学教育资源的研发与配备,要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其操作和动手能力,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小学***书室建设,充实科技类***书,扭转我国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类***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主要依托现有力量,建设青少年科普活动资源咨询中心,为全社会提供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信息和服务。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制定并实施《2006-2010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推动中小学校与就近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

(四)完善***府与社会的沟通机制,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1.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普工作。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要注重科普资源的开发,并将科技成果面向广大公众的传播与扩散等相关科普活动,作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对于非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及其它公众关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承担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公众成果信息和传播知识。

2.建立公众参与***府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要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听取公众对科技规划和***策研究制定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公众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对于涉及公共安全、社会伦理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要逐步建立听证制度,扩大公众对重大科技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能力。

3.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机制。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机制,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掌握有关科技知识和信息。规范商业活动中科技信息传播。大众传媒要担负起向公众准确科技信息的责任。对企业产品中含有虚假科技信息的行为,相关行***主管部门要予以及时纠正;对利用科技信息的欺诈行为,要依法给予查处。各级科协组织、有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咨询,建立通畅的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五)加强示范引导,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的社会动员能力。

1.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搭建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平台,继续集中开展一系列全国性的重大科普活动,为广大公众参与科普活动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科普活动组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形势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对重大科普活动的效果评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科普活动集中宣传机制,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确保实效,形成地方和部门联动、集中性和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2.加强不同行业的科普工作。各行业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把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研究制定行业性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发展行业的基层科普组织,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行业科普队伍。调动行业部门积极性,挖掘行业科普资源,体现行业特色,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科普活动。

3.加强国防科普工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航空、航天、核、兵器、船舶工业的科普资源,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其功能并增加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展示手段,在科普宣传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安全保密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退役、待销毁的某些***工设施和***事装备等资源,进行适当改造和开发,建设一批国防科普教育基地。编辑出版多层次的国防科普作品,建设国防特色科普网站,适度开放国防科研院所和所属高校的实验室等设施,面向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科普教育活动。鼓励国防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4.加强企业科普工作。鼓励企业利用自身的产品、技术、服务和设施优势,向社会开放,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特点,集中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让公众了解和感受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鼓励企业捐资捐助社会公益性的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企业科协、企业研发中心等组织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等活动。要把支持和开展科普活动,作为创新型企业试点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六)专兼职结合,建设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1.提高科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壮大由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程教师、科普创作人员、大众传媒的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场馆的展览设计制作人员、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经营管理人员、科普理论研究工作者等组成的科普人才队伍。适应市场化进程和现代传媒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方向,跨学科培养一批科技传播、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加强具有理工科和文科教育背景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科普创编和策划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面向科普工作管理人员、科技场馆展览设计人员、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导游、科普讲解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传播队伍的素质。积极倡导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科普事业,让更多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2.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和支农支边支教活动,形成一支能够在基层,特别是深入农村和西部地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的志愿者队伍。组织老专家、老教授发挥专业和技术特长,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和科技传播工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发展城市社区、乡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培养科普宣传员。

三、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府推进科普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进一步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部署,集成资源,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技行***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按照《科普法》的要求,通过制定规划和***策、开展监督检查等措施,加强对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科协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科普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积极做好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相关组织实施工作。各地方、各行业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积极推进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科普能力建设。

(二)加大科普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各级财***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投入体系。在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应推进科研成果科普化工作。

(三)完善科普奖励***策。逐步将科普***书、科普影视、科普动漫和科普展教具等科普作品纳入国家科技奖励范围。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多种形式的科普奖。加大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和奖励力度。

(四)加强国家科普基地建设。在现有科技类场馆、专业科普机构以及向社会开放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中,开展国家科普基地建设试点,在提高展示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建立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普监测工作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地方、部门在科普***策实施、科普能力建设中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调查和科普工作统计,为***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加强科普的理论研究。针对科普创作、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创新文化、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和监测等重大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研究。重点扶持一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支持办好高水平的专业化科普理论研究期刊。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北京石景山区;科技馆;数字娱乐;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cience museum in beijing’s shijingshan district. the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orientation and mechanism in digital entertainment of science museum in shijingshan district, and provides several policy suggestions. at last, the paper gives some discussion concerning the planning of science museum and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beijing shijingshan district; science museum; digital entertainment; planning

