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修工试用期总结第1篇
总取水量正常运行期和大修期总取水过程见***2。由***可见,无论正常运行期还是大修期总取水过程不平稳,测试期总取水量介于504~4220m3•d-1之间,变幅较大。核电供水流程中布设数个大容量储水罐,如常规岛储水罐为2×3600m3,核岛储水罐2×500m3,清水箱亦有600m3的容量,可见水箱日调节能力强,故取水量日间变幅较大。另由***2可见,大修后期有一个用水小高峰,日用水量达4220m3,此时为大修末期常规岛二回路冲洗工况,用水量很大。生活用水生活供水的流程为清水箱供水泵活性碳过滤(加氯)各用水户(38个用水车间或单元、OP调节水箱、澄清池搅拌机轴封水等),流程示意见***3。由***可见,除澄清池搅拌机轴封用水(简称“澄清池轴封水”)外,其它各车间(单元)用水由供水环路提供,环路水量则由高位OP水箱(储量2×1000m3)及供水泵保障,供水泵的启闭由OP水箱水位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核电站习惯将该部分供水称为SEP水(饮用水系统),其实其用途并非完全为饮用水,尚有部分工业用水,如澄清池轴封水,即便是供水环路的各用水车间,除了常规的饮用、盥洗及餐饮等用水外,亦有部分诸如试验、制氯制氢轴封冲洗等工业用水。考虑到环路供水管网非常复杂,计量条件较差,本次测试并未对环路各车间用水进行计量,仅对清水箱下游及澄清池轴封用水进行测试。为方便分析,定义进入供水环路水量为生活用水,将澄清池轴封水作为单独用水项统计。另需说明,澄清池轴封操作规程是:下游制水则轴封水回用,否则排出,由制水时间推算其回用水量为轴封用水的1/2。各期生活用水及澄清池轴封水过程见***4。可见,生活用水方面,测试期间正常运行期和大修期平均用水量分别为329和362m3•d-1,相差不大。各期用水量日变幅较大,最大日生活用水量近670m3•d-1,因生活用水定义为当日进入环路的水量,受OP水箱调节作用,日供水量可能存在小于零的情况。对澄清池轴封用水,各期平均水量分别为369和105m3•d-1,表现为连续平稳的用水过程。需指出,厂方根据正常运行期测试结果调整澄清池轴封用水工艺,从而使得该部分用水量有71.5%的降幅,在总量上为电厂节约用水17.9%。另外供水泵的启闭由供水环路中OP水箱的水位来确定,水位降低到一定程度供水泵开启,高于某一水位供水泵关闭。绘制了正常运行期供水泵某时段的时供水流量过程,见***5。可见供水泵基本在每日工作时刻(8∶00—17∶00)开启,其余时刻关闭。可知,工作时生活用水量较非工作时段大,这与厂内生活用水状况是一致的。除盐水除盐水主要用于核岛和常规岛用水[10]。其制供水规程是:根据核岛和常规岛储水罐水位,手动控制除盐水的制水和输供。各期除盐水制水、核岛及常规岛用水过程分别见***6和***7。可见,除盐水制水为间断过程,正常运行期最大日制水量为1451m3,大修期则因末期二回路冲洗需大量用水,其制水过程线尾端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最大日制水量达3313m3。对于常规岛,正常运行期用水过程平稳,平均用水量为382m3•d-1,大修期常规岛用水过程呈中期和末期波动较大,其余时段平稳的特征,特别是末期,如前所述因冲洗而致用水高峰出现;对核岛,用水较为平稳,各期测试平均用水量为82和101m3•d-1,大修期略高。循泵轴封及冲洗用水循泵轴封用水主要用于核电站循环冷却水泵的轴封[11-12];常态冲洗用水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沙滤池冲洗和离子交换器冲洗用水。各环节用水见***8和***9。可见,各期循泵轴封平均用水量为251和258m3•d-1,用水过程非常稳定,各期用水量基本无变化。冲洗用水则为一个间断的过程,其冲洗规程是按一定周期手动操作,沙滤池两天冲洗一次,离子交换器一周冲洗一次。从水量上看,正常运行期沙滤池冲洗平均用水为75m3•d-1,大修期有小幅增加,为91m3•d-1;离子交换器正常运行期和大修期平均用水分别为6和17m3•d-1,大修期增幅较大。正常运行期与大修期比较正常运行期和大修期各环节用水比较见表1及***10。可见,大修期与正常运行期比,在总用水量上多出4.3%,在用水大户常规岛用水上多出26.1%。需言明,大修期澄清池轴封用水有71.5%的较大降幅,此并非因大修工况引起的水量下降,而是用水工艺调整导致的,且这种工艺调整是永久的,在以后的正常运行和大修期将一直沿用该种工艺。根据厂方经验,若不改变工艺,澄清池轴封用水大修期与正常运行期相差不大。若不考虑工艺改变导致的水量变化,大修期相比正常运行期用水量增加15.0%左右。另外,本文所言大修期工况是指单台机组大修并单台机组运行工况。若单台机组正常运行用水按正常运行期用水一半计,单台机组大修用水按大修期总用水与单台机组正常运行用水之差计,亦不考虑工艺改变导致的水量变化,可推算就单台机组而言,大修期用水较正常运行用水多30.0%左右。年用水量特征分析在统计核电站年总用水量之前,根据核电运行时间、大修频次等工况,作如下规定:(1)一年按运行365d计算,其中含大修期60d(单台机组30d);(2)正常运行期澄清池轴封用水按工艺调整后计。根据测试成果按上述规定统计核电站年用水特征见***11。可知,受测核电站(两台百万千瓦二代核电机组)年淡水用量50.4万m3,其中常规岛用水量最大,达14.5万m3,占总用水量28.9%;常规岛、核岛、生活及循泵轴封用水占核电总用水量近80%。岭澳一期核电设计值用水量为0.0254m3/(s•GW),折算其年设计用水量近158.6万m3•a-1,超过实测用水量的3倍。就目前我国现役核电机组而言,除早期的秦山核电站为单台机组外,其余均为2台机组。采用的是2台机组共同设计、建造、管理及运营,并共用大部分供水设备,其大修均为单台机组运行单台大修模式,大修频次亦固定在12~18个月一次,因此依上述方法统计核电年用水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其结果亦具有一定代表性。
