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制度10篇

内控制度篇1

一、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正处于探索的阶段。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甚至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存在诸多误解。很多企业内控审计薄弱甚至没有内控审计,导致企业一方面经济业务繁多,而内部控制审计机制缺乏或有效性低下;另一方面,内控审计思想散见于各部门、各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呈现出比较混乱的局面。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1.内部控制认识偏差。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成本、资产、会计制度的控制。因而只重视产销环节的控制,忽视内部控制内在影响因素整体的协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重视制度的形式,忽视制度的实质,造成有些制度流于形式。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及制度的了解,是被动接受管理,认为领导人或相关负责人的签字就是内部控制。

2.管理机制的不够完善。许多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在表现上还存在许多误区,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通常只有一个虚职,实施公司经营决策的董事会与从事日常事务的总经理班子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职责重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形成董事会弱,经理班子强,监事会虚设,造成了管理层次的混乱,权利分配的混乱,形成恶性循环。

3.不够重视对员工素质的管理。多数企业对如何建立一个能平衡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合理的权责分配体系方面尚不成熟,更多的是凭借经验来管理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还不够强。没有对员工的道德行为、知识和技能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难以形成一种很强的凝聚力。

4.企业风险的有效控制不够到位。影响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较多,如经营策略所形成的风险;行使经营手段所形成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信息风险;环境与法律风险;灾害风险等。而针对如此多的风险,企业却缺乏相应的控制,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人员和适当的控制活动,造成企业的隐形失控因素。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建立模式不够合理。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在隶属层次上形成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受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另一种模式是受总经理领导。这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性和权威性。前者使内控审计以相对***的身份受董事会或监事会之托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监督,但会造成经营者对内控审计的误解,从而不同程度引发审计风险;后者作为总经理的参谋和助手,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但是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利益的限制,涉及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控制审计往往无能为力,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方法滞后。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这种审计方法的弊端日渐突出,已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经营环境。由于过分依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测试――这本身就蕴藏着很大风险,而且因为制度本身是固定的,但每个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情况却不尽相同,所以,仅仅依靠制度基础审计,无法因地制宜地发现企业经营的症结以及舞弊现象,可能会使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审计风险。

另外,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控审计是事后审计,这样没有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审。不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就不会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地认为内控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还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削弱了自己的权威,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内审人员无职无权。另外,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平行的地位,致使许多内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控审计的***性和权威性。

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全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的经营呈现多元化趋势。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和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必然参与到企业的各类经济行为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多元化,不仅要懂得财务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精通企业的各项相关业务。内控审计人员的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着一种“审计即是审账”的思想,大多数的内控审计人员都是财务出身,知识面比较单一,缺乏经营、管理、生产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审计内容方面,一般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检查财务数据是否合理合法上,认为这就是内控审计,他们的审计对象主要集中在账证、账表、账账是否相符,忽略了企业管理和经营领域的控制,片面理解了内控制度审计的内涵,使得内控审计仅从凭证和账面找问题,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4.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中相关机构的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起步较晚,有关审计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另外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数据失真现象严重,甚至有些单位搞真假两套账,这样内控审计人员就面临不能查清事实真相的风险。管理的法规不健全,也会增加差错和舞弊的几率,审计人员难以发现企业经营中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漏洞,形成审计风险。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审计

目前,一般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审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控制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首先,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一般也不对同处一级的其他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下属(或控股)企业。公司应在监事会下设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同时也对董事会负责,地位高于其他职能部门,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控制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次,内部控制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越来越少,内部控制审计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分析和评价转变。再次,内部控制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控制审计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它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内部控制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控制审计人才。随着内部控制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构成也应是多元化的,要选择有丰富经验的、精通各相关业务的人员加入,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使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强化企业内审,能有效防止企业内控失效。

为遏制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审计。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信息失真;(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就应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首先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其次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制度化;再次建立内部控制审计的***性和权威性,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慑作用。

2.要顺利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也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1)建立、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企业内部建有***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达到上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途径。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企业财产完整,也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是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是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

(3)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确保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控制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查证审计是内审的传统内容之一。

(4)外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的补充和再监督,不能替代内部控制审计。两者只有有机结合,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更有效的监督。总之,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运行,首先就必须强化企业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审计,必须与风险管理相融合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日趋紧密。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审计,需要与风险管理相结合。这种结合有其客观必然性,是环境因素和其本身因素的影响。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对发展的渴求。

内部控制审计为了不断地发展,为了在企业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是不断寻找新的对企业又十分重要的领域,企业经理人员对风险的空前重视,为内部控制审计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也正因为如此,国际内部控制审计师协会才不遗余力地倡导进***这一领域,并把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领域直接写入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能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1)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至少不是单独承担),因此,有些部门可能会出现过渡道德风险,如采购部门为节约采购成本,忽视对材料规格、质量方面的检查,或者有意购买残次品。因此,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各业务部门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由于其***性使得它完全可以胜任。

(2)控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内部控制审计具有***性,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因而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

(3)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有些企业尽管也有风险管理部门,但它隶属于管理系统,不具有***性,其作用受到限制。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可以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这会加强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重视程度。

内控制度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创新的重视程度日显高涨。虽然很多大型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比较落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大体呈现出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好,中小型企业一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比私营企业设计的好,但是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国有企业相比要处理的好。本文首先介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创新之路。

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足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但是部分企业由于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制约某些行为,怕影响企业的效益,迟迟不敢也不愿意在企业内部设立控制机构,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但也只是形式。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企业领导只认金钱,会出现违章违法搞经营的现象,他们自然不会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策上一直强调***企分开,但是真正将***策付诸于实践的却是屈指可数。部分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有些是空降来的,而非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因此这些任命的领导者只注重自身的***治表现,对业务能力不够重视,如发生的重大事故或是企业危机,一般只是撤职或者离岗来解决,很少有通过内部制度来防范的。

1.2相关制度适应能力弱

我国的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划设计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而且制度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弱,由于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较为复杂,但是企业内控制度却不是随之改变,所以我国企业的内控制度适应能力较弱,未能形成整体的系统,甚至有些制度制定的不合时宜,而且问题较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非静止不动的,所以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管理特点以及外部环境来设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再不断地完善。

1.3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理解

当前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缺乏理解,单纯地认为内部控制只要把企业内部的财务记录好、控制好、做好就可以了,但是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有相关的检查以及考核标准来配套,这些他们缺乏了解。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2.1企业要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明确的分工

