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习工作计划篇1
一、实习目的
(一)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学生在实习中,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提高自身的***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了解实习单位主要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
二、实习对象
XX级本科海关管理、物流管理、法学、审计学、税务、国际商务、英语等七个专业433人。
三、实习时间
(一)XX年6月30日至XX年7月25日(4周),海关管理专业(部分)155人、物流管理专业33人、法学专业34人、审计学专业35人、税务专业35人、国际商务专业60人、英语专业27人。
(二)XX年8月18日至XX年9月12日(4周),海关管理专业(部分)54人。
四、实习地点
学院各专业实习基地及部分自主联系的实习单位,其中海关管理专业的学生,统一集中安排在天津、宁波、汕头、上海海关实习基地实习。
五、实习生管理
(一)实习安排
岗位安排: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采取定部门、定岗位,配备实习岗位指导老师。
岗前培训:每批实习生根据实习时间安排,第一天上午集体到实习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报到,接受岗前教育,实习单位结合本单位情况对实习生进行关岗前培训与教育,并以正式员工的标准提出实习中的业务方面要求及应注意的事项,接受实习部门的防范***和廉***风险的教育。
(二)实习考核
实习生在专业实习期间结合所学专业,收集有关资料和素材,做好《专业实习论文》撰写准备,实习结束时填写《学生实习登记表》。
1.《专业实习论文》。实习生上岗后应循序熟悉岗位现场操作程序、工作规范和工作特点,结合专业论文题目,边实习边搜集论文素材,为实习结束撰写《专业实习论文》做准备。
2.《学生实习登记表》,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前完成个人实习小结,填写《学生实习登记表》。
《学生实习登记表》由实习队长统一交实习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做出综合鉴定,并加盖公章后由实习队长带回学院交实习带队教师。
(三)实***费
1.实习生伙食补贴(2元/天、生)按实际实习时间,实习结束后,回学院由学生所在系统一计发(上海海关实习生除外)。
2.实习生交通补贴(3元/天、生)按实际实习时间,实习结束后,回学院由学生所在系统一计发(上海海关实习生除外)。
3.实习岗位指导教师的带教费,80元/生,由实习生垫付交实习单位,请实习单位在《上海海关学院付款凭单》(学院统一发放)上加盖单位公章或财务收款章,实习结束后,由各系造册统一报销。
4.上海海关实习的学生伙食补贴,天津、宁波、汕头、上海海关实习岗位指导教师费用由教务处统一划拨至相应海关。
(四)实习着装
到海关实习的实习生,根据海关总署有关着装要求,实习生上岗统一着海关制服,佩戴学生蓝色肩章及学院胸卡。
六、实习组织管理
(一)学院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的实习工作,审核各系年度实习计划、协调实习工作中重大问题。分管院长任组长,组员由职能处室负责人和系(部)分管教学、学生工作主任组成。
(二)学院各部门按实习工作职责落实实习中的各项具体工作。
1.教务处是实习管理的职能处室,负责制订实习管理规章制度、编制实习预算、协调海关专业实习地点及安排、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完成学院实习总结,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做好实习保障工作等。
2.学院各系是实习计划具体落实部门,负责编写实习大纲、制定年度实习计划、组织实习前的辅导讲座、开展实习动员、配备本系的实习带队老师、确定实习队长,组织《专业实习论文》撰写辅导、评阅、完成实习生实习考核等。
3.学生处加强学生思想***治教育,协调处理学生校外实习突发事件。
专业实习工作计划篇2
>> 计算机专业应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考与实践探究 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教学 计算机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探索与研究 “卓越计划”背景下的计算机硬件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课程行动计划实践 “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基于卓越计划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卓越计划”下***法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卓越计划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考核方法研究 化工专业“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研究与实践 地方师范院校电气类专业“卓越计划”探索实践 计算机类专业走出就业困境的对策 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实践与探讨 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计算机类专业“卓越计划”中实践环节的 计算机类专业“卓越计划”中实践环节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赵涓涓 强彦 王楠")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为了解决传统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高质量的工程人才。本文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卓越计划“3+1”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管理、评价和交流等方面的若干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检验,供其他院校参考。 关键词:卓越计划;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3+1”模式;改革与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计算机类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工程类专业,有着培养现代计算机工程类人才的要求。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开发、应用岗位,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能很好地衔接。
太原理工大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高校之一,为了保证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卓越班从2010年开始正式招生。随着“卓越计划”的深入实施,在教学运行和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经过了数次调整和改革。本文就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卓越计划”的实践环节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卓越计划”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中,将原有的4年本科校内教学模式改为3年学校教学和1年企业教学的“3+1”教学模式。就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3+1”教学模式中“1”的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是“卓越计划”的执行关键。通过我们对培养过程的研究来看,存在以下几类问题:(1)“3+1”模式中“1”的环节国内高校大多还处在摸索阶段,尽管部分高校有了第一批“卓越计划”毕业生,对这一阶段的管理,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认识。(2)企业缺乏参与的热情。“卓越计划”“3+1”模式的实施,缺乏各种***策支持,比如税收、劳动***策、学生的安全问题处理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1”的执行存在走过场的可能。(3)“1”的阶段是由企业为主导完成的一个教学阶段,如何保证企业的实训、实习质量,如何规范、统一实践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在这一阶段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4)企业和实训机构作为“1”这一阶段的教育主体,其实体的规模、水平以及能提供的实习实训条件,还有其提供教学阶段的全过程的质量评价和考核,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型的体系。(5)如果完备的体系和制度没有可操作性的支持,那也只能是空谈,最后都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用。因此,在完善和创新教学体系时,一定不能忽视其可执行性。 二、针对性改革与创新
针对“卓越计划”实施中存在的目标管理、质量标准、合作机制监督评价策略、交流沟通方式等问题,目前我院已建立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卓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1.培养计划中明确实践环节教学任务
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方向和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和定位,要求培养具有良好工程职业道德、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优秀工程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实践环节教学任务如下表所示。前三年的实践“教学实习(专业认知)”“生产实习(企业实习)”环节中加强计算机相关工程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服务和应用等行业基础锻炼。对第四年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经过几次讨论修订,最终调整为“企业定制课程”“综合实践”“毕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确立每个环节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技能标准,并设立基本标准和优秀标准。“企业定制课程”内容涵盖了软、硬件项目开发的技术环节的关键点,由企业来补充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实践不足部分,增加项目开发环节,是校企课程衔接的重要部分。“综合实践”环节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式,以项目案例贯穿全部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完整的案例,以实践为主线,以工程实践技能为目标,学习软件工程环节中项目驱动的各阶段具体实施操作规范和知识。
实践环节教学任务表
2.校企合作模式的规范化
第一阶段,校企合作单位的选择。采用双向选择模式,一般是基于双方在各自的条件水平下,建立起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合作单位近三年每年保持5家以上,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单位不同的行业优势,也给学校和学生更宽的选择范围。同时,在每届选取合作单位之初,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选择性,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学生对准合作单位的意向。综合选择合作企业。
