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10篇

人才培养模式篇1

一、创新“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根据“精操作、懂工艺、熟编程、会维修、能管理”的人才培养规格,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充分了解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不同就业岗位及其技能的需求,由企业技术骨干与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共同组成项目组,与晋中航天液压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深化“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依据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实施、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构建了“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框***见***一。

“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我院校企合作平台,以工作任务目标为导向,采用“学做一体、赛训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掌握符合各阶段岗位技能要求、技术标准的专业理论,并提高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为培养标准;力求达到实践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零距离、技能等级与实际能力的零距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零距离、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的零距离,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数控技术专业“精操作、懂工艺、熟编程、会维修、能管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探索和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班级对抗、赛训融合”开拓尖端人才培养“绿色通道”。近年来,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技能大赛,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正日益凸显,它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和指挥棒,“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已成为共识。我院除了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省级以上的各项技能竞赛,还主动承办省内技能大赛,特别是组织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每个学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班级对抗赛”,通过不同的技能比武,以班级“对抗”形式将学生、教师、班主任联系到一起,将技能大赛成绩与班主任百分制和班级千分制考核挂钩,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各种技能竞赛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缺失之处和自身弱点,同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加入部分课程,并以竞赛内容为指引和目标,加大了这方面的技巧训练和实践内容。教学观念也从单纯的教好课程本身,转变为教授学生学会综合应用课程知识,强化学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单纯的教授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转变为跟踪现代技术的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单纯的强化动手能力培养,转变为开发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赛训融合,深化和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质量,构筑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绿色通道”。

2.依托产学研工作室,打造尖端人才培养“直通车”。为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大企业服务力度,我院先后组建了产品设计研发室、数控设备维修室、产品加工编程室三个产学研工作室。三个产学研工作室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每个工作室由1名负责人、3~5名教师以及8~10名学生组成。负责人要求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担任技能领***人物;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型教师为教师骨干,协助负责人完成企业服务项目的实施以及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学生要求必须是自愿报名或班级推荐、参加考试选的成绩优秀、基础扎实的优秀学生。产学研工作室完全参照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办法,对工作室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专业分工和分级管理。学生进入工作室后,与企业员工一样,由指导老师带出一批学生,再由这批学生指导下一批学生,采用师傅带徒弟、逐批滚动的形式,使所有的人都参与到实际项目的训练中来,整个过程中实现学生管理学生,“老员工”传、帮、带“新员工”。产学研工作室通过承接企业技术项目,将教师、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技术人员,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融入企业服务;其教学以承接的企业技术课题为核心,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由工作室各工作小组自行组织,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整个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也可聘请企业的专家、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创新,通过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多渠道多形式开辟小组教学,使培养的学生能力更强、专业更专、技能更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拔尖创新人才则是创新之源、创新之本。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拔尖人才是现今企业的迫切需求。我院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尖端人才的培养显示了我院的教学已从过去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生产型,再向教学、生产、研发型转变,为我院教师深入产学研合作、学生实践和创新提供了平台,推动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相信,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提出的优秀拔尖人才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秦书生,韩雪冰.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探析[J].***史文苑,2010,(06).

[2]李未.突出特色?摇鼓励创新?摇培养拔尖人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

[3]蒋和平,赵凤玉.关于我国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4).

[4].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专业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1,(03).

[5]黄立宏,龚理专,李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6).

