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篇1
积极构建交流平台 齐心协力促行业发展——第二届全国智能建筑行业协(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召开
大连市智能化专业委员会主任 汤勤荣:推进智能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重庆市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王正中:坚持双向服务 促进行业发展
南京邮电大学 黄筱淑:努力搭建企业与***府相关部门沟通的桥梁
四川省通信学会建筑智能化专委会、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工程设计智能专委会秘书长 黄兆雄:利用专委会专家资源为企业培养智能化人才
福建省建筑业协会建筑智能化分会副秘书长 潘晶:依靠***府支持 实施有效监管
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李家阳:规范行业先从制定规范开始
广西建筑业联合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韦彦:发挥专家作用 重视行业监督
陕西省建筑弱电专业委员会主任 陈嘉伟:依靠专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协会搭台 专家唱戏 企业受益——海康威视召开智能建筑专家研讨会
引领视听领域发展潮流——2009中国国际视听集成设备设计与技术展在京举行
海康威视,矢志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专业公司和全球安防产业的领跑者——访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蒋玉峰
广东省高校“管理型”节能应用研讨会圆满召开
走近中控 见证卓越——“绿色科技看中控”行业媒体交流活动侧记
探讨电子配线架最新技术——以色列RiT电子配线架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探讨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
能耗监测管理平台与楼宇自控系统的结合应用
论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精确节能
浅谈智能化专业与其它专业同步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立法保障建筑节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10月1日起施行
建筑智能化技术与节能
节能建筑将获“能源护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试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
定性定量结合 分级标识能效——《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解读
建筑能效理论值计算测评及软件
民用建筑能效实测及方法
深圳达实“节能灯塔计划”硕果累累 节能量累计将超过6000多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近5万吨
加快工程标准化建设 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机房建设与国家标准
中国建筑电气技术规范简介
提高公共建筑能效的关键——加强暖通与控制系统综合标准建设
安防标准与智能绿色建筑
智能绿色建筑与标准
电子会议专业国标推动技术创新
数字家庭发展与标准化工作进程
发挥引领行业作用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首届智能建筑行业协(学)会工作座谈会综述
为楼宇经济保驾护航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行业管理
立足企业发展 拓展服务领域
陕西智能建筑行业正在崛起
“中部地区崛起·安徽智能建筑发展论坛(黄山)”成功召开
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全球Wi-Fi峰会首次在中国召开
加强运维管理 推动智能建筑产业发展
TAIDEN全数字会议系统技术
新型数字化居家式养老社区解决方案
浅谈剧场、演播大厅的空调系统设计和控制策略
优科漫IBMS介绍
六类布线系统测试之探讨
光纤布线的未来会更美好
构建新一代安防网络——科达ViewShot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介绍
基于对象模型的通用网关设计
数字视频公共安全监控系统组网模式的研究和应用
LED感应灯与智能建筑照明
基于LonWorks总线的中央空调空气处理系统工况模拟技术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厦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
立足于国际市场上的民族企业——访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庆东
十年磨一剑 未来更辉煌——专访铭基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钢
智能建筑篇2
关键词:智能建筑;要素;生态建筑
一、智能建筑:21世纪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计算机、现代通信和自动控制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信息交互时代。高新技术也逐渐渗透入建筑行业,建筑的智能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智能建筑、智能住宅小区发展十分迅猛,智能建筑作为21世纪建筑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国际性主流趋势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建筑的构成必须具备三大系统:一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主要是对现代化建筑中所有的机电设备和能源实现自动控制。二是通讯自动化系统(CAS),主要指电信网络、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三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S)。还有防火自动化和安全保卫系统。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德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与仿效。近年来,美国新建和改建的办公楼有70%为智能建筑,总数计上万座。日本从1985年开始建智能大厦,并制定了从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到本世纪末将有65%的建筑实现智能化。英、法、德等国家也相继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发展各具特色的智能建筑的潮流。
我国智能建筑的建设始于1990年,北京的发展大厦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随后建成了北京燕莎中心、上海商城、广州世贸中心等一批具有一定智能功能的大型化公共建筑,最成功的上海博物馆的智能化系统,居国际先进水平。“上博”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青铜器、陶瓷、书画等21个门类的12万件珍贵文物。“上博”大厅入口两侧各有一台触接式电视屏,只在观众在所需要的项目色块上轻轻一点,画面上即刻出现你想了解的内容,并伴有概况介绍,可了解馆内各个展览馆的位置、藏品种类及特点。如果走累了想休息一会儿,触接屏便会告诉你餐厅、茶室、酒吧的位置。文物是国宝,安全保卫更是博物馆的重中之重。馆内设有中心监控室,一旦出现情况,馆内警报保安系统便会自动启动,布成罪犯无法逃匿的罗网。智能建筑的发展将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如电子、电力、邮电、机械工业等。智能建筑作为高新技术的生长点之一,所带来的综合效益也相当可观,有较高的回报率和节能效果。据统计,智能建筑比常规建筑节能30%。
二、智能建筑必须把握“环节”
智能建筑在中国走过了十几个春秋。业内人士对智能建筑的认识有混沌逐步走向清晰,建筑智能化市场也从混沌开始走向有序,***府相关部门对建筑智能化市场的监督的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强。专家指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化市场。面对庞大、混乱、超高利润的智能建筑市场,建设各方的注意力已经不仅在智能建筑的内部和概念的认识和深化,而且是越来越重视如何合理地进行建设这一实质性的问题。据工程学的观点,规范而且科学的建设过程应该包括八个方面。
1.客观、***的需求分析是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
作为***的专业工程师,应该做到设计有主见。业主提供的需求不能认为是绝对正确的;相反,一般情况下,业主提供的需求往往偏向于求全、求高。专业工程师应该多做到细致的比较和沟通,与业主商议确定最终的选择方案。作为业主,应更多考虑实用上的要求,而不要在技术细节上给予设计师太多的限制。毕竟,相同的目标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手段,目标才是客户真正需要关心的。
2.严谨、合理的方案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关键
“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到,工程上5%的偏差和修改是允许的。设计工程师不能因为要消灭5%的允许偏差而不合理地提高95%的性能,尤其是在不同性能之间价格相差悬殊的时候。
3.全面的系统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础
系统设计在方案审批后进行,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按习惯施工***的深度绘制出详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只能绘制出介于现行初步设计和施工***之间的技术设计***纸,可称之为系统设计施工***。系统设计施工***已基本完成各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系统解决方案、管线路由、电源供应、系统接地等主要构件的设计,也必须完成与建筑主体专业和其他设备专业的配合工作。完整的、全面的系统设计***作为日后的招标、投资工作、优化设计等的需要。
4.优化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合理化手段
智能建筑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的时间差造成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因素大大增加。所以,系统的集成商在投标时和中标后,必须根据总体(下转第76页)(上接第72页)设计方提供的系统设计施工***和招标文件,在满足相应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技术的发展和自身产品的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得出符合标书要求的既先进又最经济的方案,在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前提下按“低价者得”的原则评价。中标后的系统集成商应在总体设计方的指导下,根据系统设计施工***和具体的产品自行或委托设计方再进行优化设计,并经总体设计方统一后报业主批准实施。优化后的设计方案既要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又要优化配置并尽可能的减少业主的投资成本。技术经济性应是优化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物的关系非常密切,系统集成商必须对建筑物功能本身有充分的理解,才可能做出符合该建筑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优化方案;必须对安装工艺有丰富的经验,才能符合国家标准,才能通过质监部门的验收;必须掌握控制、通讯、计算机等主要的技术和产品性能,才能达到二次集成的目的。这三个必须是优秀的一次集成的必要条件。
5.深化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实施指南