第二阶段,合作订制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案。合作双方围绕全面合作目标,调整实践环节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由于计算机应用和软、硬件开发的企业针对不同的行业,项目实施过程有所区别,由企业主要负责订制各相应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双方一起研讨规划细则,制订实习、实训环节的具体考核指标。校方负责教学方案的把关,确保实践环节中的核心内容的覆盖。同时建立以系为中心的专业协调小组,随时协调处理合作中的问题。
第三阶段,全面合作具体实施阶段。成立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合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专业技术委员会由合作双方的教授和技术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状况,跟踪企业实践规划,测评合作的具体内容,考核实习、实训环节的具体指标,论证实践环节实施情况,保证工程实践可行性,把实践环节的各类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并最终确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合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具体划分为企业方和高校方,目前由双方执行部门管理人员组成。其作用是对各自内部的技术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处理争议问题,监督实习实训的实施。合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是也双方全面合作的日常工作机构,是全面合作实施的组织保障,由专人负责,其职能发挥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全面合作的实施效果。
3.制定实践环节管理制度
校企双方制定了《院外实训组织管理流程》《院外实训管理办法》《学生申请自主安排院外实训暂行规定》《实训带队教师工作职责》《院外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院外实训巡查暂行规定》《院外实训实行重大事件通报制度的规定》《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和《院外实训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管理文件和可操作流程,确保实践环节的有效管理。
4.实习实训评价体系
参与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企业实行准入体制。制订合作企业入围标准,每年选择实习实训企业时,采用入围企业现场演讲答辩,学生自由选择,学院统一规划的机制,既保证企业的教学质量,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对实习生应该严格监控,对实习单位所能提供的实习机会、实习过程和实习环节等也应该进行监控,根据学生反馈,对实习单位的合作资格进行保留和取消评估。此外,要求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学生的评价体系,对参加实习、实训学生进行评价。同时,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下一年的评价机制做出调整和修改。
5.建立信息交流软件平台
采用基于WEB的网络评估信息平台,对整个评估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开发了实习、实训交流和档案存储软件平台,以确保“1”阶段的校企之间、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畅通。构建实训知识库系统,将实习实训的经验、知识、技术文档、教学课件等作为共享内容放在平台上,以促进“1”阶段的整个质量水平的提高。
6.为企业输送创新人才
通过一年的企业实习、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用人企业提供一种发现优秀人才的途径。学生实习后能减少了从业的盲目性,使得学生留得安心、工作舒心、单位放心。学生在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管理方式以及对雇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后,可以尽快适应就业环境。这样既减轻了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压力,也为企业能尽可能地选择有用的人才。从2010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较于传统工程教育优势明显。 三、实践与经验
工程实践环节课程主要由企业实训和带薪实习两部分组成,专业选修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自主实践等培养环节在企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落实,学生在实训、实习期间采用双导师制,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顶岗工作。在实习、实训期间将先进的管理、评价和交流模式运用其中,得到了我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卓越计划”中“1”阶段的实习、实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工程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粗放型管理模式是不可取的。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应当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第四年校外实习的重要性,加强实训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实时了解学生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从形式到内容,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专业实习工作计划篇3
【摘要】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内开设的高星级酒店也越来越多,这预示着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伴随竞争的同时是酒店行业的不断求新与发展。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我们要紧密联系市场,随时把握酒店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在教学计划大方向的前提下,适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时比例,以适应酒店发展的趋势和不同性质酒店对人才的不同需要。
正文:教学计划作为学院为学生在校学习而制定的总体教学方案,其编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酒店管理专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专业教学计划进行编制改革。在整个社会对高职教育大讨论的背景下,本专业充分运用/工学结合0模式进行教学计划的编制研讨,经过多次社会调研、讨论,我们确定了一系列教学计划编制方面的思路。
一、具体编制步骤说明
1.确定培养目标及能力分解。目前本科、高职(专科)、中专三个层次都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既要根据国家对高职层次毕业生的定位,更要考虑让毕业生在市场上找到具有竞争优势的就业岗位,我们认为本科生基础好,学习时间也长,其培养目标以酒店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主要方向,而中专生基础差、学习时间也短,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酒店基层服务方面的工作。而高职层次介于两者之间,主要从事酒店服务,侧重于酒店管理方面的培养。对应的岗位名称为服务员、主管和经理,相应的能力可归纳为对客服务的操作能力、对客服务的沟通能力和部门协调的管理能力。2.确定能力培养总的顺序。在本专业总体能力培养顺序上,我们将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先进行培养,再培养管理协调能力。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不进行酒店专业的培训,理论上照样可能完成酒店的基层服务工作,但这并不代表其也能胜任酒店的管理工作,因为对酒店行业特点了解的缺失将使工作无法开展并出现很多问题。因而酒店行业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将是先期培养的重要内容。o在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熟悉酒店工作的案例,使学生熟悉酒店行业的工作内容,组织架构、行业标准及服务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为有效管理打好基础。?管理过程的实质上是在综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管理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加以组织,并在营销方面提出适合本企业运作的具体方向。只有多接触并充分熟悉酒店的行业特点,才能做好管理工作。3.确定集中实训的内容及顺序。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在这方面大家已形成共识,现在的问题是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中如何才能真正地落实,为此,我们采用了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进行教学计划编制的具体编制思路来加以落实。这个思路具体落实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为:先抛开理论课程,分别按培养目标三个工作岗位中工作项目安排一个集中实训,按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确定先后顺序,并确定各集中实训内容、目标要求、形式,形成教学计划的主线框架。4.确定开设的课程及初步内容。在形成了教学计划编制主线框架后,按照完成集中实训的目标要求,列出完成这些小的实训项目需要的理论知识内容作为课程理论部分的学习内容,将课内实训项目和课程理论部分的内容,按照教学要求组合成相应的课程。所设课程主要有5前厅与客房管理实务6、5饭店餐饮管理6、5酒店服务案例与实务6、5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6、5康乐服务与管理6。5.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及课时。在进行了上述分析及得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的基础上,我们对各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间的衔接、教学课时等进行了研讨,并确定课程开设的学期、课时。
二、教学环节间衔接问题的相关说明