人才培养模式篇2

目前,我国动漫产业急需应用型人才,包括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网络和手机游戏开发人才以及动画游戏营销人才。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之一,在提高应用型动漫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动漫企业参与办学,密切人才供需渠道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动漫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处于人才需求的旺盛期,而一些高校动漫专业办学时间不长,且大多沿袭传统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能建构起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使得动漫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受到严重的影响,一时难以适应动漫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动漫产业人才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动漫产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却是高校动漫专业毕业生从业率的持续走低。因此,确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高校与动漫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动漫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拟通过对多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梳理和分析,探讨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独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以有效培养应用型动漫产业人才。 一、分段式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指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分段共同承担教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知识的良好结合的模式。 由于目前多数高校动画专业是新办的专业,高水平专业师资特别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的教师十分缺乏,只能到动漫企业外聘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但是由于兼职教师任教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高校动画专业实训技术平台的缺乏,使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很难做到协调、有序,理论教学与实训易脱节,教学上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如果采用分段式培养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师资问题,还能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技术平成实践教学任务,让学生得到应有的专业实习和实训,对培养应用型动漫人才十分有益。该类模式目前国内已经有院校在探索实施,效果比较显著。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2+2”模式。具体实施办法是,招收全国统一艺术加试及艺术类高考的考生,入校后前两年进行动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两年时间进行企业社会实践教学。例如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与部级动漫产业基地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办学,他们所探索的动画专业分段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四年中,前两年主要利用学校良好教学资源与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后两年或一年则主要利用动画公司的专业资源优势,在动画公司开办的动画教学区,开展动画专业课的实训。实训内容力求全面、系统地让学生掌握最新动漫技术,实现与企业生产零距离接触。实训内容包括:编导、基础训练、设计制作、原画设计、动画制作及后期合成等,改变传统的手绘动画为现代无纸动画,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无纸动画技术及相关软件的应用,提高动画创作效率和动画设计制作手段,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小组式辅导方式,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学习效果,确保实训质量。学生在动画公司实习和在专家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下进行毕业创业,让学生参加动画生产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学到的专业知识。这样,一方面可确保学生在前两年的时间里,打好专业和文化课基础,练好基本功,又可让学生在后两年的时间里,学习和施展动画才华,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与研究,真正掌握过硬的、切合实际的动画专业本领。 二是“2+1+1”模式。即“绘画艺术基础+动漫编程+项目引导培训”的“2+1+1”模式。例如培养网游专业的人才,可在本科4年中,前2年学绘画、漫画等艺术人文及软件编程、游戏软件等基础课程,第三年到有关公司进行产学结合的网游编程学习,第四年由网游公司进行“项目引导培训”,经过4年系统学习,学生毕业后就是能进行网游设计开发的主体人才。 三是“3+1+1”模式。 该种模式是将学生的毕业分配和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是指本科学生前三年在学校基本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取预分配的方式,让学生原则上到对口的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一年(实际上是将大学毕业生的一年见习期纳入全学程提前使用),学生项岗实习结束返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并做毕业设计。学校和用人单位按照预分配联合培养的模式,共同参与、共同商定、统计表安排、合作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学生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不再对学生设一年的见习期。例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学生们大四阶段就可以开始实训,实训基地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生产动漫画等文化创意产品,创业带就业,学生们可以采用半工半读的方式,在动画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参与部分的工作,实现了“半就业”或“初就业”,为真正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这种方式既有效地解决书本知识和创作实践之间差距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缓冲空间。 二、校企共建式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建模式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人才的具体形式之一,是高校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如动漫设计师等专业指导人员)和教学环境(即企业的生产设施、产品以及企业文化等真实的工程背景),以培养企业需要的、并达到岗位能力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不仅解决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足、办学经费困难等问题,也促进了高校“双师”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从而保证了应用型动漫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共建模式可分为校企共建教学实训基地、校企合办动漫专业或动漫学院两种模式。 一是校企共建动漫专业教学实训基地。鉴于高校毕业生不能立即上岗工作,企业还需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短期岗前培训以及高校学生缺少到企业实践这一现状,高校和企业可共同建设动漫专业培训实践基地。通过该培训实践基地把高校与企业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在毕业之前参与公司的真实项目,既应用课堂所学又弥补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把企业作为第二课堂,为企业提供一个现有人才培训和新人才招聘的平台。如广州动漫企业、行业协会联手中国传媒大学建立的动漫产业教学(科研)创作基地与优质生源培育基地;中国传媒大学聘请漫友文化旗下的优秀创作者为兼职教师,定期赴大学授课和进行学术讲座,定期派遣师生在漫友文化进行联合动漫创作,而漫友文化每年大批量选择接收优秀毕业生进行实习和就业;四川美术学院与重庆广电集团共同组建的动画教学实作基地———重庆视美动画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为四川美术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的探索卓有成效,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基地直接参与动画研发生产,学生的大量作品被采用播出,如三维系列篇《叽里咕噜巴巴猫》、二维系列动画片《麻辣小冤家》等。#p#分页标题#e# 由于系统地让学生掌握了最新动漫技术并实现与企业生产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二是校企合办动漫专业或动漫学院模式。为使高校动漫人才培养与动漫企业需求互相适应,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与动漫企业共办动漫专业或动漫学院。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软电子学院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及加拿大美亚教育中心合作,开设数字艺术设计系,聘请国际业界著名专家担任系主任;开设艺术设计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实习环境,致力于培养能适应于专业数字技术公司、电视台、电影厂、新闻出版、网络媒体、广告制作、电脑游戏、软件开饭、环境艺术、房地产、院校及科研单位等行业创业、设计需求的高层次具有艺术知识、技术知识交叉复合型数字艺术设计人才,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字科技技术和传媒技术,还具有将理性思维和艺术融合为一体的能力。 三、工学结合式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符合动漫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动漫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培养期间安排学生多次工作实践,在校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进行,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模式的不同学校,安排学生参加工作实践的次数以及安排学生参加工作实践的时段有所不同,又有多种形式。例如,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游戏设计专业,课程为四年,第一、二年主要是学习游戏设计开发软件基本知识,进行基础游戏设计的专业训练,学习面向对象编程及二维、三维的***形动画处理等;从第三年起不定期让学生在学校的合作伙伴,如索尼等公司进行带薪实习,学习产品开发和商业课程。总的来说,课程安排不仅关注游戏软件的开发设计,而且与艺术设计紧密联系。又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工学交替模式,组织动漫专业学生到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宁波水木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实习,学校派出专业指导教师、公司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培训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学生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和企业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专业技能。这种准员工式的培训,项目制的教研体系,丰富的动画片开发管理经验,使学生们熟悉动漫制作的规范流程,掌握背景、场景设计和动画制作等技能。学校和企业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动漫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为动漫产业提供可造之材。 四、项目驱动式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包括模拟项目)、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依托,通过组织教师带动学生完成横向项目,“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作驱动”,所有学生分成小组,自己进行调研、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四川美术学院组织2004、2006级学生成立的教学实验班,在教师带领下参与重庆市科技项目“重庆动漫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项目,以及参与部级动画产业基地———重庆视美动画基地、电脑报集团漫天下杂志、成都新华文轩集团、少年先锋报、龙门阵杂志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实作项目,围绕实作项目进行能力提高培训教程和实作演习,各组均有二维动画片成品、三维动画片成品、动漫读物作品发表成品,以及实作作品成品获奖。学生的实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责任心得到了加强、知识结构得到了完善。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动漫产研基地在2009年3月正式进驻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区,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动漫产研基地先后与动漫企业承接横向项目20项,其中本地项目14项、长三角地区项目4项、国内其他地区2项,创意项目涉及动漫连续剧、动漫影片、***府宣传片、电视台栏目包装、企业产品与文化宣传等多个领域。动漫专业教师把承接的项目放到课堂教学中,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以班级工作室为单位,由教师带着学生共同完成这些横向项目。这种完全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被该院称为“项目驱动式教学”,是该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大胆创新。 五、订单式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就是院校与企业共同协商,以企业方的人才需求为前提,以企业的岗位任职标准为基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使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一毕业就可直接到企业的“订单”岗位就业。从而缩短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减少企业用人成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人才储备,可以最低的人才成本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合自己需要的典型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对校方而言,可以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地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产品”。对学生而言,可以提早接受企业指导,学到适合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就业问题。所以,“订单式”培养是一种企业、学校、学生三主体之间形成“三赢”的培养模式。 哈尔滨市盛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与学校寻求合作的过程中,选择了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前两年由学校老师和企业提供的“双师型”老师共同为学生上课,第三年则将学生直接派往企业结合项目进行实训。目前,盛源公司的职工人数已由十几人扩大到200多人,他们不但不为人才紧缺而担忧,而且还开始向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输送人才。广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动漫游戏专业与中山金龙游戏游艺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金龙游戏班”。主要针对的职业岗位是三维游戏建模师和三维游戏动画师。与中山市网龙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班”。主要针对的职业岗位是三维城市建模师。“订单”项目主要包括合作内容、培养对象、合作方式以及合作协议等。合作协议是合作项目的文件形式,是合作的法律依据,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职业教育的规律。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该院建立了以企业领导、专家、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论证专业建设,开发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培养人才。通过与企业的紧密结合,动漫游戏专业基于职业岗位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不仅促进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更满足了企业需求,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由于动漫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同,各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师资队伍、硬件建设水平不同,选择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动漫人才的模式也应不同。只有根据本校动漫专业的具体情况,加强与动漫企业产学研合作教育,选择适应区域动漫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动漫产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篇3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我认为其根本的指导策略应该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备相对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为的一线技工人才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走产学研结合德发展道路,建立培养学生大量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时代对它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份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因此,目前的高职教育应该面向就业,大力改革教育方式,砍掉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没有必要的基础课,大力加强实际动手的实践课,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在相关操作的实际经验。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他们往往跟某一个大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配到那些大型企业中,因此从一开始他们都建立的是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要求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层次,而我们目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不仅仅面向一个企业,往往是很多个,因为一个企业要不了那么多的毕业生,而这些企业有一些是相关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有一些则是不同的,不相关的。因此我们不可能按照某一个企业的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所谓的订单式教育,因为中国的人多,外国的人少。不过,这一过程可以从二年级或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把整个毕业生按照不同的就业取向分成小的班级,把订单式教育的时间从国外的一年级就开始改成二年级,订单式教育的时间相对缩短为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留下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让学生到相应的企业去实习,而实习的时间以长一些为好,当然要能切实的加入到企业的工作中,不能在那里只进行扫地打水等的简单工作。这些都要依赖于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各大高职院校要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手段与企业尽量是大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订单式教育的培养合同,甚至于可以让老师到企业去学习或到企业内部兼职,在兼职方面各高职院校要尽量支持如此更能提高老师的职业教育指导水平,不应该去扼制。还可以让企业当中的资深员工到学校教一段时间的书,虽然有些企业职工只善于自己做,不善于教,不过我们可以让他们先培训教师,再让教师去培训学生。总之,方式多种多样,要尽可能的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合作开发我们的职业教育。

