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雪10篇

寒江雪篇1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①绝:无,没有。

②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③径:小路。

④踪:踪迹。

⑤灭:消失,没有了。

【译文】

山山岭岭都见不到飞鸟的踪影,条条道路看不见行人的足迹。只在一叶孤舟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感受】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今山东永济县人)。他曾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治改革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被贬到永州期间写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内心十分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幽僻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更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全诗描绘了一幅寒江雪钓***:天地间没有人烟鸟迹,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根据诗的内容,你是不是能很容易画出这样一幅画: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周围的群山都披上了厚厚的白色大衣,广阔的大地铺着厚厚的白色绒毯,广阔平静的江面上有一只小船,上面坐着一位身披金黄色蓑衣、头戴金黄色斗笠的渔翁,在这漫天风雪中独自垂钓。这是不是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呢?

雪是自然界的精灵,孩子们热爱它,成年人也同样喜欢它。古代的诗人也同样青睐于它,像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吴均的“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等诗句,是人们喜爱的咏雪佳句,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寒江雪篇2

关键词 柳宗元《江雪》 文本补遗 意象化/意境化

中***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62

Explore Snow and River

――"River Snow" Text Addendum

DING We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Xingwan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21)

Abstract "River Snow" is a famous Tang Dynasty poet Liu's famous through the ages, the poem with only twenty words for us to shape a drank "Never Lonely," the fisherman imag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as gained. This ancient Masterpiece of Jiangsu primary language is also included in the seventh book of the text, table of contents Bibei became one of the students. However, in addition to straight from the heart of the desolate, lonely, this poem there are other points worth tasting knowledge and language points, these points are on the text to expand knowledge played a bigger role. This article points to a description of these languages in order, and tried to pass a certain level of filling, improve the "River Snow"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for imagery of poetry, the mood of the text to provide more learning.

Key words Liu Zongyuan; text addendum; image/mood

1 关于现今《江雪》的普遍教学重点

现今在《江雪》一诗的教学中,讲授的重点集于“雪”字之上。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作者笔下雪景进行反复的诵读、讨论、研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诗人的孤独心情。在这些讲解中,茫茫大雪就是诗人心情的直接写照,“鸟飞绝”、“人踪灭”等意象更是加深了这种孤寂感。可以说,“雪”字作为整首诗的线索所在,贯穿始终,给学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景感。统观这类以“雪”为核心重点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学过程来说,结构清晰、层层递进;对于学生来说,深入浅出、有助理解;对于教师来说,易于把握、便于组织。因此,现今我们读《江雪》、说《江雪》、教《江雪》,更多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读“雪”、说“雪”、教“雪”。在一定程度上,这“茫茫大雪”带来的孤独寂寞,已经成为了这首诗的全部精神意义,也成为了课堂上相对较为单一的言语。

2 对《江雪》的一些文本解读补遗

2.1 关注《江雪》的写作背景

《江雪》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在这首诗创作的前一年,柳宗元业已经历了“永贞革新”的挫败,而被贬往邵州(今湖南邵阳),在赶往邵州的途中,又收到朝廷敕令,加贬去更偏远的永州(今湖南永州)做司马,《江雪》应是写于永州任上。在不少课堂范本中,我们看到过教师对于这段背景的介绍,大多数集中于强调柳宗元被贬的历史事实,从而为后文提炼诗人的愤懑、孤寂心情打下伏笔。这些设计的确为后文的讲解做了一些铺垫,然而,我们在教授古诗时,往往发现一个难点:学生对作者所处时代、身世背景的了解是非常粗浅的。只用简单的文字介绍来提炼古诗的主旨,有时难免走入“形而上”的误区。那么,如何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呢?笔者认为还是通过文本结合史料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来了解永州的相关地理特征:永州属于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年均气温为17.6-18.6℃,无霜期为286-311天,日最低气温0℃以下的天数只有8-15天。而据《零陵地区历史大事年表》(零陵,永州旧名)记载,公元805年 “永州大旱”;806年“境内地动。翌年,霪雨成灾”;808年“大旱成灾”。由此可见,永州地区虽有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然而却很少有大雪漫天的天气。其次,我们再来看柳宗元自己在元和二年(807年)的叙述:“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一个“幸”字也点出了永州大雪的罕见。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知识点,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提问:“据史料记载,永州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极少下雪。柳宗元到永州的第二年,竟然下起漫天大雪。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一番银装素裹、诗情画意的美妙雪景,而对于当时的柳宗元来说,他会不会和别人一样感同身受呢?”随后可以引出被贬的史实,进而联系到他内心的阴郁。笔者觉得,这样的设计更加适合学情,课堂切入得也更加顺畅自然。