教学计划作为整个专业教学方面的总体设计,必须保证学生能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顺利地完成各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最终形成职业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十分重视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并行。编制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是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进行的,在集中实训环节设置顺序、课程开设的时间等方面,从总体上体现了专业技术课和专业实训课相辅相成交替进行。为了使学生能更好掌握理论课程的内容,在教授理论的同时,即时将理论付诸实践,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印象。2.公共基础课程的有益补充。酒店专业从行业本身来看是个接触面广,对人要求沟通协调方面较高的专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利于学生日后在就业和工作上得益。必要的强化训练和详细的实习准备。3.考虑到酒店专业学生在就业之前的顶岗实习的需要,在学生实习前进行一定强度的技能强化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即将到来的社会顶岗实习工作的耐受力和技能水平。在专业实习方面,专业上进一步加强了规范化管理,印制了专业实习手册,在其中包括了/专业实习管理规定0、/学生实习周志0、/企业评价0等多个方面。并组织学生在上岗前集中进行实习动员教育。
三、教学方法相关说明
专业教学计划通过课程教学来具体实施,不同的课程需要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的教学设施、排课方式、教学素材等与其配套。为此,我们在编制专业教学计划时,根据学院的教学条件及教师的情况,对课程提出了相应的总体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酒店服务技能、酒店养成教育课程和以实训为主的课程采用按周集中排课的方式进行教学。o对酒店服务技能类课程采用在实训操作室进行实践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对管理类课程采取理论结合实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酒店专业技能的培训
酒店专业是一个需要直接参与面对面对客服务的服务性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操作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初,无论是中专、高职,或是本科,先期的工作岗位都将是酒店对客服务的第一线,即展现专业的服务技能对客进行服务。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是学生日后工作最主要的三大部门,所以加强学生在这几个重点课程的技能强化,知识面的积累,部门运作架构的了解是专业课程实施教学的重点。
五、酒店管理专业的社会顶岗实习
专业实习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卓越计划;培养模式;培养计划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20-02
一 引言
“卓越计划”是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教育改革的新尝试[1]。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强调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在1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培养“为人朴实、工作踏实、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教育办学特色。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3年被批准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二 “卓越计划”的特点及实施方式
人才培养特色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人才培养方面所独有的、优于其他院校的、为社会所认可的优良特性,是该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准[2]。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地处山东省蓬莱市,位置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学院秉承高校服务社会的宗旨,通过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服务于地方。***策、地理的优势都为我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我院“卓越计划”培养模式是由企业深度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理论及实践教学、共同进行教材建设、共同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学生的就业创业等环节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学院为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制定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提出以下措施。
1 校企联合培养,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全程参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实施,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实行“3+X”人才培养机制,“3”为三年校内专业学习,“X”可以为A企业、B企业或者C企业,指的是某个企业针对行业发展需要,制定的折合一年的以项目驱动方式进行的企业学习阶段。
2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创新实践能力
依托行业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特色,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加深与校企合作单位的产学研结合,建立“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中心”,以此为平台,组织安排学生进行折合不低于1年的企业学习。
3 完善师资配备
积极引进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 机械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培养,坚持“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形成素质为目的,构建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将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工程素质均衡全面发展,优化知识体系,以此来全面完善“卓越计划”培养质量。
工程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建立系统扎实的知识体系。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建立专业分支结构,加大相近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学习。基于“工业4.0”,实现智能制造,将知识结构分为机械制造方向、机械电子方向、机器人使用及维护方向。
工程能力:包括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工程实践训练及第二课堂教育,工程训练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三部分,工程实践训练的开展要由教师主导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向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过渡,注重设计性、综合性工程实践训练的开展,重点加强先进制造和现代工程的综合训练;第二课堂教育充分利用创新平台,开展以竞赛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代考,重点加强面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及职业发展能力。
工程素质:包括思想***治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在工程实践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专业人员的身心素质、责任心、道德感等密切相关。
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3+1”培养模式。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整个培养阶段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3”为3年的在校理论学习阶段培养,“1”为企业深度参与的不低于1年的实践学习。“3+1”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授课顺序,实行“2.5+0.5+0.5+0.5”的教学方式,即:第1~5学期(2.5)在学校学习公共理论知识;第6学期(0.5)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第7学期(0.5)再回学校进行专业知识拓展;第8学期(0.5)在企业进行以项目驱动方式为主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2 “双证书”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行业企业需求,实行“双证书”培养,即学生毕业时,不仅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而且可进行面向行业培训的职业资格认证,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 创新教育。基于竞赛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代考,充分利用各类型创新科技大赛,根据大赛成绩获得相应学分。
4 “双导师”培养。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巩固,能力需要在实践中锻炼,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3]。我院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导师团队,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原则上要求,“企业导师”职称为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
5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作为基本出发点,整合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最终达到“卓越计划”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4]。
四 机械专业“卓越计划”培养计划
整个培养计划由理论学习(校内)和实践学习(企业)两部分组成。
1 理论学习培养计划。理论学习课程除通识教育之外,主要开设工程知识基础课程、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工程技术方向课程、工程技术任选课程。具体的学时、学分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2 实践学习培养计划。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工程背景,采用“双导师”共同指导,以企业生产案例为典型实例,真正实现“做中学”。实践环节具体的学时、学分分配情r如表2所示。
总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基本实现“卓越计划”实施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李爱玲,甲少华,胡忠于,黄念东,曾坚贤.“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广
东化工,2014(10).