节水潜力及用水指标分析
节水潜力根据岭澳一期核电用水工艺流程,电站淡水重复利用量为澄清池轴封用水回用水量,其它环节均未有回用(出于安全及条件限制,未对核岛及常规岛用水中一回路和二回路循环补水量进行测量)。根据上述成果,澄清池轴封回用水量为1.89万m3/a,推算电站淡水重复利用率仅为3.75%,重复利用率较低。根据核电用水工艺情况,其澄清池耗水量、沙滤池冲洗水量及离子交换器冲洗水量全部直接排出,三项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0.0%左右,大修期二回路冲洗用水直接排出,以上水量可通过适当措施加以回用。另大修期间,仅一台机组正常运行,循泵轴封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8.5%)未有变化,应有一定的节水空间。用水指标分析为探析核电站装机容量、发电量与用水量的相关性,绘制了正常运行期逐日发电量与总用水量、核岛用水量、常规岛用水量过程曲线,见***12。可见,测试期间核电逐日平均发电量为4.7×107kW•h/d,发电量过程稳定,测试期间日发电量离散系数为0.006;总用水量波动较大,数据离散系数达0.38;核岛和常规岛用水较为平稳,数据离散系数小于0.15。为进一步分析用水量与发电量的内在联系,对各环节用水量与发电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相关系数均小于0.1。可见,在数值上发电量与各环节用水量无明显相关性。为直观描述核电站用水的合理限制量值,参照火力发电取水定额的规定,取单位发电量取水量及装机取水量两个指标作为核电取水指标。对测试期指标,单位发电量取水量由测试时段正常运行期逐日发电量与逐日用水量计算,装机取水量则由装机容量和测试推算的年用水量进行计算。另,收集了岭澳一期自运行以来的各年发电量及用水量纪录,以此可计算各年取水指标值。各指标计算结果见表2。可见,(1)相对于火力发电厂定额指标[13],核电站实际取水指标值要小的多。按测试期指标计,单位发电量取水量核电仅为火力发电限额的4.3%,即便按2002—2010年统计指标最大值来计算,核电也不足火电限值的30.0%;装机容量取水量核电最大值也不足火电限值的15.0%。(2)从2002—2010年统计指标结果看,核电运行初期指标偏大,一段时间后(3~5年)指标较平稳,测试期(接近2011年的用水指标)用水指标介于各年统计指标值范围内,平均单位发电量取水量为0.0311m3/(MW•h),装机容量取水量为0.0082m3/(s•GW)。需要说明的是,表2所列指标值是基于岭澳一期核电站堆型为CPR1000的滨海核电机组实际运行及测试值,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其它堆型如加拿大坎杜6重水堆、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及AP1000等,其用水工艺流程及特征与CPR1000堆型有所差别;另外,内陆核电与滨海核电用水特征亦有不同[13]。因此在制定核电取水定额标准时,应在收集和分析各类型核电站用水数据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核电站分别进行限定。另外,考虑到核电运行初期与稳定运行期用水量有较大差异,建议制定取水定额标准时能分不同运行时段分别限定。
结论及建议
机修工试用期总结第2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fined basic process of primary maintenance support concept, based on support test data of some equipment, the paper quantitatively evaluates mean interval time of failure and some maintainability and supportability parameters,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primary maintenance support concept and gives optimization advices, and validates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failure law follows Weibull distribution, and then, in the form of acceptable section optimizes the maintenance interval of the equipment and puts forwards the reasonable optimal advice.