2.2 关注《江雪》的文本意象

《江雪》全文如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写山中之景,后两句特写渔翁动作。在现在的很多课堂实例之中,把前两句进行略讲,甚至于略去不讲,着力去感悟后两句中的渔翁形象,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有待商榷的。一首绝句古诗,少则二十字,多则也仅仅二十八字,每一个字也都是作者当年仔细反复推敲斟酌而得来,可以说得上是字字珠玑。即便是在一首诗中,每句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也是会有所不同的,不能够一概而论。我们就从诗题出发,《江雪》这个题目其实本来就非常值得探究:这是一条怎样的江?这又是一场怎样的雪?其实在这里,“江”和“雪”本是不相干的两种事物,却因为某种“机缘巧合”组合到了一起,这样的一种组合却给了读者比“江”和“雪”本身都要更强烈的画面感――“江流缓缓而动,部分江面也许已经结冰,大雪纷纷扬扬、四散飘落,江心白雾茫茫、一片模糊。”这种“机缘巧合”与其说是当日恶劣无比的天气,不如说是柳宗元的双眼和内心。至此,一个教学知识点也应运而生:“江河和雪花本都是大自然的事物(意象),而作者却把他们组合到了一起,一下子带给人视觉画面上的冲击,仿佛江面更宽阔了,雪花更繁密了(意境),这样的写法其实也是一种情景交融”;再来看“鸟飞绝”和“人踪灭”,这两处清晰地表明,这个地方曾经有过鸟兽鱼虫,有过烟火人家,那应该是春和景明、花团似锦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即便是“千山”的艰险嶙峋,即便是“万径”的道阻且长,也不会阻挡生命体的存活,因为有一个良好的外在自然环境。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鸟儿和人类都消失了踪影,山石和曲径反而成了唯一陪伴诗人的事物,讲到这里,我们不妨就可以联系到作者的生平向学生讲述了:“柳宗元的遭遇正是他笔下的这些意象,鸟儿和人迹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如他自己失去了得以生存的***治背景,所以他沦落至此,发此感慨。”这前两句,对于提炼渔翁形象,非但不会毫无用处,反而应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3 关注柳宗元的内心矛盾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颇有意味:“在这两句诗里,有一个动词,写得最为传神,是哪一个呢?”学生的回答定然是这个“钓”字,“钓”字本身也许并无太多出彩之处,原因就在于“钓”的是“雪”。在大多数的课例中,我们听到的是:“诗中写到:钓雪,鱼钩是用来钓雪的吗……那么,渔翁想钓的是什么呢?”若无事先铺垫,很少有学生能够回答得准确。笔者认为,渔翁在这里,为什么就不可能是真的在钓雪呢?驾着一叶扁舟,穿了一身蓑衣,驶往江心进行垂钓,鱼虫绝迹的江河里,剩下的就的确只有冰雪了。钓雪的身影背后,是万籁俱寂、林寒洞肃,渔翁知道此时水中只剩下了什么――剩下的自然应该是他现在所需要的,或者说所追求的东西。换句话说,他钓的就是这方冰雪,且不一定再有其它的想法。渔翁,或者说柳宗元,是靠着这方冰雪在体察生活的情味、人生的理趣。其实,钓鱼也罢,钓雪也罢,早已成为了渔翁生活的一隅。那么我们在这里,又何须太过刻意的去追问这所钓之物呢?――“渔翁在茫茫江中钓起一方冰雪,大家觉得这些冰雪意味着什么呢?”如此发问,学生是不是能从事物本身出发,先顺利地探求、整理好这一种观点呢?讲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柳宗元的另外一种心态。“孤舟蓑笠”,留给读者的应是一个不太清晰的背影或者侧影,也应该是一个相对较远的镜头。我们也时常听到教者在课上发问:“这一叶孤舟,这一件蓑衣,代表的是渔翁心中怎样的心情呢?”笔者觉得,衣物终究只是衣物,除去遮风挡雨、御寒保暖的本职作用,单从衣物本身来说,如此发问,很难给学生以明确、准确的引导,学生可能只是从字面上“领会”了“孤独”。其实,我们不妨还是把这些意象更加细节化、意境化。首先,“孤舟”因何而孤?若是当时船儿漂在潺潺清溪之中,两岸鸟语花香,四周明艳动人,想必即便只有这一条船,也万不会让人觉得是“孤舟”。这个“孤”字不仅仅体现在船只的数量或是渔翁的数量,还更多的体现在周围环境给人带来的精神张力。“也许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这艘船曾经到过一条蜿蜒的溪流,四处一片美景。大家觉得这是一叶‘孤舟’吗?那现在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用一个简单的对比手法来设计问题,应该会比直接从“孤舟”本身出发效果更好。