产品安装方式、接线方式、电源供应方式等具体工艺不同,所以设计方不可能在产品确定之前绘制出详细的施工***。在优化设计完成后,应由系统集成商或有实力的设计院根据优化设计资料和中标产品的技术资料完成传统意义的详细施工***。详细施工***应经总体设计方确认批准。确认后的详细施工***具有明确的设计责任和强制性的工作效力。任何人不能随便对施工***进行修改和变更。
6.规范的安装调试是智能建筑建设的有力保障
智能建筑的发展是以往技术的积累,以往建设经验沉淀反映在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法和严谨的施工规范上。智能建筑的施工过程必须遵守现行的规范和规定,必须有有效的监管。批准后的详细施工***具有法定的指导意义,不能随意修改。此时的系统集成商等同于传统意义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的天职就是“按***施工”,任何施工中的变更必须经总体设计方确认,否则就容易发生于原批准标准不符的质量问题。
智能建筑的建设应充分重视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要在设计上、实施中、管理上将设备物尽其用,让业主的投资落到实处。
7.全面的客户培训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必要手段
由于智能建筑的高速发展,设备及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不可能要求管理公司员工不经过培训就能熟练的操作系统。所以必须在系统竣工前后,系统集成商必须对业主的有关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
8.及时周到的售后服务是智能建筑建设发挥效益的保证
售后服务包括保养、维修、改造和系统升级等内容。
三、生态建筑:建筑市场的“绿色***”
2000年4月13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科联促进地区生态发展、规划与管理研讨会上,与会的26个国家的100余位环境问题专家为浙江金华的生态建筑所折服,盛赞这一发明为人类建筑的发展开创了新模式,树立了环保的成功典范。
生态建筑在设计上有三大特点:一是地下建有沼气净化池;二是屋顶覆土种植或养殖;三是墙体垂直绿化。生态建筑采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粪便和污水,外排水接近或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为就地、分散、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闯出了一条新路。同时,生态建筑节土、节水、节能,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
智能建筑篇3
关键词:华东智能建筑优势WTO挑战
一.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中心、嘉兴市行***中心、东阳市行***中心、安吉县行***中心、永康市行***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4.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华东地区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苏)学会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在举办报告会、展览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争取举办国际智能建筑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学术地位与声誉。
5.加强宣传,提高建设业主的认识,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过于迷信,必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既然“智能”就应该无所不能,更有甚者将该项目的投资仅作为提高“身价”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物业管理重要的基础,认识不到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资能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因此,建议应该有国家***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制性的将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纳入正常轨道,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6.协助***府搞好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培训工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水平
据了解,国家人事部将在2003年6月第一次开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其中,建筑电气业属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师大部分也要参加此系列考试。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编写复习参资料,建议华东地区也要作好考试复习培训工作。最后作者衷心希望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业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在业主、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家努力下,营建出更多的高质量优质智能建筑工程。新晨:
参考文献
1.徐兴声,《WTO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4.4,P34—P38
2.路更可,《试论面对入世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发展的对策》,《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2.2,P31—P34
智能建筑篇4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建筑与技术;系统整合
中***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建筑的出现使得整个行业实现了设计方式的变革。在智能建筑设计的情况下,更多强调的是电子技术与其它技术的相融合。智能建筑设计要求的是能够实现一个容纳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人工照明以及信息交流系统综合使用的结构。同时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对智能安全防护、智能运行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新的需求。在具体的呈现方面,包含了在进行建筑设计中的弱电设计、热能设计以及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的设计等方面内容。
1 智能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所谓智能建筑设计,指的是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采用集成技术的手段来进行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
智能建筑设计本身是智能化技术与新兴科技共同发展的产物。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囊括了信息化应用的内容,安全系统建设以及设备管理等。通过建筑设计的方式,将建筑设计与系统的应用、建筑管理的内容巧妙的集合,使人们享有更为高效、便捷、全面的建筑居住感受。一般说来,智能建筑的实现包含了五个自动化,分别为楼宇建筑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信息自动化、保安自动化和消防自动化。通过多重自动化手段的综合应用,实现办公自动化效果的最终呈现。
2 智能建筑设计的原则
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建筑的自动化效果呈现。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飞速进步的阶段。所以建筑的发展必须与科技融合,通过这种融合来推动建筑智能化发展,实现建筑设计效果的提升。
3 智能建筑设计的目标
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的目标达成方面,主要的目标有三个:
首先是建设设计效率的提升。所有智能化手段使用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效率。
其次使实现建筑设计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智能化建筑设计在前期需要有比传统建筑设计更高的投入。但是这个投入将对后期实现建筑设计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建筑设计的智能化管理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方面是更好的推动未来技术的灵活性发展。在建筑设计的初期,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应用,能够对整个建筑设计的规划起到全面的规划。这个规划中涵盖了远期的目标实现。通过在设计中进行智能化手段的融入,促使未来的设计规划更为协调也更为便捷。
4 智能建筑设计的整合手段
4.1 弱电系统与建筑系统的整合
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是网络。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不同的系统整合。在进行弱电系统布局时,使用智能建筑设计的手段,能够保障整个设计的规范化,同时也提升弱电布局的系统化和高效化。
在进行弱电系统的布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进行信息传输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在进行弱电布局时,通过合理的布局来进行弱电布局系统的整体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水、火、电等方面因素布局的影响。同时在进行弱电布局时,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求,还应该适当的增加设备和空间的灵活性设计,以为后期进行布局的改善提供便捷。
4.2 热舒适系统与建筑系统的整合
在热舒适系统的设计方面,也要考虑智能建筑系统的需求,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进行合理规划。在进行建筑系统布局的过程中,智能建筑设计相比传统的建筑系统设计来说,在能源的消耗方面的比例增加。因为在智能化实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大量的电子设备的应用,所以在电能消耗方面的比例增加不少。在进行智能建筑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节能的需求,促使热舒适系统的设计能够更好的与整个智能建筑设计系统结合起来。具体的实现方面,主要是借助暖痛空调设备与自动控制系统的结合,促使在进行采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实现整体能耗的降低。如下***所示。
***1 天棚回风系统示意***
***1采用的是天棚回风系统。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借助回风的方式来进行室内采暖效果的保持。这种方式的应用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对热能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满足了智能设计的基本目标要求。
4.3 人工照明系统与建筑系统的整合