关键词: 维修保障方案;试修;评估;维修间隔期
Key words: maintenance support concept;test maintenance;evaluation;maintenance interval
中***分类号:{V2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318-04
0 引言
装备寿命周期各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需要制定不同的保障方案,其优化也是一个动态调整优化的过程。通过相关资料的研究,对使用中成熟的维修保障方案中的部分问题进行局部优化的研究较多,而对初始的维修保障方案优化的研究较少;战时维修保障方案多以理想化的作战想定、保障方案为背景通过建模进行理论研究的较多。在维修保障方案优化研究中总体上是以理论研究理论[1-5]。文章以修理试验为基础,并基于故障信息统计,选取特定参数评估优化初始维修保障方案,为合理地制定维修保障方案提供方法和理论上的支持。
1 维修保障方案优化流程
初始维修保障方案通常需要通过保障试验、初步使用等来收集各种故障信息和维修实践分析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确定可行、较合理的优化方案;然后在装备大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后通过使用,再不断的优化。具体方法上可以从时间、维修资源、维修能力、可用度、装备完好率、维修效率、总费用等方面进行优化,可以根据需要单因素地优化,也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优化维修保障方案。初始维修保障方案的优化流程如***1所示。其中,FMEA表示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RCMA表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表示可靠性、保障性、维修性。
2 定量评估分析
2.1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试验中对采用点估计的方式对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里程)时行初步估计,其中故障数包括所有的故障。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试验期间使用时间总和与故障总数之比。根据统计计算,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点估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号车平均每12.5摩托小时/299公里发生1次故障,2号车平均每13摩托小时/274公里发生1次故障,3号车平均每7.9小时/84公里发生1次故障。总体上看,该装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12.3摩托小时,平均故障间隔里程为247公里。即使不考虑作为试验备用车的3号车,总体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里程也分别仅仅为12.7摩托小时和288公里。根据分析,此装备可靠性低、故障率高,对维修保障要求高,因此在等级修理的基础上需要增加保养和使用检查的频率。根据经验与上述分析,二级保养周期可设置为12小时。
2.2 维修性参数
2.2.1 平均修复时间(MTTR) 装备平均故障修复时间为试验期间消耗的总故障修理时间与修复的故障次数之比。根据统计,MTTR为:
MTTR=■=■=129(min) (1)
ti——排除第i次故障所用时间;N——故障次数。
2.2.2 百公里平均修复性维修时间 百公里装备平均故障修复时间为试验期间消耗的总故障修理时间与期间装备的行驶里程之比,并乘以100公里。根据统计,百公里平均修复性维修时间为:
■=■=27(min) (2)
ti——排除第i次故障所用时间;S——行驶的公里数。
2.2.3 重要部件拆装、更换时间 根据统计,如整体拆装动力舱、整体拆装炮塔、拆卸与安装轮胎、拆卸与安装减振器、拆卸与安装球笼等重要部件的平均拆卸、更换时间为:
■=■=■=128(min) (3)
Ti——某一重要部件拆装工作时间;N——重要部件数量。
通过维修性参数的统计定量评估,可以看出平均修复、更换的时间达到2小时还多,超过基本要求。并且试验中有三个优势条件:试验中由专业院校的教练团维修人员保障,有专业维修教员进行指导,修理能力明显高于基层级机构;为专业院校教学服务的教练团维修机构的设备、机工具的配套保障率高于基层级维修机构;平时的修理环境明显不同于战时。因此,在制定维修保障方案需要注意两点:
①要注重设备、机工具的配套,设计相关机工具或对其进行改进增强其有效性,明确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便于在装备使用过程优化维修力的结构与编配;②要对等级修理的维修内容与深度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小修的维修内容和修理深度、增加中修的维修内容和修理深度。
2.3 保障性参数
2.3.1 装备完好率 装备完好率为试验期间装备完好的天数与试验期间总天数之比。经过统计,装备可工作时间162天,三辆车的不能工作天数分别为47天、 37天、54天。装备完好率为:
(3×162-47-37-54)/(3×162)×100%=71.6% (4)
2.3.2 使用可用度 使用可用度为试验期间可用时间与试验期间总时间之比。试验期间总时间为162天(11664小时)。不可用时间包含因故障修理产生的不可用时间和维护保养时间,三台车因故障修理产生的不可用时间共计为2423.08小时。每台车每天的维护保养时间在2.5小时左右,乘以“能工作天数”后3台车维护保养时间总计为870小时。使用可用度为:
(11664-2423.08-870)/11664=71.77% (5)
2.3.3 百公里维护保养工时 百公里维护保养工时为试验期间消耗的总维护保养时间与试验期间装备的行驶里程之比,再乘以100公里。
百公里维护保养工时=2436/(9491+549.3+9464)×100=12.49
2.3.4 百公里修复性维修工时 百公里修复性维修工时为试验期间消耗的总故障修理工时与试验期间装备的行驶里程之比,再乘以100公里。
1号车修理工时为:2.5×4+1.67×3+8×5+16×5+6.33×5+4.67×5+21.5×6+20.67×10=525.7
2号车修理工时为:1.83×4+1.33×3+32×13=427.33
3号车修理工时为:5×6+1.83×2+1.5×2+7.5×9+9.5×3+18.33×11+24×3+8×4+3.33×5+1.67×3+0.92×5+35.67×6+10.5×9+8.17×8=838.41
百公里修复性维修工时:(525.7+427.33+838.41)/19504.3×100=9.18
2.3.5 百公里预防性维修工时 百公里预防性维修工时为试验期间消耗的预防性维修工时与试验期间装备的行驶里程之比,再乘以100公里。其中:预防性维修工时包括维护保养总工时和小修工时。
三台车完好的天数为481天,维修保养总工时为3367人·时,小修总工时为900人·时。
三台车总行使里程为:13000+549.3+24380.7=37930公里。
百公里预防性维修工时为:(3367+932.2)/37930×100=11.33