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这是企业组织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环节,而内部组织机构建立的核心环节就是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在很多情况下,每项工作的完成并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完成,他需要两个部分或是更多部门的协作,因此必须要进行明确的分工才能保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各个部门在工作的过程可以起到相互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2.2企业要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企业规划控制体系。保证企业中某些相互关联的业务活动不要只集中到某个人身上,要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管理的工作环境,确保每项工作在实施中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门相互的监督。其次,建立业务活动的授权审批制度。通过此制度对企业的各个部门或者员工的工作权限进行控制。企业内部员工在处理各项经济活动的时候,必须要经过领导层或是相关部门的授权审批,否则所产生的行为是无效的。再次,企业要建立预算制度,加强实物控制。企业的编制内预算必须要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并对每项支出确定职责权限。

2.3不断优化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要素多样,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的激励机制、规章制度以及人资制度等等。这样要素都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长期形成的,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因此,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企业自身环境是关键。首先,要明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体以及控制的目标。控制主体是明确每项活动由谁来进行控制,控制目标是明确进行控制的原因。企业的内部控制主体一般包括股东、经营者、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四部分,同时这四个主体又都拥有各自的控制目标,因此,四个主体之间会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控制关系。其次,企业要加强管理控制方法的创新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进。管理控制方法有很多种,企业要实现管理控制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例如制定企业的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计划,业务与业绩的考评标准等等。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更需要有积极的人事***策,要积极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具有先进管理经验方法的人才队伍,用来改善企业现有陈旧的经营管理观念、风格。培养企业内部员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策水平。

参考文献:

内控制度篇3

关键词:控制度;作用;制度完善

一、内控制度概述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内部控制概念提出迄今已有50年了。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首次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既定管理***策的贯彻执行。”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1992年9月COSO委员会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护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行。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6年***《***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

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的法律,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法规之一,***于2001年6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二)内部控制的意义

从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演进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加强内部控制及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维护资产的完整性。对企业来说,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是企业能否有效进行经济分析和准确预测与决策的基础。

其次,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成效。现代企业是一个有着复杂分工体系的经济组织。在复杂的经济组织内部形成了纵向的上、下游岗位之间和横向的部门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衔接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只有通过内部控制才可以加强管理。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具体讲,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三)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

(四)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

(一)会计控制相对弱化

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的财务运作、经营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分析依据;只有将会计控制强而有力地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保障资金的安全、尽力规避风险。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会计控制普遍弱化,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体现在报账算账上,对于企业的财务运作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一方面,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无一不是***府主导下的产物,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种对外提供的准公共产品,大多数企业没有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力,少数企业为了某种利益,甚至不惜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更谈不上利用会计系统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与管理了。另一方面,受陈旧的管理体制制约,我国企业的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核算职能,大多数会计人员实质上只是单纯的报账员,在具体经济业务的确认过程中,严重受制于企业管理决策层,无法保持其应有的***性,使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大大弱化。从近年被揭露的财务舞弊案例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问题都是通过***府部门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等外部力量揭露出来的,反映出我国企业会计控制外部化的特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严重滞后。

(二)企业内部控制观念落后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大多将内部控制制度简单地理解为单位的内部牵制制度。实质上,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基于公司治理中的委托关系逐步发展起来的,体现了现代公司治理对于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主体(大股东与小股东、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企业内部各部门等)的权利划分与制约,是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在充分博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包含企业的决策授权机制、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权限划分、股东对经理人及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制度、财务部门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地位等。从我国企业现状看,公司治理存在内部组织间权限划分不明确、企业制度起不到激励约束作用、财务部门缺乏对职业经理人的有效制约等诸多问题。显然,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企业文化的建立,等等。这些正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盲点,不是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所能解决的。另外,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往往重视对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对如何有效控制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方面,则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与企业的生产成本相比,期间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薪筹、广告费用、技术开发费用、招待费用以及其他各种零星的费用支出,开支范围广,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由于这部分成本的酌量性和我国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控制与监督,企业管理决策人员作为***的“经济人”,不可避免地会对这部分费用支出产生偏好,如提高管理人员薪酬和报销费用的范围和额度。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十分淡薄

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投资缺乏严格有效的投资决策审批机制。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角度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取决于经营决策者个人的风险偏好。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由于内部投资决策及授权制度的缺陷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企业的重大投资决策往往为少数人操控,而企业经营决策者个人几乎不用为企业“投资失误”承担任何成本,导致企业投资失控,风险加剧。

四、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按照现代内控理论,结合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要素很多,有价值观、组织结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制、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和人事***策等等。这些要素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变或形成的。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建立。

2.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控制主体解决了由谁进行内部控制的问题,而控制目标则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应包含四个层次的经济主体,相应地,企业内部也有四种控制主体,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而这四种控制主体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股东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目标是不断增加经营效益:管理者的目标是完成责任目标、获得业务运行的真实报告:普通员工的目标是遵从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3.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当局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整个公司活动实行监督的一种方法,包括很多内容:如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要具有先进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策,要能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控制环境中包括的要素很多,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需要对那些会影响有关控制目标实现的要素的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对那些风险水平较高的可控因素实施控制,按以下流程进行评估:工作目标一风险评估一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工作目标为风险评估的起点,找出控制环境诸要素中可能导致工作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的关键控制点,通过对其风险程度的评估,并采用科学控制风险的措施,积极有效地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其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设计有效的控制活动

1.人员控制

(1)职责分离。职责分离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于单位的一切交易或事项都应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地划分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2)工作流程。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对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的办法,在工作流程***中明确规定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正确进行工作的结果等。工作流程***设计的目的应达到使管理的过程标准化,也就是说,要能够达到让不同的人按照工作流程***去做同样的工作,得到的工作结果将是相同的。

(3)票据与记录控制。票据是证明交易发生和交易的价格、性质及条件的证据。实行票据保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员的岗位分离;对所有票据(包括发票、支票、收据、工时记录等)进行预先编号,在此制度下,所有作废的票据都要妥善保存,对已经使用的票据有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消号,并及时与票据保管人员进行核对,以防止交易漏记或重复记录现象,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能够及时准确人账。

(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主要是指限制接近资产和接近重要记录,以保证资产和记录的安全。保护资产和记录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实物和技术防护措施。比如,将存货存人仓库以防偷盗,如果这一仓库由胜任的职工管理,还能够减少存货的残损;对凭证和记录进行实物安全保护,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凭证和记录的丢失而重新建立所需支付的成本。在采取电算化核算的情况下,每个岗位只能使用自己设置的密码接触由自己负责的数据,复核岗位只能进行数据查询和复核,而不能具有修改已经形成数据记录的权限。