[2]韩建海,周志立,杜辉,苏冰,张丰收.突出行业背景与
办学特色构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新模式[J].河南教
育,2013(2).
[3]刘元林,张增凤,***涛.基于“卓越计划”的“3+1”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J].黑龙江教育,2013(1).
[4]李东锋,高为国,黄曦,张利君,彭庚新.“卓越计划”实
施背景下材料成型专业的培养模式探讨[J].湖南工程学
院学报,2015(12).
专业实习工作计划篇5
论文摘要: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必须重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主要从理论教学、专业软件实习、课程设计3个方面设计了物料需求计划实验教学系统,并探讨了教学实验系统的新思路和改进方法。
国内外大学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都证明,单纯依靠传统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不但难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理论,更不可能使学生具备实务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注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特别是实验环节的教学。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物料需求实践教学是生产运作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应该更好地研究如何使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践教学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管理要求的创新转化过程。
1工商管理专业实验环节教学的意义
现代企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及专业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因为:
(1)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统招统分”的招生分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作为就业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只是需要初步具备相关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就能对国有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低。这种长期以来我国管理学科高等教育一直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搞教学,“一支笔,一张纸”搞科研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与工商管理学科面对的国际大趋势和国内大环境是不相符的。为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强和富有创新欲望的人才,仅靠传统教育模式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通过专业实验室建设,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为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解决工商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2)实践证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不仅仅是普通的计算机机房和网络中心,更是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研究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实验室应具备向工商管理专业提供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和条件。
归纳起来,建设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教学系统有以下4个目的:
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源于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不但需要创新教育来开发,而且需要实践活动,只有源于实践又转化到实践中的创新活动才有意义,专业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
二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能比较熟练地分析、处理本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企业的能力。通过专业实验,让学生掌握应用一种或几种本专业领域的通用软件,例如熟悉生产运作管理领域的“MRPⅡ—生产管理”软件,该软件包含了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营销管理子系统、主生产计划子系统、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车间作业控制子系统、物资采购管理子系统这六大子系统。
四是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通过参加教学实验,使用已知的理论和技术学会从实验中获取新知识,探求和学习新的技术。
2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物料需求计划是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的中枢,在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知识的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环节:
(1)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在该环节中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概念、生产运作流程、物料需求计划编制所需的基础数据、营销计划、三层次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进度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等。并针对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特定的概念与知识点(如物料清单、MRP运算逻辑等重点和难点知识点)进行专题的训练,使学生一方面理解透彻这些理论,同时也熟悉相关模块的操作。
(2)物料需求理论知识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企业物料需求案例,提高学生系统应用能力。在对理论和软件操作有了全面熟悉和掌握的基础上,提供另一种类型企业的生产环境和产品的综合课程设计题,由学生系统地进行生产计划系统设计和在计算机软件上运行。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就具备了进入某一企业后,着手收集资料、建立产品生产计划的基础数据、编制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生产活动实施的能力。
(3)物料需求软件实习。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是仅仅重视计划的编制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软件中突出各种概念和知识点的直观表达,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概念和知识点的实际意义。例如,由于工商管理本科学生没有工作的实践经验,“计划覆盖期”、MRP矩阵运算和排序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和核心知识点。学生实习时作了如下的安排:
其一,加深学生对“计划覆盖期”这一概念的理解:计划覆盖期内的数据全部在毛需求和净需求计算结果中展现出来,只是在[
各周期中没有需求的物料的需求量为零。这样,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所设置的计划覆盖期在计划编制中所处的时间段和所起的作用。
其二,有意识地设计计划数据,使得当物料需求计划编制完毕后,通过***1所示的数据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某一在途物料被使用的周期、被使用的数量以及在各个周期被使用的情况等信息;通过***2可以观察到在库物料被使用的时间、数量和首先被使用的时间。通过这两个界面的训练,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净需求量计算时是如何处理在途物料和在库物料的数据的处理。
其三,数据的排序。以***2为例,不仅展现了物料K1—0113的净需求量的计算过程,而且展现出了物料按照有限能力倒排序的结果,使得软件模拟的生产计划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相一致。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对MRPⅡ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实习用MRPⅡ软件的结构与数据运算传递特点、实习软件与标准的MRPⅡ系统结构比较等撰写实习报告,对实习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全面地巩固实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流程***(见***3)从3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生产运作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
3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的总结与改进思路
3.1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得该实践性教学环节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是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采用软件实习和课程设计前,由教师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简要的介绍,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软件的相关内容、提高实习的效果。
二是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由于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新的障碍,如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了解,一些学生适应能力不强而对新的学习方式适应的时间较长,学生有畏难情绪等等。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控制手段,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及时进入状态以获得预期的效果。我们在软件实习的每一阶段都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操作和理论检查,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压力、并巩固每一阶段的成果。在实习即将完成的时候,采取操作与随机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的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检查,既达到了检查实习效果的目的,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三是对整个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的知识进行综合与总结,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连贯性。让学生通过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后,对生产运作管理过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3.2改进的思路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之一,现代市场经济对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模式进行创新。我们做了以上的尝试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该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是教学模式改进。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走出去”,在操作实习的过程中安排几次时间比较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参观学习,获得现代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开放式合作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聘请在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专业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参与教学软件和辅助教学资料的设计和编制工作,并承担一部分实践性内容强的讲解工作。
二是完善教学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理论课程的测试的同时,安排学生认真完成课程设计实习报告和软件专业实习报告的撰写,让学生在课程设计和软件实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综合和总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和应对各种生产方式实践的能力。
三是教学组织方式的改进。在这种实践性辅助教学方式下,学生会面临多种新的困难,需要教师全天候的适时辅导。但是,一个专业教师不可能同时解决整个实验室所有学生遇到的问题,因此,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除了安排精通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工厂的生产管理实践和精通计算机操作的教师以外,可在专业实习前,抽出专业知识扎实,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实习前的熟悉工作,实习开始后这些学生也能起到带动整个实验室的学生学习。从而确保实习期间能有足够的教师和学生全天候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万福,段杨.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5(4):44-50.