通过保障性参数的统计定量评估,可以看出:
①完好率与使用可用度基本相同。这里的“完好率”相对于“使用可用度”是大尺度计算方式,如果故障能够快速修复,统计条件下完好率要大于使用可用度一个等级。这说明装备一旦故障,修复时间较长,装备当天无法再使用。百公里保养工时和百公里修复工时都远大于8个工时,也已证明此分析;
②完好率与使用可用度都明显偏低;
③各类维修工时较长。平均的百公里保养工时达12.49,基本达两个工作日,说明保养工作量大,维护保养的方便性、可达性较差;平均的百公里修复性维修工时达9.18,说明维修性较差,机工具、设备的配备与有效性明显影响保障能力(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基本可以满足要求)。
比如,在试修中发现有多次故障,属于部组件损坏,需要换件修理,然而需要吊出动力箱;如更换转向助力泵、起动电机等,过程复杂、要求高,时间长(仅拆装动力舱,4~5名修理工拆装各需要约2.5个小时),为了保证装备的战备完好率,及时修复故障装备,建议基础修理分队具备吊舱修理能力。通过检修发现,随车工具中应补充一些常用工具,如主离合器制动液加注漏斗、变量泵与三联阀连接管接头拆装扳手、球笼结合盘固定螺栓拆装扳手等。并且为了提高修理质量与效率,优化设计制作了动力舱吊装工具、专用支架、轮毂专用拆装工具等7种。
④对基层级维修机构来说,等级维修内容与范围需要进行部分的缩小。
3 故障原因统计分析
根据记录统计的故障信息,表2列出了故障原因分布。其中,产品质量问题和装配质量导致的故障最多,分别为38起和24起,占故障总数的34.2%和21.6%,设计缺陷导致的故障约占10%,使用、维护不当导致的故障占12.6%,自然耗损和使用环境导致的故障各占8%。
由表2可知,在所统计的故障中,有高达56%的故障属于产品质量和装配质量问题,该装备的可靠性较低。产品设计缺陷和使用、维护不当导致的故障也占较大比重。
另外,通过对故障排除情况的分析,在所需器材和设备满足的情况下,80%以上的故障可以依靠试装队的维修力量修复,应当说明的是,试装队依托的是学院教练团修理营的维修力量,维修能力要高于部队基层级修理力量。因此在维修保障方案的优化中需要强调:
①提高装备设计生产质量,改进设计缺陷;②提高装备使用、修理人员正确使用、维护与维修装备的技能,提高保障能力;③加强器材、维修机具设备的配套建设,确保尽快形成维修保障能力。
4 基于威布尔分布的维修间隔期优化
4.1 数据处理 分析装备的故障分布规律需要设计统计方式并统计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分析为装备保障方案的制定,特别是定期维修间隔期的确定提供客观的依据。表3、表4分别列出了1号车和2号车的故障时间分布数据。
由于在试验初期, 1号装备和2号装备的技术工况不同,1号装备为试验定型阶段样车,已经工作约250个摩托小时,为了保证两台装备的数据的一致性,需要对表2中数据进行处理,即在相应故障摩托小时的基础上增加250个摩托小时,以模拟装备从初始运行阶段以来的故障历史,准确地计算相应的故障分布参数[6]。
4.2 维修间隔期优化 在试验过程中,事后维修仅仅使装备恢复到能够执行规定功能,并不能使装备恢复如新,假设每次维修的结果是“修复如旧”,可以认为维修并未对修后装备的故障发生规律产生影响,即假定装备故障事件是***同分布的,上文试验数据可以直接用来拟合故障分布函数。
威布尔分布是可靠性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类分布形式,它特别适应于电子与机械故障的分布形式。因此,装备故障函数取为威布尔分布形式,采用两参数威布尔分布函数来拟合装备的故障分布规律[6][7]。根据威布尔变换,令y=ln(-ln(R(t))),x=ln(t),则:
y=y(x)=β(x-ln(η)) (6)
设共有n个故障数据,使其按照增序排列,令t(i)(i=1,2,…n)标记此列有序数据,xi=ln(ti),yi=ln(-ln(1-i/(n+1)))。以1号车的故障数据为输入,(xi,yi)威布尔分布概率***如***1所示。该直线的斜率即为β的估计值,直线与x轴的交点给出ln(η)的估计值。
由***2直观分析,***中数据点基本沿一条直线分布,因此可以认为该装备的故障分布符合威布尔分布规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ML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对分布参数进行估计。若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η,β),则它的极大似然函数为:
L(η,β)=f(x1;η,β)f(x2;η,β)… f(xn;η,β) (7)
η和β为待估计参数,当L(η,β)取得最大值时,对应的η和β值为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8][9]。
利用表1所示故障数据,对1号车的威布尔故障分布参数进行估计,得到η=661.95和β=3.42,α=0.05条件下,η的置信区间为[610.45,717.79],β的置信区间为[2.79,4.19],其期望寿命为594.86个摩托小时。利用表2所示故障数据,对2号车的威布尔故障分布参数进行估计,得到η=593.50和β=3.91,α=0.05条件下,η的置信区间为[542.06,649.83],β的置信区间为[3.00,5.10],其期望寿命为537.26个摩托小时。则1号车和2号车的故障概率密度函数如***3所示。
根据上述结果,求得中位寿命分别为594.68小时和540.39小时,可见两台装备呈现的故障规律十分接近。实际上,由于装备在部署初期存在初始故障期,导致故障多发,因此2号车的故障发生频次较高,而1号车虽然已经工作250个摩托小时,但在本实验阶段已经进入平稳故障期,同时试验前的维修也相应地降低了该装备的等效役龄,因此出现了2号车的中位寿命比1号车低的情况。
总体上,试验得到的数据充分地反映了在正常工作环境下,装备的实际故障规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根据上述分析,装备的定期维修间隔期应控制在[540,575]之间。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应根据装备的具体故障历史和任务载荷等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
5 结束语
初始维修保障方案的优化涉及间隔期、修理级别、各级别的维修范围与工作内容、各级的维修人力、维修器材、维修保障设备等各种保障要素与相关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优化。文章在对修理试验中的部分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初始维修保障方案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与优化。而如何选取参数,如何在没有大量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分析故障的规律,如何根据故障规律划分修理级别、确定维修工作内容等问题还需要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段振华,郭建胜.航空装备预防性维修工作确定与优化[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36(2):119-121.