2.信息控制系统

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信息系统的日常使用中,信息系统产生的舞弊现象比在手工操作下更具隐蔽性,因而对信息系统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具体应通过采取权限控制、数据录入/输出控制、手工凭证的控制等方式,各个岗位应通过设置密码口令来防止别人越权使用自己的权限,没有权限的人绝对不允许对数据进行查阅或修改。

(四)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系统

信息与交流,就是向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及时提供信息,通过信息交流,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要建立一个广泛而有效的信息与交流系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一个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充分的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和遵从方面的数据,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中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可靠、及时、可获,并能以前后一致的形式规范地提供使用。

内控制度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竞争的激化,内部控制已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人们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存在与发展并非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意愿,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审计工作的基础,而且是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

(一)FMIS的设计

结合国家电力公司“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框架要求,江苏省电力公司从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出发,坚持“企业管理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组织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以会计专业为主的管理人员,针对各部门提出的管理要求,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形成了公司本部和所属供电分公司、发电厂自己的《财务手册》,规范企业的各项具体经营活动,形成财务信息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并针对各自的管理重心和经营特点,对各业务的具体流程加以规范。其核心是将企业的财务活动划分为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和会计实务三大类型,并且针对每种业务的特点从会计***策、标准流程、部门职责、金额权限、会计科目和标准文档六个方面加以界定。我们称之为“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系统”(具体流程见下***)。

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三位一体内部控制系统

(二)FMIS的执行

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各单位完善《财务手册》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化的计算机程序支持,将其规范的流程和相关业务部门的职权加以固化,并完善自动会计核算功能,构建了FMIS。经多年努力,总体上达到了“管理先进、技术可靠”的要求。至2000年5月,谏壁发电厂已投入运行,扬州供电局、镇江供电局等单位正处于正式运行阶段。

(三)FMIS的内部控制程序

FMIS的内部控制程序在原核算型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按《财务手册》规定的内容,将预算管理和作业控制的内容纳入FMIS,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与其他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充分集成、信息共享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基本控制程序包括控制单元、核算单元和辅助决策单元三个部分。

L、控制单元是江苏省电力公司FMIS的核心组成部分,具体由预算中心和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前者根据财务手册预算管理部分的制度规定,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及考评;后者与财务手册的合同管理和会计实务部分规定的业务处理流程、职责、权限相对应,根据其设定的业务标准流程进行各种财务活动的流程控制,并与合同管理等工作相衔接。

2.核算中心主要由总账中心和财务报告中心组成,其中,总账中心主要负责账簿登记等以会计核算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后者主要负责报表的汇总上报等财务管理工作。

3、辅助决策单元包括系统设置、查询分析和专项处理等。系统设置用以明确财务手册中各部门职责权限和业务流转程序,包括预算管理、责任单位会计核算各种标准代码体系;查询分析是用来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所需的信息,包括预算、合同、资产及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专项处理主要包括实现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对固定资产卡片、工程、物资采购等进行专项管理。各职能部门根据本部门业务特点建立各项管理报告制度。如省公司预算执行报告制度、审计工作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等都已得到很好贯彻,并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江苏电力企业FMIS信息高度集中的特点。

(四)FMIS的内部控制方法

1、预算控制方法。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为企业所有职能的执行立下一个明确的企业目标,内部控制只能在一个严格制定计划的单位得到执行。江苏省电力公司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每年由财务、计划等部门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制定可行的预算,经有关部门会审,报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下发执行,所属各单位在分目标利润的基础上,建立各自的分预算。“只有纳入预算范围,履行必需的审批手续和传递程序的经济业务,FMIS才能处理”的固化软件程序做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自动”控制和“自我”评价。

2.授权控制方法。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要有授权批准制度,以确立完善的工作程序。也就是说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获得批准和授权才能执行正常的经济业务。江苏省电力公司一是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的授权管理和经营范围制定有关《分级授权管理方法》,并在《授权经营书》上明确规定了经理、厂长的经营决策权、资金使用权等。二是根据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标准制定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工作标准》,对各岗位人员的权、责进行了明确的分工。FMIS固化的权限管理功能对之进行“自动”评价,超越权限的经济业务将被拒绝,企业财产的安全得到了保证,舞弊行为得到了控制。

3、措施控制方法。

(l)为控制财务风险,避免资金的分散浪费,公司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控制方法,实现了对资金流的统一集中管理和协调安排,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提高了资金的流转速度,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在实物流方面,围绕物资采购和生产成本费用的发生实现对实物流转的综合控制。根据授权采购的原则,公司总部成立物资公司及招投标管理中心,对本部及所属各单位的大宗物资采购进行统一招标管理,合理配置资源,降低了库存材料的呆滞积压。所属各单位在授权经营范围内,对所需零星材料、配品配件、办公用品实行一次招标。公司总部财务部、审计部、法律事务部对所属单位标的超过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审查。使用部门根据预算按实领用。财务、审计部门进行检查时,只需通过FMIS系统调用有关材料数据,抽样实地盘点,无需再进行原材料库存盘点,计算账实差异,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相关控制系统的创新与实践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与有效有赖于以下四个层次的贯彻落实:以条文形式规定各项经济业务及会计处理的制度、目标、职责分工和各种行为规范,它构成对业务的制度控制层次;建立操作性很强的各种经济业务及会计处理的办事程序,对业务的过程控制加以落实,形成程序控制层次;会计人员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直接审核及处理,它构成了对经济业务的结果控制层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和离线监督构成了监督控制层次。

从“全面控制论”的观念来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企业的所有活动,且必须能自动完成“建设一评价一再生”这样一个闭环控制过程。FMIS通过网络化的管理,使前二个层次得到了“自动”控制,总的来说还只是对经济业务的过程控制,体现了部分控制论,“内部控制只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与现代企业应实现全面控制的理论相对照,还显得不完善,为此,江苏省电力公司又对其它相关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组织控制

组织控制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组织控制的核心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总体组织机构设置的控制、会计和财务的组织控制。

一是从决策层着手。公司成立了总经理领导下的经营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前期及筹建委员会、本部工作委员会、监审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使公司总部的各项工作程序化、公开化。

二是结合省公司系统多年的工作实际,组织专门人员设计了省公司本部、各供电企业及发电厂的总体组织机构,并按照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的原则规定了部门的岗位,至1999年底,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已全部完成。统一设置有利于归口管理,协调一致,既有效避免了机构的重复设置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对企业的财务和审计管理进行了创新,对公司所属各单位财务负责人实施派驻制、对审计人员实施分片委派制,充分发挥审计和财务监督的闸口作用。财务派驻制杜绝了企业领导人指使财务人员随意调账现象,避免了会计信息失真,保障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降低审计风险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审计人员分片委派制提高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审计效率。