[2]何维克,鄢家利.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认知与现实[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79-81.
专业实习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工程任务课程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中***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工程任务课程化是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中将真实的工程任务引入到教学中,涉及到第一、二、三产业的工程任务(农业工程、工业工程、服务工程),并包含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任务。将这些任务分解细化到各门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际工作完成情况即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发起,旨在为未来各行各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的工程师后备***。它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底,***计划在部分高校试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工程师类性要分为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3种。应用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设计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介绍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工程任务课程化载体,专科层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情况。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拥护***的基本路线,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具备较快适应人事助理、行***文员、基层经理、客户服务助理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人才使用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人事助理、行***文员、基层经理、客户服务助理工作,具体业务范围是进行人力资源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员的甄选与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文件管理、会议管理、考勤管理、经费管理、制度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客户满意度管理、客户投诉的处理、客户沟通等方面的工作。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出发点
(一)专业能力培养与工程任务课程化。根据实施“卓越工程师”的总体方案,结合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的上述专业标准,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工程实习”三段分割的教学模式,以如***1所示的“专业能力进阶”培养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全过程采用“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多维度、交错融合、螺旋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工程任务的差异来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能力培养。
(二)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
(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中实训环节、第三学期实习、毕业实习。这三项实习均以工程任务课程化为载体,以学生完成实际工程任务的情况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
(四)人文与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学生的人文与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了整个大学三年,主要通过人文素质选修课、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来培养学生的人文与职业素养,使学生由“校园人”变为“职业人”。
三、课程体系
基于“专业能力进阶”的培养方式,全过程采用“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方法,现将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进行介绍:
专业学习领域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管理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人事心理学》、《人员招聘与测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专业英语》、《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学》、《管理沟通》、《人力软件操作实训》、《领导学》、《客户服务实务》岗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必须掌握,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采取“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工程任务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
拓展学习领域包括:《经济法》、《统计学》、《基础会计》、《西方经济学》、《企业文化》、《财务管理》、《商务谈判》、《管理咨询》、《创业管理》。通过这些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面,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为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学分要求
对于参加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计划的学生,在3年学习期满毕业时,至少修满154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公共学习领域(含必修和选修):33.5学分
(二)专业学习领域(含必修和选修):57.5学分
(三)拓展学习领域(包括校内跨学科和系内跨专业两种选修课):至少21学分
(四)企业培养(包括第三学期实习、毕业实习):28学分
(五)毕业设计:14学分
五、企业培养计划
(一)企业实习内容。由教师和企业共同设计企业培养计划,大一、大二主要实习项目有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人员招聘与测评》课程中设有招聘工作实践环节,学生需要完成企业的实际招聘任务;第三学期实习,学生在每年的6月中旬到8月中旬到企业实习,以员工的身份工作两个月,完成企业的实际工程任务。
大三2月中旬到4月中旬为顶岗实习,也就是利用8周时间,完成企业(岗位)的顶岗实习。大三11中旬到次年的6月底主要是毕业设计,也就是在企业或学校完成与企业生产现场实际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拟定。
(二)企业实习考核要求。企业实习环节是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关系到整个计划的成败。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档案管理岗位实践操作、人事助理岗位实践操作、客户服务助理岗位实践操作、基层经理岗位实践操作。
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考核以实践总结报告为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写实习周记、撰写实结、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作业,总结实习中的心得及遇到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实习周记、总结、项目作业交给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评阅。
六、结束语
以上介绍了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的制定以“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方法为载体,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都以完成实际工程任务为基础,本方案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目标是为我国各行业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N].人民日报,2010-07-09.