在进行人工照明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到智能设计的要求,实现人工照明设计的智能化。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照明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整合化的设计规范,促使建筑范围内的照明主要通过智能化的开关来进行控制。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尤其是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内,灯光的控制是通过一个开关来进行实现的。但是这种控制方式使整个环境内的灯光都是一样的效果。但是在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打破了这种传统的灯光照明设计理念,转而以智能化的灯光设计为目标。不同的人依据不同的需求可以进行范围内灯光使用的智能化调节。
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灯光的调节转而是以遥控的控制为主。在每个单独的区域上方都会建设有专门的感应部件。在具体的灯光调节方面,依据不同空间的不同需求,通过遥控开关就可以实现对自然采光的智能化把控。而在具体的实现的方面,还可以将人工智能化的元素融入到灯光设计中。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远红外感应来实现对周边区域灯光和设计的整体把控,从而实现依据人的具体需求来进行灯光的感应设置。比如人经过的时候,系统感应到人的存在,灯光会自动打开,以方便人对灯光使用的需求。而人离开后的一定时间内,当系统感应不到人体红外的存在时,则会自动进行灯光的熄灭。
4.4 自然采光系统与建筑系统的整合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采光的利用不到位往往会造成室内空间存在黑白分明的两种区域。在有自然采光的地方,光线很强,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开展。而在没有灯光照射,尤其是背窗的区域,往往光线又很难满足日常对灯光使用的需求。所以通过进行自然采光系统与智能建筑设计的结合,能够实现对自然采光的合理利用,将更多的自然光通过光线控制器的使用来进行合理的调节。目前在行业中常见的采光控制系统包含了基本的自然采光控制系统、自动这样设备以及不同类别的遮阳玻璃使用等。
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目前许多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使用了自动遮阳百叶。自动遮阳百叶的核心部件为室内光感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对光线的强弱进行感应。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自动遮阳百叶可依据光线的强弱情况,其可以实现自动的收放,同时也可以自主的进行转动角度的调节,从而促使室内的光线始终能够保持在舒适的限度内。
5 结论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传统的设计虽然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需求,但是在实现对资源合理利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近年来,智能建筑设计的概念开始在行业内广泛普及。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整个建筑设计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当前的建筑设计领域中,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不再停留于传统的居住要求,同时也增添了对舒适度等方面的更多需求。因此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重点就建筑设计的智能化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弱电系统、热舒适系统以及人工照明系统和自然采光系统与智能建筑设计的整合探讨,指出了目前智能设计的主要设计实现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未来的建筑设计领域中,智能化应用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并推动建筑设计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元正、建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典文献选编[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2]张瑞武.智能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智能建筑篇5
建筑智能化一般是指该建筑物内具有楼宇设备自控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网络系统(CAS)。这三大系统是大项,每个系统中标还有许多不同的子系统。如楼宇设备自控系统中包含有: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等。按细分,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有冷冻室调的监控、热源设备的监控、供配电设备监测、给排水设备的监控、电梯设备的监测、照明设备监控等。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又有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系统、访客和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
办公自动化从广义上讲即计算机取代人进行办公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的具体内容工作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这里仅指办公自动化系统,即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承担一般常规的办公业务活动,如一般文字处理、文档资料管理、电子邮件、统计数据处理等。至于部分经营管理系统等则由建设单位根据自身需要而自主开发应用软件。
通信网络系统内容繁多,实际上包含各种语音、文字。***象、信息的通信网络系统,与语音与传真服务系统、数据消息处理系统、可视***文定位、可视电话定位、会议电视系统、数字无绳电话系统、楼宇电视系统、数字无绳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扩声系统、公共广播系统、音响系统、同声传译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可以说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涵盖了弱电系统的所有范围,涉及专业面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智能化系统的建筑物对建筑师的建筑设计要求也高了。智能建筑的设计需要智能化设计人员与建筑、暖通、电气(强电)、给排水、结构等各工种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
二、建筑智能化设计针对建筑的要求
智能化建筑物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先进设备和系统的进人生活正在迫使建筑环境与这种变化相匹配。
建筑智能化设计与建筑师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智能化系统进入建筑物,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的一些做法。具体有:
l、各个智能化子系统有各种不同的设备,如楼宇自控设备、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闭路电视监控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等。需要各种设备机房设置。
2、各个智能化子系统有各种不同的管线,如光纤、同轴电缆、通信电缆、控制电缆等,需要有竖井作为垂直通道;需要有吊顶作为水平通道;需要有架空地板、网络地板、线槽等作为室内布线通道。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在方案阶段就要考虑到这些机房的布局,面积大小;弱电竖井的配置;吊顶、架空地板等则需考虑层高。如果建筑未提供智能化系统足够的空间,则智能化设计要满足功能的要求也是困难的。
三、智能化建筑的设备机房设置
设备机房设置的数量、面积大小因各建筑物规模功能不同而不同。现以一幢2万平方米左右的高层办公建筑为例来说明。
1、消防控制室
一般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建筑物均有消防控制室。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集中报警系统,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一台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装置、消防广播装置、消防电话装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等,还有直流24V电源。消防控制室面积15-20平方米左右,3×5或4×5(宽×长)即可。这既考虑到消防设备的安放,保证消防值班人员有一个应有的工作场所,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考虑到值班人员休息和设备维修的面积。
消防控制室是火灾扑救时的信息、指挥中心,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般消防控制室设置于建筑物底层,门向外开启,最好直通室外,门应为防火门,建议为外开双扇门,门宽1200mm-1500mm.
消防控制室周围不应布置电磁干扰较强及其它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
建议消防控制室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架空200mm.最好设吊顶。对于一个建筑群,则设置消防控制中心,其面积适当扩大。
2、BAS中央控制室
设置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建筑物要设置BAS中央控制室。BAS中央控制室的位置应尽至靠近控制负荷中心,主要指冷冻机房。注意远离变电所等电磁干扰源,并注意防潮、防震。BAS中央控制室面积一般为15平方米左右,并应适当考虑工作人员值班、维修及休息所需的面积。
BAS中央控制室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架空200mm.当BAS中央控制室长度大于7m时,要设两个外开门的出口,门宽小于1m.建议采用防火门。
如果建筑物中所有智能子系统设备均集中设于一处,形成控制信息中心,则该中心面积为40-120平方米不等。
3、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
在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建筑物内设置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内置网络交换机、网络互联设备、主配线架。机房一般设置于地上
一、
二、三层,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人区和网络接口。机房内应有足够保证设备运输方便,门应向外开启,建议采用防火门,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架空200mm.其楼板荷载可按5.10~7.5KN/m2设计。
由于各建筑物计算机网络要与因特网相联,所以机防要靠近外墙面,及靠近接入网引人方向。
4、通信机房
一般建筑物均有电话系统。对于电话用户较多的建筑物要设置虚拟交换机,其机房20平方米左右。对于宾馆则设置程控交换机,其机房面积20平方米左右。当电话用户不多的建筑物单体可在底层设置电话交接间,其面积一般不小于10平方米。
通信机房、包括电话交接间一般设于具有外墙的房间,以利于进出线。通信机房门应向外开启,建议采用防火门。机房可与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设置在一起,其共同面积约40平方米。
5、闭路电视监控室
设置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的建筑物要设置监控室。监控室当设置在环境噪声较小的场所,其使用面积根据设备容量确定,一般为12-50平方米。根据目前举例的建筑物,监控室面积小于20平方米即可。
监控室门宽不小于0.9米,高度不小于2.l米。门向外开启,建议采用防火门。监控室采用房架空200mm.