二、实践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实践上述方针***策时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专业设置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其专业方向应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在专业设置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要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三是要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性的关系。一个专业的成长需要时间、人力、物力上的保证。专业建设不仅要满足现在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未来的需要。

2.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2)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他们除应具有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鲜明的特色。(3)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

3.教学体系

高职人才的教学过程应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提出任务,而要完成任务是有一个过程的,并且是按程序进行的。如果我们把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环节,或一个个项日,在教学中,把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或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结合进去,做到“教学做合一”。当然,教学模式还可以多样化,比如大家正在探索、试验的先打好专业基础知识平台,然后对专业能力培养实现模块化教学等。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学到真本领,能够顺利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无论是模拟的,还是真实的,都将引发一场对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的大变革,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教学质量检测,等等。

4.产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篇4

关键词:审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已经成为第三产业发展最快、最具吸引力、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因此,社会审计是我国审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人们开始检讨和反思内部监督问题,逐步把目光从事后的会计核算转向了具有监督和服务功能的内部审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纷纷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充实加强内部审计力量。因而形成了社会对内部审计人才的巨大需求。面对市场的迫切需求和人才培养严重滞后的矛盾,高职高专院校利用自身优势,在工学合作的方式下探讨审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于满足企业需求、推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研讨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必要性

20世纪末期,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审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审计及企业的内部审计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内部审计机构已达6万多个,专(兼)职审计从业人员也已超过18万,为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特点,本文重点讲述高职院校开设市场迫切需要的社会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对审计人才的迫切需求

1、市场对复合型社会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审计职能在审计领域有了很大的拓展。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经营成果的考核等渗透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审计抽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IT审计技术、分析性复核等现代审计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因此,复合型审计人员,既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知识,能够准确分析和判断会计资料的合理性、合法性,又要具备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综合判定能力及较高的企业管理能力。

2、跨国公司对内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世界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全球化。据统计,目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在华投资的就有470家。资本的国际化流动使得跨国公司的财务报表更显复杂,加之跨国公司内部管理的多元化和规范化,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进行稽核和审计的难度加大。因此,跨国公司对专业内部审计人才的大量需求既给高职院校审计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遇,也给高职院校培养专业内审人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经济发展趋势对创建培养审计人才新模式提出的新要求

1、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从“监督”向“服务”转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监督,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查错防弊。但随着企业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加强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内部审计的职能将从传统的“查错防弊”逐步向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方面发展;审计工作的重点将从内部检查监督向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合理化建议方面转移。审计领域将从单一的财务领域逐步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延伸。管理审计、效益审计、风险审计和内控评价等将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2、审计人员构成将从知识结构单一的财务人员向复合型、多元化、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发展。随着审计职能的转变和审计领域的延伸,审计人员的构成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审计机构中不仅有精通财务、审计知识的专业人才,而且还要有精通企业经营管理和IT技术的专业人才,审计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将得到全面改善。

3、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将得到大幅度改进。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审计,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随着审计力量的加强和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能力将得到迅速加强。

4、内部审计机构管理将从分散管理逐步向行业自律方向转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在行***上由本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与监督。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管理将逐步由行***部门的分散管理向内部审计行业自律管理方向转变,实现内部审计机构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二、高职院校在培养审计专业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审计的特殊职能,现阶段市场对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目前,我国财经类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审计专业,但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审计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确。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决定了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质量。目前,高职院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没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主要表现:一是审计教学理念存在局限性。审计课程需要教师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但是很多审计专业教师还是以会计论审计,没有跳出会计的圈子;二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开设***的审计专业,只是在会计专业中开设了审计课程;三是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在形式上设置了***的审计专业,但是实质上依然依附于会计专业;四是审计组织体系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部分,三者虽然紧密联系,但存在本质区别。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审计专业没有对三者进行合理界定,培养目标不明确。

(二)审计课程设置不科学,缺乏专业性。由于受到“审计就是审查会计”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没有考虑审计的职能及“专业性”。财务会计的内容安排较多,而管理审计、效益审计、责任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内部控制评价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安排较少。同时,忽略了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及人际关系的教学。审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三)审计专业的实践、实训工作严重不足。审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审计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很高。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严重。审计实训基地建设、审计案例教学和审计实践活动明显不足。

(四)审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审计专业师资队伍,审计课程基本上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讲授。因此,担任审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既没有经过系统的审计专业培训,也没有参与过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缺乏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实践经验。很多教师都是就理论讲理论,就练习讲练习,理论与案例之间联系性不强。同时,很多教师讲解的审计案例很多是会计报表的内容,不能和审计的流程、经济环境、沟通能力等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学到的都是纯理论知识,没有体现以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

(五)审计专业的教学手段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软件被企业广泛运用,审计软件也得到了大力推广。但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及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会计信息系统和审计软件教学。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能力严重不足,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审计人才。

(六)缺乏系统的审计专业能力考核标准,不能对审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合理考核。

