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水篇1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数页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树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得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飞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他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地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一碗水篇2
我也是,不过那里不是我的家乡——-1年后,我离开了那里。
嗓子有点哑了,可能是感冒虽然没有其他症状了。
预防万一,我做了一碗生姜红糖水,热乎乎的喝完了。
切姜时,我想起前不久的七夕那几晚,你在外,感冒了,自己起来烧水喝。
短信里,虽然不再那么亲热的口吻,但你说,我知道,如果谁在我都不用起床的……
都说,爱情经不起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但我却无数次在厨房的锅碗瓢盆刀叉篮桶里轻轻把你念起……朱自清洗手时,他的日子从指尖悄悄流走;我等锅里的水烧开时,你的笑脸总是映上那天边的晚霞云层。我终于坐下来吃饭时,依稀总觉得桌底有一双手,悄悄伸出,有一截是搁在各自腿上,指尖轻轻握着,时而轻轻捏,刮……
那点滴的恩爱和不舍,放佛就被细细地捻进肉里。
也许你现在还在打牌,一定是的。
还是在那个广场边上谁的家里吧?每当说到打牌,我就想起那里,因为那是我此生唯一一次可以坐在你身边看着你打牌的————故意殷勤的给你们倒水,拿瓜子,因为我不打牌,但又想能有机会很近很近的靠近你,近到可以闻到你的体息——透过那质地柔软的白色休闲装。每当你不出牌,我就总认为你一定是在用余光偷偷看着我了。
呵呵,感觉自己那会儿看上去一定是傻傻的。
一碗水篇3
《颜氏家训》中有这样的表述:人之爱子,罕亦能均。先贤尚有如此困惑,说明千百年来,父母疼爱孩子,做到一碗水端平,确非易事。难题归难题,从古至今,中国人似乎也不会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缺乏智慧。本刊编辑部特别访问了一些老年朋友和他们的子女,大家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说说,人之爱子,亦能均乎? 希望这些热心读者的困惑、心声甚至意见和建议,能在碰撞之后,给关注这一问题的读者朋友一些启示。
一个年轻媳妇的困惑――
婆婆“劫富济贫”伤了我的心
秦 月
我和老公有自己的房子,后来为了方便照顾我坐月子,他父母又不愿意离开自己家,所以我就带着大包小包来到了公婆家,一住就是一年多,生活习惯在磨合中渐渐圆融,但我始终受不了的是公公婆婆“劫富济贫”的习惯。
我怀孕时,小姑子非要办病退,婆家人吃惊之余考虑到她身体确实不好,老公反正也有工作,无可奈何地同意了,可谁知不到半年两口子就离婚了。家里心疼小姑子,经常叫她来家里吃饭,帮她带孩子,渐渐地小姑子干脆天天往娘家跑,一天两顿饭都在家里吃,走时,婆婆还要给她捎上当天的剩菜第二天当早饭。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开始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直到最后婆婆发展到把我们给她和公公买的蜂蜜、桂圆等补品,甚至老公特意给我买的当零嘴的葡萄干、牛肉干都悄悄地给小姑子捎回去,我就再也忍不住了。
从住进这个家的第一天起,公婆就婉转地暗示我们应该每月交上1000元的生活费,想到他们都有较高的退休工资,还跟唯一的儿子要钱,真让人不能接受,可毕竟是来麻烦他们的,所以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表面上我还是很爽快地同意了,现如今小姑子白吃白拿不说,她的儿子还三天两头住在这里,不由我忿忿不平。又一次看到婆婆和小姑子两人在门口“鬼鬼祟祟”地递东西时,我装作随意地走到跟前,开玩笑地对小姑子说:“哟,妈又给你带什么好吃的,你一个月交多少钱啊?”她的脸“刷”地红了,一句话没说扭身就走。婆婆也撇着嘴一副老大不高兴的样子。
这之后,小姑子来得不太勤了,婆婆也明显收敛了许多,正当我暗中得意时,无意中听到两人躲在厨房的对话,婆婆说:“先给你500吧,现在家里有了你嫂子不比从前了,干什么都得察言观色,给你拿个啥还得躲着她。”小姑子说:“反正我哥比我过得好,你是我妈,她管得怪宽。”我一下就懵了,继而怒火中烧,原来婆婆背着我还经常给小姑子塞钱。
其实我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以前小姑子一家三口去我家,我经常大盒大盒给她买补品,给孩子从头到脚换一身名牌衣服,把她哥从未穿过的新羊毛衫送给她老公。毕竟她身体不好,家境也不富裕,我作为嫂子尽可能帮她多一点。可如今我倒成了碍事的人!老公下班我就跟他发牢骚,可老公一副息事宁人的样子,还求着让我装不知道。
后来有女同事到家里来看我,说她妈也这样,老是偷偷把好吃的留给她,还私下里给她买过一份保险,叮嘱她不要说出去。原来,天下婆婆都一样――这碗水不可能端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不再抱怨,家里也似乎风平浪静了,但我心里却有了挥之不去的阴翳:为什么老人对子女不能做到一视同仁?
一碗水究竟如何端平,长辈来说说经验――
一碗水端平,有的放矢付出爱
讲述/天海川采访/田 华
很多老人或许有过这样的感慨,家里儿女多,是个麻烦事,老觉得做父母的有偏向,争吵不休。这些事情,在我看来,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爱的方式方法得当,不仅不会让儿女们说偏心,还会让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我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们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儿子未婚。还有一个小外孙,很可爱,6岁了。
我不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人。我认为女孩子天生就弱,以疼爱为主。而男孩子,让他学着自立自强,我从来都很严厉。
俗语说“五指伸开,各有短长”,在我们家,没有特别偏爱哪个孩子,只能说,我和老伴对孩子们爱的方式方法,会因人而异,有所不同。
大女儿出生时,虽然是个女儿,但初为人父的喜悦,让我对她很宠爱。同样,因为是长孙女,我父母也很开心。庆满月时,父母还拿了几块大洋来送给女儿。那时候,女儿还小。每次我从外地出差回家,总是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和漂亮衣服给她。每当看着学步的女儿向我走来,心里总有一种父亲的兴奋。
小女儿生下来,皮肤黑黑的,但很漂亮,医生们都说是“黑玫瑰”。因为营养不良,小女儿总是生病,尤其是每年的冬天,哪一次感冒都能轮到她,两三天就要去一次医院,打针吃药,受了好多罪。
因为小女儿身体弱,我对她的疼爱总是多一些。我还记得大女儿说过,她上小学前三年,我没有送过她一次。无论是春夏秋冬或阴晴雨雪,都是她自己走去的。但小女儿上学后,我经常送小女儿上学。但她也承认,我对她的爱在别处,并且丝毫不逊色于我们对她妹妹的付出。
是的,对大女儿的关爱,我没有减少,而是有的放矢地付出我的疼爱。她喜欢看书,我的书柜常被她翻得乱七八糟,但我从来不训她,我希望她能在书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她喜欢语文,我就给她订阅了课外书;她写作文,只要我有空,都会先看看,给她指出哪里有问题,让她修改。也许是我的培养,大女儿的作文常常在班里成为范文,在课堂上被老师朗读。也正是这样,大女儿对文学有许多偏爱。后来,去外地工作,成为一名杂志社的编辑。为此,她一直很感谢我让她读大学。的确,那时候,我单位效益不好,家里真的很困难。
在鼓励大女儿好好学习、多写作的同时,我也鼓励小女儿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小女儿因此经常跟我去公园里练武术。这样,既锻炼了身体,也锻炼了胆魄。后来,在我的资助和鼓励下,小女儿毕业后自己开了一家服装店,经营得非常好。
