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边走边诵四书,突然记不得了,马上问秦孝仪:“后面一句是什么?”
那一夜的心脏停跳了好几次,用药无效,便开始用电击急救。已是凌晨时分,窗外大雨倾盆,监视器上绵延的直线令人绝望。
有人找来了秦孝仪,的遗嘱是他起草的。喧嚣的雨声中,秦孝仪大声问着:“什么时候?”他想知道去世的确切时间,哪个时辰,哪一分钟。
那是1975年4月6日。一周以前,神志还清醒的时候,吩咐秦孝仪坐在他身边,记录下了后来正式公布的那份遗嘱。在那段半文半白的文字末尾,秦孝仪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承命受记”四个字。
目睹尽心追随了30年的人作最后的告别,那时尚在盛年的秦孝仪不知心情如何。
1988年1月,***突然大量吐血病逝。***说:“办这种事秦孝仪有经验,让他多用点心。”
2003年10月末,在纽约深秋的寒意中,83岁的秦孝仪送走了以106岁高龄辞世的***,移灵、安葬,他都在旁。秦孝仪的生******早一天,过去十多年他每年都不过生日,特地赶到美国为***拜寿。从这一天起,没什么人需要他越洋奔波了。
几天前的1月5日,秦孝仪在台北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年87岁。在他曾经主持18年的,他最钟爱的黄庭坚“花气熏人帖”无声地描摹着暖春时节的参禅心境――“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和缓圆融结人缘
曾负责将中华民国“建国大印”从大陆带到台湾的秦孝仪,生前有一枚特殊的方章,上刻“任蒋公文学侍从廿五年”。有人说,那是秦孝仪从***历程最精华与关键的岁月。作为蒋氏的第一机要秘书,发表的***策文稿,几乎全部出自秦孝仪之手。
秦孝仪字心波,祖籍湖南衡山,生于1921年,毕业于上海法商学院法律系,由于文采焕发,学养丰厚,24岁就获拔擢任用,外界多以“文胆”视之。
据说,蒋氏曾边走边诵四书,突然记不得了,马上问秦孝仪:“后面一句是什么?”
为文辞谨慎讲究到近乎苛刻的执笔,实非易事。常见的情况是这样:每当要训词一类文稿时,便向秦孝仪面授大意,秦认真记录,连夜赶好草稿,给秘书长过目后再送交蒋审阅。
据称,此时会戴上老花镜,手握红蓝铅笔,像教书先生批改作业似的在文稿上左涂右抹,有时甚至会看上几天,字斟句酌。当看草稿时,秦孝仪侍立一旁,一站半天,随时回答蒋的询问。一稿完毕,还得准备写二稿、三稿。有时,蒋氏突然想到稿子里有字词用得不妥,就会立即把秦孝仪找来修改。为此,他必须经常连夜加班,只要要发表文告,就不能离开秘书室半步。
***执***时期,秦孝仪则在***史会、博物院院长的职务上展现其文史专长。他主编的言论汇编和思想言论汇编,总计达40巨册。
有“两蒋时代第一支笔”美称的秦孝仪,因为与蒋家的密切关系而被看作是“蒋氏王朝最后的‘家臣’”。在***的大直官邸被视为“大管家”,蒋孝勇的婚事代为提亲,当“庶出”的蒋孝严因尴尬身份遇到仕途上的难题,也由他出面转圜。
而当年已有三子的秦孝仪夫人有喜,***许诺如果生女,“我就送你两桌酒席”,秦无恙出生后***如约兑现,在圆山饭店为秦孝仪开筵请客。
和缓圆融的秦孝仪也与不少同仁交好,对晚辈更是亲切。曾在他担任“中山奖学金”主考官时获得资助深造,他也曾是郝龙斌的证婚人。
和北京故宫是一家
一位知名收藏家曾说,他一生最羡慕的人是乾隆皇帝与秦孝仪,因为秦孝仪主掌18年,阅尽无数历史珍宝。
“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被称为“故宫化身”的秦孝仪这样说。
退休之后的秦孝仪曾不无得意地说,1989年主持文物总清点时,共清得藏品64万余件,除《老满文档》原已失落半页外,结果与上世纪40年代的点检纪录完全相符,并无任何阙失。
退休之际,他把自己四下寻购、收集的牙、骨、竹、木雕刻296件,以及明清善本旧籍2200多册悉数捐作故宫院藏。他笑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馆长都应该像我这样――清清白白地来,清清白白地去。”
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一宫国宝分飞两岸。秦孝仪说,北京故宫以宫殿、器物见长,以书画文物见长。他极力促成两岸故宫交流合作,并开启与大陆的联展,三星堆文物、汉代文物引来岛内观者如堵。
在,每一件来自北京故宫的文物都用红漆写上一个“故”字,标明是从大陆带来的故物。“等到两岸哪天统一了,这些故物自然要归还给北京故宫,因为它们是一家,不能彼此再分离了。”秦孝仪说。
“我家近旁的荷塘新凉”
“那洞庭的兰佩,西子湖的花肪,二十四桥的月光,滇池三百里芙蓉,大明湖处处泉水垂杨,还有那,我家近旁的荷塘新凉……”秦孝仪的一首乡愁诗《思我故乡》,曾在台湾传唱一时。
一口浓重湖南乡音的秦孝仪曾几次回到大陆。2005年10月,在湖南老家,他举办了诗文书法展。秦孝仪擅长书法,溯源先秦古籀,取法方整汉隶,自创了风格独具的“秦体”。
几年前,湖南里耶秦简出土,一位紫砂艺人为此制壶,并向仅有一面之缘的秦孝仪请求题字。老人很快就寄来了题字,并打趣着一个温馨的巧合――身为湘人,又与秦简“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