[2]王东南.面向任务的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徐航,张会奇,陈春良.基于遗传算法的战时维修保障系统优化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6,20(5):1-4.
[4]杨小松,张建华,廖苓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研究[J].***事交通学院学报,2010,12(5):29-33.
[5]陈宝雷.战时装甲装备保障方案确定与优化研究[D].装甲兵工程学院,2008.12.
[6]高萍.基于可靠性分析的复杂设备预防性维修决策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8.
[7]莫布雷.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M].石磊,谷宁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机修工试用期总结第3篇
现将20*年高校“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以下简称“教师进修班”)结业考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外语考试语种和学科综合考试学科范围
1、外语考试主要语种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和法语,由参加考试的教师任选一种(外语专业的教师任选一种第二外语)。
2、学科综合考试学科(一级学科)共43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含文艺学、汉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与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地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冶金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林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音乐、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力学。
二、报考人员范围和条件
参加高校“教师进修班”学习并已完成第一阶段规定的全部课程或主要课程学习,要求取得高校“教师进修班”省级结业证书的人员。
三、考试时间和地点
1、考试时间:外语考试:20*年11月5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学科综合考试:20*年11月5日(星期日)下午2:00?4:30。
2、考试地点:*工业大学。
四、报名工作
考试报名及考务工作,省教育厅委托*工业大学人事处具体实施。
1、报名程序:
(1)应试教师向所在学校师资管理部门(人事处或教务处)提交本人填写的《*省高校“教师进修班”结业考试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相关证明(进修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或进修学校研究生处出具的《“教师进修班”学员全部课程或主要课程学习成绩登记表》、3张两寸近照(照片需贴在《报名登记表》相应位置)。
(2)各校师资管理部门(人事处或教务处)负责对应试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并按《*省高校教师进修班结业考试报名汇总表》进行汇总和录盘(按EXCEL格式)。
2、20*年“教师进修班”结业考试不收取报名费。
机修工试用期总结第4篇
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包括机动车维修企业经理人(含企业管理负责人,下同)、价格核算员、业务接待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其他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主要包括: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质量总检验员、质量检验员、机修、电器、钣金(车身修复)、涂漆(车身涂装)和车辆技术评估(含检测)作业人员(指机动车维修企业内部设立的车辆二级维护竣工检测线从业人员,下同)。其他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包括轮胎维修技术人员、汽车美容维修技术人员等。
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全省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具体负责全省机动车维修企业经理人考试发证和质量总检验员资格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除质量总检验员外的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价格核算员、业务接待员及其他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的考试发证工作。
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二、考试组织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向社会及时信息,内容包括:考试计划、报名条件、考试内容、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申请或增加从业资格考试类别的考生,应该向其户籍地或者暂住地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二)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应该按照全省统一的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核标准、考试规范和程序组织实施。其中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两部分;机动车维修企业经理人、价格核算员和业务接待员从业资格考试只进行理论考试。
(三)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考试结束1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考试成绩;成绩合格的,应于成绩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颁发相应的从业资格证。
(四)已取得从业资格证件的人员,必须定期参加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记录作为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诚信计分考核的重要内容,存入管理档案作为到期换证的依据。具体办法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另行制定。
三、资格条件
申请参加机动车维修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企业经理人
1、高中以上(含,下同)学历;
2、熟悉机动车维修业务,了解机动车维修专业知识及相关标准和规范,掌握机动车维修相关***策、法规规章等规定,具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二)价格核算员
1、高中以上学历;
2、了解机动车维修业务和相关***策法规,熟悉机动车维修服务价格的***策和标准,掌握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和零配件的计费方法。
(三)业务接待员
1、高中以上学历;
2、三年以上机动车维修工作经历,熟悉机动车维修检测作业;
3、具备丰富的机动车技术状况诊断经验,掌握机动车维修服务收费标准及相关***策法规。
(四)技术负责人
1、机动车维修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机动车维修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
2、熟悉机动车维修业务,掌握机动车维修相关***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五)质量总检验员
1、取得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员从业资格证2年以上(含2年);
2、取得与承修车型相适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六)质量检验员
1、高中以上学历并取得机动车维修机修工或电器维修工从业资格证2年以上,或取得机动车维修或相关专业初级(含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水平)证书;
2、取得与承修车型相适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并有2年以上驾驶经历。
(七)机修、电器维修技术人员
1、取得初中以上学历从事相应工种维修工作3年以上,或机动车维修或相关专业中职以上学历从事相应工种维修工作2年以上,或机动车维修或相关专业高职以上学历从事相应工种维修工作1年以上;
2、熟悉所从事工种相应的维修技术和操作规范,了解机动车维修的相关***策法规。
(八)钣金、涂漆技术人员。
1、初中以上学历;
2、熟悉所从事工种相应的维修技术和操作规范,了解机动车维修的相关***策法规。
(九)车辆技术评估(含检测)技术人员
1、高中以上学历;
2、总评员应取得机动车维修或相关专业中职以上学历或机动车维修质量总检验员从业资格证;引车员应取得与承修车型相适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并有2年以上驾驶经历;外检员应取得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员从业资格证;