其次来看“蓑笠”。在《说文解字》中,“蓑”其实应该写作“衰”,本义为用草编织的雨衣;“笠”的本义则为用竹篾等编成的遮阳或挡雨的帽子。笔者认为,“蓑笠”都是草、竹之物,应皆取材于周遭的“千山”、“万径”之中。渔翁身披“蓑笠”,似乎也是有意无意应和身后的万千背景。作者更深层次的告诉了我们,现在陪伴渔翁的,其实只有这些自然事物,那就是萧索的冰天雪地――“作者在这里,写到了一个身着雨衣斗笠的渔翁,简陋的蓑笠都由竹草制成,而四周萧条的千山万径也由竹草覆盖。这一番描写,大家觉得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在这里,还是通过由意象化到意境化的潜移默化,体现渔翁内心的孤独。

3 小结

综上所述,柳宗元《江雪》一诗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品味的语言点。而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除了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传承发扬,还应对文本进行全面思考,深入彻底地去挖掘更多的内涵。特别是对于字字珠玑的古诗,更需要我们去深思熟虑每一个字,细细揣摩每一个字所包含的可能含义。而对于古诗中基本都会出现的种种意象,更应多加一分敏感、一份留心,因为这必然衬托、指向着诗的某种意境,而意境往往体现出来的又是诗歌的主旨,对领会文本中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在更多的文本当中,我们解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广泛搜罗、综合筛选、分类研究、耐心总结的过程。每一个写作的背景,每一个讲解的重点,都值得教师们仔细推敲。这样,我们便可以把最完整的解读呈现给学生,尽力去做到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这也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达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柳宗元.柳河东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寒江雪篇3

漫天雪飘,满目苍茫。银装素裹,无限风光。迤逦峻岭,雾霭缥缈。苍松古柏,冰河小桥。一舟一杆一壶酒,醉卧江畔钓春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许就是这般景致吧。

千里长安,繁华落尽,只落得那满心悲伤。一场永贞变革,一夕被贬他乡,数十载光阴便在这寂寥的永州度过。满腔热忱被岁月淡漠,一身热血被时光沉息,柳宗元心中剩下的或许只有那无尽的孤独了吧。

一日日的消磨,从年少意气磨成了未老先衰,却也终归是遇到了自己的柳暗花明。他在这里度过了悦然的春,如茶的夏,温煦的秋,霜寒的冬。他找到了“水尤清冽”的小石潭,找到了“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的钴鉧潭,找到了“响若操琴”的石涧。他在贬谪的永州得到了重生,纵情山水,求得了灵魂上的安宁。