1 规划背景

石景山区是首都北京八个城区之一,区域面积84.32平方公里,2003年全区常住人口50.6万,地处北京市城区的西部,位于城郊结合带,是中心城和西部发展带的交汇点。从历史上看,石景山区是北京市的传统重工业区,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产业的调整,石景山区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与传统重工业区厂房遍地、烟囱林立的情况大为不同的是,石景山区实际上是北京市城区绿化率最高的地区,2004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31%,超过北京市的平均城市绿化覆盖率(38.56%),同时是全市唯一拥有山林的城区,因而当之无愧地成为首都中心区西缘的生态走廊和绿色屏障。也许是考虑到石景山区在新的城市规划中相对比较特殊的地理位置,新世纪初颁布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石景山区的功能定位是“一区、三中心”,一区即指城市功能拓展区,基本内涵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中心则分别是城市职能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

结合首钢的搬迁改造,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2005年石景山区委、区***府确立了以休闲、娱乐为发展主旋律,以营造京西花园式的生态环境和时尚高雅的文化氛围为基础,打造集休闲、娱乐、会展、购物和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即crd(capital recreation district)。至此,石景山区未来5-10年的发展战略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

石景山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crd战略的实施将会引发石景山区未来发展的三个基本转变,即从传统重工业区到高新技术区、数字化产业区的转变;从污染区到生态区的转变;从单纯游乐到文化休闲的转变。在促进这些转变的过程中,建设数码娱乐产业被石景山区确立为本区产业技术的发展主线,其目标是构建具有示范作用的北京数码娱乐产业基地,进而成为全国数字娱乐都市经济的领头羊。其中,以建设数字娱乐科技馆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得到了广泛共识,并很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无疑为石景山区科技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2 现状与问题

近些年来,石景山区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区科技馆,第四纪冰川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区***书馆,特别是处公园,石景山游乐园已有较好的基础和知名度。此外,全区目前共建有科普画廊330处,建筑总长度2759米,建成市级社区科普基地1个,区级科普社区49个。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石景山区科普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尤其是缺乏现代化的、有较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科普场馆。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长期受制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机制僵硬等诸多因素,积重难返,困难重重。以石景山区科技馆为例,作为区级科技馆,自1992年成立以来主要依靠区***府投入和市科委、市科协专项资金支持。10多年来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从建馆到2003年,11年来科技馆用于维护建设的费用仅为70万元,平均每年不足7万元,且都是***府投入,从未得到过其他渠道的资金投入),科技馆自身的建设一直没有较大的进展,场馆的基础设施少,自身不具备科普展品的制作能力,始终没有常设展览和展品,只能举办临时性展览和活动。同样,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命名的、在北京市也颇有特色的石景山第四纪冰川馆建馆后2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再投资,时至今日最多一次也只能接待30人,其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周边环境差的状况长期以来都得不到改善。

石景山区科技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显然在我国科普设施建设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基本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经费方面,长期缺乏资金投入,严重制约科技馆的正常发展,甚至维持生存都比较困难,很多时候不得不靠出租场地等勉强维持。

(2)在设施方面,场馆的基础设施少,并且单调落后,一般缺乏常设展览和展品,往往只能举办临时性的展览和科普活动。

(3)在人才方面,在专业人才比较匮乏的同时,由于科技馆发展状况比较差、待遇低等原因又往往难以留住已有的人才。

(4)在机制方面,科普展品的制作、交流缺乏支撑以及协调机制,造成科普展览、活动的成本较高,展品利用率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3 重新定位与机制探索

数字娱乐产业对于石景山区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数字娱乐的概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结合北京市总体发展规划、配合区crd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新世纪初,石景山区***府适时提出了以建设石景山区数字娱乐科技馆为重点,大力发展石景山区数字娱乐科普的重大举措。在围绕打造石景山区科技馆"科普主阵地"这一中心的过程中,逐步开始走上整合社会资源,引进企业机制的道路。

为此,石景山区科技馆首先重新进行了功能定位,依照建设“休闲主题特色科技馆”的发展理念,其中科技馆原先的展示厅将建设成含汽车模拟驾驶、全息音响、地震仿真、幻影成像等10余个科普体验项目为主的大型数字娱乐科普展示厅,同时打造无线娱乐科普厅、动漫科普阅览厅、电子竞技科普厅、数字港科普餐厅等新设施。从而一方面将科学普及寓于数字体验休闲娱乐之中;另一方面也能积极推动石景山区以数字娱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建设。

其次,在数字娱乐型科技馆的建设上积极探索由***府、企业等多方共同投资兴建的机制和模式。即由***府投入少量资金,企业提供主要资金和产品,科技馆提供场地,走企业化、社会化的发展之路。科技馆为公司提供设备展示平台;企业则为科技馆提供数字化科普设备,较好地实现了公益性与市场化的有机结合。如科技馆已与东方恒润公司共同合作建设数字体验展示中心,同时与北京锋行九州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泰利科技集团共同筹建的电子竞技中心项目也已正式签约,并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将独家受牌该中心为“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届时该中心也将对公众开展电子竞技方面的科普知识教育。