(二)人员素质控制

企业内控制度的成效取决于职工素质的高低,职工的素质控制是内控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司明确规定新进公司本部人员必须在全省电力系统范围内进行公开招聘,且应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公司人力资源部编制的《员工培训手册》和《员工岗位标准》,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与作业标准,使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应遵循的行为要求,用作考核评价职工行为的依据,并实施末尾淘汰制、投诉查实待岗、换岗制。同时,省公司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报酬以及良好的劳资关系也是促进职工诚实和努力的保证。

(三)内部审计控制

l、审计制度创新。从制度建设全面控制理论“建设——评价——再建设——再评价”的循环链可以看出评价的重要性,虽然制度的评价是整个企业共同的责任,但内部审计人员***管理的参与权和离线监督***性所构成的监督控制层次是内控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组成部分,它既是企业内控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监督部门。内部审计在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性、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同时其本身也应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可以分为内审组织控制、内审依据控制、内审准则控制、内审过程控制等四个方面。

内审组织控制是内审工作开展的基础。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均建立了***的内部审计机构,并按规定配备了合格的内审人员,保证了审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内审依据接来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外部审计依据是国家法律、经济法规、***策法令、会计审计准则等;内部依据是企业范围内的各种规章制度、计划、指标和细则等。审计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并以外部依据和本企业制度为准绳建立了具体实施细则作为审计依据,保证了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内审准则是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为了规范内审人员的工作,审计部根据审计署“八不准”条例,制定系列内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保证了内审工作的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

内审过程控制是保证内审工作质量的基础。审计部在《江苏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审计部门订立审计项目的计划和步骤:对被审人员的范围和目标做背景调查;确定项目总的范围和目标;确定每一步骤所需时间,使其符合审计时间的总体安排;实施初步调查,明确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优缺点;缩小审计范围及目标确定必要的抽样范围;实施必要的审计步骤来评估审计目标;复查审计项目并予以修正;征求被审部门意见;提交审计报告。

2.《审计手册》的创新。审计部在原有内部审计控制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正组织人员建立包括《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手册》在内的各项专业审计手册,规范内审人员的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同时为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提供前期需求设计。

3、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创新。审计部通过财务与审计的数据接口,按授权控制的原则登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FMIS中加入职业判断模块,对经济业务处理的遵循性进行计算机和远程审计,同时通过审计网页建设达到内部审计资源共享。

三、内部控制制度评价

1、事前评审保质量。审计人员一方面对公司重大制度的出台采取全过程参与的方式,实施***管理;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虽然不参与内控制度中其它专业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具体执行,但在制度送审时,内审人员把关和审计部门负责人负责签署有关内部管理的制度和文件时的离线监督,使审计的审查权和参与决策权在决议的实施前起到了对制度的评价作用。通过***管理和离线监督,非职业判断的因素固化人FMIS软件程式,内部控制制度与国家有关法律、***策的相容性、企业内部各部门内控制度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符合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审计人员的初步认可,实施审计时减轻了工作量,节约了审计时间。

2、事中评审促创新。首先,内审人员通过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发现的管理制度中错弊,向公司决策或管理层提出管理建议书,对存在错弊的内控制度进行修正或补充。其次,通过问卷的形式对企业、企业内各部门及内审人员进行了解,加强内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使内审人员更加了解企业及部门的目标,也使他们的活动更加有效、合理。内部问卷调查能发现制度制订的问题,重点调查的方面有:制度订立的健全性、管理监督的恰当性、执行的偏差度及导致错误和弊端的发生而无法控制的例外事项等。第三,内审部门根据问卷调查的具体情况,邀请制度的制订者与执行者参与制度的补充修订与完善。这是减少失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与其它部门的精诚合作,将使工作关系更加融洽,更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内控制度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遵循原则;建议

一、概述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企业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全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可靠,增加盈利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规避风险、防错防弊,保证授权职责明确并被认真履行;保证管理者履行其法律责任以及降低审计费用川。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它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自身不完善

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信息失真现象尤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一贯性、完整性。会计人员岗位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都使会计信息失真。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失效

以商场存货管理为例,存货管理不当造成的商品损耗可分为正常损耗和管理损耗。造成管理损耗的原因有很多,如:①盘点不精确库存产生差异;破包破损未及时处理等。②收货管理不严,出入时厂商带走商品;没有安全操作,损坏商品;③客服原因,比如对不该接受的退货做接收,而又不能原价售出;提货区发错货等。④前台收银原因,比如收银员打错编码、打错零售价、私吞现金、退换折数换算错误等。⑤商品采购原因,比如商品销路不对,造成积压,退货积压过多有可能造成商品的损耗。

3、费用支出失控,潜在危险增加

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制度形同虚设。

4、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如有的企业主管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表明企业的内控制度在他们眼里已是废纸一张,没有什么约束力可言。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项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管理手段。在具体设计内部控制时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应当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一套真正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规合法合理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在国家宏观控制与指导下进行,并和宏观控制制度协调一致。因此,企业在建立维护以及修汀其内部会计控制时,一定要遵循***和国家的各项方针***策,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这也是任何企业建立一切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当然,各单位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还应该根据其业务特点,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

2、相互牵制原则

就是说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即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

3、协调配合原则

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4、成本效益原则

在内部会计控制中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必须运用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或管理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简而言之,实施内部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因此而获得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一要实行有选择的控制,要正确而精心地选择控制点,太多则不经济,太少则会失去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二是要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不应过于强调其严密性和完整性,应尽量精简机构和人员,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减少过繁的手续和程序,避免重复劳动,使企业能因工作简化和效率提高而节省费用。

5、程式定位原则

这项原则是指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的赋予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充分做到职、责、权、利相结合。

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是一种氛围,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影响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各要素作用的基础。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1)提高企业管理者及会计人员的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者素质低下,会引起公司管理不善,公司内部混乱甚至,做出错误决策。此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国家财经法规***策是否贯彻执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因此,加强企业管理者及会计人员的素质关系企业的命脉,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与优化

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往往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具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影响企业内部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同时还可以推进企业走出困境。

3)完善人力资源***策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中每一个人的业绩和表现。良好的人力资源***策,对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2、进行有效的控制活动