纵使他现在仍一身蓑衣独钓于这江雪之上,但我想,他的心中,应是住着一位光风霁月的翩然少年,纤尘不染,白衣飘飘。他们一起恣意畅谈,他寄予他金玉良言,他回应他真知灼见,一如彼此心中那个河清海晏的安澜盛世。他许是爱上了这孤独吧,爱上了这忧美淡然的孤独。

境由心生,心生万物。

心若止水,静若孤舟。

孤独,是荆轲口中所吟唱的那句悲壮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他于这易水之上的侠客之情。孤独,是苏武手中那永屹不倒的大汉旌节,那是他在这北海之畔的赤子之心。孤独,是庄子的“扶摇直上九万里”,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

孤独,是能窥见大千世界的一扇门,是能化解千种忧愁的一眼泉,是能映射星河万里的一方净土。

世界本就是一片虚无。我们每个人的降临都如轻鸿飘落,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不惊起一丝波澜,也不带走一片云彩,孤独,是我们的归宿。

闭上眼,张开手,放轻心,将所有的感官都在这无尽的孤独之中无限放大,你所看到的将会是不一样的风花雪月。彼处,会有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会有雾凇沆砀的湖心小亭,会有空明澄澈的荷塘月色,会有山清水秀的静谧田园。万物之静,静于万物。

寒江雪篇4

关键词: “fishing snow”“fishing in the snow”《江雪》翻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之一。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翻译大家都翻译过这首诗,下面从许渊冲和唐一鹤的两个译本探讨不同学者对该诗不同的理解。

许渊冲这样翻译该诗: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1]

唐一鹤这样翻译该诗:There isn’t a single bird

In the multitudes of mountain flying.

There isn’t a single man’s foot-frint

On thousands of mountain paths existing.

There is only a solitary boat with an old man

An alpine rush and a bamboo hat he is wearing,

Fishing alone on the cold river

In the snowing.[2]

许先生用了四行aabb(阳韵),唐先生用了八行各行压韵(耳韵)各自翻译了此诗。从翻译上,前三句的文本理解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在最后一句的处理上,许先生用了“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而唐先生则用了“Fishing alone on the cold river In the snowing.”可见许渊冲先生用了“钓雪”的直接翻译,而唐则使用了“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钓鱼”。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检验孰优孰劣。

一、谐音在诗歌翻译综合中的构成作用

诗意就是诗歌的意味,“意味”是文学作品中极力追求的一种优雅的风味,它是包孕在作品深处的一种审美经验,由诗文本与读者阅读共同构成,它能有效地诱发读者的想象力,唤起读者美的联想,使读者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获得一种隽永回味、寻思领悟的审美体会。“诗意”英语称之为“significance”。“诗意综合”不是文章段落意思的归纳概括所形成的“诗义(meaning)”。“我们所说的所谓‘综合’就是指诗的意味,它不是直接意义的给予,而是需要读者根据作品语言形式提供的丰富意象、意蕴和曲折的情节而不断投射情感体验的活动,它是诗的形式技巧、诗歌的意象和读者体验回味三方面的综合效应”[3]。同理,在唐诗的翻译中,这种“诗意综合”能不能被某种恰如其分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让读者不断投射情感体验,获取美妙的“意味”,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文学创造的最高法则是作家如何利用诗的技巧形式,把内心感受诗意地传达出来,文学阅读的最高法则是如何在阅读体验中获得审美经验。过去人们谈论较多的是诗词“平仄压韵”、对仗和谐带来的韵律美、音乐美,而很少关注到词句的压韵、对仗等谐音错落还能给词义、意境的构成带来转换和融合。