两个女儿有了收入后,陆续把我给她们的资助都还给了我,并且每年逢我和老伴的生日,或年节,她们姐俩都会给钱孝敬我们。
大女儿在外地,每次回家来,都大包小包的,不仅给我和老伴带礼物,还给妹妹、妹夫带礼物,说是感谢小女儿夫妇在家里对我和老伴的照顾。为了让我与时俱进,她还买了电脑给我,教我上网。小女儿夫妻俩,隔三岔五来看我们,总是拎来大包小包的。
现在,儿子未婚,两个女儿跟儿子说: “争取早点结婚。爸妈老了,你有困难,我们帮忙。”
你看,我没觉得扒皮扯筋,但孩子们没人说我和老伴偏心。相反,为了让我们生活得好,他们都比着孝顺我们。所以,我说,我们做父母的自己做人做事到位了,把孩子教育好,也显得尤为重要。
TIPS:长辈的经验之谈――
1.注重子女的素养教育,有的放矢地付出关爱。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修正自身行为的同时,还要重视子女的素质素养教育。聪明的父母注意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给他们施展的机会,教育年龄大的孩子做榜样,爱护弟妹;告诉年龄小的孩子要学会自强自立,尊敬兄长。同时,针对孩子们的不同特点和处境,有的放矢地付出关爱,也显得尤为重要。
2.父母和子女间不要生闷气,不妨开诚布公把不满表达出来。聪明的父母,在子女面前会注意自己的言行,有些老人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公平,但行为上明显偏心,这样只会加深子女的误会和反感。不妨和子女们坐下来,把意见说开了,如果父母有所偏袒,把事实和理由说清楚,尽量赢得孩子们的理解和尊重。恳谈的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如果做法的确过分,也需及时改正,双方不要生闷气,以免疙瘩越结越深。
一碗水究竟如何端平,年轻人来谈谈感触――
感谢父母公平的爱
素 素
前两天去参加朋友的婚礼,看到喜桌正中放着一杆秤,据说是希望婚后家里老人对待子女要像秤一样公平,不能偏心的意思,细想起来,我的父母可谓这方面的楷模。
老话说“爹娘爱幼子,爷爷奶奶疼长孙”,我上有姐姐,下有小弟,按说上头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而后面又是他们得之不易的儿子,老二夹在中间应该最没有分量,可老妈老爸从不这么认为。
记得小时候过中秋,我们每人总能分得一样大小的月饼,家里给孩子买新衣服时也是一人一件不偏不倚。现在想想,爸妈是中年得子,一定非常喜欢小弟的,而且自他出生后,家里的生活条件也比从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为了不让我和姐姐心理有阴影,他们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甚至在管教子女方面,因为小弟调皮捣蛋,受到的训诫似乎比我们还要更多一些。
小弟结婚时,爸妈拿出20万元钱为他操办了婚事,对于这件事我和大姐没有任何意见,一来我们作为男方家自然要多出钱出力,二来我们结婚时,家里也是按照当时的档次为我们准备的嫁妆。但私下里父母对我们说,咱家不兴分男孩女孩,对哪个孩子都一样。果然,后来大姐买房和我开店时,家里又分别给了我们10万元钱,当时我和大姐都哭了,这可是他们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养老钱啊。
爸妈退休前都是企业普通职工,我童年印象中还有父亲常年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袜子,用家里焊了又焊的铁脸盆。当我们表示,拒绝接受他们好心赠与的巨款时,爸妈说:“与其留着当遗产,不如在你们最需要的时候帮一把,再说了,有你们在我们还愁老了没人管吗?”
我住得离父母家很近,他们平日里包了饺子、灌了香肠总会给我送来。孩子三岁时,我因为生意忙没时间带,所以幼儿园一放寒假,就把孩子送到了父母家。眼瞅着要过年了,母亲看到我家还乱糟糟的没收拾,急得亲自跑过来,一连好几天给我拆洗被子、窗帘,擦灶台……看着整洁温馨的家,我在感动之余还庆幸,自己真是应了“炖肉的青菜最好吃,娘边的女儿最有福”那句俗语。
那年临近春节,天气异常寒冷,可父母突然决定要去远在几十公里外的大姐家看看,我和老公都劝说,过年就都回来了,何必这么辛苦。可他们执意要去,只好把他们送上了公交车。
父母在大姐家住了两天,后来大姐来电话我才知道,他们一去就风风火火地干起活来,整整用了一天半时间将她家洗涮一新,剩下半天时间两人在厨房站了一下午,炸出两大盆的油果子和丸子,当天又赶末班车回到家。等我见到他们埋怨不该这么辛苦时,母亲说:“你离我近,平时能帮衬着你点,可你姐离两边父母都远,两口子工作又忙,过年了连个被罩都没人拆洗,我们过去看看她,能让她轻松一些。”我的脸一下子就烧起来,心里那点沾沾自喜被父母公平无私的爱冲得荡然无存。
逢年过节成了家里最热闹的时候。我们姐弟三人都领着各自的爱人、孩子回来了,父母给孙辈们的压岁钱或者生日礼金都是一样多的,我们带给父母的礼物,走时他们总要一家匀一份让我们带回去。
刚进门的弟媳最初对家里的做法还有些不适应,经常在弟弟耳边唠叨“咱姐都嫁人了,家里就你一个儿子,爸妈怎么说也应该宠着你吧”的话,可弟弟总对她说:“小时候父母上班忙,都是大姐二姐照顾我,带着我玩,即使她们嫁了人也还是我姐啊。”今年年初,父亲做颈部囊肿手术时,我们一人拿出一千元钱给母亲,弟弟认为自己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想多拿点钱出来,但母亲执意不肯:“孩子都是我养大的,费用平均掏,我不能厚此薄彼。”
渐渐,弟媳唠叨得少了,她习惯并理解了父母的举动,再后来,当两人开玩笑在众人面前说起从前曾说过的那些话时,我们才知道,弟媳的母亲内心深处从来只把她哥哥当做自己家里人,经济上总是对她什么也舍不得,我们不由得庆幸自己有这样深明大义的好父母。
TIPS:年轻人对父母有期望――
1.我们小辈,未必在乎父母给谁钱多、钱少,都成家立业的人了,没有谁会眼巴巴望着父母的养老钱。可能就像我父母做的,千里之外,还惦记我们,我们忙的时候,过来搭把手,收拾收拾屋子,带点家乡土特产给我们解解馋,这份心意就足以感动我们做儿女的,比给多少钱都合适。
2.父母的教育很重要。从小到大,我的父母就没有灌输我们攀比、索取的观念,相反,他们常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学会感恩,知足常乐,他们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久而久之,我们这些儿女耳濡目染,也都懂得在家庭利益上不去计较。
金色年代温馨提示―― 老人怎样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1、作为一个长辈与晚辈同住的大家庭,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和媳妇、女婿要力争一视同仁,不要明显地偏袒、疼爱一方,而对另一方采取冷淡或提防的态度,要更多地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努力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做事,才能融洽相处。
2、如今大多数都是多子女的老年人,子女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对子女们的给予,要做到“多给不乐,少给不挑,不给也可”,没有想法,不去评论,更不能因此表现出亲疏之别。
3、一般老人爱孙子女、外孙子女胜过爱自己子女,“隔代亲”无可非议。
但是要切记一条,要平等对待,绝不能一张桌待出两样客,以防孩子们互相计较或让孩子的爸爸妈妈产生想法。
一碗水篇4
米饭1碗(瓷碗)(200克)232大卡(一般家里的碗,盛的米饭200克约232大卡)
米饭1盒(快餐饭盒)(300克,满满一盒,与餐盒高度齐平,压的紧紧的348卡)
米饭的营养素含量(每100克):热量(大卡)116.00碳水化合物(克)25.90
一碗水篇5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辈,养育了晚辈,自然应受到晚辈的孝顺尊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孝敬长辈,厚此薄彼,一碗水不端平的现象却比比皆是。据调查,越是大城市,婚后由媳妇执掌财权的就越多。男性对家中“女财长”的评价大多是:“她绝对是个过日子的好手,待我、孩子和岳父母都很体贴,唯一不足的是,孝敬长辈时,将‘我父母’和‘你父母’分得太清,免不了厚此薄彼。”这一点,养儿子的老人感受最深:“当年我生儿子时,觉得很有面子、很有福气。可如今,生闺女的老姐妹却扬眉吐气了……还是养闺女好啊,‘贴身小棉袄’――暖和!”