首先,人员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职务分离制度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其前提是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职务分离制度设计的宗旨是不得由一人办理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应该分由两人以上担任以便相互核对、相互牵制,防止产生漏洞。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财务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其次,对于票据的记录与资产接触的控制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票据是证明交易发生的证据。我们应对所有的票据进行预先编号,所有作废的票据都应妥善保管,以防止交易漏记或重复记录现象,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能够及时准确人账。为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企业应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是:①建立即刻记账制度,以防止因时间的拖延而造成的疏漏和弊端。②建立存货永续盘存制度。为及时掌握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和余额提供可靠依据,以便加强企业财产物资的管理,③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对盘盈、盘亏的资产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并完善相关制度。

最后,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必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控制。审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执行程度如何的主要手段,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既可实施内部审计控制也可实施外部审计控制。

内控制度篇6

关键词:企业内部;内部控制;控制制度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enterprise interior various levels, the various links overall science highly effective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s organic system, is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control policy and the procedure. the goal is guaranteed that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ng activities order, the highly effective movement, guaranteed the enterprise assets completeness and the insecurity, guards against each kind of operational risk, prevents promptly with the correction mistake and the malpractice, really guarantees the accounting data complete, management operation information prompt accurate. it is in is clear about the science highly effective mutual restriction behavior standards which through the enterprise interior high-level superintendent and even each staff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foundation carries on.

key word: in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control system

前言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之企业经营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运作,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1 企业应科学合理完整地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控制度办事,使企业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确保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序、科学、高效。企业可采用业务循环法,将企业整个交易循环事项的过程,划分为销售和收入的循环、采购和付款的循环、生产过程的循环、筹资和投资的循环、货币资金的循环五个关键性环节,并据此制定各环节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2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1 人员素质的控制

主要包括对人员***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控制。人是内控制度的主体,首先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否则制定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内控制度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制定了内控制度就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员工来执行,如果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就会失效。所以企业应按照不同岗位的要求,招聘不同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竞聘上岗,科学合理地安排,使每个职员所担任的职务与其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相称,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所担任的工作做到最好。内部控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因此就高层管理者的控制而言,首先是其应德才兼备,并深知明确实施内部控制的主体,是最大限度强调高级管理层的控制责任,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是要设计和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加强内部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控制检查制度,防止经营者侵犯国家利益、或非法牟取私利。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设计和实施的,就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控制而言,首先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的修养,使其做到遵守国家、企业、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其次应建立岗前培训,定期不定期的业务再教育,确保会计人员***治上过硬,业务上精通,确保会计工作正确规范严谨,并能适应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科学严谨的内控制度才得以有效实施,保证企业的经营有序科学高效,企业才能在日益竞争的经济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壮大。

2.2 业务程序及信息质量的控制

企业为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科学高效有序的运行,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规定内部业务程序。控制的要求是,按组织控制的要求和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工,授予各机构及各层次管理人员相应的审批权,强调任何机构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得行使审批权,也不得越权审批,对已经发生的业务必须按照会计控制的要求及时、正确、全面的反映和记录,并复核记录内容,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及时完整。会计信息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信息,因此,建立和和健全会计信息系统,是完善会计制度设计、信息质量控制的主要方面。企业必须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及有关法规,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会计科目表,建立严格的原始记录和凭证连续编号制度,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对账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建立定期的会计分析制度。只有科学的经营运作,高质量的信息反馈,企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改进控制,及时提出新的更科学的决策。

2.3 组织控制

首先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即经营业务的授权者与执行者要分离,执行者与记录者、监督者要分离。要注重把握①在决策层内部要有明确的透明度、合理的权利分割与牵制。特别应充分发挥董事会必要的集中决策,集体领导,形成即相互支持与协助,又相应提醒与制约的优势,落实监事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应有的监督检查作用。②决策过程中应有的科学程序以及决策与管理体系中应有的结构层次。对企业的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由于它们涉及的资金或资产数额很大,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影响重大,有时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为了防止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来把关。其次,对外投资、资产处理、资金调度以及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如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担保抵押、财务承诺、关联交易等)的决策一旦作出,其执行过程也必须由不同部门和不同人员相互监督和制约。就会计工作而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应分离、相互制约。实践证明,为了使内部控制行之有效,三项职务必须分离,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相分离。

2.4 资产保护控制

内部控制的各种控制方式都具有保护资产安全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资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2.4.1 货币资金的控制。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才能确保经营活动合法而有效。货币资金应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建立货币资金预算审核制度,实行钱账分管,相关岗位及相关人员应相互分离和制约,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核准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的收入应及时上缴财务部门。

2.4.2 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控制。首先要加强实物资产的数量控制,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核对,确保账实相符。对主要资产企业应通过保险来保护资产的安全。其次要加强实物价值的控制,定期对实物质量、市场价值进行检查,实事求是提取跌价和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投资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并进行风险效益的计算,确保投资的价值。在建造过程中要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完工后及时组织竣工验收,确保资产完整入账。

2.4.3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是以数量、金额来体现预算内企业工作方针和经营决策的综合经营计划。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是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得预算更加切实可行,应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2.4.4 债权性资产的控制建立应收账款回笼和催收责任制,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科目同客户应付账款科目相核对,发现差错及时纠正,对账期超过信用期的应及时反映,列入重点管理,加强催收,防止应收账款失去诉讼时效,对账龄进行分析,对可能造成的呆账或坏账及时处理,以免失去受偿机会。定期对债务人资信进行评估,并根据企业特点和情况计提坏账准备金。

内控制度篇7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它是通过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

1 企业应科学合理完整地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控制度办事,使企业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确保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序、科学、高效。企业可采用业务循环法,将企业整个交易循环事项的过程,划分为销售和收入的循环、采购和付款的循环、生产过程的循环、筹资和投资的循环、货币资金的循环五个关键性环节,并据此制定各环节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2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1 人员素质的控制

主要包括对人员***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控制。人是内控制度的主体,首先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否则制定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内控制度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制定了内控制度就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员工来执行,如果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就会失效。所以企业应按照不同岗位的要求,招聘不同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竞聘上岗,科学合理地安排,使每个职员所担任的职务与其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相称,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所担任的工作做到最好。内部控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因此就高层管理者的控制而言,首先是其应德才兼备,并深知明确实施内部控制的主体,是最大限度强调高级管理层的控制责任,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是要设计和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加强内部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控制检查制度,防止经营者侵犯国家利益、或非法牟取私利。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设计和实施的,就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控制而言,首先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的修养,使其做到遵守国家、企业、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其次应建立岗前培训,定期不定期的业务再教育,确保会计人员***治上过硬,业务上精通,确保会计工作正确规范严谨,并能适应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科学严谨的内控制度才得以有效实施,保证企业的经营有序科学高效,企业才能在日益竞争的经济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壮大。