三、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能够使学生获得与将来的职业岗位相一致的工作技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以就业市场为出发点的,所以高职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产学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能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模式仍将有待探索和完善。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大胆改革,建立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克服目前对审计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审计专业人才。

(一)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就是从审计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并围绕能力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审计实践环节的组织,能力目标考核等。其本质就是“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形成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重视和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审计实践经验的培养。

(二)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审计专业师资队伍,实现审计教学模式更新。师资队伍力量的强弱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审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

1、提高审计专业教师技能是培养审计人才的关键。具体要求是审计专业教师应该积极研究现代审计理论,及时向学生传达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二是要积极参加审计实践活动,熟悉和收集审计实践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三是要求审计专业教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更新审计专业知识。同时,审计专业教师还应积极加入各地内部审计师行业协会,发挥协会在信息共享、经验交流中的积极作用,并及时向学生介绍内部审计的新知识、新动态。

2、彻底更新教学模式。审计专业教师应该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实用教学为手段,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应该强调实践性教学。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讲授与网络交流的有机结合、理论知识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有机结合以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有机结合。同时,积极推进审计软件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制定审计岗位能力考核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明确审计岗位能力目标。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必须根据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建立审计岗位能力考核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和实践,并对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合理考核。

(四)科学设计审计专业课程。课程开发与建设是高职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审计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实训课。公共基础课的设置特别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职业基础课的设置应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知识面为主;专业课程的设置应突出审计的特点,对审计理论、方法、程序、内容等进行详尽介绍,并增加审计案例教学和软件教学等内容。当然,专业课(含专业实践课)教学应体现针对性,突出实用性。

(五)加强审计实训和实践基地建设。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为配合审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学校内应设置仿真的审计模拟实训室,配备与审计专业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模拟社会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类别和数据资料,加强审计软件的演练和审计实务操作。同时,积极与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加强学生的审计实践活动。还应该积极聘用大型国有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审计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实务讲座等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积累审计经验。此外,积极推进“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审计专业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需要。

总之,审计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培养审计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只有充分了解市场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出一条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并推动和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刘运国,胡丽艳.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5.

人才培养模式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产学结合

高职教育如何发展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办好高职教育应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适应高职教育特点,跳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结合之路。

一、深入理解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产学合作教育?一般认为,所谓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由学校、学生、社会三个要素构成,包括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其基本特征是学校的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教育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成为当今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非常重视这种模式。2005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的《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于2002年10月、2003年12月、2004年2月召开了三次全国性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周济部长都到会讲了话,系统地阐述了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就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进一步讲,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院校,其本身就是产学的结合体,没有行业的需求、不了解行业的需要、得不到行业的支撑和合作,将失去方向、失去活力、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所以,大力推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有着特别重要意义。这既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办出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既是创建国家示范性院校的重要途径,也是我院发展的现实选择。具体讲,走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路,有利于制定更科学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有利于专业发展和建设;有利于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有利于促进科研;有利于“双师型”和专兼职队伍形成;有利于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办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

二、当前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取得一定成效:大多数学校多数专业成立了由学校、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课程改革效果明显,初步形成了“双教”教学体系,部分专业实行了“双证制度”,建立了多处校外实验实训基地,与行业协会联系日益加强,“双师型”教师结构不断优化,等等。各高职院校正在朝着产学结合的方向发展,产学合作教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也应当看到,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高职教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活动不够规范,课程改革不彻底,“双教”教学大纲还不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够稳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层次不够高,教师结构还不能适应产学合作教育要求,在教学和学生培养上还没有跳出普通高校的模式,不少院校把产学结合仅仅作为解决原有模式下的学生生产实习的一个途径,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来加以考虑。当然,这有其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应当归结为对产学合作教育研究不深入,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针对这些问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理论,进一步树立产学合作教育的理念

目前,就高职院校整体而言,实事求是地讲,对产学如何结合问题还研究得很不够,认识也不一致,也就难说有牢固的产学合作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行为的指南,没有牢固的产学合作的教育理念,就跳不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上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路。理念来源于对理论的深入学习与自觉认识。各院校从领导到普通教职工都应进一步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主管教学的负责同志,要深入研究产学合作教育理论,把握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大力倡导产学合作教育,使办好高职教育就要办好产学合作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就要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成为大家的共识,用以指导整个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

(二)走出去,请进来,搞好产学结合

1.建设适应产学结合需要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应具有把握该专业领域内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产学结合的“双师型”教师。目前“双师型”老师太少了。解决办法,一方面,专业教师应定期脱产到行业企业挂职,根据实际需要参加企业生产、服务、管理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或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承担某些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与实践),或以讲座形式讲授相关内容,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各系(院)要至少聘请一名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或行业知名人士担任名誉系主任,指导教学工作;聘请企业专家等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使专业课教师中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的兼职教师与本校专业教师比例达到1:1。

2.建立以突出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完善“双教”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3.实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相结合。实习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必不可缺少的环节。要加强学生实习指导。对学生来说,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进行综合应用,能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经过见习、实习,可以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为将来找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学生可以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参与企业项目的研究设计工作,两者合二为一,使毕业论文写作和实习相结合,从而完成毕业论文。有些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学生的毕业设计应放在企业里答辩,毕业设计是否合格由师傅说了算。这样,实习单位既获得了人力资源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又可根据实习生的表现从实习生里挑选员工,节省了培训成本,缩短了新人上岗的周期。