如今,家庭矛盾很多是由孝敬双方父母的“力度”不同而引发的。孝敬和被孝敬的人对此都很敏感,礼物的多寡贵贱、贴心与否成为衡量两家老人孰轻孰重的重要标尺。因此,孝敬与被孝敬的学问,就成了家庭成员的一门“必修课”。请听以下几位亲历者的讲述,在如何孝敬长辈的问题上,也许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讲述人丽红(妻子,27岁,某医院医生):公公婆婆怎能要求我像女儿一样孝敬他们?不是亲生的,毕竟隔着一层。我能做一个基本称职的儿媳,就已经不错了。
春节回娘家拜年,我妈喝了点儿红酒,高兴地夸我,说她和老爸一身衣服“从里到外,样样都是闺女挑的,而且还买了体检卡、美发卡,让我这个老太太也变得时髦了!”我老公脸色立马就僵了。回家的路上一个劲儿地数落我:“自打你嫁过来,我爸妈多疼你啊!月子是他们伺候的,孩子是他们带的,晚饭也在他们那里吃……他们这么掏心窝子对你,怎么没见你对他们这么好呢?”哎,瞧他这缸醋喝的!
其实,不是我不孝顺公公婆婆,而是儿媳的孝敬方法毕竟和女儿不同。比如,我要给公公婆婆买东西,征求他们的意见或问尺码,他们总是说有吃的穿的,不让我乱花钱。如果是我爸妈,我早就架着他们去商店买了,但跟公公婆婆可不能这么没大没小的,得讲分寸。所以,为保险起见,我每次都给他们钱。为这,老公常抱怨我不会送补品、按摩仪这样的贴心礼物。他也不想想,在节俭保守的公公婆婆面前是否能落好。婆婆就屡次对我说对门的媳妇不会买东西,送的东西全是唬人的:“那哪是燕窝啊,简直是糖水;广告上吹得神乎其神的按摩仪,结果却把老太太的腰给扭了;美发卡没美成不说,老太太对染发剂过敏,头肿得像猪头一样……”你说,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我哪还敢让公公婆婆冒这个险?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的,老公还不跟我拼命啊。
说实在的,小辈改变长辈固有的消费方式是需要勇气的。女儿可以尝试着去让自己爸妈“向年轻人看齐”,大不了挨几句骂。可儿媳要想“改造”公公婆婆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指手划脚”,就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了。
讲述人大伟(丈夫,34岁,某企业主管):男人的心能长远地留在媳妇身上,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看她能否对两边的父母有一颗“公平的敬爱之心”。
今年春节,我跟媳妇呕了不少气。原因是自腊月初八,我们两边的单位就开始陆续发年货,媳妇每隔一天就大包小袋地往娘家送年货。说心里话,我不是个“小气”的男人。就是媳妇把她单位发的全提走了,我也没意见。可我单位发的福利她为啥不和我打声招呼,也三下五除二地打包送回了娘家?我再三跟她说,那两瓶五粮液是我留着孝敬我爸的。她满口应承,可转身就给“运”走了。唉,她送就送了吧,等我大年三十再去超市买也不迟。可是,“***长”却说预算超支了,还说我爸上岁数了,就别喝酒了。我气得当时就火了。平时让她霸道惯了,就不晓得“泥人还有个土性子”了。我冲她吼道:“难道养儿子的父母就只有操心受罪的命,没个享受孝敬的命?孝顺两边的父母也要讲个公平!若按亲疏论,孩子还得跟爷爷姓李呢;若按贡献论,从‘尿片’时期起,孩子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媳妇理论不过我,恼火极了,说我小肚鸡肠:“没想到你连谁带孩子多点儿少点儿的‘变天账’都记得这么清!”为这,我们冷战了3天。虽说我的态度强硬了点儿,可她这股不讲理劲儿真是叫人忍无可忍。现在网上流传一句话:儿子对儿媳有多棒,儿媳就对婆婆有多孝顺。我觉得,话反过来说也应该成立:儿媳对公公婆婆有多孝顺,丈夫就对她有多敬爱!老人们操劳了大半生不容易,趁着他们身子骨还硬朗,做小辈的多尽点儿孝心,将来心里也少分亏欠。这道理,我媳妇怎么就不明白呢?
讲述人小虎(儿子,10岁,小学生):妈妈,当你亏心地对待爷爷奶奶时,会不会想到自己将来“继承”他们的命运呢?
春节,奶奶给了我200元压岁钱。临走前,这钱连同从妈妈皮夹里偷的200元,我都悄悄地塞给了奶奶。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不一样:外公退休前是厂长,外婆是主任医生,工资都很高,而奶奶一辈子没工作,两人就靠爷爷的一点儿退休金过日子。奶奶有病时不敢去医院,就在药店买些便宜药硬撑着。就这样,奶奶还经常做香肠和粉蒸肉给我吃。她知道妈妈喜欢吃野笋炒肉,就坐公交车去郊区采野笋,都冻病了。可妈妈对爷爷奶奶比对外公外婆差远了。妈妈总是把我们不喜欢吃的东西给爷爷奶奶,比方铁硬的五香豆、粘牙的米花糖、5元钱1公斤的饼干,而给外公外婆的却是几十元钱1公斤的核桃、饼干。平时,妈妈尝到什么好东西,就不由自主地说:“买点儿给你外公外婆尝尝。”我一直想问她:“爷爷奶奶比外公外婆年纪还大,为什么妈妈总想不起他们呢?”
这次,我偷带了两个蛋卷给奶奶,她细细品了半天,说:“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啊,另一个给***爷留着吧!我们快80岁的人了,还是第一次托孙子的福呢!”
我听了很伤心。爸爸为什么就不能劝妈妈对爷爷奶奶好一点儿呢?我现在很希望妈妈发现钱少了来盘问我,那时,我就一股脑儿地把心里话全倒出来:妈妈,你将来也会做奶奶的呀!这就是你给我做的榜样吗?