[2]王天宝.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3]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专业实习工作计划篇7
工业设计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为贯彻落实***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全国有关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希望能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卓越计划”的内涵
2010年、2011年,***先后批准了两批“卓越计划”实施院校,共194所。2011年7月6日,***公布了第一批61所高校的462个本科专业或试点班、293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加入卓越计划。其中虽然只有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和浙江科技学院4所院校实施工业设计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仅占第一批高校数量的6.5%,但对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工业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以及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是一门涉及科学与艺术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设计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
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工业设计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创新能力,具备应用设计原理和法则进行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结构与功能、材料与工艺、产品开发与创新、产品与广告的设计,以及处理人、产品与环境友好关系的综合能力,能在制造业、IT产业、设计公司从事工业产品设计、人机交互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广告动画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工业设计工程师后备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卓越计划”实施的三个层次中,工业设计专业“卓越计划”主要针对本科教育层次,实施“大类招生培养、2+2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培养卓越工业设计工程师后备人才而进行大胆的探索与研究。
1.大类招生培养
学校可按照二级学科大类进行招生,主要包括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广告动画设计等专业门类。大类招生专业将按“2+2”的课程体系进行培养,经过两年的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兴趣和特长,再确认主修专业。大类招生培养很好地体现出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
2.2+2工学结合
工业设计专业“卓越计划”培养具备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设计开发能力强、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工学结合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在本科4年的学习中,将采取“2+2”的培养模式,即由“学校+企业”共同制定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学生;由“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指导教师队伍;由“学校2年+企业2年”组成学生本科4年的学习。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知识,后两年主要在企业进行工程的学习和实践。此种培养模式将全面构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接轨的工程化教育体系,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将弥补传统工业设计专业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3.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按工业设计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进行课程建设,行业企业将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实行专兼职双导师制,学校专业教师既要负责校内的课程教学,也要积极深入企业进行锻炼,并逐步获取工程师资格证书,而企业工程师既要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与实践,同时也将走进课堂授课;工业设计专业“卓越计划”将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先试点,再推广
本改革可在2010级本科层次的学生中进行试点。2012年上半年通过遴选成为“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下半年开始逐步进入企业学习和实践。具体执行的程序是:有意愿和志向参与工业设计专业“卓越计划”的学生,在二年级末期报名参加“卓越工程师班”的选拔。经过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的评审小组的考试遴选,可成为“卓越工程师班”的一员。“卓越工程师班”指导教师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学校2年+企业2年”的4年学习和实践,到2014年毕业时,学生不仅应达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而且高质量就业率也应达到60%,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比例也应达到30%―40%,获奖学金学生比例应高于普通班。试点取得成功后,再进行推广。
试点期间,学校和企业应为试点专业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既要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也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学术交流平台、实验(工程实践)实训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工程实践、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活动。此外,还可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特别学分。学校可设立“卓越计划”专项资金,加大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支持开展师资培养、教学管理和方式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搞好内涵建设,为其他专业建设提供改革示范。
结语
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高速进步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工业设计专业高等教育在国际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冲击下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反思。为了培养工业设计专业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更好地提升工业设计在国民生产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工业设计专业高等教育应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业设计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业设计工程师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2011.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名单(2011年).教高厅函[2011]40号文,2011.7.6.
专业实习工作计划篇8
在接到教育见习通知后,我给自己这个刚迈出校园不久的新教师一个详细的见习工作计划,了解完班级情况,具体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根据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本学期将组织级特殊教育专业班28人,到师范学院附属丰泽小学基地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
一、教育见习目的
1、通过教育见习了解见习学校、教师以及小学生的基本情况。
2、通过教育见习观摩学习见习学校的课堂教学以及各项教学研讨活动。
3、通过教育见习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断开阔视野,增进对各类小学的认识,丰富感性认识。
4、通过教育见习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小学教育工作的良好情感,同时,培养学生教育科学研究的良好意识,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和教育实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教育见习要求
1、通过邀请见习基地学校领导作介绍,了解见习学校的有关情况。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以及组织机构,以及学校的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教学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等。
2、通过观摩见习基地学校的教学工作,了解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研活动,参与新课改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情况。教学工作的见习主要以观摩课堂教学为主。
3、通过观察与个别访谈交流,了解小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个性差异等。
三、教育见习活动的实施
1、教育见习之前事先安排好见习周的各项活动事宜。了解见习学校的相关教学进度,认真做好分组、备课与研讨的工作。
2、教育见习期间首先邀请基地学校领导作专题发言。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等基本情况。
3、教育见习活动结束以后,在教育见习工作指导组的领导下,由带队教师负责组织开展学生教育见习成绩的考评工作。
4、教育见习期间主要考察学生《教育实践手册(见习分册)》的填写情况以及见习期间的具体表现。
5、教育见习的具体活动,可以结合基地学校的集体工作,根据基地学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协商适当调整教育见习的活动内容。
(二则)
在毕业之后,我的第一件事要进行实习工作,为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制定好详细的毕业实习工作计划。我详细的实习工作计划是这样的:
我系级共有134人。其中旅管专业34人,招商管理专业35人,采购供应管理专业30人,酒店管理专业35人。为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计划。
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一、专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思想
遵循就业是民生之本原则,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满足企业对应用型商务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实习工作的目的
使学生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其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适应性和光荣感与责任感;使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专业实践;培养学生从事工作的初步实践能力;全面检验系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三、专业实习工作的方式、时间和地点
学生根据自身的就业原景、专业特点和兴趣自行联系实习就业单位,进行分散实习就业。同时,对于少数企业需要一定人数的实习就业学生,则由系统一联系安排。实习时间为年月到月日,实习地点为区内外相关企业。
四、专业实习工作的措施
(一)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对学生加强专业教育。特别是加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教育,使学生树立从生产服务一线做起,从基层做起稳步发展的职业理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2.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缩短其实习期间熟练上手操作的周期,树立我系和学院良好的办学形象。
3.加强就业指导,把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三)学生专业实习要求