2.2 组织控制

首先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即经营业务的授权者与执行者要分离,执行者与记录者、监督者要分离。要注重把握①在决策层内部要有明确的透明度、合理的权利分割与牵制。特别应充分发挥董事会必要的集中决策,集体领导,形成即相互支持与协助,又相应提醒与制约的优势,落实监事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应有的监督检查作用。②决策过程中应有的科学程序以及决策与管理体系中应有的结构层次。对企业的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由于它们涉及的资金或资产数额很大,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影响重大,有时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为了防止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来把关。其次,对外投资、资产处理、资金调度以及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如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担保抵押、财务承诺、关联交易等)的决策一旦作出,其执行过程也必须由不同部门和不同人员相互监督和制约。就会计工作而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应分离、相互制约。实践证明,为了使内部控制行之有效,三项职务必须分离,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相分离。

 

2.3 业务程序及信息质量的控制

企业为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科学高效有序的运行,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规定内部业务程序。控制的要求是,按组织控制的要求和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工,授予各机构及各层次管理人员相应的审批权,强调任何机构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得行使审批权,也不得越权审批,对已经发生的业务必须按照会计控制的要求及时、正确、全面的反映和记录,并复核记录内容,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及时完整。会计信息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信息,因此,建立和和健全会计信息系统,是完善会计制度设计、信息质量控制的主要方面。企业必须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及有关法规,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会计科目表,建立严格的原始记录和凭证连续编号制度,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对账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建立定期的会计分析制度。只有科学的经营运作,高质量的信息反馈,企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改进控制,及时提出新的更科学的决策。

2.4 资产保护控制

内部控制的各种控制方式都具有保护资产安全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资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2.4.1 货币资金的控制。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才能确保经营活动合法而有效。货币资金应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建立货币资金预算审核制度,实行钱账分管,相关岗位及相关人员应相互分离和制约,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核准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的收入应及时上缴财务部门。

2.4.2 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控制。首先要加强实物资产的数量控制,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核对,确保账实相符。对主要资产企业应通过保险来保护资产的安全。其次要加强实物价值的控制,定期对实物质量、市场价值进行检查,实事求是提取跌价和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投资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并进行风险效益的计算,确保投资的价值。在建造过程中要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完工后及时组织竣工验收,确保资产完整入账。

2.4.3 债权性资产的控制建立应收账款回笼和催收责任制,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科目同客户应付账款科目相核对,发现差错及时纠正,对账期超过信用期的应及时反映,列入重点管理,加强催收,防止应收账款失去诉讼时效,对账龄进行分析,对可能造成的呆账或坏账及时处理,以免失去受偿机会。定期对债务人资信进行评估,并根据企业特点和情况计提坏账准备金。

2.4.4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是以数量、金额来体现预算内企业工作方针和经营决策的综合经营计划。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是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得预算更加切实可行,应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内控制度篇8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结构

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结构主要由环境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组成。环境控制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策产生影响的各种要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及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与行动,表现为管理者经营思想和经营作风、单位组织机构、管理者的职能与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权责的方法,以及管理者监控方法、人事方针、实施举措与影响本单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会计系统是指单位为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业务活动并保持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与程序。控制程序是指管理者制定的方针,用以保证达到特定目的的行动步骤,主要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职责分工,有效防止舞弊发生,即凭证账单设置、使用应保证业务活动的正确记载、财产及记录的接触、使用有保护措施、对记载的业务及计价复核等。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和实物控制四种形式。①实物控制即对单位实物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限制接近、定期进行财产清查。②预算控制是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执行情况的控制,一是编定的预算应当体现单位经营目标,并明确责权;二是定期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信息;三是预算执行中应允许经授权批准对预算调整,以切合单位实际。③授权批准控制即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必须经授权批准方可进行,以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既定管理方针的执行。授权批准控制包括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两种形式。④组织规划控制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控制。一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二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除以上四种基本方式之外,内部控制还包括文件记录控制、业绩控制、职工素质控制等多种方式。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1岗位责任制度。就是单位经营管理者在合理设置机构的基础上,按程序定位和内部牵制原则,将各职能部门业务细划为若干工作岗位,按岗位赋予其权利和职责,由此建立一套自我制约和自动检查的岗位工作关系。

2业务程序处理制度。即单位内部在明确岗位责任的基础上,为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能按一定规程有效地运作而制定的、各项业务处理所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至少应有授权、主办、审批、核准、执行及记录等业务环节。

3考核标准。即单位内部为使各项活动的考核评价建立在客观可比基础上而制定的有关指标,如产品质量检查标准、材料到货验收标准和各项业务活动应达到的基本水准。

4会计制度。会计既是一项管理活动,又是一个为单位(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信息系统,具有连续、综合的特点,在经济信息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能保证会计系统真实可靠,防止“真账假算”和“假账真算”,保障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执行的控制制度如账目核对、财产清查等。

5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稽核包括审核财务、成本、费用计划指标项目是否齐全,依据是否可靠,计算是否正确,内容是否衔接,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财务收支是否合法,账簿凭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各项财产物资增减变动、结存与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

6内部牵制制度。是指凡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发)、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业务,均须由2人或2人以上分工办理,以起到互相制约作用的一种工作制度,如现金、存款支付应由会计主管或授权的人审核批准,出纳付款与记账员登账不能由一人同时担任;出纳不能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自登记;单位购人材料须由采购人员办理采购报账手续,仓库保管验收入库,记账员登记账簿;材料发出须经使用单位领导审批、经办人领用、仓库保管发料、记账员登账等。

7内部审计制度。它是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评价,以确定既定***策和程序是否得以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利用是否合理有效,单位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一种特殊形式,它***于会计机构之外,对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监督。

内控制度篇9

一、中美内部控制变迁比较

(一)我国内部控制变迁 早在西周时,便有统治者为防止官吏贪污盗窃、弄虚作假,制定了分工控制和交互考核的措施,实行职务、职权的相互牵制和制约。其作用正如朱熹所说,“毫财赋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西汉时期出现了上计制度,地方须将其户口、垦田、钱财、谷物等情况编册上报,并呈报皇帝审查。及至宋太祖时期,实行“官职分离”、“职差分离”的官职制,“主库吏三年一易”。与今天的职务轮换制类似。清朝时,***府在财物出纳、调拨、储运、保管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内部控制的现论研究大约起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我国***府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进力度。1996年***《***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提出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容,规定CPA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第37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2001年6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将内部控制定位于内部会计控制,2004年底“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基于COSO框架的评价方法。但这都只是从审计角度出发,还无法为企业实际操作提供直接依据。