讲述人徐大爷(公公,63岁,退休工程师):做长辈最忌讳的是对小辈送的礼物评头论足,要是希望对方孝敬到点子上,不妨直接言明。
我老伴儿是个“铁算盘”,市中心顶级商厦里卖1000元钱的大衣,她去城北的品牌商那里买,只用两百多元就拿下了。一次,儿媳孝敬她一条羊毛裤,打8.5折,花了五百多元。老伴儿用“火眼金睛”一瞄,就连声说买亏了:“同样的东西500块钱我能买3条!”她赶紧要过发票去退货了。当时,儿媳的表情就像宋丹丹演的小品――太伤人自尊咧!几次之后,儿媳逢年过节就不再挖空心思买礼物了,干脆用信封装几百元钱给我们。可老伴儿又嫌“不热闹”,说孩子如今越来越懒了,净拿钱敷衍我们。我忍不住为儿媳打抱不平:“老太婆,你太难伺候了!送东西吧,你说人家买得不合适、买亏了;送钱吧,你又嫌人家不花心思。哪有你这么做婆婆的?你就不会像对女儿一样,敞开天窗说亮话?”老伴儿瞪大眼睛看着我:“我怎么好意思开口跟儿媳要东西?”“这有什么,美国的父母就是想要什么‘暖心礼物’,就直接开单子跟儿女要,谁也没觉得别扭,还省了互相‘不对路’的嘀咕。”
老伴儿将信将疑地照此去做,效果果然不错。比如,她暗示媳妇“某超市的电火锅不错,阖家团圆时用得着”、“某市场的仿古瓷花瓶很雅致又便宜”……有了这份坦率,我们两代人相处得越来越融洽了。如果长辈能直接跟儿媳索求孝敬,就暗含着没把她当外人的意思。你说,哪个儿媳妇能不喜欢呢?
讲述人刘大妈(岳母,61岁,退休会计):别以为女儿偏心娘家是好事,明智的父母应多引导她,让她分一片心去善待公公婆婆。
我只有一个女儿,亲家却有三个男孩儿,女儿嫁的是老二。起先,我不知道女儿偏心我们,吃穿用度全往娘家驮。去年春节,我去给亲家拜年,看见亲家急忙去超市买水果,才知道他们竟然连点儿“福利水果”都没有。这些年,老两口为了给仨孩子备房结婚,一直住着一居室,用的家电都超过了“服役期”,伙食也非常简单……看到这些,我心里真不好受。将心比心,我养一个女儿已不易,人家养了仨孩子,还都是大学生,得吃多少苦啊!现在,很多老人对女儿的偏心都很乐呵,觉得没白疼她们。但我却乐不起来:但凡女婿有一点儿孝心,心里怎能对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没意见呢?
所以,我一回家,就把闺女单独约过来,讲起了道理:“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婆婆有多好,女婿就会对我们有多好。可能这会儿他碍于面子,没说什么,但总有一天,矛盾激化了,你的‘偏心眼’会被他抖出来。到那会儿,你们成天闹得鸡飞狗跳的,我和你爸怎么能安心呢?再说,你善待公公婆婆,他们也不会亏待你。下一次再送东西,你别忘了给他们分出一份。不然,我和你爸可不吃你的‘独食’了。”
讲了几次后,闺女好多了,孝敬老人时也跟女婿有商有量了。今年春节,他们来拜年,我看小两口比新婚时更恩爱了。亲家母打来电话说,仨媳妇数我闺女最孝顺、最贴心了,还夸我教女有方呢。
讲述人阿建(男,42岁,大学副教授):孝敬老人不能有攀比心理,因为你奉上的是心意,而不是份额的多寡。
平心而论,我媳妇对我爸妈不错。去年,单位奖励优秀员工的“港澳游”,就是她主动提出要带我父母去的,还“特批”了7000元钱“孝敬游专项基金”。但是,只要我父母到我哥家住,我媳妇就不大乐意给他们送东西了。她说,爸妈在我哥家住,我们孝敬的东西他们也吃不到多少。其实,我媳妇这种心态很多成了家的女同胞都有。她们不怕出钱孝敬公公婆婆,但认为男方的兄弟姐妹都应如此。“凭什么别人袖手旁观,单咱们出钱出力?”可是,如果妯娌之间、姑嫂之间都这么攀比,老人不就惨了吗?
后来,我开导媳妇说:“你觉得我爸妈是生我一个吃的苦头多,还是生兄弟俩吃的苦头多呢?”“当然是生俩‘公鸡头’吃的苦头多啦!”嘿,有门!我接着问:“那如果我父母就我一个孩子,你舍不舍得孝敬他们?”媳妇点点头。“既然这样,你就当我是独子好了。虽然我们不能让兄弟姐妹都尽同样的孝心,至少我们能做自己的主,多给长辈尽份心。不然,我父母辛辛苦苦把两个孩子养大,孩子们却为了孝敬的厚薄互相推诿,他们的境遇该多凄凉啊!”
同时,我鼓励媳妇把这一原则也用在对岳父岳母的赡养上。原先,她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比照姐姐家去做,不肯“吃亏”。我就劝她说:“孝敬父母是咱们的真心流露,又不是和兄弟姐妹合股开公司分红利,斤斤计较地算明账。这种‘感情账’,你越计较心里越不平衡,最后伤害的还是父母。”媳妇听罢,羞愧地笑了。
孝敬长辈,配偶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攀比的例子很多,如果争先恐后地孝敬,这种攀比就是“向上比”,会把每个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都激发出来;然而一旦眼光朝下,总是打量他人占了自己多少便宜,就会越比越心理失衡。在这种“向下”的攀比中,最终只能使年事已高的父母倍受冷落。
一碗水篇6
亲了继子伤了儿子
逃离那个偏心父亲
柳甫德是河南周口市人。1990年9月,28岁的柳甫德带着6岁的儿子柳益和与他同岁、带着两个儿子的尹丽芬再婚组成了新家庭。尹丽芬的长子赵文比柳益大4个月,次子赵武比柳益小3岁,柳甫德一再嘱咐自己的儿子柳益:“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你们哥仨就是亲兄弟。你要尊重哥哥,爱护弟弟。”柳益望着陌生的继母和兄弟,怯怯地点头……
两个经历过婚姻伤痛的人十分珍惜新的家庭,柳甫德的性格比之前温和了不少。但周围的议论让他们倍感压力:“别看这两口子现在挺好,难处在后面呢。两窝三个孩子都是男孩,又都一般大,一碗水能端平吗?”这些话自然传到夫妻俩的耳中,尹丽芬担心继父继母不好当,三个孩子不好相处,柳甫德向妻子保证:“你放心,为了咱们这个家和睦,我对你的儿子一定比自己的儿子还亲。”尹丽芬含泪点头:“我也会把你的儿子当亲儿子。”
为避免邻居说自己偏心,柳甫德对两个继子疼爱有加,对自己的儿子柳益则严厉很多。柳益和赵文在同一所小学读书。一天放学路上,兄弟俩嬉戏打闹,柳益不小心把赵文的书包撕坏了。赵文觉得柳益欺负他,哭着回了家。柳甫德不由分说打了柳益一顿,又去商场给继子买了个新书包。尹丽芬下班回来得知后责怪柳甫德不该打柳益,都是小孩子,兄弟俩打打闹闹没啥。柳甫德说:“别人不是都说我们会偏心自己的孩子吗,我偏要做给他们看,我就是对继子比对亲儿子还好。”夫妻俩的对话全被7岁的柳益听到,父亲的话像一根针,刺得他幼小敏感的心疼痛不已。
此后,柳益觉得,是继母带来的两个儿子夺走了父爱,与赵文赵武冲突不断。对父亲总是让他管只大他四个月的赵文叫哥哥,柳益心生不快始终不肯叫。读初二的一天,柳益约了两个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堵住了赵文,问他到底谁是老大。赵文坚称自己是老大,柳益说:“今天就比比咱俩谁是真正的老大。”随即他和两个同学一起将赵文打了一顿。哪知两个同学下手太重,把赵文的鼻子打出血了,一只眼睛也打肿了。