对于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建筑物具有消防控制室,其监控室一般与消防控制室合用一室,面积则为40平方米左右。
6、电视机房和卫星电视机房
电视机房的设置较为复杂,现分几种情况说明
具有自办节目的前端,应设置单独的前端机房,其使用面积宜为20平方米;具有自制节目功能的有线电视台,可设置演播室和相应的技术用房。演播室面积大小根据实际需要,其天幕高度为3.0-4.5米。演播室噪声应小于NR25.技术用房面积及间数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般有播出机房(总控室)、备播室、化妆室、剪辑室、配音室、维修室等,还有一些办公用房。
对于一般用户的建筑物则仅需在市有线电视进线处(靠外墙面)设置一间面积为10平方米的电视机房即可。住宅建筑则不必设电视机房。
对于设置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的建筑物,则要在电梯机房层或屋面设置卫星电视机房,其面积约为15-20平方米。在屋面还要设置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接收天线安装位置应避开接收电波传输方向上的阻挡和周围的金属构件,并应远离公路、电气化铁路、高压电力线以及工业干扰等干扰源。
电视机房和卫星机房采用外开双扇门,门宽1200-1500mm,建议采用防火门。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架空200mm.
7.广播室
设置有线广播系统的建筑物要设置广播室。当有消防控制室的建筑物,广播室可与其合用。当有电视播放的建筑物,广播室可与电视机房合并设置。
广播控制室的技术用房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确定:
一般广播系统只设置控制室,当录、播音质量要求高或者有噪声干扰时,应增设录、播室。
大型广播系统室设置机房,录播室、办公室和仓库等附属用房。
广播控制室面积约为15m2,录播室面积约为40m2.门向外开启,建议采用防火门,门宽不小于1米。采用木地板或塑料地板,当配线较多或要求标准较高时,可采用活动地板,架空200mm.楼板、地面等效均匀静荷载3KN/m2.
8.声控室
对于设置扩声系统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多媒体报告厅等要设置声控室,设置扩声、控制设备。声控室一般设置于***台、讲台一侧,面积根据功能、规模、档次,一般为10-20m2.体育场馆扩声机房设备较多,分为主机室,播音室、控制室,其面积稍大,约40m2左右。
9.控制室各种各样的智能化系统具有各种不同的控制室,如LED显示系统控制室。大屏幕公共显示系统在一些会展中心、车站、港口、金融交易场所,体育场馆等应用广泛。在设置大屏幕公共显示装置的附近要建控制室,面积10-20m2左右,建筑要求应按计算机房的基本要求,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架空200mm,计算负荷4.5KN/m2.设置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主教室建议设置控制室,其面积约为6-10m2左右。
10.风除上述机房外,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还会有其它各种各样的设备机房。如对于档次较高的国际会议厅,要设置同声传译系统,则建筑物内配置同声传译机房及译员室。同声传译机房面积一般20m2左右,译员室5m2左右,译员室数量根据语种多少而定。部分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比较重要,则要设置UPS室,计算荷载6KN/m2.有的工程需要设置酸性蓄电池室,则要采用耐酸地面。如在停车场管理系统,则要在车辆进出口出设置管理室,面积约为10m2左右。总之,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各种各样的智能子系统设置相应的设备机房。
四、智能化建筑弱电竖井设置
1、传统建筑中,弱电管线一般只有电话、电视管线,大部分建筑物中垂直干线一般沿墙体暗敷(或明敷),使管线到达各楼层。这种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目前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垂直管线的敷设要求。垂直管线沿邀陪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影响墙体结构,物别是大量管线的集中穿越
给安装施工带来困难
不利于管线检修
不利于系统扩容及改造
在近几年设计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内,基本上都设置竖井以用于垂直干线的敷设。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弱电工竖井与强电竖井一样普通采用。竖井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规模、建筑物的沉降缝设置和防火分区等因素确定。
选择竖井位置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直靠近各种设备机房
不得和电梯井、管道井共用同一竖井。弱电和强电线路,一般应分别设置在弱电竖井和强电竖井内。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弱电与强电线路应分别布置在坚井两侧或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强电对弱电的干扰。
避免邻近烟道、热力管道及其他散热量大或潮湿的设施。
在条件允许时宜避免与电梯井及楼梯间相邻。
3.竖井的井壁应是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竖井在每层楼应设维护检修门并应开向公共走廊,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丙级。
竖井面积大小除满足布线间隔及弱电设备、端子箱布置的必须尺寸外,并要留有不小于0.8m的操作、维护距离。
各楼层的竖井需上下层相应对齐,便于垂直干线线缆敷设。
4.弱电竖井内布置有所有智能化子系统的设备和管线、桥架。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就有各楼层设置的各种控制模块、端子箱、火灾报警总线、联动总线、手动启停重要消防设备的控制线、消防电话线、消防广播线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筑物,各楼层弱电竖井兼作楼层设备问,内设置楼层网络网络交换机、配线架等,竖井并不单单是走线的井道。有时竖立井内还要设置电话分线箱,电视分配器箱等。所以说对于建筑来说竖井关非可有可无,不但要有,而且要一定的面积。
5.计算机网络系统,楼层设备的数量应从楼层配线架至信息插座水平布线的长度距离来考虑,当水平布线的长度在范围内,可设置一个楼层设备间。当超出这一范围,则要考虑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设备间。当楼层设备间仅当计算机网络系统单独使用时,其面积为l.8m2时(1.2深×1.5宽),可安装个单孔信息插座的工作区所需的连接硬件和相关设备。一旦单孔信息插座超过200个时,可在该楼层增设设备间。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与面积对照加表一所示:
如果弱电竖井为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共用,则弱电竖井面积大于上表所列面积,一般要达到4m2.当然,对于住宅建筑来说,房屋开发商为了提高住宅用户的使用面积,而限制公共面积。则竖井也可以小一些,但那只能在竖井内走线,有关部门设备只能放置于公共部位的墙壁上,实际上这是不可取的。
各楼层弱电竖井内要在楼板开出宽300mm的洞,以使布置桥架和管线。当设备、桥架、管线安装完毕后,该洞以防火材料封堵。
五、智能化建筑水平布线对建筑的要求
解决智能化建筑垂直干线的敷设问题,则还存在水平布线如何走,而且水平布线量更大,面更广。传统布线一般沿顶板,地板暗敷,这对少量管线是可以的,但对具有众沿多子系统的智能化建筑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
智能化建筑水平布线方式的确定,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情,它不仅对该建筑的经济指标或效益有直接影响,而且对该建筑的环境有很大影响。我们很难设想在一幢智能建筑中由于水平布线方式不合理,而造成空间压抑或使用功能单一的后果。
下面就主要几种水平布线方式加以说明。
1.桥架、线槽布线方式
这种布线方式即采用金属的桥架或金属的、塑料的线格布线,在通道吊顶内敷设。这种市线方式目前是常用的。它有安装简单、配线容量大等优点。但缺点是该建筑物一定要有吊顶。且桥架、线格安装在吊顶内,容易造成与通风管、给排水管道等抢占空间,引起净高降低。采用这种方式布线时,一定要与通风管,给排水管配合好。有的工程中采用塑料线槽沿墙明敷布线也是有的,但也需要建筑处理好墙面装修,否则要影响美观。
2.金属管布线方式
采用金属管在吊顶内敷设。这种方式施工简单且投资小,但对于众多智能化子系统来说,很多管子排列也是麻烦的。
3.网络地板布线方式
网络地板是近几年来发展的新产品,比较适用于智能化子系统的布线。它的主要缺点是投资大,普遍采用尚有困难。其优点是布线方便,容量大,而且强弱电线路可通过隔板分开;当工程完成后,如要变更线路,增减线路,出线口引出均很方便。特别适用于一些设备机房、计算机中心、、微机教室等场所。这种布线方式也影响层高。
4.架空地板布线方式
这种布线方式是利用架空地板与原楼板间的空间布线的方式。在夹层空间中一般采用线槽布线。其优点是布线简单,维护方便,适用干线路变更频繁,自动化办公设备较多的场所,主要缺点也是以牺牲建筑物层高为前提。一般架空200-300mm.