(二)美国内部控制变迁 美国的内部控制是以英国为蓝本发展起来的。十八世纪的产业***掀起了经济发展的高潮,出现了公司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当时的美国铁路公司为控制、考核各地的运输业务,采用内部稽核制,取得了显著效果,各大企业起而效之。二十世纪初,经济的发展使股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一些企业建立起了“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交易的处理不能由一人或一个部门包揽全过程。二战后,生产连续化、自动化、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对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实行分权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求采取更完善的控制制度,以便有效经营。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的研究进一步向具体内容深化。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55),以“内部控制结构”取代“内部控制制度”。90年代COSO委员会出台《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文件提出了内部控制构成的概念,并指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其涵盖的范围比原有的任一概念都要广泛。报告建议,由管理当局或其指定人员(如内审人员)定期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出具评价报告,注册会计师则对管理当局的内部控制报告出具审核意见,评价报告和验证报告一并对外披露。但现实中,公司内部控制未能成为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内容。2000年安然、世通的发案暴露了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提出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强制要求,SEC相应地于2003年8月规则,具体规定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从两国内部控制历史发展来看,内部控制经历了稽核、牵制、控制三个发展阶段。早期的内部牵制通过,通过职务分工、权力制衡,来防范错弊,近代,美国内部控制发展步伐加快,且不断融入科学管理的思想和实践经验,使内部控制理论不断得以充实,体系不断丰满。

二、中美内部控制概念比较

(一)我国内部控制概念界定 我国《***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策与程序”。2004年《***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征求意见稿)中则提出内部控制是,“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完整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当局、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策和程序”,这其中借鉴了COSO框架的概念定义。

(二)美国内部控制概念界定 1949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在《内部控制――协调系统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职业会计师的重要性》中对内部控制进行了阐述:“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经济实体内部采用的组织计划和所有有关的协调方法和措施,其目的是保护该组织的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1988年的SAS--55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为了对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策和程序”。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2004年新的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出台并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并贯穿于整个企业,识别可能影响公司的潜在事项,将风险管理在一定的范围内,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由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具有以下特征:把企业、经济实体或单位作为一个总体、一个系统,在该系统内建立、实施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主体即实施者是企业或单位的内部人员,但是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同,控制的任务、范围也就相对不同;内部控制是一种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人员的内部行为,它最终是为整个企业或单位的管理目标、战略目标服务;内部控制不是孤立的、互不相关的各种控制措施的简单集合,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控制措施的有机整合,具有系统化、程序化的特点。我国的内部控制概念界定停留在对财务报告的完整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上,即主要突出对“三性”的合理保证。美国ERM框架则将此概念的视角延伸到对战略目标的贯穿、对未来风险的理性识别上,更具有前瞻性和预警性,这也对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中美内部控制目标比较

(一)我国内部控制目标《***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相关内部控制一般应当实现以下目标: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

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即: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完整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二)美国内部控制目标 1995年,AICPA审计准则委员会修订审计准则,使其与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相协调。其中规定,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类:经营类目标、财务报告类目标和遵循类目标。经营类目标如:良好的企业信誉、投资回报、市场份额、保护资产使用的效率、效果,这些目标包含在企业的战略、战术中。财务报告类目标有公布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防止资产未经授权使用。该类目标通常为内部和外部审计师所关注。遵循类目标就是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Robertson,1999)。准则从真实性、效率性、合法性三个方面来设计内部控制的目标,在ERM框架中,除经营目标、遵循类目标基本不变外,财务报告目标发展为报告目标,即从财务报告的范围拓展到“内部的和外部的”、“财务的和非财务的报告”,并提出新的目标――战略目标。从《***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征求意见稿)中,可看出内部控制目标由强调防错纠弊,转变为强调“三性”,即财务报告完整性、效率效果性及合规性,体现了与国际准则接轨的良好态势,充分说明了内部控制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设计执行的***策和程序,反映了实施内部控制的利益驱动力所在。而美国最新的COSO报告又将内部控制的概念提升到战略管理的层次,更突出其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同时报告强调了风险问题,指出管理层需要识别风险和影响风险的事项,评估风险并采取控制措施。与之相比,国内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在该点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四、中美内部控制要素比较

(一)我国内部控制要素《***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第2条规定: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即内部控制的“三要素论”。控制环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会计系统是指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保证会计记录可靠的会计组织、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总称。而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能做到及时、充分地确定、计量、记录、分类和披露交易事项。控制程序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管理目标而制定除控制环境以外的各项***策和程序。

(二)美国内部控制要素美国1988年颁布的SAS-55,从财务报表审计考虑,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会计制度组成,即“三要素论”。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即“五要素论”。其与内部控制结构论相比,突出了风险评估、信息和沟通、以及对内部控制过程的监督。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构建是以“控制环境为基础,风险评估为依据,控制活动为手段,信息和沟通为载体,监控为保证”。ERM框架则将上述五个要素演变为八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美国内部控制要素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从内部控制结构论发展到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从“三要素论”拓展到了“五要素论”到“八要素论”,且越来越重视风险偏好的管理,强调在经济活动中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相比之下,我国审计界所界定的内部控制尚处于“三要素论”阶段,对风险的认识、评估、反应,对内部环境中的员工诚实性、道德、企业文化等诸多软件还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五、中美内部控制的意义及建议

内控制度篇10

关键词:会计内部 控制制度 制度管理

一、建立和组织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明细

1.控制管理组织组构

从企业的组织机构开始,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依照不相融职务的控制分享的需求,对一项经济业务不可以由一个人从开始到结束一直进行处理;对不相容的职务进行细致的分工处理,可以减少差错,防止出现漏洞,对账务的安全保护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对相关的控制管理进行批准并授权

批准和授权指的是企业在对经济业务的一些处理时,需要经过批准和相应的授权才能进行处理,如果没有经过此步骤,是不可以接触或是处理,这种内部控制的方法可以在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得到非常好的有效控制。

3.实行会计的记录控制管理制度

(1)将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处理,建设起科学且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度,让会计人员之间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

(2)对相应的会计凭证进行科学的编号,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就应当对记录所有的经济业务进行凭证的连续性编号,这样可以防止经济业务的重复或者是遗忘。

(3)进行账户的控制和复式性的记账。会计从业人员利用复式的记账方法,可以有效地纠错。会计人员与需要对总的账务信息及明细进行定时的审核。

4.资产保护方面的控制与管理

(1)接近控制。这种控制指的是严格的限制没有相关的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通过批准授权的人员可以接触到资产(这里所指的资产包括现金、易变的资产、存货)。