赵文哭着跑回家告状,柳甫德立刻出门把吓得不敢回家的柳益从同学家揪回来,当着尹丽芬和两个继子的面,将儿子一顿暴打。尹丽芬心疼儿子,也觉得这次继子确实不对,于是警告柳益:“你再敢打他,我就不要你了。”柳益被父亲揍得满地打滚,连连告饶:“爸,我错了,赵文哥哥是老大,别打我了。”赵文也害怕了,跪下来为柳益求情:“爸,求求你别打弟弟了,再打,会打死他的。”柳甫德这才住手。柳益尽管心里委屈,却再不敢招惹赵文赵武了。想着父亲胳膊肘往外拐,柳益对父亲的不满积攒成了怨愤。
1999年5月,15岁的柳益和赵文即将初中毕业,正在备战中考,赵武也将要上初二了。此时,柳甫德因单位解体失去了工作,在外四处打工,家里经济一落千丈。考虑到两个继子学习更好一些,柳甫德不顾尹丽芬反对,无奈做出了决定:让儿子柳益辍学回家跟他挣钱养家,供哥哥和弟弟读书。柳益虽觉得父亲的决定对自己不公,但他本来也不太喜欢上学,想想跟着父亲打工,自己就能赚钱了,他听从了父亲的安排。
柳甫德在一家浴池租了一米见方的一块地方,让儿子摆摊卖书报,可书报摊并不赚钱,一年后就经营不下去了。柳甫德又跟浴池老板说情让柳益在浴池当服务员。在浴池里工作整天连太阳都见不到,柳益在心里抱怨父亲对自己太过苛刻。
2002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尹丽芬放在桌子上的10元钱不见了,恰好柳益拎着刚买的烧饼从外面回来。尹丽芬无意中问柳益是不是拿了桌子上的10元钱,柳益矢口否认。正在喝酒的柳甫德放下酒杯,不由分说,抽出皮带就劈头盖脸地往儿子身上抽打,尹丽芬拉都拉不住,柳益前胸后背被抽得一片青紫……
晚上赵武放学回家,主动跟母亲说,自己早晨上学时,把桌子上的10元钱拿走买本子用了。尹丽芬急忙给继子赔礼道歉,柳益双眼盯着父亲,说:“是赵武拿了钱,你打他呀!”柳甫德知道错怪了儿子,心里虽自责,表面上却无动于衷,躺在床上闭着眼睛装睡。柳益对父亲的怨愤愈加强烈了。
柳益感觉自己被这个家抛弃了。第二天清晨,他趁家人还在酣睡,偷偷将父亲的500元钱和手机揣进口袋,离家出走了。柳甫德起床后,发现钱和手机没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当即哭起来。尹丽芬急忙拨打丈夫的手机,柳益在电话里说:“你们不要找我了,我去外面闯荡,不回这个家了。”尹丽芬哭着央求继子赶快回家。可是,柳益把电话挂断,关机了。
儿子离家出走,给柳甫德带来不小的打击,他饭也吃不下,经常喝酒,喝醉了就边念叨儿子的名字边哭。尹丽芬劝他,柳甫德喃喃自语:“我是不是对儿子要求太严厉了?可我这也是为了平衡家庭关系,我没错呀……”
流浪八年归来寻爱
“大义”父亲伤透儿心
柳益这一走竟是八年。儿子杳无音信,柳甫德想儿子头发都白了。他几次外出寻找儿子,可是***始终停机,茫茫人海,哪里找得到儿子的影子。想到过去自己对儿子的严苛,他后悔不迭。这期间,已逐渐长大的赵文和赵武都成了小伙子,兄弟俩都自责儿时不懂事,让柳益受了委屈,他们也帮父母打听找寻过柳益,但同样没有任何消息。
2006年,赵文考上了石家庄一所大学。离家前,他对继父说:“爸,这些年您为了我和弟弟,让柳益受了不少委屈,我心里感激您,但对柳益是有愧疚的。如果找回柳益,您一定对他好一点儿,咱们都是一家人,他也是我的兄弟……”柳甫德哭着点头:“爸答应你,柳益是爸的亲骨肉,爸不是不疼他呀……”
之后,赵武也如愿考入大学读书。柳甫德一边感叹两个继子有出息,一边叹息柳益不如继子,又激起了他对柳益的思念和惦记。
2010年7月的一天,柳甫德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爸,我是柳益,我想回家。”是儿子!柳甫德的手哆嗦起来,泪水夺眶而出,他颤抖着声音说:“儿呀,8年了,爸爸想你都快想疯了!”他顾不上仔细询问儿子这些年都去哪了,只是一个劲催儿子快点回家。
三天后,在淮阳县客运站,当背着行囊带着倦意的柳益走下长途汽车时,柳甫德和尹丽芬蓦然发现,儿子从毛头小伙变成了黑瘦的汉子,眼窝深陷。柳甫德急忙上前抱住儿子,泪流满面。柳益看见除了父亲和继母来接自己,赵文赵武也来了,眼前的赵武也长成了大小伙子,在冲他微笑。他不由心生感动,流下了热泪。
回到家,柳益告诉家人,自己离家后就把父亲给的***扔了,之后辗转河北、四川、江苏等地,靠打工维持生计,吃尽了苦头。由于生活无规律,加上营养不良,他身体透支严重,2010年初得了肺结核。治病花光了他打工攒下的仅有的一点钱,而病没有治好。无奈之下,他才想起回家……
“回来就好,以后,你就在家跟着爸干,哪都不去了。”儿子回家,柳甫德非常高兴,拉着儿子的手不松开,这让久违父爱的柳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尹丽芬对继子也表现出极大热情,不但给了柳益600元钱,还给他买了一部新手机,带他去看病,给他开小灶补身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柳益的病情逐渐好转,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看着儿子不跟自己吵架了,柳甫德感慨地对尹丽芬说:“这孩子,学好了。”
然而,事情远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得知赵文在2009年大学毕业后,已结婚生子,父亲不仅给他盖了房子,还给他买了辆小轿车,柳益想到自己这些年四处漂泊所受的苦,对父亲的怨恨又如岩浆一样翻滚起来。
因长子赵文结婚买房买车花光了所有积蓄,赵武还有两年大学毕业,柳益也到了该谈恋爱的年龄。2010年底,柳甫德夫妻带着柳益去唐山开了一家废旧物资回收站。一家三口每天早起晚睡,生意渐有起色。因为人手不够,柳甫德便将重活累活交给儿子干。渐渐地,身体吃不消的柳益对父亲的怨愤又重新点燃了。
赵武大学毕业,做电器销售工作,并与大学时谈的女友筹备婚礼。为了给继子攒钱结婚,柳甫德不得不节俭度日,把每天的开支控制得很严。一次,柳益向父亲要100元钱充手机费,柳甫德却只给了20元,气得柳益当着父亲的面把手机摔了。柳甫德顿时火冒三丈,甩手给了儿子两巴掌。父子俩又撕破了脸皮。
2013年初,赵武在石家庄结婚。柳甫德出资7万多元,给继子买了一辆轿车。参加完弟弟赵武的婚礼,想起父亲帮助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继子成家,而自己却仍是孑然一身,心理失衡的柳益决定再次离家,外出创业。
这年5月,柳益不顾父亲和继母挽留,去四川打工。可是,在外面干了一年也没有赚到钱,只得再次灰头土脸回家。在亲戚的介绍下,柳益到周口的一家保安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可仅仅干了半年,他就嫌保安工作时间长工资低而辞职了。
之后,柳益以肺结核没好利索,自己身体差为由,不再出去工作。为了让儿子有事情做,柳甫德花2000元买了一辆即将报废的二手面包车,让他在乡里载客,这反倒激起了柳益更大的不满。
“你给赵文赵武买的都是新车,给我买的却是烂车,这对我公平吗?我要盖新房!我要结婚成家!”柳益冲父亲喊道。尹丽芬给柳甫德做工作:“咱们这些年确实对柳益亏欠太多了,柳益也不小了,如果连个房子都没有,谁家的姑娘肯嫁给他呢?这事我做主了,赵武结婚咱们收的礼金全部拿出来给柳益盖新房。”柳甫德同意了。
连连失意万念俱灰
一刀斩断父子情