从原诗来看,“绝”、“灭”及“雪”是压韵的,但又不全是,但至少可以理解为“谐音”关系。在译本中,唐一鹤注意到了这种“谐音”关系,所以用了“flying”、“existing”、“wearing”、“snowing”四字来入韵,并且将最后一句翻译为“In the snowing”的状语短语。谐音是诗歌诗意综合的重要手段。读者可以从诗句“独钓寒江雪”入手,“作者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使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4](P933)。其一,“独钓寒江雪”的语法结构,如果将“江雪”看成一个词,那“独钓寒”该作何理解呢?其二,“江”与“雪”所形成的诗意却又是如此主观、空洞。2002年有学者分析说:“雪野宏阔并不能突出它的寒冷、孤寂甚至凄清,正是‘钓雪’表现出其冷已非一般意义的寒冷。而是生理上的冷上升到心理、精神世界的寒冷与孤寂。”[5]该学者认为“钓雪”是本诗的关键所在,才能产生凄神寒骨的震撼效果,他没有从“钓雪”本身来解释这种理解的合理性,其实只是主观臆断,一种主观感受罢了。他认为“寒”、“雪”二字是来修饰“江”的,那岂不是变成了“钓江”吗?意义何在?笔者认为,“绝”、“灭”及“雪”是“谐音”关系,从而给全诗带来“由虚到实”的真实,再“由实到虚”的意境与诗意综合。正是诗句的末尾一个“雪”字将前面所有的场景生动化了,如果没有这一“雪”字,前面19个字都为“虚”景,无人知道作者想说什么?反之,也正是全诗在补足了“雪”字后,这一“实”景的背后才产生了深沉的涵义,由此而“虚”,诗歌构成了“虚实相生”的上下关系。可见,在译本中,“绝”、“灭”及“雪”的“谐音”关系是不可破坏的,因为这种谐音关系制约着诗歌篇章的意义构成。再者,“fishing snow”的语义合理性也需要考证。

二、结构张力在诗歌翻译综合中的构成作用

“结构有两个方面意义:外观形式,指文学作品外在的组织形态和框架层次,属于作品表层形态的静态把握;内在形式,指文学作品内在意思表达所呈现的层次和段落组织”(蒋济永,《过程诗学》,219)。这里要讨论的“结构”指内在形式,而对于“张力结构”,蒋济永通过大篇幅的论证认为,“我们揭示的‘结构’内在与作品,跟作品的篇幅、外在形式关系不大(基本上没有多大关系),而直接跟作品内部意义的矛盾相关,这种源自作品内部矛盾的对立因素和关联,就是意义的张力结构”(蒋济永,《过程诗学》,230)。而“张力,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矛盾因素在本文这一统一体中对立,或差异性因素形成对比,或本文中虽无对立以及对比,但本文已与客观世界构成对比或者对立,在这种种对立、对比中产生的某种呈无限延伸、扩展趋势的力。它同时具有离心和向心的特征。一个本文中可以而且常常有多种涨力”(沈天鸿,《现代诗学》,115)[6]。美国新批评理论家爱伦・退特(A.Tate)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说“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张力就构成了诗的意义之源。作品内部的结构张力是诗意产生的重要基础,根据“张力结构”这一理论观点,下面从结构张力角度来分析《江雪》蕴涵的诗意体验。

在译本中,“snow”一词给全文罩上了深沉的涵义,形成“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的景象,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景象中,有人“fishing in the snow”这是一对强力的对比,这种对比使文章产生了独特的魅力,让人产生多样的文本解读方式。“对立或对比是生成张力的根本性方法”。“对立因为总是必然地意味着紧张的对峙,这种紧张的对峙在一首好诗中又必然地被置于一个统一的基调与结构之中”(沈天鸿,《现代诗学》,115)。

在许渊冲的翻译中,“snow”已经与“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等前三个句子失去了联系,从而显得异常“突兀”,其难以形成“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的场景,更失去了与“独钓寒江”的对比。而在唐一鹤的翻译中,“In the snowing”除了强调了诗歌的意境之外,还交代了“在天寒地冻,冰天雪地里,有一个人在独垂钓的事实”。“V-ing”使用更是增强了画面的生机感。

三、结语

通过分析谐音、结构张力在诗歌诗意综合里的重要作用,读者可以发现,这种经常用来分析唐诗诗意综合的方法,可以检验译本在保留原作韵味及诗意方面的成效。通过上述的分析论证,似乎唐一鹤先生在对原作的传达上更胜一筹。

参考文献:

[1]许渊冲.英汉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唐一鹤.英译唐诗三百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3]蒋济永.过程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5]纪永贵.寒江独钓钓什么――柳宗元《江雪》诗解析[J].名作欣赏,2002,2:88-89.