5.扁平电缆布线方式
这种布线方式是在楼板上辐射扁平电缆,并用胶带固定,盖上方块地毯的布线方式。其优点是敷设线路方便,维护简单,但缺点很多,贬平电缆不能辐射在通道上,重物下;投资大。主要问题安全性差,会由于摩擦平凡损坏贬平电缆保护层,产生不安全性。这种方式对建筑物的层高基本无影响、但应用不多。
其它布还有几种布线方式不大有实用意义就不介绍。一般水平布线采用上述几种方式来解决。如在通道中采用桥架、线槽或金属管线布线,当然较大量的信息点用户的场所则采用网络地板或即空地板布线。我认为不管采用吊顶还是地板,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层高。在保证房间净高的情况下就必须增加层高。
智能建筑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节能设计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能源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而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社会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占到三成之多,尤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高耗能建筑也越来越多。因此,节能建筑的研究与设计迫在眉睫,对优化当前社会的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建筑设计和电气设计两方面,阐述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思路,希望对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和能耗控制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一、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的发展
1.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在迎接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概念,定位于通过各种新设备、新技术、新管理思路等[1],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全世界范围内,第一幢智能建筑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哈特福特市,从此引发了全球建筑行业对智能建筑的关注和研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智能建筑的概念也越来越成熟。从起初为了智能而智能,推崇高科技堆造的设计理念,到如今真正的以人为本、强调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设计理念,智能建筑向着实用化、舒适化、可持续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但很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业内对于智能建筑的认识和设计理念、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尚未统一,很多建筑顶着智能的光环,实际利用率却很低,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这也正是本文的写作初衷,希望能给当前的建筑节能带来一定的借鉴。
2. 建筑节能
我国的建筑耗能通常包括采暖、降温、电气、照明、炊事等所使用的能源,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用途能耗不一,其中以采暖耗能居多。这与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设备效率低下有关。在建筑设计上,我国的建筑外墙、门窗、顶盖等传热系数均为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6倍[2]。因此,在节能设计上,我国建筑行业任重而道远。
二、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
1. 环境规划
城市建筑中,受到地段、环境、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很多建筑忽略了其微气候环境,在房屋的走向、间距以及与周围建筑的整体关系上关注较少。智能建筑在规划时应尽可能按照主导风向、太阳位置等因素来选择房屋朝向,我国大部分地区应遵循南北朝向,按照地区不同适当调整角度,可以在夏季减少太阳辐射,同时在冬季增加太阳辐射,从而节约建筑保温能耗。
2. 外墙及屋顶设计
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进行墙体保温,外墙的保温可以分为外保温、夹心保温和内保温。内保温是将聚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珍珠岩板等保温层设置在墙体内侧,再加上防护层。外保温将保温层设置在墙体外侧,采用耐碱玻纤网布和聚合物砂浆组成的纤维增强层或钢丝网防水水泥砂浆做保护层,保护层厚度一般设计为5-8mm。对于严寒地区,可设置中层保温,由主题墙、保温层、围护墙3层通过拉结筋连接起来,墙体厚保温性能好。其中,首选外墙保温[3]。
屋顶通过架空、加保温层等方式隔热保温,但要选择新型轻便的节能材料,避免屋顶过于厚重。
3. 门窗设计
门窗设计时应合理计算不同朝向的门窗布置,其采光度、窗墙比、计算耗热量,从而选择又合理又节能的最优方案。同时在门窗材料的选择上,尽可能选用节能玻璃、热反射帘等品种。
三、电气设计中的节能设计
1. 供配电设计
供配电设计不合理会产生大量的空置损耗,而变电所位置选取、配电竖井、层配电箱以及变压器容量等,都影响着系统的能耗。因此,选址上尽量缩短供电电缆长度,缩短分开关配电距离,选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同时,在设计时,可采用双变压器运行并增加变压器轻载切除装置,当负载容量小时切除一台变压器,而当负载容量大时两台变压器均投入运行。
2. 照明设计
建筑中较为重要的用电就是照明用电,除选择效率高的灯具以外,一方面可通过提高建筑本体的采光度,尽量利用自然光源来避免不必要的照明,另一方面可采用灯光控制系统,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功能、不同场合的区分照明。
3. 空调、通风、电梯设计
从节能的角度讲,智能建筑的空调系统宜选择水源热泵空调,比中央空调的机组效能高很多,可节约50%左右的能耗[4]。即便在使用中央空调的情况下,可选择加设自动控制系统,合理分配采暖空调区域,通过对环境温湿度、室内空气质量以及人员数量等的自动探测,对空调的启停、通风设备的启停进行自动控制。较为先进的控制思想是由智能化软件对建筑物内各区域的热负荷进行实时监测和计算,实现动态的开启控制。而在实际设计中,科学计算机组容量、合理选择相关设备是降低能耗的基础。
4. 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都是很好的清洁能源。可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加设不同类型的能源采集设备。通常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区域,可在屋顶装设太阳能电池板,并将采集的电能并网,除自用外还可将剩余电量回馈给电网。
四、结论
我国的智能建筑仍处于起步和发展初期,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节能是当前社会各界、各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智能建筑的节能涵盖了土木建筑、供配电、自动控制等多个专业,因此在设计时,应统筹全局、全面分析,寻找最优方案。与此同时,加强相关理念的宣贯和培训,使节能意识深入人心。行业内也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智能建筑的节能标准,多引进节能技术、节能材料,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辉,冯阳.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及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12(10):226-228.
[2] 刘霞,高霞.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及问题研究[J].中华民居,2013(08):192-193.