3、熟悉所从事工种相应的检测技术和规范,了解机动车检测的相关***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四、考试内容
(一)初考
考试模块有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模块(A)、技术质量管理模块(B)、检验技术模块(C)、机修模块(D)、电器维修模块(E)、钣金(车身修复)模块(F)、涂漆(车身涂装)模块(G)、车辆技术评估(含检测)模块(H)和企业经理人模块(I)、业务接待模块(J)和价格核算模块(K)等。
1、企业经理人考试内容:模块A和I;
2、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考试内容:模块A、B必考,模块D、E、F、G选考其一;
3、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员考试内容:模块A、C必考,模块D、E、F、G选考其一;
4、机修人员考试内容:模块A和D;
5、电器维修人员考试内容:模块A和E;
6、钣金人员考试内容:模块A和F;
7、涂漆人员考试内容:模块A和G;
8、车辆技术评估(含检测)人员考试内容:模块A和H;
9、业务接待员考试内容:模块A和J;
10、价格核算员考试内容:模块A和K。
(二)补考、增考
对于考试不合格的模块,模块中的理论和实操成绩应分别记分,如某学员在机修(D模块)理论成绩合格,实操成绩不合格,只需补考D模块中的实操考试。
已获得从业资格证件的人员需要增加相应从业资格类别的,应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增考相应模块。例:已获得质量检验员从业资格的人员,要增加技术负责人从业资格类别,只需增考技术质量管理模块(B模块)即可。
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有效期为一年,考试成绩逾期作废。
五、考试管理
(一)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全省从业资格考试点条件的制定及考试点评审;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考试点的规划设置。考试点筹建到位的,由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向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省局组织审验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二)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机动车维修从业资格考试考评员培训、考核、发证等资格管理;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考评员的选送及考评专家库的建立。
(三)考试点审验合格、考评专家库建立完善的地市即可开展相应工种的考试工作。
(四)结合当前***题库、考试软件未的工作实际,维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工作采用分步走原则进行,过渡期内理论考试可采用笔试形式;待题库和软件到位后即统一采用无纸化考试。
六、证件管理
(一)机动车维修从业资格证全国通用。
(二)机动车维修从业资格证的印制、编号、发放和管理,按照《福建省运输管理局关于印发福建省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资格证换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运管车辆〔2008〕*号)执行。
机修工试用期总结第5篇
摘要:对大三学生学期结束时已经获得的累计学分和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情况加以动态监控和分析,得出可能导致学生结业或者延时毕业的潜在信息,从而将毕业预审核时间节点提前至学生毕业前一学年。该预审核方法可以让学生清楚了解已完成的学业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帮扶工作,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确保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毕业审核;学业问题;毕业率;学位授予率
中***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43-03
动态监控学生学业状态是高校教务工作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按照大学生正常修业年限进行毕业和学位审核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足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根据多次毕业和学位审核经验,尝试将毕业预审时间节点向前推移,将时间节点调整为大三一学年,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课程学分和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信息,促使学生在后期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x课和课程学习,避免延误正常的毕业时间。下面,笔者将对淮阴工学院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审核试点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及早发现可能导致学生延期毕业的课程信息以及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相关信息。
一、毕业审核重点内容
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核是高校教务成绩管理中一项非常细致而又关键的工作环节。学校实习学分制,学生毕业资格的审核判断是通过计算学生所修的各类课程学分确定的。毕业生在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三大分类项目方面所修得的累计学分必须不低于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要求,才可准予毕业。学位审核则要求毕业生在符合毕业要求的前提下,审核毕业生的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总平均学分绩点及是否受到处分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淮阴工学院毕业和学位资格预审通常在每年的4、5月份左右进行,但此时距离应届生毕业不足2个月,即使告之学生存在的不能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原因,学生在校期间也无补救的机会,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无法完成学业,从而影响学生毕业与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等。为此,本文尝试将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预审核时间调整为大三学年,并设计了两个审核要点、六个审核模块,其内容具体如下。
(一)毕业审核要点
毕业生在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三大分类项目方面所修得的累计学分不低于人才培养方案中模块规定的学分,才可准予毕业,其审核要点包含以下三个模块:
第一审核模块是毕业生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模块规定了每位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如果学生的必修课程考试不通过,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进行补考,或在相应的学期重修该课程,以保证学生完全达到必修课学分要求。专业选修课可不指定具体课程,但要获得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
第二审核模块是通识选修课学分。本文在预审核的过程中具体统计分析学生获得的累积总学分来掌握学生在通识选修课方面的修读情况,并且尝试在大三上学期(学生选课工作开展前),动态分析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获得的通识选修总分,统计缺少通识选修分数的学生名单,将统计结果反馈给年级辅导员或班主任,便于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选修通识选修课程。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因通识选修课学分不足导致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数量。根据多次毕业审核经验,并梳理结业或延时毕业学生形成原因,发现导致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的原因较多的是缺少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艺术类学分,因此本文尝试在大三上学期主要筛选出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缺少艺术类学分和缺少公选课学分4分以上的学生,利用微信、QQ等信息手段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业状况。
第三审核模块是毕业生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体现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项目,要求学生必选参加市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考试证书。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此项要求相对简单,学生基本能顺利通过。