2014年秋,柳甫德终于在老家给儿子盖了新房。柳益长松口气,开始到婚介所相亲。可并没有姑娘看中他,人家不是嫌他没钱就是嫌他车不好,更嫌他没本事。这让柳益既生气又自卑,内心痛苦不已。
2015年4月,柳益多次相亲碰壁后,找到父亲说:“爸,你给我15000块钱,我买辆二手货车,做货运生意。不然,我这辈子怕找不到媳妇了。”柳甫德当即回绝说:“你弟弟才结婚一年,我就给你盖房子,积蓄已经花光了,哪里还有钱让你买车?你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踏踏实实地找点事情做吧。”
柳益恨得牙根痒痒:人家的父亲都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掌中宝,百般呵护,自己的父亲却只偏爱两个继子。自己31岁了还是单身,女孩都看不上自己。究其根源,正是父亲阻断了自己的求学路,导致自己学历低、文化浅,挣不到大钱,这一切都是父亲造成的,是父亲毁了他的美好前程。柳益越想越气,竟然萌生了杀死父亲的念头。
2016年2月,柳益逛街时,在一家超市花2元钱买了一把不锈钢材质的尖头水果刀,又到地摊上买了一包老鼠药,藏在了自己新房里。
农历除夕。这天,赵文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家里过年。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了顿年夜饭。饭后,柳益想抽烟,发现烟盒空了。他想到外面去买烟,一摸口袋,却发现一分钱都没有。于是,他对父亲说:“你给我100块压岁钱吧。”柳甫德当即回绝道:“你又不是三岁孩子,我没钱给你。”柳益又涎着脸找尹丽芬要钱:“妈,给100块钱呗,压岁钱。”尹丽芬以为他是闹着玩儿,便说:“你都多大了,还要压岁钱,羞不羞啊?”
连续遭到父亲和继母的拒绝,柳益颜面大失,他想回自己的新房,可就在转身时,却看见父亲正往两个孙子的口袋里塞压岁钱。屈辱和愤恨像蝼蚁一样啃噬着柳益的心,父亲仍然是对继子好而对他冷漠。那一刻,柳益决定,找机会杀掉父亲。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刀放好,毒药放好,随时派上用场。”
几天后,柳益偷偷地将父亲喝剩下的半瓶白酒拿回到自己的新房,关好门窗,翻出老鼠药,倒进了酒瓶里。可是,老鼠药遇到白酒竟然变红了。为免引起父亲怀疑,他只好将毒酒倒掉,放弃了用老鼠药毒死父亲的计划。可是,杀死父亲的想法不可遏制地在他的脑海里翻腾。2月13日中午,柳甫德在家喝了不少酒,大醉后躺在客厅沙发上睡着了。下午,尹丽芬去亲戚家串门,家里只有柳甫德父子俩。柳益从自己的新房里取出刀子,回到父亲躺着的沙发前停住了脚步。
望着酣睡的父亲,想起父亲对自己的种种不公,柳益不由怒火中烧,举起拳头在父亲的脸上击打了几下,随后又在父亲的脸上划了几刀。柳甫德睁开眼,喊了一声“儿子”。柳益大脑一片空白,举刀在父亲的脖子上划了一下。随着鲜血染红沙发,柳甫德不动了。柳益这才害怕了,急忙洗手洗脸,把血衣脱掉烧毁,换上了干净衣服,驾车逃走……
傍晚时分,外出回家的尹丽芬打开屋门发现了倒在血泊中的丈夫,大惊失色,赶紧打电话报警。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柳益很快就被警方抓捕归案。在审讯中,柳益对杀害父亲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在看守所,他经过反思,写下了忏悔书:我做了不该做的傻事,不该害我父亲。他才54岁,我不该夺去他的生命。虽然他脾气不好,但人不错,他不容易,得养好几个儿子,还给我盖了房子……
一碗水篇7
乡下爹娘,女儿心头放不下的牵挂
35岁的罗艳是黑龙江省黑河市一家医院的普通护士。2007年4月30日晚上,来自乡下的电话让罗艳平静的心顿时像十五只吊桶提水――七上八下。电话里,父亲语调很沉闷:“艳儿啊,五一放假能回来一趟么?”罗艳忙问有什么事,父亲欲言又止:“没什么事儿,就是你妈想你了。要是能安排开,你就回来一趟。”
答应了父亲,罗艳急忙给护士长打电话要求换班。罗艳深知父母的脾性,他们知道身为护士的女儿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从来不要求她回老家过节,平时有个头痛脑热都尽量瞒着她,从不愿给女儿添麻烦。父亲突然开口,肯定不仅仅因为想她这么简单。罗艳经常把休息日攒到一起回家看望他们,距上次回家刚刚一个多月,若非有事儿,父母不会要求她回家。
请好了假,忧心忡忡的罗艳打弟弟的手机想问个究竟。面对姐姐的探询,弟弟吞吞吐吐:“小芹整天跟我吵架要离婚,咱爸咱妈借了间房子搬出去了。我早想给你打电话,咱爸……不让。”
罗艳只觉得脑袋“嗡”一声:“你怎么忍心把咱爸咱妈撵出去?”弟弟嗫嚅着:“我没有……小芹说,要么爸妈搬出去,要么她离婚搬出去。咱爸妈不让我离婚。”
罗艳愤愤地摔了电话。三年前,从弟弟结婚那时起,她就隐隐地担心会有这样一天,现在果然应验了。那晚,愁肠百转的罗艳躺在床上,怎么也无法入眠。
罗艳只有这―个小她六岁的弟弟。在那个贫穷的小村里,父母靠微薄的种地收入供他们姐弟读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罗艳15岁初中毕业直接考了护校,18岁就参加工作帮着父母供弟弟上学。弟弟却没能考上大学,回到老家跟着父亲在属于自家的那点责任田里春种秋收,维持温饱生活。为了让爸妈少操些心,已经在城里结婚生子的罗艳省吃俭用帮家里盖了新房子,又拿出彩礼钱,才将弟媳娶进门。罗艳想把父母接出来跟自己一起生活,二老却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总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跟着儿子过才名正言顺。
罗艳自己的日子也不富裕。因为家在农村,罗艳当初与丈夫李海涛相恋很是艰难。13年前,22岁的罗艳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外贸公司工作的李海涛,两人很快陷入热恋,没想到,这桩姻缘遭到李家父母强烈反对,二老料定罗艳的娘家将是他们生活的巨大累赘,说什么也不同意独生儿子娶农村姑娘。罗艳也曾打过退堂鼓,她劝李海涛:“你爸妈担心的不无道理,你娶了我,肯定会受我们家拖累的。他们不同意这桩婚事儿,将来别扭着,日子也不好过。咱就散了吧!”李海涛不忍放弃心爱的姑娘,信誓旦旦要与她同甘共苦、白头偕老,同父母决裂也在所不惜。几经努力仍然不能让李家父母接纳,两个年轻人便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的李海涛等于被父母扫地出门,夫妻俩住在租来的房子里白手起家,燕子衔泥一样一点点置办着家当。因为房租涨价,因为房主用房,两人在城市里搬来搬去,过得颠沛流离,直到婚后第五年,才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李家父母虽然也心疼儿子,却赌着气袖手旁观,眼见儿子儿媳过得捉襟见肘还要勒紧裤带帮儿媳的娘家,便恨恨地数落儿子:“‘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该让你尝尝受苦的滋味儿!”