4.实行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各专业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应紧紧围绕本院的总体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到企业进行充分的岗位调研和市场调研,按市场要求调整专业结构,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结合上岗及岗位技术要求,确定能力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建立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人才规格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各系要为学生安排生产单位,学生与生产单位进行双向选择,使毕业生能掌握生产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实践证明,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只有在生产实践中,在真实的、复杂的现场环境中,在与企业职工交流、学习过程中才能形成,也就是说,只有在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环境下才能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5.着力建设实践实训教学基地。从目前看,一些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学生的实训、实习条件不足,学生没有地方实习;一方面,相当一部分设备又空闲在那里,或利用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首先,要充分提高学校已有实验室的利用率,形成产学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一个对内以学生实践教学训练为主,对外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其次,要走出去。要充分利用企业、社会的设备、环境乃至师资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与长期提供实习条件、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成为学校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仍是各高职院校今后一个时期主要的工作。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生产车间、经营场地和设备,承接企业产品和零件的加工,培养学生具有真实环境下的实际才能,可有效地提高育人质量。第三,要请进来。要创造条件把企业引入学校,与之合办,建成校内实训基地,既有效利用了校内资源,又方便了育人。对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应把企业引入学校作为产学结合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6.要与产业界积极合作。与产业合作有多种方式,在校内也可以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通过向企业提供包括技术、培训、咨询、信息、管理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关注的是人才培养质量,而企业关心的是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要明确合作双方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考虑到各方的权益,找到双方在利益范围内的平衡点,构建校企“双赢”的运行机制。双方通过产学合作,优化教学和生产过程,既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作为学校还要考虑在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中,尝试创办实体,力争做到办好一个专业,成立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7.提高高职院校的变革和适应能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的影响下,高职院校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善于寻找战机,寻找攻坚的突破口,做企业想做但一时做不了的事情,做国家和社会急需要做的事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作用,强化团队精神和学习意识,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把自身建成产学结合的学习型组织,以提高竞争能力,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高职院校只有提高变革和适应的能力,形成产学结合型组织,才能参与到竞争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要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的培养,重在训练,重在实践。要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实际,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并重,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策,鼓励学生参加多种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证,以制度的形式形成我院的“多证制”教育模式,实现从知识传授为主向企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的转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大部分学生毕业时不仅拿到学历证书,还拿到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需要说明的是,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指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证书,也指人事部门的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部委及一些知名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要积极开展对外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面向企业、行业和社会需要,开展在岗职工的继续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走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要求。搞好短期职业培训,高职院校尚存在很大潜力。

(五)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形成长效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篇6

关键词:专业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06年,校***把“国家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立项作为提升办学层次,促进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础任务。自治区***、***府高度重视,把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立项作为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给予了***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以重点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凝练特色,强化措施,通过重点专业的建设带动国家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示范性院校的重点是专业建设、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辐射能力建设,其中专业建设是核心。为此,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加强3个国家示范性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以此带动其他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大发展,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3个重点专业根据不同的特点分别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采取“项目导向,学校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宁夏伊品集团有限公司、广夏(银川)贺兰山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等大型知名企业实行强强联合,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开展课程教学。畜牧兽医专业创新“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行业认知”、“综合技能训练”、“岗前强化训练”、“顶岗实习——就业”四个阶段完成高职人才培养,使毕业生具备“养、防、繁、销”专业能力。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创建工学结合的“531”人才培养模式,“5”表示学生在校的5个学期,“3”表示将学生在校期间5个学期分成3个教学模块,同时对应在校期间3个冬季供暖期在校内热能动力实训中心进行的三个阶段的实际技能训练,“1”表示第六学期的校外顶岗实习阶段,实现学生100%顶岗实习——就业。

二、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实现建设目标

2008年11月,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办公室,对全校专业优质核心课、精品课进行安排,制定课程标准,建设相关资源。2009年3月召开精品课程主题资料阶段汇报会,所有重点建设的26门专业核心课全部参加汇报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推动课程深入改革。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通过对宁夏生物技术行业企业的广泛调研,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生物发酵行业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职业素质能力模块、岗位基础能力模块、岗位核心能力模块和岗位拓展能力模块等四大模块的课程。

畜牧兽医专业构建基于“四段式”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岗位群分析专业核心能力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构建基于“养、防、繁、销”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生产性实训指导手册。根据核心能力构建基于“养、防、繁、销”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课程改革,按照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将专业课整合。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根据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相关职业岗位标准,对专业涵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分析,重点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中确定典型知识和典型技能。课程内容根据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岗位群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确定。将岗位“职业瓷格证书”和“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到各课程内容中。

三、以三大工程实施为战略,打连教学团队

教师是立校之本,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特色的教学团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实现示范性建设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在示范性院校建设中,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把“人才战略”作为第一战略,实施“名师”工程,“双师型队伍”工程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工程(三大工程),不断完善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

2007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引进“自治区313人才”冷晓红教授(高级工程师)作为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带头人,冷晓红教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生物制药行业的领***人物,她的加入提高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师资水平。同期,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从宁夏畜牧兽医研究所引进具有20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较强研发能力的专家张秀陶研究员为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在牛羊胚胎移植研究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技术能力。2008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从宁夏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引进我区锅炉检修行业的专家徐***高级工程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这三位教师就是学院实施“人才战略”中的“名师”工程的代表。

经过努力,学院逐步完善了适应示范性建设要求的进修深造与在职培训相结合、专家指导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制度规范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师培训体系”。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了教学团队水平。

四、以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完善办学条件

在示范性院校建设中,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先后与宁夏伊品集团有限公司、广夏(银川)贺兰山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宁夏大北农科技有限公司、宁夏恒泰元种禽有限公司、宁夏恒泰元种禽有限公司、华电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宁夏电力建设工程公司、新锐长城机床厂有限公司、银川迅雷网络公司等39家企业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设施。学校建有41个专业实验、实训室,机电类综合实训基地一个(3000平方米);实验实训仪器设备4657台(套)信息中心拥有计算机近1302台;有32个多媒体教室、4个语音室;拥有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根据建设项目需要,确定建设预算总经费为66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财***划拨2800万元,地方财***配套3000万元,学校自筹800万元。方案按年度对建设资金进行分配,明确项目建设进度及具体验收标准,对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制定保障措施,确保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完善的教学设施和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强化实践中不断增强。在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分项第2名的好成绩。高素质的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一次就业率对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五、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

本着“服务地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曾多次组织各系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其中就包括对农民工的再就业培训和为农民朋友提供技术服务。

人才培养模式篇7

【摘要】本文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应用电子专业为例,对建立以产业对接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初步探讨。分别阐述了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课堂教学与生产车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并详细介绍了他们对接的途径与模式,为高职毕业生在职场中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产业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职业教育所承载的重任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进几年,在新型工业化带动下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制造、钢铁有色、应用电子等一些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对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今职业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并不能满足其要求,面对这一新形势,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行业、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建立以产业对接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例,进行初步探讨。

1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发展

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二者相辅相成,后者决定前者,前者影响后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的生存越来越依赖于生源,而生源的多少取决与学校能否培养出符合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任何新专业的设置都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这就迫使专业结构必须与产业相对接,专业设置应站在市场的前沿,改革、改造、合并传统专业,淘汰落后专业,发展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接的专业;

而对于一个区域而言,无论过去产业结构多么优越,随着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不断淘汰高耗能的夕阳产业,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朝阳产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而朝阳产业需要人才支持,没有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其创建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要纳人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划中,使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对接,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本校应用电子专业对本区域及周边区域产业情况和人才需求做了认真而全面的调研,智能化是当前和今后电子技术发展的热点、重点,其应用相当广泛,智能电网、智能楼宇、智能监控、智能电器等领域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支撑,于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专业设置为智能电子新技术和智能监控技术两个方向;并与相关企业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能力标准。