智能建筑篇7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节能建筑;具体分析;意义分析
中***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也逐渐的被应用到建筑领域,这样就使得建筑事业不断的发展,而在建筑智能化应用中的节能建筑问题也值得深入的进行探讨,因为节能建筑可以使建筑成本大大的降低,并且还可以使建筑智能化向着更快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应用中的节能建筑的建设,这样就能够使得建筑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2建筑智能化的概念
所谓建筑智能化,指的就是根据建筑物自身的机构特点、所需要的服务类型以及周围环境的需求,来为建筑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率舒适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主要运用的是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高科技信息处理手段。通过对这些高科技的运用,可以对建筑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就能够对整个建筑进行高效的管理和监控。
3建筑智能化在节能建筑中的主要应用
3.1建筑智能化的特点
节约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节约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技术对于建筑领域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建筑智能化的应用之中的节能建筑项目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节能建筑不但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并且还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资源的浪费,进而有效的减少了建筑的成本费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节约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建筑智能化在节约建筑中的应用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建筑行业要保证建筑要求的基础上达到节约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
3.2建筑智能化在节约建筑中的主要应用范围
3.2.1在变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在建筑中的楼宇设备中的自动化系统主要负责监控整个建筑的情况,其中主要包括对建筑中控制柜的电压、电流、功率以及各项参数的监控。并且建筑系统还能够对建筑控制柜的各种参数进行有效的统计和更改,并且还能够对变压器的温度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保证建筑中的变配电系统正常的运行。
3.2.2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对于建筑而言,因为每个用户对于建筑要求有所不同,所以对于建筑的照明系统也按照用户的要求情况进行了分类,分成了很多的组别,并且通过对照明系统的时间程序进行一系列的设定,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除此之外,如果建筑的照明系统发生突发事件,那么建筑的照明系统就可以通过实现相应的联动来解决突发事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护了建筑的安全,从而使建筑的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照明系统的自动功能可根据照明场景和时间,按照照明区域的功能控制照明开关,如公共区域和室内有人或无人时照明开关控制,以及白天或晚上,按照室外照度调节灯光亮度或照明开关,当外照强度达到一定要求时对灯光亮度进行调节或直接控制照明开关。通过能照明系统有自动控制调节使照明系统达到最优的照明效果和节能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2.3在冷水系统中的应用
建筑中的冷水系统主要指的就是有冷却塔和冷水机组成的系统,建筑的冷水系统化可以按照供给建筑的水的温度进行对建筑用水总量的科学统计,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对冷水机的投入运行进行全面的控制,并且还能够按照冷却水的供水温度进行冷却塔风扇的起停工作,这样就能够使得冷水系统可以起到了节能的作用。这样就使得冷水系统在建筑系统中可以更好的运行。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对环境温度的采集,结合环境温度对冷水系统进行调节,当环境温度达到某个值时,冷水系统自动进行水温调节,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过冷或过热造成的能源浪费。
3.2.4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化建筑在给排水系统中的主要应用就是系统可以对给排水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给排水系统进行故障的报警和对给排水系统的启停控制。也就是说,智能化系统可以对于工作和备用的水泵进行自由的切换,而且可以实时的对给排水系统的水位进行监控,并且还可以对故障进行报警和提示,这样就有效的实现了给排水系统的节能作用。从而可以为建筑的正常运行和节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2.5在电梯系统中的应用
在对电梯系统进行监控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智能化系统对电梯系统进行集中形式的监控和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运用***形的方式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显示。如果当电梯发生故障的时候,智能化系统可以向建筑的管理中心进行故障报警,从而可以对电梯的故障进行及时的解决,这样也就能够使得电梯系统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另外如商场等公共场所的扶梯,可在扶梯的入口至出口处安装传感器,以探测扶梯上是否有人,当有人进入扶梯入口处时扶梯开始运行,如传感器探测到扶梯内无人时则停止运行,通过对扶梯的有人时运行和无人时停止的自动控制功能,避免了扶梯的大量空载运行。
3.2.6在消防、喷淋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化系统可以对建筑中的消防系统和喷淋系统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对其运行的情况和出现的故障进行更好的跟踪,如果一旦出现系统故障,智能化系统就可以根据故障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把故障通过***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反馈给建筑系统的管理中心,这样系统的管理中心就可以更好的进行故障的解决,从而使得消防系统和喷淋系统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
3.2.7在门窗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化系统在门窗系统中的应用最常见的就是对玻璃门的自动控制,在有人进出时对门的开关控制。除此之外,智能化系统对门窗的控制还应可以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环境的作用。可根据时间段的设定,例如早上可以把窗全部打开,让室内空气流通起来,更换一下早上的新鲜空气。除外还可对天气情况进行设置,如下雨时防止雨水进入室内关闭窗口等。另外还可以对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控测,根据控测室内空气质量的情况对门窗进行控制。这样可起到改善建筑内空气质量的作用。
4建筑智能化应用中的节能建筑的发展特点
面对目前的能源紧张短缺的局势,只有大力的发展节能措施才能够有效的缓解能源的紧缺状况。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节能的概念,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并且还能够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其主要的特点为:
建筑智能化的应用中的节能建筑可以有效的缓解目前能源理紧缺的局势,使得建筑工程能够合理科学的进行施工,并且还可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稳固作用。
建筑智能化的应用中的节能建筑还能够对环境起到一种良好的保护作用,通常来说,一般的节能建筑都是采用环保的材质,并且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所以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由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建筑智能化的应用中的节能建筑还能够为以后的建筑事业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可以不断的提高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意识,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改善建筑工程的建筑环境,这样就可以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
建筑智能化的应用中的节能建筑还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且还能够不断的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调节人们的生活情趣。节能的建筑还可以不断的缓解人们的紧张压力,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居住环境,这样就能够使得人们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之下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5结束语
虽然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不断的在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对建筑智能化进行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还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就会严重的阻碍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建筑智能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快速健康的发展。在进行建筑智能化的引用中,要充分的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充分的运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手段,从而使得建筑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目的。节能的建筑不但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并且还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在进行节能建筑的建设时,我们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革,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充分的利用智能化的特点和节能的理念。这样我国的建筑事业才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伟;;民用建筑工程中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J];安徽科技;2007年04期