如表1是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李xx同学大三学年的预审核结果,通过预审核的结果可以全面地了解该学生的学业情况。从表1不难看出,李XX同学在学科必修课学分方面尚缺5个学分(高等数学学科必修5.0学分);通识选修课的学分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要求,但是尚缺艺术类2个学分;计算机等级考试未通过,可以看出学生存在不能按时毕业和授予学位的潜在学业风险。因此,学生应在大四学年补修相关课程和通过计算等级考试,方可毕业和授予学位。
(二)学位审核要点
学位审核在毕业生符合毕业要求的前提下,具体审核毕业生的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否通过,总平均学分绩点是否大于1.5分,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有处分记录,学位审核包含以下三个模块:
第一审核模块是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级考试成绩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条件之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英语等级通过方面问题不大,影响学位授予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上,如表1中所示中的李xx同学未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一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班;二是为学生提供多种***移动学习平台;三是鼓励学生参加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有关的学***验交流会;四是积极开展朋辈辅导,利用同龄人相似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和同龄人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加上参与朋辈辅导的成员一般来说比较优秀,他们的优秀习惯,或者学***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改善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逐步使得他们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按期授予学位。
第二审核模块是学生总平均学分绩点。审核学生所有课程和环节(除公共任选课)的总平均学分绩点,按照我校学位授予条件,总平均学分绩点应达到1.5分以上,这一模块绝大部分学生总平均绩点均大于1.5分。
第三审核模块是是否受到处分。是否受到处分也是学位授予的条件之一,一般来说,学生在大学期间只要不违规违纪,就不会存在学位授予的障碍。
二、毕业审核流程
本文以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作为试点进行探索研究,该年级学生学风较好,能较好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是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尝试将等级考试分析安排在大三上学期进行,大三上下学期动态监控学生在必修课、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学分获得情况。对于选修学分不够的学生,及时提醒他们积极报名选修相关课程,并建立相应的学生预审核档案。
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在2016年6月对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和学位审核,其审核结果如表3所示。本文对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审核结果(6月)与同期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审核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如表2和表3所示:谋3中可以看出,2016年6月2012级毕业率达到87.80%,学士学位授予率达到83.74%,毕业率超出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9.38%,学位授予率超出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8.94%。同时对比同期的结业学生原因进行分析,因课程原因不能毕业的15人,比同期2015年降低38.13%。可见,将毕业审核时间推移到大三一学年,及时整理出不符合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及其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业状态,在预审核后学生仍有充裕的时间做一些补救措施,以取得毕业和学位资格。当然,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等级考试也是影响学位授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提前预审核的时间节点方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的学业风险。学生考核不及格的必修课必须要重修、重考,同时不及格的选修课应重修。目前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其核心是选课制,学分制学生选课自由度较大,部分学生选课但不上课,期末成绩是缺考,更为重要的是,实行学分制以后,学生不再有统一的学习进度,另外学分制下实行了弹性学制,导致数据库中有效数据和冗余数据量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考核不及格的必修课必须补考或重修;不及格的选修课应重修;同一门课程可以多次重修、记载最高一次的重修成绩;已获的学分课程,可以申请该门课程的重新考核,记载最高一次成绩,从而给学生获得学分、取得更高成绩提供了多次机会,所以在进行预审核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对审核的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和整理,及时对学生不良学业状态进行有效干预和帮扶,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可确保学生按时毕业。
三、讨论
(一)让学生及时掌握自身学业完成情况
在毕业审核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选课环节中容易漏选课程的实践环节,因学生没有选课就无不及格信息记录,学生很难发现自己的课程问题,又因毕业审核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即使发现学生的学业问题,由于最后一个学期毕业生忙着找工作、实习、考研复试……无法安心在学校补修课程,因此将毕业审核时间向前推移一个学年,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学业问题,促使学生合理规划时间,以顺利毕业。
(二)为辅导员开展思想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对象
高校学院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一般是1∶200左右,一名辅导员要开展几百个学生的工作,还要应对日常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导致辅导员很难与所有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分析预审核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可以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原因,积极开展教育和帮扶工作,实行动态追踪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了我校的教育效果。
(三)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
笔者在审核时发现因学生转专业、降级等学籍异动原因补修课程的过程中,因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部分课程存在不连续性或课程性质不一致性,导致这类型的学生学分计算混乱,大大增加了毕业审核难度。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可邀请相关专家或者学者进行研讨,使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适用,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结束语
将毕业审核节点向前推移至大三学年的审核方法,可以及时获得学生延迟毕业或延时授予学位的相关信息,学生在模块规定的学分如达不到毕业要求,可在最后一个学年查漏补缺,从而提高学校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
参考文献:
[1]张萍.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73-74.
[2]陶伟.基于VFP的毕业资格审核系统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大学***报,2011,(3):479-485.