学生必须根据实习安排,服从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岗位安排,在部门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完成实习单位交付的各项实习任务。在实习期间,要注意调查研究,积累有关资料,了解实习单位的基层工作方法及内部业务联系,及时予以总结,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论高度,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愿意在实习单位工作,实习单位同意就业的,及时签订就业协书。
(四)加强对专业实习过程的跟踪监控和指导工作
专业实习带队老师为五位教师。
五、经费预算
学生实习补助:134人×120元/人=16080元
带队老师差费:路费4人×500元/人=2000元
住宿及差旅补助按5天计(4人)
专业实习工作计划篇9
[论文关键词]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细分对象、细分岗位、细化环节。管理的全面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内容全面和方法全面。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到教师教学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流程;方法包括检查和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全员是指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员广泛而全面。全过程是指教学精细化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包含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控制和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质量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体职工都关心和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计划主要是应用现代的预测技术,预测市场对学生质量的要求,经过对预测信息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是根据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经过优选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具体部门和人员实施;检查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是总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巩固成绩和预防问题再度出现。并且将本次循环中寻找出的问题转人下次循环中予以解决。
三、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进度计划、编制课程表等多个环节。
教学计划管理由上到下包含学校计划(目标)管理一专业计划(目标)一课程计划(目标)管理一课题计划(目标)管理。学校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学校近期、中期、长期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目标、层次等,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各专业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课程开设计划,确定专业应知、应会目标,充分体现文化课为技术基础课服务,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达到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发展中够用和实用。同时,课程的开设力求模块化,减少课程开设门数,自主开发精品专业课程。课程计划(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基本文件之一。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含编制说明、教学周期顺序、教学章节、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学生应知、应会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作业安排等)。因此,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课程的整本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计划(目标)是教学计划(目标)的最末单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题重点、难点,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后,由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长、专业科科长签字,于开课前的一个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务科审核汇总,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
(二)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包括理论教学过程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
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子计划(目标)分项管理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如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抽考、学生问卷、座谈会等),随时掌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的出现的问题,做好每个课题计划(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对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专业科每月检查一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督导及听课过程中随机抽查,并把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后报送教学副校长审阅。
第二,实习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与管理理念和实习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实习教师队伍不健全,职称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比例等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得不到彻底解决,加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甚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学期、学年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自我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从课题实习计划、实习教案人手,加强实习教学过程检查。实习教师要按照课题培养目标示范操作、讲解、辅导和讲评,对每位学生每个实习课题实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汇入平时实习成绩。
第三,生产实习过程管理也应从专业实习计划开始。学校专业课教师应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议,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修改专业教学度进和课程计划,同时定期派教师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调研、锻炼等,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定师傅、定课题、定期轮换制度,把学生在企业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来完成。因此,专业科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管理,对每个教师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目标对实习设备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三)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应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百分制评定,主要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要建立课程试题库。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闭卷)、技能考评、实践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课程平时成绩可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实验课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实际操作和平时测验等采集学生学习成绩。
(四)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
1.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
教务科、教研督导室、专业科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毕业生调查、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包括社会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要以纪要或报告等形式,及时报教务科和教学副校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修订教学计划和目标,改进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实习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 职业测评 学业评估 专业发展规划
大学生学业规划即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简称专业发展规划,是一个近几年才提出的全新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成长观念,根源于职业规划的概念与理论,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阶段性规划。目前,大学生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还很不完善,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普遍缺乏系统化、个性化、全程化的指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改革的目标和关键,建立系统化、个性化、全程化的学生个人专业学习与发展的专家指导系统意义重大。
一、系统设计的现实意义
(一)设计和开发专业规划系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需要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低成为当前就业工作要考虑的新问题。麦可思调查了长三角地区85所高职院校,对6.3万名2009届毕业生进行了分析。月收入和专业对口率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1]。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越多,其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越低,工作的稳定性越低,离职率越高,就业质量就会降低。其关系如***1所示。
***1 开办专业数量与对口率、离职率的关系***
目前,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数量普遍较多,就业质量不高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学校需要对高职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制订个人三年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使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更能适应企业和岗位要求,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设计和开发专业发展规划系统是培养新生专业适应能力的需要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后,普遍对专业学习迷茫,不适应。鉴于高职新生的专业适应性和专业发展问题,我国许多高校已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2],如:给班级配备班主任和专职学生辅导员;建立“导师制”,给每个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在大一年级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引导整个大学教育;在毕业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等,但这些措施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三)设计和开发专业发展规划系统是我院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需要