2 罗建华;;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广东科技;2007年01期
智能建筑篇8
1.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与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
建筑电气工程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土建和电气两大类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建筑供配电技术,建筑设备电气控制技术,电气照明技术,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技术,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建筑信息及传输技术等。国家建设部定义的智能化小区的基本概念是:‘住宅小区智能化是利用4C(即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和IC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实现决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建筑电气专业被更紧密地与智能化建筑联系在一起:建筑电气设计活动中智能化的元素越来越多,通过人员专业知识的完善和项目设计中的综合开发的运用,都直接起到提升建筑智能化的水平的作用。
2.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对智能建筑物业开发项目产生的影响
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不断发展和充实,通过采用多元信息传输、监控、管理以及科学有效的集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现代建筑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形显示技术一一简称‘,4c+A’’技术,共同构成了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智能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智能化’。从成功开发的智能建筑来看,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并对用户提供信息和通信服务等,实质上是通过拥有一套或多套智能化系统,包括安装计算机设备、数据通信线路、程控交换机等,用户可以取得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情报资料检索、科学计算、行情查询等服务。另外对建筑物的所有空调、给水排水、供配电设备、防火、保安设备由计算机控制,实现综合自动化,使建筑物的用户获得了经济舒适、高效安全的环境,使建筑物的功能产生质的飞跃。而这一切离开了建筑电气设计都将无从谈起。因为智能化建筑的每一项功能都将通过建筑电气设计活动从最初的设计、施工验收、功能维护及今后的技术升级来实现,可以说智能化的要求自始至终贯穿着建筑电气设计活动的全过程。
3.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实践分析
3.1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智能化要求贯穿于建筑电气设计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建筑开发方应尽早规划好智能化建筑的各项功能,在最初提出设计任务时尽可能洋细地说明智能化系统的内容、要求具备的功能、要求达到的标准、投资及能耗估计;设计单位在编制设计任务时应按照实际业务需要来确定,便于在设计活动中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深化设计、施工设计中进一步提高效率,做到优质、准确。智能化系统设计任务书是向设计单位提出的建筑物智能化功能要求,设计单位据此提出设计方案。任务书是智能化设计的基础和前提。任务书的内容主要是:(1)设计依据:包括遵循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建筑物的设计任务书、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设备方案。(2)设计原则:要求功能上实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施工维修方便,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3)设计内容:包含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安系统。(4)技术要求:分系统提出技术性能要求。
3.2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实践分析建筑智能化和电气智能化设计的目标是要向住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高效便利的物业管理。”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产物业,在国内尚未有出台明确规范的设计标准。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与物业开发方反复不断地沟通,结合具体情况交换思想,明晰设计思想,以达到圆满一致的效果。建筑智能化功能实现涉及多门现代学科技术,建筑电气设计人员要成为诸多学科的专家不可能也并无必要,对于上述智能化功能所提及的各个系统,建筑电气设计师在本专业基础上再学习和了解各系统间之间是如何实现通信的就可以了,因为各个系统是可以单独施工的。而且不同的厂家也有不同的通信协议所以要做到真正的集成是有一定有困难。所以设计人员的关键在于按照设计任务书基础上制定的设计方案精心设计。
3.3建筑智能化对电气智能化设计的崭新要求近几年来,各行各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而建筑智能化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朝阳产业,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智能化建筑的成功与否,建筑电气设计师的个人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事实上,真正理想的智能化建筑,不单是一个智能化设计师与智能化施工单位能做得到的。这其中建设方协调是最重要的。没有建设方的协调,各执一词,很难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从而影响到施工进度甚至智能化的最终效果。1、对建筑电气设计师而言,电气专业知识的精通是根本,必须熟悉相关规范,熟悉最前沿的技术,对智能化设计的信息等技术要有所必要的了解;通常设计师会为各行各业的建筑做设计方案,每个行业所涉及的内容肯定是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设计与施工当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校与酒店、***府与企业对智能化的要求是不同的。房地产中的智能化建设在建筑当中也是一步步完善的。而且智能化建设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要与建设方要有很好的沟通与协调,才能真正的做好智能化建设。同时设计人员还必须要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能够准确把握住施工中各个层面的要点和要注意的问题,对相关的土建、结构、强电、通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也要有一定基础和了解,便于在弱电施工中随时与多方面进行协调和配合。2、在弱电施工方面,弱电工程通常由土建(总包)进度来决定的,把握好施工进度很关键,尤其是要把握好施工进度中预埋、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等关键点。建筑电气设计师要善于发现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专业观点,并及时认真做好与各总包、强电等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处理好与各兄弟单位的关系。施工中各种资料要保存完好并归档。
智能建筑篇9
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建筑电气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与推广,让建筑产业开始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它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智能建设背景下的电气化技术,对智能建筑的建设、发展以及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建筑电气;智能建筑;分析;实践应用
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改善的今天,建筑业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迈进,同时也让建筑电气逐渐成为促进建筑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必须科学应用电气技术,这样才能为消费者给予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相反很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严重时还会影响消费者的财产与生命安全。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规范建筑电气的科学性与应用性,在保障电气技术使用性能的同时,促进建筑电气持续发展。
1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化建筑基本概况
建筑电气技术包含信息传递、计算机与电气等多个方面,它是一门系统的综合学科,拥有综合性与自动性等特点,因为它能灵活用于各种建筑物中,所以能很好的帮助建筑物优化现实功能,普遍的技术如:节能空调、照明、变配电、调节温度、接地防雷等。随着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的整合,它能在建筑物使用的同时,确保消费者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智能建筑作为多个学科与技术整合的产物,当前很多大型民用建筑都使用的是BAS(自动控制系统),这种电气控制由不同的单元构成,在追踪中说明该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具体包含:通信设施、楼宇建筑、报警系统、防盗、办公设备与警卫监视等。从智能建筑的优点来看,主要体现在:技术发展迅速与普及领域广。因为宽带技术与计算机的广泛覆盖,以CAS(自动化通信系统)、SAS(安全自动化)、MAS(管理自动化)组成的3A系统已经成为智能建筑应用面积最广的设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满足多变的环境要求。它的灵活性具体展现在:结合应用指标对空间进行自由分化,在满足多种需要的情况下,结合客户要求调整管线,结合要求进行布局;充分利用自然结构与资源确保建筑物的经济性与有效性,如:在优化结构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减小建筑物消耗,以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各个系统的综合应用中,它也满足现代智能建筑的多种需要,具体如:温湿度控制、房间照明、办公自动化以及管理自助化等。