李海涛却不觉得苦,他和罗艳相亲相爱,感觉很幸福。结婚之后,罗艳并不记恨公婆,千方百计融洽与公婆的关系。虽然每次回去都要看他们冷冷的脸色,逢年过节却从不失礼,平时公婆有个头疼脑热更是跑前跑后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李家二老却始终端着一副不肯接纳她的架子,连做儿子的李海涛都觉得父母太过分了,赌气劝罗艳别理他们。罗艳总是说:“爸妈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已经让他们伤心了,不能再伤他们的心。时间长了,他们心里的气儿消了,一切就会好起来的。”
果然如罗艳所料,寒来暑往几个春秋,罗艳终于用她的豁达和贤淑融化了公婆心里的坚冰。在他们安定下来有了孩子之后,公婆开始时常在他们家小住,主动帮小两口带孩子、料理家务,并时时处处表现出对儿媳的欣赏。2002年,李海涛所在的外贸公司解体,下岗之后,他没有资金创业,只好应聘到一家单位做仓库管理员,每月只有800元收入。罗艳所在科室效益很好,工资加奖金有3000多元,这让他们在当地也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眼见儿媳成了家里的经济顶梁柱,李家父母很为当初的成见而惭愧,更加体贴地帮她照料孩子。一家人终于有了一家人的样子。苦尽甜来,罗艳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可是,远在乡下的父母始终是罗艳心头放不下的牵挂。父亲的电话和弟弟的解释,让罗艳彻夜未眠,李海涛也陪着她辗转反侧。“我也请假陪你回去,把爸妈接过来。既然他们跟儿媳合不来,再待在乡下更让人惦记,不如接过来跟我们一起过,也好有个照应。”李海涛体贴地说。
两边都是妈,一套房子搅起漫天风云
夫妻二人回乡下接老人,却遭到老人拒绝。二老只想女儿女婿帮忙买下所借住的那间房子。“只要我们还能动一天,就自己过一天。以后生活不能自理时再说。”老人说得斩钉截铁。
“如果我在城里另买一套房子,把你们接过去住。行不行?”罗艳沉吟良久,咬牙问道。
“你哪有那么多钱买房子啊?咱们家这些年够拖累你的了,可不能再添这么大的负担。在乡下买一间就行了,两千元就能买下。”罗父看着女婿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
罗艳没跟自己商量就突然作出买房子的决定,让李海涛心里隐隐地不舒服。他们这些年虽然也攒下了8万元,但远远不够买一套像样的房子,就算买一套60平方米的二手房,也还差1万元左右。
“我可以跟朋友借点钱,很快也就能还上。”罗艳这才转过头用征询的目光看着丈夫,“就当咱提前给儿子准备房子。现在老人住着,十来年后,孩子总有用房的一天。”
孩子还小,将来在哪个城市发展还说不定呢,李海涛没有马上应承。罗艳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买房其实也是攒钱,钱会贬值,房子却会保值。要是儿子有出息,将来去了别的大城市,咱卖了这套房子也不亏。”
话已至此,李海涛没再说什么。下岗后自己挣的钱还不及妻子挣的三分之一,涉及钱的事儿,他没有反对的底气。 见父母没再执意反对,罗艳和李海涛回城了,开始马不停蹄地张罗着看房买房的事儿。
正在这时,李海涛父母所住的房子拆迁。二老不想等楼房翻建后回迁原址,他们想跟开发商要一笔拆迁费,买一户小一点的二手房,这样既能省出一笔钱来,也省得再搬来搬去麻烦,想让儿子儿媳帮着找一套二手房。李海涛心无城府地说:“正好我们想给她爸妈买房子,两套房子一起跑了。”
一听说给亲家买房子,李家二老脸色大变。罗艳见状连忙解释:“房子是给孩子准备的,先借给我父母住,将来再还给我们。”
婆婆颇有些气愤地开了口:“我这儿要动迁,你们可
是早就知道了。既然买房子,怎么不借给我们住呢?我们就海涛一个孩子,养儿防老,你父母却是还有儿子的。”
罗艳哑然。她和李海涛面面相觑,都意识到买房计划可能会引起一场家庭地震。
果然,第二天李海涛被父母叫了过去,带回令罗艳难以接受的决定:他父母不想再另买一套房子了,既然儿子要买房,他们就先借住进去。他们的退休金只能维持生活,拆迁费要留作今后养老治病的保障。
罗艳大怒:“他们又不是买不起,凭什么住我的房子?”
李海涛虽然也觉得父母做得有点不近人情,但妻子的话让他反感:“凭什么?就凭他们是我的父母!你妈是妈,难道我妈就不是妈?”
“妈和妈不一样!我妈没钱,需要帮助;你妈有钱,不应该跟我妈攀比。”罗艳气道,“他们怎么就不能体谅我的难处呢?”
“人老了有时就跟孩子一样,难道你还跟老人一般见识?我父母就我一个儿子,辛辛苦苦养大了我,要求我回报也不过分。你不能凡事只考虑你家,不顾我父母的感受!”李海涛当仁不让。
罗艳心里的火直往外冒,多年来埋在心底的委屈一瞬间爆发了:“我不顾他们的感受?我逆来顺受地看他们的脸色看了多少年?他们想过我的感受吗?我当初过得颠沛流离,五年搬了八次家,他们可曾说过给我买房子或者让我回家去住?我不欠他们的!”
“你不欠我欠!”李海涛怒目相向,“这些年,我竭尽所能照顾你父母,连你弟弟都照顾,我也够意思了!我不能再因为孝敬你父母而伤了我父母的心!要么干脆就别买房子,谁也别住!”
罗艳气愤至极口不择言:“房子我是买定了,但必须是我爸妈住。就算搭伙过日子还要讲个公平合理。这些年我挣的钱每月拿出跟你相同的一部分养家,剩下的也足够给我父母买房子了。你要孝敬你父母,就自己去挣!”
话已至此,夫妻俩呆住了,共同生活这么多年,再穷困的日子都笑着过来了,从来没这样恶言相向过。本来就因为下岗而暗暗自卑的李海涛伤心至极,用颤抖的手指着妻子说:“你终于说出了你的心里话。我就知道你看不起我才会这样拿我和我父母不当回事儿!你嫌我挣不来钱,你去找挣大钱的吧!我也不稀罕靠你养着受你的窝囊气,我们离婚好了!”说罢摔门而去。
那晚,深夜方归的李海涛喝得酩酊大醉:自己有钥匙却把房门拍得山响,罗艳给他开门,他怒冲冲地把她推了个趔趄,径直去客厅躺在沙发上;呼噜声响起时,他还在梦呓般嘟囔:“离婚!这日子没法过了!”