2课堂教学对接生产车间

一切真知都产生于工作当中,用粉笔讲生产,用书本谈服务,在教室讲营销,这样不可能满足要求,必须打破传统“象牙塔”式的教学模式。本专业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把单位生产线引入校内,并探索与知名大企业联合办学。提倡教学走出教室,走下讲台,到生产服务一线“实镜”中去,通过教学、实训与社会实际嵌入式胶合。当然,最真实的并一定是最适合教学的,对于学生而言,他既要走向企业,也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文化素质,因此就需要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场景和教学媒体,整合间接和直接两方面的教学资源,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和实训,逐步实现学生“职业化”的目标。对于本专业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开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以小项目实训为主,中间以校内实训,特别是校内生产性实训为主,然后校外实训、实习逐渐增多,到最后顶岗实习,实现就业。教学实践中,教师是设计、组织、引导教学过程的主要因素。校内准备,到校外实现学生“职业化”,返校后进行总结、补漏、反思、提高,为下一次的校外实训做好准备,这样循环、提高,才构成了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校内(课堂教学)校外(生产车间)教学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然而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各自“量”的划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而且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校企之间广泛深入的合作,也必然要求一定的“量”。为此,本专业计划相关专业课程50%以上的为实践教学,并其50%以上安排在校外真实环境中。教学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系部进行了大量探索,校企合作进一步广泛而紧密,新增深圳富士康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华为、东莞光荣电子有限公司、深圳新三机电有限公司、长沙海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长沙科瑞特电子有限公司、长沙威胜仪表电子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成绩显著。

校内、校外教学同时也具有相对意义。校内相关课程的组织从生产一线的实际流程出发,理论教学为岗位(群)能力做铺垫,从各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群)生产服务的实际需要,并在校内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为校内的教学也能赋予“实境”意义而提供保障,同时与校外基地的教学密切配合,为职业能力发展打好基础。而校外教学的场所选择在校外,采取放任管理和继续进行书本知识的教授都是不可取,如何对校外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即“质”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校外教学的本质,并不在于49%或者是51%的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在校外,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整体上是否体现“教学”与“生产”过程的耦合。这样对校内教师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与校外教师经常交流,在了解职业岗位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理论的思考和实践探索,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做到心中有职业岗位要求,口中讲职业岗位的知识,手中抓职业岗位技能,把职业岗位的目标,体现在知识传授中、技能训练中和教学组织管理中。本专业的教师既是校内的教学人员,是校外“实镜”的管理人员,是用人单位的聘用人员,身份三者合一。学生在校外既要遵守学校的相关制度,同时也受制于与实训单位员工相同的管理制度,接受校内校外的统一管理。这样真正实现了课堂与生产车间的多方位对接。

3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与企业文化之间既有相似点又有明显的区别,二者都属于社会文化分支,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协调作用和激励作用;而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的一种教育文化,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文化为主的经营文化。

两者的对接对高职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一可以激发学习激情,有利于成才。学生通过在校外的实习实训,让他们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没有过硬的本事是很难在激烈竞争中有“立足之地”的,从而激发起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第二可以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成人。企业文化要求员工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队合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两种文化的对接可以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第三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就业。刚毕业的高职生大多过于理想化,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企业的机会,去感受企业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提高他们毕业后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第四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创业。因此,我们把学生不失时机的放到企业文化氛围当中,提升他们,让他们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企业。

人才培养模式篇8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动画 产学研互动合作

"抓***建、促三风、建三高"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的体现,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其中"建三高"是指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日益突出。怎样培养人才?怎样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自2005年以来,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在动画专业教学上一直都致力于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本论文就以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的动画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高质量大学生人才。

一、动画教学改革的目标--社会和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影视动画学科是集美术学、设计学、影视学、电影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的新兴学科,同时涉及到造型艺术中的绘画、雕塑以及设计等艺术。它是艺术、科学与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其综合性、特色性、专业适应性、社会需求性要求影视动画学院动画学科培养的人才具有:第一,必须了解产业及产业的市场特性;第二,必须了解和掌握基本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第三,必须具备基本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及创新、研发能力;第四,必须具备较好的审美与内涵素养;第五,必须具有团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如何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如何满足我国影视动画行业对适应行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紧迫需求,是摆在影视动画学院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既要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创造意识,也要有实际的动手能力,真正能参与到行业中去,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的真实需要。

这些决定了影视动画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是"建构产学研互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带学,以研促学,以学助产,形成有效互动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关注教育,介入教育,参与教育,推动教育,共同研究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流程、教育方案,并借助教育资源和人才来促进影视、动画产业良性的高效率发展。

二、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互动合作

(一)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

1.坚持"课程项目化"的理念,通过课程与项目的紧密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试验工作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课程项目化的教学目标是对研发动画的意识与研发动画的技能进行综合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是与动画专业密切联系的来自某动画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项目与任务;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课程项目化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使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在"课程项目化"的理念支持下, 2007年9月,动画教学实作班正式启动,并开设了专门的动画专业教学区域。动画教研团队对教学实作班的课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取自愿报名、精心挑选的方式,选拔了一批热爱动画创作、有着扎实基本功底的优秀学生。

教学实作班课程采用以项目为单位分组实战的方式实施教学,结合合作单位某动画基地、电脑报集团漫天下杂志、成都新华文轩集团、少年先锋报、龙门阵杂志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实作项目,进行能力提高培训教程和实作演习。现各组均有二维动画片成品、三维动画片成品、动漫读物作品发表成品、以及实作作品成品获奖,其中部分学生参与或***创作的《鹿回头》、《财主》、《塔塔日记》等作品被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爱画电影》栏目组选中,并播出。

学院对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专业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并且将动画、影视编导、动漫产品、互动媒体、戏剧影视美术、摄影等专业课程整合在项目之中,以项目来带动教学,有针对性地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紧密结合项目,在不同的课程中完成项目的不同任务。经过几年的教学过程,可以形成完整的学院自身的课程项目。最终能够实现将教学转化为产品。