石景山区科技馆新的功能定位以及运行机制的初步变革,不仅能够有效盘活科技馆的既有资源,而且也将充分发挥科技馆在数字娱乐方面的体验展示功能,进而达到向全区进行科普功能辐射,并建成具有"数字娱乐"特色的科普示范基地和体验娱乐展示中心。这无疑将为石景山区引用社会力量兴办科普基础设施、推动开展科普工作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4 规划与发展建议

显然,石景山区科技馆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应该说有其天时、地利的因素和机遇。当前在科技馆的规划和设计中,以下几点有必要引起关注:

4.1 与区发展规划相协调,赢得***府大力扶持

石景山区crd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是科技馆未来规划和发展的大方向。需要进一步与石景山区当前十一五的发展规划相协调,争取***府部门在***策导向、资金引入等方面的扶持,在区crd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中为石景山区科普场馆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起到示范作用。

4.2 找准发展定位,突出自身特色

石景山区科技馆确立数字娱乐、打造“休闲主题特色科技馆”的新定位,为本区数字娱乐产业与数字娱乐这种新型科普形式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作为北京市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的体验展示中心,数字娱乐科技馆可以使人们充分了解数字娱乐产业的内涵和发展前景,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和形式,使人们充分体验和感受到数字娱乐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真正喜爱数字娱乐,进而支持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科技服务功能和科学普及功能。应找准未来发展定位,不断突出自身特色,在促进群众性科普活动开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取得一举两得,相互促进的效果。

4.3 与企业互惠双赢,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在石景山区数字娱乐科技馆的初步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参与投资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在发展数字娱乐科普和数字娱乐产业过程中,需要继续努力探讨和完善科技馆与企业两者互惠双赢的新机制,按照互利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如科技馆可以为企业提供科技产品展示推广的平台,提供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场所,而企业的相关技术、设备、产品、人员等资源也会为科技馆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不仅降低科技馆的运营成本,减少***府投入,同时也能够提高场馆使用效率,集约有效地实现其科普功能。

4.4 改革运作模式,加快数字娱乐科技馆建设

在已有的良好开局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府、社会、市场在石景山区数字娱乐科技馆建设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和协作机制,积极探索由***府、企业以及社会等多方共同投资、合作兴建的适宜模式。建议加大***府在经费、***策上的支持与引导力度,探索、改革与相关企业共建、互利的多种运作模式,在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的同时,探索出一条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道路。以此为突破口,在区crd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为引用社会力量建设科普场馆、兴办科普事业开辟一条新路子。

5 几点思考

5.1 科普工作的需求导向问题

石景山区科技馆在向数字娱乐的转型、改造和建设过程中,相继得到北京市财***、石景山区财***以及多家企业的大量投资。2004年5月数字娱乐科技馆建设正式启动,至2005年,短短两年间科技馆建设总投资已达到2280万元(相当于石景山区科技馆建馆以来前11年资金投入的30余倍!),其中北京市科普联席会支持130万元,石景山区***府投入1800万元,吸引企业投资350万元。可见,具有公益性质的科普工作并不排斥与本区域的发展目标以及市场投资需求相结合,相反在适应需求,服务发展的同时,科普工作往往能得到更广泛、更有力的支持,进而更好地使科学真正成为大众的财富,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2 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的结合问题

应当说,目前把科普划分为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的提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一般来说,公益性科普事业主要在市场失效的地方发挥作用,经营性科普产业追求市场利润则也是天经地义。但这种二分法却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即二者各不相干,是各干各的两件事情。实际上,一方面公益性科普事业也并不排斥市场机制,也不是不可以赢利,只是不能以市场赢利为目的。其发展壮大同样需要引入市场的激励机制和手段,只不过不能把市场机制作为唯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另一方面,经营性科普产业也并不是完全的唯利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同样重视和追求社会效益,在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时候,往往也才能实现企业市场效益的最大化,人们常说的“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品牌”也含有这方面的道理。所以,在追求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与追求市场效益为主的经营性产业之间是可以寻找到结合点的,而科普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5.3 科普工作的信息交流问题

今天的科普工作主体涉及到***府、科技、教育、传媒、文化、企业界等多个领域和部门,在这些“隔行如隔山”的不同领域和部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意义十分重大。除了科普各主体内部垂直方向的从上到下以及从下到上的沟通交流外,尤其还要注意科普各主体相互之间水平方向的横向沟通与联系。如当前的科普联席会议,就不应仅视为是科普工作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信息纽带,同时也应是各个相关部门、企业、团体乃至个人相互之间沟通交流科普活动、发展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此,可考虑逐渐扩大科普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尤其是企业单位,并允许社会团体、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参加或列席会议,向全社会开放。