寒江雪篇5

形容大雪的诗词一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雪》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江雪》 柳宗元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形容大雪的诗词二

《诗经》中《小雅、采薇》的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南朝梁吴均有一首《咏雪》五言诗,近于律体,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罗隐的《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 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张孜《雪 诗》: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宋代 黄庭坚《咏雪诗》: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

宋·张元《雪》: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取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陆游.《夜大雪歌》: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谢雪方拜天庆庭中雪复作》:佩玉姗姗霭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未看舞鹤随风盖,先喜飘花集拜茵。耕垅土膏千耦出,市楼酒贱万家春,使君老去悲才尽,诗句难追节物新。

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来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寒江雪篇6

2、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3、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唐·孟郊《苦寒吟》

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5、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6、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唐·刘驾《苦寒吟》

7、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寒江雪篇7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赠范晔

陆凯南朝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

林和靖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寒江雪篇8

一、扣准诗眼,“雪”中觅景

《江雪》前句不着一个雪字,而见大雪。这其中的画面丰富而多彩,课堂上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串联起诗歌中的意象,重现了诗人眼中之景。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总是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也不例外。

师:“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雪字说明当时在下雪,找得很准。有时候诗中没有雪,其实也是写雪。你能找到吗?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一句也是写雪。

师:眼光独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正因为下了雪,所以鸟儿不见了踪迹,路上也没有了行人的踪影。

师:你看到了什么画面?雪在哪些地方?

生:下着大雪,鸟儿全部绝迹,都躲进窝里或者飞回南方,不再出来。

生:小路上落满了积雪,没有一个脚印,行人的踪迹也消失了。

生:群山被雪覆盖,像穿了件白色的棉袄。

生:房屋全变白了,像童话世界里的雪房子。

生:江面一片白茫茫的,雪把岸边的树木染白了,简直是琼枝玉树。

师:(示***)你看,这样的雪景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生:冰天雪地、天寒地冻。

生:大雪纷飞、银装素裹。

生:粉妆玉砌。

师:现在你轻轻步入这样的画面,走进这样的环境,心中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很寒冷,心中有点凄凉。

生:我一人在这雪白的天地间,感觉很孤独,很冷清。

师:诗人在这句诗中仅用两个字就写出了这样的感觉,你找到了吗?

生:“绝”和“灭”。

理解古诗特定意象的含义,就是读懂古诗的钥匙和密码。诗中一个“雪”字揭示了本诗的环境基调,扣住“江雪”向全诗辐射,带动了对全诗的品读,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生硬与繁琐。找“雪”、品“雪”的过程,实则是带领学生一步步解诗意、入诗境的过程,为后面的悟诗情奠定基础。

二、扣准诗眼,“钓”中窥意

诗中看似最不合理的一个情节是“寒江独钓”,在结了冰的江面上垂钓是多么不合情理,而这恰恰是这首诗的精妙之笔。课上得引发学生思考,走进诗文背后,去触摸诗人心境。

师: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淹灭。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问问渔翁吗?

生:这么冷的天,老渔翁你为什么不在家。偏偏跑到江上钓鱼呢?

生:这种天气根本钓不到鱼呀,你为什么还要钓呢?

师:老师跟你们一样,甚至每一个读者都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这问题得问柳宗元,柳宗元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江雪》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生活、他的世界。(生读背景资料)

师: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你对诗中的老翁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他其实就是谁的化身?

生:这个老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自己的化身。

生:他在借渔翁抒发自己的情感。

师:刚才的问题你是不是解开了呢?为什么在这样寒冷凄清的环境中独钓?