2.坚持"教师先行、全面带动"的战略,通过教师带领学生组成教学团队进行项目研究来推进学院的科研建设

学院采取以教师自主承担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建立项目组的方式,进行项目研究。教师成为项目组的骨干力量,不仅对学生起到了指导示范的作用,带动学院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高水平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也有利于缩短教育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另外,教师的带领作用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投入的积极性,为学院营造出一种师生上下,齐心协力进行科研建设的浓厚氛围,并有利于推出成果。如青年教师王茜濡带领8名学生创作的动画短片《红色幽灵》(Red Spirit)在"'中国-欧洲'国际短片大赛"中荣获"最佳人气奖"。此奖项为大赛三个大奖之一,并且是中国唯一的获奖作品。

3.坚持"调整方案、行业认可"的策略,根据行业需要调整学院的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

学院构建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源动力就是来自行业对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学院开设课程、实施培养计划必须将取得行业认可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影视动画学院从生产管理第一线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请他们参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讲授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或者通过讲座、实习指导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合作开展科研活动。通过与行业人才的接触,专职教师更加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以设置社会需要的专业和培养方案;行业人才还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促进教学活动与社会需求接轨;吸纳他们参加科研活动,带动专职教师的科研成果尽可能符合社会需求,并及早进行成果向产品转化。

(二)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效果

1.提高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周边同类高校起到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实战为特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强化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该专业毕业生连续五年就业率达到97%以上,不少优秀毕业生已成为行业和高校动画专业的骨干力量,部分学生还在国内艺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各地高校、创意产业部门、动画企业来校考察学习络绎不绝。同时,学院成立了重庆动漫高校联盟,将我校动画实验教学平台作为重庆高校共享平台,免费培训高校动画专业师资,为推动西部地区高校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2.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发展。

由于成果显著,学院动画专业先后被***批准为"第一批部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教学模式获得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通过实战项目和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探索和总结,影视动画学院教师编写出版了《动漫角色设计》、《影视动画工程规划》、《动画原理与动画设计》等动画实践课程教材14部,已被全国80余所高校选用,对国内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影视动画学院也承担了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庆动漫影视高清数字技术支持平台建设"、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动漫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重点课题"重庆动漫产业发展及技术实力提升方案"、市教委科研项目"重庆创意产业平台建设及高校技术支撑研究"、"重庆创意产业发展与思考--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一)"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在认识层面上,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人才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仍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院的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走出象牙塔的意识和状态,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明显跟不上形势,进一步在校内加强产学研结合的舆论动员和***策引导,促进学院师生的观念更新,进一步增强面向市场应用发展、提升专业技术的能力问题亟待解决。

(二)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

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自实施以来,教育系统内部出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坚实的支撑力量,国家***、重庆市教委、学校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教育系统外,家长对这种培养模式的理解、参与和支持逐步增强,相关企业、动画学术协会主动积极地为学院提供咨询意见和资源支持,并提供实质性指导,已逐步形成一种参与、支持的社会氛围。但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尽管主战场在教育系统,主阵地在校园课堂,其影响却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级领导的进一步重视和关注,***府各部门、各系统的支持和配合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管理需更进一步完善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管理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如加强评分系统的合理性、加强对学生考勤的管理,建立良好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出台相应的配套***策,引导教师带领学生持续参与项目研究。虽说学院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及改革,但在强势推进产学研互动合作的大背景下,还显得不够同步和及时,在管理上还出现了一些弊端,在操作规程上有待进一步细化。

(四)师资队伍建设需不断提高和培训

动画学科是最能反映前沿科技和理念时尚的文化,由于其特殊的超前性,使其变化甚快,其蕴含的科技含量和观念需要我们教师要做出积极的应对和准备,师资建设尤为重要,适应发展,适应需要,快速接受和掌握,对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需要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才能落实"教师先行,全面带动"的战略。

(五)人才培养战略需不断提高和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篇9

    农学专业与管理学专业学科分类的特点表明农学专业与管理学专业学科差异性较大,专业特点不一,课程各异。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管理类(各种管理)工作的许多方方面面都有可能涉猎三农问题,就我国行***管理的总体状况和重心而言仍然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无论是管理组织比例还是管理人员比例,涉农数目都在60%以上。因此了解农村、精通农业和熟悉农学等均有利于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不同专业方向课程差异性概览与分析

    目前,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学科门类、专业方向设置较细、差异较大,但不同专业课程设置也有相同之处,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等五大部分,而且各个部分总课时数也有具体规定和一定的比例关系。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定(律)有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由学科培养方案可以看到,农学专业与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基本一样;专业基础课程中也有部分课程近似与类同;专业课程中部分课程相近似;选修课程中的部分课程也有相似的基础知识点和学科理论交叉点。所有这些都成为农学专业跨学科(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加上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扎实的基础研究条件。

    三、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1.有效利用公共选修课,积极选报相关管理方面的课程,并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要将所选报的管理类课程内容详细了解、扎实掌握,力争系统性听课并坚持课后交流与讨论。2.利用本校不同院系所开设的“双学位”辅修专业课程教学安排,积极选报有关管理类辅修专业课程学习,系统掌握管理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并获取相应的学位证书,相对而言该途径社会认可度更普遍、更权威。3.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选听相关管理专业课程,也可以借助网络学习网上的远程课程,收听、收看相关精品课程的视频和光盘等影视资料,学习和掌握有关管理类的课程内容。4.目前大学教育资源相对透明,同城高校相距较近,异校听课也较易实现,也可以通过同学、老乡、亲戚和朋友等渠道获得教学课件、教案、习题集和考题资料等方便自学。5.利用***书、杂志、期刊、教材和高等教育精品课程等资源自学相关的管理课程,掌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增强管理专业的兴趣爱好,在主专业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随时发掘第二专业素材和培养跨学科意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

    四、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模式,促使学生提高跨学科(管理类)学习的效果

    学生是主体、是内因,因此,在新生入学后,要及时地、多次反复地向学生阐明专业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这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另外,还要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双学位学业指导工作,要让学生明确跨学科(管理类)开设的专业课名称、开课方式、方法和学习目标等,按照高质量、高标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让感兴趣的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兴趣及就业(深造)目标,掌握要点、明确相关事项和存在的疑难问题等。争取及早准备,查找所需要的教材书籍和光盘等资料,让学生加深对农学专业和所跨专业的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对课程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要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延伸和找出异同点,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还要突出专业实践过程,促使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养成科学严谨、求是创新的学习风尚。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所跨学科领域的新思想、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等,激发学生对所跨学科的兴趣,实际调查结果表明,对所跨专业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也会促使或带动对本专业感兴趣,对所跨专业的学习也会促使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带动激情,激情激发热情,对于学生的好奇、探讨、争论等尽可能给以及时解答或引导。把跨专业学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等及时总结、纠(改)正,使农业高校在各自主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开展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逐步成为农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以适应社会多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农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模块化;培养模式;岗位

近些年以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很多高职院校都结合自身特色,围绕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各类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依据,却未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无法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相互促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究竟存在怎样的问题和不足呢?

