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挂职,可以说是我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一段记忆。因为贵州多元文化的交融和淳朴的各族人民,让我对贵州的印象产生了改变。如果说贵州暂时的贫困,那应该是大自然赋予贵州的一份福祉。没有被工业的大肆污染,清新的气候和纯净的土壤,让我永远流连忘返。”这是卢伟航博士的一篇日记,也是他在离开贵州时的感言。
“一年黔南经历,一生贵州情结。”卢伟航对贵州这片热土充满了无限的眷恋之情。
从大亚湾走进大山
2006年7月,卢伟航作为中组部直接选派到西部挂职的博士,挂任贵州省黔南自治州州长助理,就此与贵州结下不解之缘。
大亚湾是卢伟航启航的地方。1991年,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惠州市经委工作,两年后顺利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2005年7月获得中山大学企业发展战略及治理机制专业博士学位,随后被广东省委选派到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学习一年。任过惠州市经委副主任、惠州市经贸局副局长、惠州市大亚湾(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卢伟航被广东媒体称为“大亚湾上的一颗星”。
正当西部大开发风正帆悬之时,卢伟航来到了贵州。对于这片陌生的土地,他充满了好奇与渴望。“接到中组部通知去黔南工作的消息后,我立即通过向朋友了解、上网查阅资料、购买书籍等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增进对黔南的认识,了解到那是一个山美、水美、人美的好地方。”卢伟航回忆起当时的状态时说:“当时很兴奋,满脑子装着的都是黔南!”
由于到黔南之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到任后,他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他边思考边工作,思考如何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所长,为贵州和黔南服务,并在工作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为了更快地了解黔南,他在到任的前两个月时间里,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调研,走遍了黔南自治州的12个县市,尽可能去了解黔南。黔南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纯朴,令他深深地陶醉;而欠发达的贵州与经济发达的广东之间的差距,让他深深地震撼。惠州市和黔南自治州两地,不论是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水平都有很大差异。同为地州级的两个地区,巨大的经济差距后面,还有着区域、交通等发展条件的差距和思想观念的差距。在比较中,他更感到现实的压力和肩上的责任。
改变,从观念更新做起
当卢伟航了解到黔南很多贫困山区的小学办学条件简陋时,他不断穿梭于广东与贵州之间,动用各种社会关系,先后为黔南自治州捐赠了100余万元资金,修建了5所希望小学,帮助了大量的贫困学生重返课堂;当了解到有一些边远乡镇卫生院资金困难、药品奇缺时,他又联系广东九惠药业有限公司,为都匀市的7个乡镇卫生院,捐赠了15万元的药品……
然而,卢伟航发现经济上的扶持对于解决一个封闭的区域持续发展仅是杯水车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他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和人脉资源,开始筹划“黔南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程”。
在州委和州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该计划迅速启动。卢伟航精心策划安排了13个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招商引资、旅游发展、金融投资、产业发展、城市规划等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请来授课的教授都是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领***人物。
通过对全州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更新观念的“洗脑”培训,极大地提高了黔南自治州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让他们最大限度地接纳外来信息,以此改变观念,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用干部们自己的话来说,感觉是久旱的庄稼喜逢及时雨。
“观念更新与人才培养无疑是推动贵州和黔南发展的关键。”卢伟航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到黔南作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以把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前沿信息和新思维在这里进行传播,另一方面可增进外来专家对黔南的了解,起到引智和对外宣传的桥梁作用。
而受训干部则对这种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培训非常认可,认为这能有效地更新观念,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态势。
把心血和汗水洒在黔南
在黔南工作期间,卢伟航分管和协管招商引资、工业、交通、劳动社保、规划、金融等工作。他对这些工作一丝不苟,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工作实践中他提出了“背靠***府、面向市场、商业运作”的招商引资工作思路。
2007年3月中旬,黔南自治州派出由州委***、副州长张宪民和他带队的引资活动小组,分别深入广东的500多家企业进行摸底调查,为其后黔南自治州在广东举办的招商会作准备。5月中旬,“黔南自治州(广东)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广州成功举办,来自美国、荷兰、加拿大、法国、意大利、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广东省的650多家重点企业参加了推介会。签署投资合同项目34项,签约投资金额33.2亿元,还签订了30多亿元的合作协议项目。贵州省副省长蒙启良、广东省副省长佟星参会后都对推介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南方日报》评价道:“黔南来粤招商签下33亿元大单,初步实现了将黔南打造成珠三角项目转移基地的构想。”《贵州日报》则写道:“黔南自治州推介会的成功举办,预示着一个背靠***府、面向市场、商业运作的泛珠三角洲的招商引资大环境、大市场正在形成。”在这些传媒评价背后,倾注了卢伟航的太多心血和汗水。
针对黔南自治州剩余劳动力可就业状况和广东企业用工需求,卢伟航积极推动两地劳务合作工作,先后组织黔南自治州劳动局、技工学校负责人到惠州、广州、深圳等地的有关企业考察,并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目前已有几批近5000名黔南技工学校学生、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到广东相关企业工作。这不仅解决了贵州学生就业问题,也为贫困山区的农民打通了一条生财之道。
谈到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卢伟航每次都要强调:“感谢黔南自治州委、州***府领导对我工作的定位,对我工作的放手,对我工作的信任,对我工作的指导,感谢贵州给了我一个施展知识的舞台。”兼具学者风范与领导气质的卢伟航,很坦率、很真诚。
建言献策谋贵州发展
正如卢伟航所言,到黔南挂职以来,他经历了激情、困惑、思索、务实与提升的心路历程。作为一位有着留洋经历的博士学者、有着发达地区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他对贵州和黔南的发展作出了多视角、深层次的剖析。
在仔细分析了贵州的GDP增长与投资、出口、消费、收入、人口素质的关系后,卢伟航认为,目前贵州的发展没有什么比投资更重要了。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的投入,要做到“钱要进来,人要出去”。“在现阶段,贵州输出劳动力不是坏事。贵州目前输出劳动力有自己的优势:贵州人口占全国3%,GDP占全国1%,说明没有太多的就业机会,贵州经济发展许多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贵州人均教育水平较高,人力资源有优势,既然贵州目前就业有限,就要把人力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率的地方去,这样对贵州发展的回馈会更大。”说起贵州的发展,卢伟航侃侃而谈。
传统的资源观认为,有什么样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就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就确定相应的区域经济定位。而卢伟航则认为这种资源推动型思路只适合于地区发展的初期阶段,而目前大部分地区已跨越了这个阶段,这种思路已越来越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他提出,贵州要走资源跟随市场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突破的重点在于引入市场机会要素,引入外部资源。一个地区的发展要适应整个市场需求的阶段性变化,区域经济定位不能只看自己有什么资源,还要看资源配置到什么地方最有价值,要放眼全国和全球,适时制定动态战略,在对比中进行错位发展。
“贵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培育产业集群是有效的途径。”卢伟航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他告诉记者,产业集群能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产业集群是促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是招商引资的重要优势条件。他认为,处在西部地区的贵州完全可能借助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通过***府的扶持、市场的培育和企业的创新,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使之成为推动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增长极,实现贵州的大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卢伟航:一年挂职经历 一生贵州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