(2)定时定期的盘点的控制。对实物的资产进行定时定期的盘点,对账务进行核对,并对其中所产生的差异进行原因上的分析并及时处理,担任记录的职务人员和保管人员不可以单独的从事定期的盘点以及账务方面核对的工作。

(3)记录保护的相关控制制度。实物的资产的相关记录应该保存的妥当。第一,对这些会计的记录应当严格地控制其接触的人员,这样才可以保证保管、审批、记录职务等分离的有效性;第二,这些记录应该保管的妥当,要防止记录丢失或被毁坏;第三,应将重要的数据记录进行备份,防止在一些意外销毁时可以重新的恢复并使用。

(4)投入财产保险。企业应该对一些不可预计的外界的突况有所准备,应该对一些重大的财产进行投保。这样的做方法,可以在企业遭受重大的损失后有所补偿,将损失值降低到最小。

5.内部审核的控制要求

(1)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对于原始凭证的审核最重要的是抓住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及真实性进行合理的监督;第二,对原始凭证的完善性及准确性进行合理的监督。

(2)对会计账目簿的审核。会计的从业人员在审核会计账目簿时,应该重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以及其他的辅的账务的设置有无符合国家的规定;第二,账证、账账、账实有无相同;第三,账目簿的装订、登记、保管、存放地点有无得到妥当的保管。

(3)对会计报表的审核。审核会计报表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第一,会计报表的种类及格式是不是已符合了国家的统一制定的会试制度;第二,编制会计报表时,是否已按照登记资料完整、核对信息无差错、数字真实有效、计算准确无误的原则进行编制,内容是否均已完整;第三,各个会计的报表项目间是否关系正确;第四,会计报表中的附注信息和其他的说明信息有无符合相关的规定,是否已与会计报表的内容保持统一;第五,对于一些报送的会计报表是否已经过相关的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核监督。

二、会计内部的控制管理的保障制度

1.改善企业会计内部的控制环境

对于企业的全体员工而言,都应该有会计内部的一个控制管理的理念。会计内部控制有没有效果主要是看企业员工是否有会计内部的控制观,特别是针对一些管理层的员工是否会对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给予高度的重视;再次是完善企业的治理;最后是在人力资源投资方面需要加强管理,提高各个部门员工的素质并建设一个向上的、积极的企业文化。

2.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责任

内部的控制管理制度是整个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中心的部分,已涉及至企业经营者的各部门,通过并改进相关的管理模式,提高并有效的控制企业运行的效率。

3.有必要建立财务的预警系统和风险的评估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而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为了防止这种风险,企业应该建立相关的机构,建设专门的部门。企业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筹资风险评估;信用风险评估;合同风险评估;投资风险评估。

企业在建立这种专门的风险评估机制部门来拟定并执行相应的风险管理***策,主要集中管理在投资和筹资两方面。

结语

建立一个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的会计内部的控制制度,加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完善治理机构,是一个企业提升能力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工作。所以,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优势点。

参考文献:

[1]孙爱***.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管理观察,2011.2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内控制度10篇

学习

低成本电影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低成本电影10篇,内容包括低成本电影收益排行榜,十部顶级低成本电影。何谓低成本电影?低成本电影,顾名思义,就是指相对于高成本电影而言,其制作投资成本比较低的电影作品。而究竟在多少资金投资范围内可以算作低成本呢?低成本和高

学习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总结,内容包括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论文模板。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重点与要求本课程的重点是电路设计,内容侧重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较为复杂的功能电路或小型电子系统。一般给出实验

学习

人才培养模式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人才培养模式10篇,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10篇,人才培养思路。“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我院校企合作平台,以工作任务目标为导向,采用“学做一体、赛训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掌握符合各阶段岗位技能

学习

四好班子申报材料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四好班子申报材料,内容包括四好班子申报材料,四好班子建设申报。一、请看两组数据:1、两年内,区委区***府下达我中心的融资目标是:3亿,我中心实际融资金额是:6.6亿,超额完成融资目标一倍有余。2、物业收入1500万,大大超额完成上级

学习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管理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总结怎么写,酒店管理论文1500字。1.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较普遍大多数院校都将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也是学生找工作、实习的关键时刻,好多学生工作压力大,毕

学习

个人学习总结

阅读(33)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在培训中,我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德信心和决心。二、具体收获:⒈通过“小学英语教师新课标”和“小学英语国培计划”,等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

学习

战略成本管理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战略成本管理10篇,内容包括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和技巧,战略成本管理最新案例分析。对于什么是战略成本管理,不同学者的解释略有不同。在桑克和维加・哥维达列杰所著《战略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新工具》一书中的描述为:战略

学习

plc控制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plc控制10篇,内容包括plc十大经典控制程序,plc控制应用示例。上世纪80~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

学习

客房控制系统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客房控制系统10篇,内容包括精心挑选的客房智能控制系统,客房管理系统用哪家。1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系统的概念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管理方式,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的出现能为客人提供更人性化、个性化的服

学习

训练训练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训练训练总结,内容包括训练心得体会万能模板,训练心得总结通用模板。之前就听说xx市教育局为本次的培训特地邀请了几位国内知名的专家前来讲座,为自己有幸参加20xx年xx市中小学田径教练员培训班学习而感到庆幸。x月9日下午我

学习

品德德育论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品德德育论文,内容包括毕业德育论文,经典德育论文资源。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二)现行学校品德测评的误区德育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品德测评。它是对个体德性状态的测量和评价,即用数据描述德性结构状态,并依据一定的道德

学习

降低企业成本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降低企业成本10篇,内容包括企业降低成本的经典案例,降低企业成本的最好方法。二、降低企业成本的经济意义(一)降低企业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之成本控制措施得当,企业利润就有可能成倍增加。利润上去了,企业就能大刀阔斧地

学习

远程控制软件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远程控制软件10篇,内容包括远程控制软件源码完整免费版,最新远程控制软件。1计算机远程控制原理及实现方式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是基于TCP/IP或UDP/IP协议,以计算机或服务器为媒介,实现网络数据通信的一种技术。其中TCP区别于UD

学习

微控制器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微控制器10篇,内容包括微控制器的特点与选型论文,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感悟和体会。电话:800-820-8682省略低成本高效能8位MCU提供更大设计弹性C8051T610系列低成本8位微控制器适合面临成本上升压力的消费及工业应用,如玩具、相

学习

浅谈小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小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内容包括浅谈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企业会计内控是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如何建立企业会计内控是当前小型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有关小型企业的会计

学习

企业内控制度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内控制度,内容包括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完整版,内控制度包括哪些。一、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