2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应用
2.1智能建筑的变配电技术
事实上,变配电技术关系着变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把电气节能应用到建筑变配电系统中,不仅能帮助系统减小能耗,同时也是保障整个建筑结构环保节能的重要途径。通常,变配电系统拥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等特征,并且其等级一般小于二级,所以将节能技术应用到其中能很好的减小电耗。因为输电线路的电耗会随着电压增加而减小,所以可以整合该情况适量改善输电线路电压。另外,还可以利用节能技术,在优化变配电系统能耗的同时,减小电能损耗,并且适当缩小用电设施与变配电系统的距离,在改善导线截面积、缩短输电线路的同时,也是改善电能应用情况的有效方式。在变电设备上设置无功率补偿,对变配电系统的功率进行有效调整,都是实现环保、节能的有效方法。
2.2智能建筑的照明技术
照明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功能,受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影响,传统的照明系统根本不能满足当下居民对智能系统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要求将自然光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并且将LED作为核心代表,普及节能技术。在这期间,LED不止满足了照明需要,同时也最大程度的控制了光线闪烁,对消费者视力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功能。另外,该技术具有明显的效果,随着普及范围的推广,它很大程度的减小了能耗。因为建筑物整体运输费用得到了控制,不止保护了应用者收益,同时对促进节能环保发展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已经成为环保节能的范例。实际上,智能建筑的照明结构通常由多个互不影响的领域构成,即使某一个版块出现磨损,对整体也不会带来太大影响。现在,很多大型体育馆已经开始营业照明系统,利用标准接口、专业软件、PC机、自动化体系进行整合,以对照明体系进行监控,然后再对预设形式进行修改与整理。
2.3智能建筑电梯监控技术
在各种高层建筑不断推行的当下,电梯是现代居民生产、生活、工作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智能建筑,电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也对电梯的多功能、可靠性与安全性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促进电梯向智能化领域递进。当前,为保障电梯安全防护、平稳运行和保养维修工作,开始使用智能型控制体系,以方便消防部门接收并应用内部信息;监控机械利用电梯内部的摄像机与视频信号接收信号,并且随时利用内部提供的信息,这也是迅速处理电梯内部破坏行为的体现,它能有效控制各种案件产生;利用电梯内部的扩音与安装设施,随时进行广告与广播播放。
2.4智能建筑的数字监控技术
自智能建筑开始利用数字进行监控以来,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建筑物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目前,数字摄像机已经开始应用到智能建筑监控中。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数字视频传输速率很高、信号稳定、成像质量好。
2.5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技术
当前,国内建筑物或多或少在电气技术上都存在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做好雷电接地与防护工作,具体如:使用有效的接地与防雷措施,从源头上保障建筑内部电气功能,减少雷电危害,尽最大努力发挥建筑物价值。而作为整个建筑物防雷接地的核心部分,其防雷接地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关系着整个工程质量与防雷能力。另外,在建筑防雷设计中,必须综合建筑内部线路规划与布局,通过合理安排线缆区域,对相关设施做好设计与接地工作。
3智能建筑电气技术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建筑电气技术迅速普及与提升的当下,其功能与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到现在,该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最关注的领域。同时,建筑电气的设施安装开始向简单化转变,这不止是提高建筑电气水平的标志,同时也很好的改善了建筑电气设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此促进电气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最近几年,国内建筑电气设施不再局限在某项技术与产品,开始向节能、智能、个性、自动、大数据等领域转变,这都让建筑电气的各种功能与使用价值得到了改善,从而也推进了智能建筑向系统的电气设施转变。节能、安全作为整个智能建筑电气设施发展的重点,我们必须以此为条件,不断提高整个建筑物的防火能力,将节能环保作为依据不断改善建筑电气的节能能力,以最大程度的帮助智能建筑减小维修与运行资费。在和国际技术同步的当下,国内建筑电气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它不仅改善了国内企业的竞争水平,同时也为改善竞争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4结束语
本文结合国内建筑电气和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对电气技术自动化、智能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电气技术大力普及的今天,智能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且以此为条件为消费者给予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另外,为了实现智能建筑信息化管理要求,必须科学使用电气技术,和智能化整合的同时,改善整体水平。在这期间,随着智能化的推进与行业普及,也将促进国内建筑业向可持续、健康的方向递进。
作者:林志伟 单位:海南东方明珠房地产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农毅.建筑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6,(2).
[2]刘滨.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及防火措施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16,(2).
智能建筑篇10
当今时代,信息化、网络化特点明显,在这一时代人类对建筑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智能建筑出现。智能建筑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标志,现代科技水平越高,智能建筑功能越齐全,智能化水平也会越高。智能建筑融合了建筑艺术、信息技术等,可以说是各种先进技术结合的产物,反映了现代建筑发展需求。智能建筑不同与普通的建筑,其是一个动态性系统,具有发展性。智能建筑的使用寿命比较长,而其建筑结构应用的时间最长,但是普通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使用寿命只有6年左右,而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可能只能应用3年左右。因此智能建筑设计人员,都会将其系统设计成开发式系统,这样智能建筑都能够随时的吸收新技术,随时的更换旧设备,以此确保智能建筑系统能够长期有效的运行。现代人类已经进入到了文明的时代,人们科技技术的应用以及生态保护都有一定的意识,为了能够满足人类对建筑的环保需求,设计人员应该选择应用环保的建材,同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此能够满足建筑内活动需求。设计人员应该努力提高智能建筑的使用变化能力,能够接受来自人为或者是自然的挑战,确保建筑能够在危险的情况下始终安全、健康,同时具备节能特性。智能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是能够将具体建筑的特点有效融合起来,既能够体现出建筑设计的共性,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智能建筑的个性。设计人员应该坚持个性化设计原则,所谓个性化设计简单的说就是设计人员站在大系统、动态化的角度对建筑系统进行分析,同时按照特定建筑的特点,按照系统运行的具体态势,使得细节设计更加出神。
2智能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智能建筑设计不同与其他普通类型的建筑设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设计人员只有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智能建筑系统功能才能够完全的体现。设计人员应该具有统筹兼顾的能力,以使智能建筑的各个功能能够彼此平衡,最终达到最佳的效果。
2.1过程管理十分重要
首先,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之前,设计需要对相关的设计标准有所了解,尤其是一些硬性规定的内容,必须掌握。其次,要建立智能建筑设计的管理目标,要将智能建筑的舒适度,智能建筑的环境作为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温度、空气、湿度、光线、噪音等方的调控能力和控制水平评价,为智能建筑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和规范。加强对智能建筑结构设计的管理,要从智能建筑的结构形式、智能建筑的层高、智能建筑的力学结构特点方面入手,综合考虑智能建筑的结构稳定性,以做到对智能建筑结构隐患的有效控制。要从智能建筑的功能体现入手,严格审查智能建筑空调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的功能,避免出现功能上的死角,确保智能建筑的功能稳定与完整。
2.2做好智能建筑的结构设计
智能建筑的结构设计应该从墙面、地面与天花板三个个重点环节入手,地面设计中应该根据智能建筑的特点选用架空的方式,这样可以扩大地面下空间,使弱电系统和强电系统能够做到物理隔离,不但方便施工,而且也有利于建筑改造。墙面设计中应该考虑智能建筑中各功能设备的接口和位置,一般采用外接方式,在墙面上设计出设备的接线口、位置,以利于传感器和设备的功能实现和准确控制。设计天花板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暖通、消防系统的功能与特点,设计出相关系统的走线、出口,以实现智能建筑的通风、供暖、消防、照明等各项功能。
2.3改进智能建筑的屋顶设计
屋顶是智能建筑设计的关键部位,屋顶是智能建筑与大气和环境敞开和交换的重要部位,很容易产生热能的交换和积累,进而影响到智能建筑的居住性能、使用性能。同时屋顶也是智能建筑功能性设备的主要布设位置,雨水收集器、太阳能热水器、通信基站、风能设备在楼顶大量集中,造成智能建筑楼顶空间资源和电磁资源的紧张。应该在智能建筑屋顶的设计中积考虑保温隔热处理,阻断智能建筑屋顶产生热交换的可能。同时要根据智能建筑的整体需要综合考虑屋顶功能设备的布置,优化屋顶空间资源,降低楼顶设备产生噪声、震动和电子辐射的可能,提升智能建筑屋顶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2.4加强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
智能建筑的一个根本特征是能源利用的高效率,应该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节能工作,通过节能器具、系统的设计,降低智能建筑能耗的标准,控制智能建筑能源方面的消费,综合而全面地节约智能建筑运行的能源成本,实现智能建筑在节能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