罗艳独自回到卧室床上,苦涩的泪水流了一夜。
四两拨千斤,善良儿媳化干戈为玉帛
李海涛和罗艳陷入了冷战。
李海涛除了上班就是在外面跑,回到家也冷着脸不说话。罗艳深悔自己气头上说了过激的话让他伤心,丈夫下岗后精神日渐萎靡,自己拿他挣钱少说事儿无异于雪上加霜。可是一见他那副得理不让人的样子,罗艳也赌着气跟他叫劲儿,不肯道歉。至于房子还买不买,买了给谁住,小两口就没法儿再平心静气地交流。
一个月之后,李海涛忽然跟罗艳伸手要钱,说他在附近小区看好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决定买下,所差的1万元由他父母出。
罗艳知道,这等于是说房子给了他的父母居住。家里的经济大权一直握在自己手里,要不要拿出存折?她犹豫着。
一连几个夜晚罗艳都睡不着觉,一想到公婆揣着一大笔动迁费不肯买房子她就愤愤难平,可是,李海涛多年来无怨无悔地帮她接济娘家的一幕幕也在心头回放着,将心比心,要求他一味地孝敬岳父母而拗着自己的爹妈,也确实是难为他。
罗艳知道丈夫说出离婚并非一时气话,而且总这么僵持着谁也不肯让步,这个家势必走向分崩离析,这是她极不愿看到的结果,她还爱着这个家,爱着李海涛。她必须竭尽所能守住自己最心爱的家。
这样一想,罗艳就把存折给了李海涛。罗艳的大度,让李海涛喜出望外,同时也心生愧疚,他搂过妻子,哽咽着说:“媳妇,我对不起你!都是我没能耐。要是咱能买得起两套房子,哪能这么作难啊!”
罗艳安慰他道:“没事儿,先给你妈买吧,给我妈租一套小点的。以后咱慢慢攒钱再买一套。”
李海涛的父母欢天喜地搬了家。房子给了,罗艳也不愿与他们闹僵,隐忍着心里的不快,忙前忙后地帮着他们安顿。面对前来恭贺乔迁之喜的亲友,公公婆婆一个劲儿地夸儿媳孝顺,罗艳强颜欢笑,只能在心里哀叹自己命运不济,遇上这么一对自私的老人。
不久,罗艳回乡下接出父母把他们安顿在租来的房子里,谎称这房子是自己买下的。为了多挣点钱,罗艳开始利用上下夜班的休息时间去个体诊所打短工,早、午、晚给人上门输液,忙得―刻也不得清闲,每月收入也才多了IOOO多元。公公婆婆看在眼里也很心疼,天天像不要钱的钟点工一样上门帮她料理家务,这让罗艳心里多少感到了一丝温暖。
罗艳的父母进城后,花着女儿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深感不安,罗父便四处转悠着想找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做。不久,还真在附近一家工厂找到了看收发室的活儿。邻居一对小夫妻也把1岁多的孩子天天送到罗母那儿照看,又有一点辛劳费。能自食其力,两位老人喜不自禁。罗艳见那两份工作并不怎么辛苦,父母又做得精神大振,便没有阻拦。他们能在城里安居乐业,自己能隔三岔五拎着吃的喝的回去探望照料,罗艳深感安慰。
没想到,安定的日子刚刚过了两个月,罗家二老所住的房子就因房主急需用钱而要出售,罗艳只得跟父母承认房子是租来的。女儿为了父母如此煞费苦心,二老万分心疼,他们说什么也不肯再租房子增添负担,罗父求厂领导关照,那间狭小的收发室就做了老两口的容身之地。罗艳尽管心里千般不忍、万般难过,也没跟公公婆婆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那年中秋节,李家父母在孙子带领下携礼品去探望亲家,坐在那间逼仄得连生活用品都放不下的收发室里,两人难过得不知说什么好。告别之后,二老径直去了儿子家,宣布他们的决定:他们搬来与儿子同住,那套房子让给亲家。
一碗水篇8
我负责洗今天的碗。刚吃完午饭,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洗碗。因为我还要去做别的事情,要把洗碗这项任务快一些完成。我来到了水池前,将热水放入水池中,又加了一些凉水,刚好手能伸进去的程度。然后我将碗一个一个放入水中浸泡。
等了大约几分钟,感觉时间到了,拿起洗洁精往水池里倒入了几滴,然后拿起了洗碗布又拿起一个碗,沾上洗洁精与水混合的水,洗起碗来。几下子,就洗干净了一个碗。洗完的碗,又用凉水冲洗了几遍。将完成的碗放到了碗橱中。其它的碗也是按照这个步骤。三下五除二,剩下的碗也很快洗干净了。
我将剩下的碗也放到了碗橱中,然后去忙我的事情了。
一碗水篇9
三年级(3)班 覃小苡
今天吃饭前爸爸对我说:“今天谁吃饭慢谁就洗碗哦!”我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因为我想我肯定不用洗碗,我平时吃饭都挺快的。可吃饭时,我莫名其妙地心虚,怕自己吃得慢,就偷偷往碗里倒了一点汤,我认为这样吃饭就能快一点了。可是最后还是爸爸先吃完,所以今天该是我洗碗了。
我朝着洗碗槽望去,看到了那些油腻的锅碗后,就憋了憋了嘴,很不情愿地走向了洗碗槽。开始洗碗了,我先用清水清洗掉锅碗里的残渣,然后倒几滴洗洁精放瓜纱上,用手揉出泡泡就可以洗了,我用瓜纱从锅底刷起,可是,有一点锅巴紧紧地粘在锅底,我用瓜纱狠狠地刷,这下,锅里的水一下子泼出来,淋湿了我的裤子。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继续努力地刷,后来我用钢丝球来刷锅巴,终于刷干净了。
该刷碗了,我拿起了一只碗,忽然,哐啷一声,碗从我手里掉到了地上,唉!这碗也太滑了。幸好是不锈钢碗,要不然早碎了。我捡起碗,从碗的里面开始刷,再刷碗的表面。以前爸爸告诉过我,碗的表面也很脏,因为碗的表面也是有油腻,洗碗时里外都要洗干净,所以我每次洗碗时都会把碗的里里外外刷干净。刷洗完后还要用清水冲干净才行,洗碗真是太麻烦了!
一碗水篇10
吃完晚饭,妈妈正要洗碗,我想:妈妈每天上班哪么操劳,整天忙里忙外的,多辛苦呀。于是,我赶紧对妈妈说:“妈妈,让我来吧。”妈妈听了,高兴极了。
首先,我把碗和碟子放进洗碗池里,看着碗和碟子里的油渍,心里想:这么多油渍,怎么洗才能洗干净呢?我突然想起妈妈洗碗的样子,于是,我打了一盆清水,再把洗洁精倒入水中,用手搅了几下,水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泡泡。接着,我左手拿起碗,右手拿着洗碗巾,把碗泡在水里,用洗碗巾先抹里面,再抹外面,碗里的油渍神奇地消失了,碗滑溜溜的,越洗水面上的泡泡越多,碗上都是亮晶晶的泡泡,手上也是也是亮晶晶的泡泡,真好玩!碗洗完了,水变得又油又黑,我赶紧把水倒了,换上一盆干净的水,把碗再冲一次,把泡泡冲干净了,我怕没洗干净,又冲一次,洗干净的碗亮晶晶的。
妈妈见了,夸我说:“你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