生:我想他是在钓“理想”呢,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所以他寒江独钓。

生:他这么孤独,没有亲朋好友,是在钓友情,在垂钓中排遣心中的寂寞。

生:因为丧母之痛无人倾诉,他在钓思念呢。

生:他在钓知音,也许只有江中的鱼儿愿意听他说心里话。

生:也许是在钓春天,这么冷,他在期待明年春天的到来,所以他在坚持。

师:说得真好!你们是柳宗元的知音!再把四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

生:千万孤独。

师:多么深,多么重,多么沉的孤独啊!柳宗元把自己的心境,把自己的孤独、期待、坚守隐藏在了这首诗中,他不同流合污,坚持着创作,坚守着理想。

《江雪》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写的,“独钓寒江雪”的深意和禅味,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酿造的。诗中的情和景融洽无间,幽寂寒冷、冰天雪地的世界,与诗人内心的孤凄之情融为一体,形成物我两忘的境界。但由于古诗词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再加上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和交通工具等,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这些都不同于现代,而四年级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生活经历、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必须对写作背景等有充分的了解,创设打通文本与学生之间距离的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古诗词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

三、比较阅读,培养能力

在《江雪》的教学中,我补充了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通过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

师:通过朗读你看到了什么?

生:诗人在江中的一叶扁舟上喝酒,垂钓,唱歌。

生:秋色宜人,诗人在悠然自得地独自垂钓。

师:同样都在“独钓”,与《江雪》有什么不一样?

生:时间不同,一个是秋季,一个是寒冬。

生:他们两人的感觉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一个是默默垂钓,另一个除了钓鱼还唱歌,喝酒。

生:王士祯看起来潇洒自在,很快乐,是在享受垂钓,享受生活。

生:柳宗元很孤独,是寂寞冷清的感觉,与王士祯心情不同。

寒江雪篇9

12月29日九江迎来了今冬第一场雪。正好这天我们决定来武汉,雪由小到大,下个不停。一会儿工夫,路上全白了。吃过午饭,我们上路了。一路上能见度很低,分不清是雪还是雾,车不得不开得很慢、很慢......

奇怪的是,进入黄石路段,天却慢慢放亮了。地上竟然不见一丝积雪,很快我们就到了江城——武汉。

武汉离九江只有200多公里。这天夜里九江下了中雪,如若不来武汉,一觉醒来,大地定然一片银白。这难得的雪景就这样错过了。

来武汉后,天气一直晴好。在温暖的阳光下人们迎来了2013年元旦佳节。立春前未曾下雪,可雾霾天气却挥之不去。

今年入冬以来,中国遭遇大面积雾霾天气。江城自去年圣诞节下了第一场雪以后,雾霾天气便一个接着一个。浓雾紧锁长江、湖泊,整个大地雾蒙蒙的,犹如刚开锅的蒸笼一般,江城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

上学的孩子都带着口罩,以防污染的空气进入体内。医院的病人逐渐多了起来,绝大多数是呼吸道感染。我咳嗽多日,吃药也不见效。到医院拍片检查,原来患了急性支气管炎并发肺炎。都快近年关了,却天天在医院打点滴。

腊月二十八,一场企盼中的春雪终于问候江城。大雪中迎来了2013年蛇年。一场大雪使江城的空气顿时得以净化,也给新年平添几许清新与祥和。

江城和全国各地一样,年味很重,到处洋溢着蛇年新春的喜庆气氛。庙会人山人海,上东湖梅园赏梅的车队排成长龙。与往年不同的是鞭炮声少了许多。

鞭炮从不准放到不忍放,及至自觉不放,这是一个思想和观念的飞跃,也是现代文明的进步和变化。

年是中华文化的古老传承,冬季是人心灵的年轮,而雪则是“冬”的时装。三者间的联系是如此之紧致和密不可分。

虽然寒冬腊月寒风凛冽、雪花飘飘,但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此时此刻一种满足和不同于寻常的温馨便会从心中油然升起。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下雪那天,我习惯性地站在阳台上,望着大雪纷纷扬扬落下,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态,宛如天女散花一般。落在树上则绿树银花,落在前面***区营房的屋顶上,则像盖了一床床厚厚的棉被,予人一种清新而又充满暖意的心灵慰藉。

那凌寒独放的梅花,阵阵幽香,令人如痴如醉、难以忘怀。我喜欢雪裹大地予人以神圣洁净的那种视觉的感受和心灵的洗礼。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天,哪怕一天,都会给人以隽永美好的回味。