目前,我院正在试行“1+1+1专业导师制”[3],第一个“1”是指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换,最后一个“1”是指从大学生向准社会事务工作者的转变,中间一个“1”是指处在两次角色转换当中的“学业精进期”。三年学业期,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为“1+1+1”,在每个“1”的阶段中,都有双重专业导师(专职导师和兼职导师)的全程参与,从思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规划,给予其三年的学业发展指导。但是,导师们教学和科研任务比较繁重,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众多,事实上,并不能很好地给予每名学生全程化、个性化、系统化的指导。
为此,笔者提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的专家系统,使学校的“1+1+1导师制”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利用该系统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全程化、个性化、系统化、专业性的指导,把导师们从繁重的指导任务中***出来。
二、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
(一)编程技术及相关工具
系统的各模块均采用ASP/+ISS6.0技术实现,利用微软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工具,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ASP具有跨平台性,不需要考虑每个客户端的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 2008提供了高级开发工具、调试功能、数据库功能和创新功能,帮助在各种平台上快速创建当前最先进的Web应用程序。
(二)流媒体传输技术
系统的职前课堂点播模块使用实时流式传输的流媒体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用户边***边播放,而不需要等整个文件***到本地计算机再播放。实时流式传输与顺序流式传输不同,它使用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和传输协议,可以在传输期间根据用户连接的速度做调整,可以对播放速度、快进、后退、暂停等进行控制,既可以观看前面的内容,又可以观看后面的内容。
(三)数据库访问技术
数据库访问使用ADO数据库访问技术。ADO(ActiveX Data Objects,ActiveX数据对象模型)是微软公司提供的COM组件,作为访问数据库的接口。ADO是最新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它建立在COM的体系之上,它的所有接口都是自动化接口,因此在C++、Visual Basic、Delphi等支持COM的语言中通过接口都可以访问到ADO。ADO通过COM接口访问数据,可以访问各种类型的数据源,既适合SQL Server、Oracle、Access等数据库应用程序,又适用Excel电子表格、文本文件和邮件服务器。特别在一些脚本语言中访问数据库是ADO的主要优势。
(四)数据库的连接池技术
采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提高数据库连接使用的效率和系统的性能。在Web应用系统中,ADO通过ODBC驱动程序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每一次数据访问请求都必须经历建立数据库连接、打开数据库、存取数据和关闭数据库连接等步骤,而连接并打开数据库是一件既消耗资源又费时的工作。对于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由于数据库访问不是很频繁,可以在访问数据时,创建一个新连接,用完后关闭。对于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系统而言,大量的学生同时***职业测评和学业评估,需要频繁发生建立连接、关闭连接的数据库操作,系统的性能必然会急剧下降,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因为请求需要建立通讯,分配资源,进行权限认证,经过实际使用,这些工作很少能在一两秒内完成,因此对于连接的使用成了系统性能的瓶颈[4]。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常用的方法。连接池允许应用程序从连接池中获得一个连接并使用这个连接,一旦一个新的连接被创建并且放置在连接池中,应用程序就可以重复使用这个连接而不必为每一个连接请求重新建立一个连接[5],不同的数据库访问请求就可以共享这些连接。这样,通过重复使用这些已经建立的连接,就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极大地节省系统资源和时间。
(五)Agent人工智能技术
Agent技术来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DAI领域,也称智能主体。在分布计算领域,人们通常把在分布式系统中持续自主发挥作用的、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和主动性特征的活着的计算机实体称为Agent[6]。从逻辑上讲,一个分布式系统可以定义为由多个相互作用的Agent组成的系统,各种分布式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其中Agent的角色和交互方式上的差别[7]。
基于本系统专业评估模块对学生专业学习评估的要求,将“Agent”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学业评估模块和专业规划模块。这两个模块可以被视为由多个相互关联的不同层次的流程组成的,其中每个流程都可以是一个***的Agent的子系统[8]。如对学生基本信息库与学生档案库处理的信息处理Agent,对学生自我评估作分析的数据挖掘Agent,系统分析与评估的Agent,系统预测与专业规划Agent等。每一个Agent都预定义的工作流程,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且可以根据与定义的工作流程自主地从一个流程转到另一个流程,也就是从一个Agent传递到另一个Agent,多个Agent协同工作,实现专业评估功能和专业学习与发展计划生成功能。
三、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案
(一)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基于Web的高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专家系统由人机接口、应用平台、信息库管理系统、应用支撑层、基础设施层五个部分组成,如***2所示。
***2 系统总体架构***
(二)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三层B/S体系的网络架构,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就可以使用该系统。ASP应用程序所有代码都在服务器上运行,浏览器不参与接受脚本程序,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因此,系统升级和维护主要在服务器上完成,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在B/S三层体系结构下,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层被分为三个相对***地单元,使客户机无法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有效地防止了非法入侵[9]。
(三)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系统的本质是高层次、智能型的专家系统,它必须具备某个专业的专家知识,了解不同学生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调用agent(可以理解为:智能助理)对他们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和帮助,并智能生成其学习计划与专业规划[2]。
1.专业引导模块的设计
本模块主要有前台学生用户页面和后台管理员页面。在该模块中,前台学生用户主要是浏览专业信息和***学习资源;后台管理员和管理专业信息及学习资源。在学习资源中,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上传,利用无组件上传与Web集成技术;对于视频文件,用Helix Server或Windows Media Server构建流媒体服务器。
2.职业规划测评的设计
职业规划测评模块是职业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职业规划测评包括职业性格、职业倾向、情商测试、职业潜能与能力测试等。本系统职业测评模块的使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入学阶段、大学中期和就业前。职业测评本质上是一个***考试和评估系统,测评结果作为学业评估阶段自我评估和系统评估的依据。
3.学生信息库模块的设计
学生信息库模块即档案袋模块,其主要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在校期间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和荣誉、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特长,职业测试、系统评估结果与建议、专业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及计划的执行效果,等等。此模块具有实时更新、连续追踪等功能,为评估模块开展有效的评估提供基本的、可以参考的信息。档案袋模块由班主任、辅导员在系统的WEB平台上完成。
4.学业评估规划的设计
评估模块是系统的核心,该模块主要采用Agent人工技能技术的实现。本模块包括两个子模块:自我评估和系统评估。自我评估的评估指标有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学习习惯、专业基础和对本专业各个研究方向的认识、自我的学习感受和反思,等等。学生每个月进行一次过程性评估,每学年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估。系统评估模块是一个嵌入了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即通过专家的经验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且感兴趣的方向。系统评估要在学生自我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各个专业方向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学习的子方向。自我评估和系统评估都要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发展过程,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专业学习的深入、自我评估的不断进行,系统评估将逐渐成熟,并能够适时调整思路,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专业学习建议。在学业评估中,职业测评结果和学生信息库(成长档案记录)为系统评估提供了依据。通过相关模块的结合,为学生确定今后的专业学习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
5.专业规划的设计
专业规划模块是本系统的关键。在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模块中,系统会根据学业评估模块中关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建议和学生信息库模块中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帮助学生逐步制订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主要流程是系统自动生成初步的专业学习计划、专业导师审核系统计划、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执行和完善学习计划,逐步形成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
四、结语
本课题从学生个人专业学习与发展指导的全程化、个性化、专家化出发,结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1+1专业导师”制试点工作,同时结合我在学院从事就业工作和担任职业生涯指导老师五年的经验及与兄弟院校同仁交流的经验,决定利用B/S模式结构的优点,搭建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的专家系统。当前阶段,已经完成了系统方案的设计,下面要做的工作是学业评估阶段评估指标的选取与优化,以及使用相关技术实现系统的开发。随着系统的运用,必将促进我院专业与教学改革,推动我院人才培养,提高我院大学新生专业的适应性和毕业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旺生.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再认识[J].高等职业教育,2010,4(12):11-13.
[2]程君青,唐伟.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系统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31-33.
[3]王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导师制1+1+1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1,(33):56-57.
[4]江莎.基于Java的数据库连接池的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6.
[5]王春梅.基于B/S架构的高校就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7.
[6]段宗涛.多Agent系统研究与开发[D].陕西:长安大学,2002.
[7]姜凤敏.普适计算环境下基于Agent的数据流处理机制研究[D].江苏:南京邮电大学,200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专业实习工作计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