参考文献

[1] 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研究室,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府研究室编. 石景山区优秀调研报告文集(2004年度)

[2]北京富达尔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石景山区科技进步现状调查与分析(讨论稿),2005年6月

[3]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简版). 2004

[4] 陈治光. 解读2005年北京科技工作报告. 科技潮,2005年7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10篇

学习

前台实习报告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前台实习报告10篇,内容包括前台实习报告3000字万能通用版,酒店前台实习日记。二.实习单位情况xxx坐落于一望无际的绿野之中,世界级设施包括楼高十八层的豪华度假式酒店、楼高九层的酒店副楼、楼高三层的会所、购物广场、宴会

学习

期中网课总结模板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期中网课总结模板,内容包括网课期中考试的总结,学生网课测试总结怎么写。本课题的专题网页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课题研究的需要尚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发挥网页课题研究与组内成员协作方面,网页尚需进

学习

科技科普宣传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科普宣传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科技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科普宣传年度活动安排计划。二、工作目标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村建立和配备

学习

乡镇科技科普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科技科普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乡镇科普年度活动计划,乡镇科技科普志愿服务。1、乡镇***和***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科普工作列入乡镇*

学习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10篇,内容包括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小程序青春期健康教育科普。二、活动内容(一)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增强群众生殖保健意识。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站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安排和实

学习

实习中期报告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中期报告10篇,内容包括中期实习提交时间表,实习教师中期汇报名称。回想起来,我很高兴能进合肥世博购物中心工作。在工作中尽管有很多困难艰辛,但它们都是以后生活和工作或多或少都会碰到的问题。现在出现,为以后踏入社会和

学习

出纳实习报告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出纳实习报告10篇,内容包括出纳毕业实习报告3000字,大学生出纳实习报告3000字。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我应聘的岗位是实习会计及出纳,被建业公司安置到了______置业有现公司。______公司的财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名财务经

学习

实习综合报告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综合报告10篇,内容包括生产实习报告范文,物流顶岗实习综合报告2000字。专业:**级会计班级:**班石家庄市经济学院西校区制实习报告填写要求一、用规定的字体和字号填写本实习报告。二、“实习报告评语”由指导教师填写,写出

学习

少年宫科普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少年宫科普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少年宫的科普工作总结,少年宫科普活动方案。B型超声是利用超声波对实体软组织器官进行动态实时扫描的影像学技术,能较好地显示腹部包括子宫及附件在内的脏器组织。随着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

学习

街乡科普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街乡科普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农村科普工作计划模板,乡镇科普年度活动计划。为把农函大培训工作真正办好,××乡科协按照县科协的要求,结合我乡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于年初制订教学计划,确定了棚租坝村委会和安居

学习

科普基地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科普基地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科普基地工作计划,科普基地经验总结。二是建立了科普长效机制自治区科协、财***厅始终坚持培养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带动一批、表彰一批的原则,在全疆开展科普示范典型的培养和发展。截

学习

社会实践报告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实践报告10篇,内容包括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0篇,社会实践报告集锦10篇。

学习

导管室科普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导管室科普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导管室科普小组工作计划,导管室科普小。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情况1、元月10至12日,县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中所拟在十一个乡镇建立的科普活动站进行场地选址

学习

毕业实习日志10篇

阅读(71)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实习日志10篇,内容包括毕业生实习日志通用100篇,毕业实习日志怎么写。至20学年学期二级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

学习

科技科普宣传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科普宣传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科技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科普宣传年度活动安排计划。二、工作目标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村建立和配备

学习

乡镇科技科普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科技科普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乡镇科普年度活动计划,乡镇科技科普志愿服务。1、乡镇***和***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科普工作列入乡镇*

学习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10篇,内容包括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小程序青春期健康教育科普。二、活动内容(一)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增强群众生殖保健意识。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站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安排和实

学习

农村小学科普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小学科普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农村小学科普推广活动预期成果,农村小学科普日活动计划。二、工作目标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村建立

学习

社区科普教育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科普教育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社区科普教育活动年度总结,社区科普教育近期发展规划。3、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引导社区家长以良好的言行举止影响子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孩子良

学习

学校地震科普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地震科普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学校地震科普简报标题,学校网站开辟地震科普宣传专版。二、工作目标通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特殊时段重点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

学习

基层科普社区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基层科普社区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社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科普示范社区工作计划。推荐评审工作组依据中国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从各地州市推荐上报的107份申报材料中,评选出32个农村专业技

学习

年社区科普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年社区科普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社区年科普工作计划表,2018科普进社区工作计划。进一步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完善科普工作领导机制,整合社区科普资源,完善社区科普设施功能,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