寒江雪篇10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梅》

7、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9、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卢仝《有所思》

1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11、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12、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____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

1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14、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____王冕《墨梅》

1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17、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寒江雪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寒江雪10篇

学习

一尺多少厘米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一尺多少厘米10篇,内容包括一尺有几十厘米,一尺是几十公分。4、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

学习

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手抄报,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古风。4、绿色陪您春夏秋冬,文明伴您幸福终生。5、与文明牵手,和礼貌相伴。6、我文明,晋城文明;我诚信,晋城诚信;我美丽,晋城美丽。7、创建文明城市,人人

学习

新兵日记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新兵日记10篇,内容包括新兵军旅日记大全,新兵日记100篇。兵役登记工作要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省征兵工作实施细则》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总部、两级***区和宜昌***分区关于做好兵役登记

学习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乡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1000字,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农村文化处于这样的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民表现于文化上的种种沮丧和自卑,根源在于职业自信和身份自信的失落,对改变农村面貌缺乏信

学习

幼儿园值周教师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值周教师总结,内容包括幼儿园教师值日总结怎么写,幼儿园教师个人师德总结简短。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国庆节放假期间的幼儿园安全和稳定工作的领导,我园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园长刘红为第一负责人。建立了由园长为组长,前

学习

关于秋的诗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秋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秋的诗句100个,带秋的诗句有哪些。关于秋季的词语秋;秋天;秋日;秋季;金秋;三秋<书>(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九秋<书>(九秋风露);劲秋<书>(悲落叶于劲秋);雁天<书>;旻天<书>;旻序<书>(请尊对旻序,高宴有余欢);阴中<书>(秋为

学习

把耳朵叫醒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把耳朵叫醒10篇,内容包括把耳朵叫醒感悟,把耳朵叫醒演唱。老年人听力下降既存在普遍性,但又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人体衰老的自然现象,是生理进程的必经阶段,因此,往往对老年人“耳背”习以为常,甚至在临床上

学习

卡通老虎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卡通老虎10篇,内容包括卡通老虎名字100个,老虎的卡通形象。今年3月,“卡爷”在南京珠江路乘65路的公交车上阻止站在他身旁的一位男子大声打电话,却遭到对方的谩骂和暴力攻击。随后,龙虎网出资万元征集打人线索,并向“卡爷”送上

学习

18岁的天空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18岁的天空10篇,内容包括18岁的天空经典段落,18岁的天空要账。会如远方天空那般湛蓝吗?前方的路等待我的又会是什么?18岁了,太多的事情、太多的责任感,统统装进我的心头,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长大的感觉既真实又梦幻,真实的是我即将

学习

职业理想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理想10篇,内容包括职业理想怎么说,职业理想。

学习

劳动感悟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感悟10篇,内容包括劳动心得感悟10篇,每日劳动感悟。热爱劳动就是热爱生活,尊重劳动就是尊重自己!

学习

电影观后感10篇

阅读(67)

本文为您介绍电影观后感10篇,内容包括电影观后感大全满分精选,望道电影观后感。电影最后成龙从火山滑落下来,看到成龙沧桑的面孔,我看的眼角有些湿润,他还是那个不怕死的拼命三郎。如今的成龙,对于那些高难度动作可能再也力不从心了,可能观众

学习

餐厅培训总结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餐厅培训总结,内容包括餐厅培训与学习工作总结,餐厅培训心得及感悟。下面对匡家庆老师和郑曦老师所讲到的关于培训这一科目,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我们餐饮前台,最重要的是服务,餐饮服务其实是由有形实物和无形劳务组成

学习

雪花飘飘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雪花飘飘10篇,内容包括雪花飘飘日记,dj雪花飘飘。尽情地走在雪的世界,不用雨伞,不穿雨衣,让那可爱的小精灵与自己亲密接触。轻轻地用脚尖在地上画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弧线,兴奋的心情无以言表,只希望用双手接住那美丽的天使,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