第一,传统的培养模式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传统的培养模式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感觉难度大、枯燥,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没有实践教学的直观印象,学生很容易在课程结束时就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忘记。

第二,传统的培养模式中课程与课程间的联系不够。传统的培养模式中各科目之间各自为***,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有些课程在开设前需要完成先行课程的学习,有些课程在授课内容上有重复,有些课程在知识点上有交叉,传统的培养模式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

第四,传统的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很多专业都开展了和企业间的沟通,但这种联系相对比较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使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多,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课程安排不合理,挤掉了实践环节的时间,因而总是匆匆忙忙走形式,即使有实践环节效果也不大。

第五,传统的培养模式的考核方式不合理。高校现行的考试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考试形式单一,方式固定。期末的一次性考试不能决定学生成绩的优劣,不分专业和课程性质的“统考”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考试内容固定,侧重教材,只考学生的记忆力,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按照专业学习和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来选择、优化与专业技术、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只有避免了不必要的空洞理论知识,基于岗位技能进行人才培养,才能使学生具备真正的实践技能。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培养模式,“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创了一种开放式办学新格局,因此备受高等院校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的青睐。模块化是将学科知识体系、知识技能以模块的形式予以分解,每一模块对应一部分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既***,又有所联系。

一、根据具体岗位进行能力分解及课程设置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针对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从岗位群出发,明确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将培养目标设定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根据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设置了专业岗位能力知识模块;针对提升学生的专业及人文素质,设置了岗位能力拓展模块和职业素质教育与拓展模块;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了岗位能力提升模块、基础技能知识拓展模块和专业能力提升模块,通过各种模块化的设置真正达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体系,进行模块化教学

针对传统专业课程设置老化的特点,根据行业常见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整合相关课程,实现完全的模块化教学,这样有针对性的岗位模块教学,使得学生在毕业后无论从事行业的任何岗位都能快速的达到岗位的要求,实现零距离就业。

三、以真实工作任务驱动,加强校企合作,打破原有授课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给学生真实的岗位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模块教学中,以真实工作任务进行驱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公司企业紧密合作,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基于真正的工作任务,掌握基本工作流程。

四、双证融通,实务技能培养与职业证书集中培养相结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才培养模式10篇

学习

四好班子申报材料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四好班子申报材料,内容包括四好班子申报材料,四好班子建设申报。一、请看两组数据:1、两年内,区委区***府下达我中心的融资目标是:3亿,我中心实际融资金额是:6.6亿,超额完成融资目标一倍有余。2、物业收入1500万,大大超额完成上级

学习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管理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总结怎么写,酒店管理论文1500字。1.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较普遍大多数院校都将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也是学生找工作、实习的关键时刻,好多学生工作压力大,毕

学习

个人学习总结

阅读(24)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在培训中,我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德信心和决心。二、具体收获:⒈通过“小学英语教师新课标”和“小学英语国培计划”,等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

学习

战略成本管理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战略成本管理10篇,内容包括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和技巧,战略成本管理最新案例分析。对于什么是战略成本管理,不同学者的解释略有不同。在桑克和维加・哥维达列杰所著《战略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新工具》一书中的描述为:战略

学习

养猪成本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养猪成本10篇,内容包括养猪成本计算,温氏养猪成本。4、驱虫养胃。在仔猪生长到两个月的时候便要开始驱虫,然后每隔两个半月左右驱虫一次。驱虫的时候要根据猪的体重控制好驱虫剂的用量,驱虫时将驱虫剂拌入饲料中让生猪服用。

学习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阿昌族的风俗习惯,内容包括阿昌族的风俗习惯100个字,阿昌族德昂族的风俗习惯。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的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

学习

干部考察工作方案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干部考察工作方案,内容包括干部考察工作流程及步骤,干部考察方案怎么写。考察工作坚持以下原则:1、***管干部原则;2、德才兼备原则;3、群众公认原则;4、公开公正原则;5、好中选优原则。二、考察对象按照演讲测评实施办法,即:1选1、

学习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总结,内容包括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论文模板。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重点与要求本课程的重点是电路设计,内容侧重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较为复杂的功能电路或小型电子系统。一般给出实验

学习

低成本电影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低成本电影10篇,内容包括低成本电影收益排行榜,十部顶级低成本电影。何谓低成本电影?低成本电影,顾名思义,就是指相对于高成本电影而言,其制作投资成本比较低的电影作品。而究竟在多少资金投资范围内可以算作低成本呢?低成本和高

学习

内控制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内控制度10篇,内容包括内控评价手册和内控制度汇编,内控制度新做法。(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1.内部控制认识偏差。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成本、资产、会计制度的控制。因而只重视产销环节的控制,忽视内部控制内在

学习

plc控制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plc控制10篇,内容包括plc十大经典控制程序,plc控制应用示例。上世纪80~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

学习

客房控制系统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客房控制系统10篇,内容包括精心挑选的客房智能控制系统,客房管理系统用哪家。1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系统的概念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管理方式,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的出现能为客人提供更人性化、个性化的服

学习

训练训练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训练训练总结,内容包括训练心得体会万能模板,训练心得总结通用模板。之前就听说xx市教育局为本次的培训特地邀请了几位国内知名的专家前来讲座,为自己有幸参加20xx年xx市中小学田径教练员培训班学习而感到庆幸。x月9日下午我

学习

品德德育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品德德育论文,内容包括毕业德育论文,经典德育论文资源。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二)现行学校品德测评的误区德育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品德测评。它是对个体德性状态的测量和评价,即用数据描述德性结构状态,并依据一定的道德

学习

电商人才培养模式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人才培养模式10篇,内容包括电商人才培养方案,电商的人才如何培养得好。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时,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掌握并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强能力型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习

浅谈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包括多样化人才培养技术,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文章首先探讨了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接着对中国高等教育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关键词:高等教育;多样

学习

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包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摘要:21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突出的矛盾就是“高科技与低素质”的矛盾,不解决这一问题,高等教育

学习

实务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实务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内容包括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院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摘要】在检视我国卓越法律人才背景下的实务化教育发展现状基础上,针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提出健

学习

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内容包括核安全工程专业遴选,重大安全工程研究方向。摘要南华大学自2008年承担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习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包括医养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摘要:随着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普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为高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