收稿日期:2016-11-24
机修工试用期总结第6篇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检修;要点探析
汽轮机是火力发电厂三大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分析和控制汽轮机的检修要点,能够使汽轮机长期高效运行,保证汽轮机性能的优异性,对发电厂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确保发电厂供电安全、持续、稳定。因此要求发电厂汽轮机工作人员应抓住并做好修前准备、过程控制和修后总结等工作要点,才可以修复甚至提高汽轮机性能。
1 汽轮机检修准备
第一,修前数据采集。汽轮机检修前需要收集汽轮机启停机及正常运行中的振动、温度、真空、效率等参数,并与历次检修数据对比分析,得出缺陷内容、性质、发展趋势等,还需要收集正常运行中处理完和未处理完的缺陷、故障率高的缺陷等,并查看、整理保养记录,最后经综合整理、分析后依此制定检修项目。汽轮机运行的信息量非常大,检修前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工作量大,需要负责人更加认真、负责、细致和严谨。
第二,检修项目制定。汽轮机检修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准项目,另一类是特殊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对汽轮机修前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及相关检修导则制定出标准项目,如金属监督、调速系统清理、轴承检查调整等。根据***策、市场环境、特殊缺陷等制定改造等特殊项目,如通流部分改造、真空系统改造等。
第三,检修工期制定。根据检修项目及相关检修导则,制定出合理的检修工期。合理的检修工期能使整个检修过程紧张有序,并按时完成全部检修项目。如果工期不足会引起漏项、检修质量下降、不安全事件频出等;而工期过长会增加生产、检修、保养成本,同样可能会引起检修质量下降、不安全事件频出等。
第四,备品备件准备。汽轮机检修项目一经确定,项目负责人就需要立即开展备品备件的准备工作。备品备件准备时,要对检修项目逐条确认,查找***纸、台账等,列出检修可能需要的备件。再根据检修设备必须更换和可能更换的备件和安装数量及库存量来制定需提交的备件采购计划。备件计划需做到规格准确、数量合理。
第五,专用工具准备。汽轮机检修项目一经确定,项目负责人就需要在准备备品备件的同时开展专用工具的准备工作。项目负责人要对检修项目逐条排查确认,查找***纸、核对库存,将检修所需专用工具物品、数量准备齐全,还需对专用工具的使用性能进行确认和修复,以保证检修工作能顺利开展。
第六,检修文件准备。检修文件的准备包括检修作业文件包、作业指导书、检修工艺卡、技改方案及外委项目的技术协议等。内容包括了对检修人员的作业指导、施工方案、试验方法、验收标准、施工工期、质量保证与考核等。确保检修保质、保量、有序地顺利完成。
2 汽轮机检修过程控制
第一,安全管理。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检修开工前应制定完善的组织机构,成立安全监察组,各级人员要既管生产又管安全,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施工前做好施工人员三级安全教育,把好安全第一关。施工时做好班前班后安全、技术教育和交底,把安全落实到每一个人和每一项工作中去。严格把好两票关,严禁无票工作,从技术上提供安全基本保障。严格质量验收,把好设备安全关。
第二,项目控制。将项目书中每一个项目指定负责的小组,按照计划完成每一项检修任务。在检修过程中,可通过协调会、专题会等形式及时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根据检修情况及时调整、增加和取消项目;并定期对项目进行“回头看”,防止出现漏项、错项等。
第三,工期控制。因汽轮机全面检修项目多、工期长、人员复杂,容易引起工期失控。因此需对小组长的选定、小组人员的分配、小组工作内容的分配进行合理安排。项目进度节点也要严格控制,重要设备节点按倒推工期原则制定必须完成的节点并严格控制。行车及专用工具也提前规划、合理安排和协调,提高行车及工具利用率。工期的控制最常用也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进度***进行检查与控制。
第四,质量控制。为使检修达到既定目标、恢复或提高设备性能,应严格按规程、导则、***纸、说明书、作业指导文件等进行施工。验收时按火力发电厂相关规定进行三级验收,不可流以形式或走过场,验收人员应亲自进行检查与测量,对重要数据应进行多次测量防止出现错误。
第五,设备试运。设备试运是设备检修后的最后一道冷态质量验收,是保证机组检修后一次启动成功的关键。应严格按火力发电厂试运规定填写试运单进行试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 汽轮机检修后总结
第一,整理。整理工作包括对检修项目完成情况的整理、对发现问题及处理措施的整理、对备品备件的整理,对工器具的整理,对作业文件的整理,对台账的整理及对人员安排情况的整理等。
检修项目完成情况的整理,不仅对各单位及各施工人员进行奖励与考核提供依据,也为检修后运行及检修人员在日常维护中对设备的运行方式及重点检查项目提供参考。发现问题及处理措施的整理,为制定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周期提供依据,也为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处理方法,更为提升检修人员的经验及技能提供帮助。
备品备件的整理,可完善设备备品备件台账,为日常维护备件采购提供清单。是检修费用统计的重要依据,也为下次检修费用预算及备件准备提供依据。
工器具的整理,可发现损坏的工器具,并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为下次检修提供保障。对专用工器具进行保养、保管,减少损失。
作业文件的整理工作应由参与本项目的技术人员进行编写,必须保证数据齐全、真实可靠,并做到***文并茂、通俗易懂,作业文件是对检修情况的详细说明,包含了设备的各类数据、损坏情况、检修需使用的工器具、需准备的备件等。也通过对作业文件的整理发现文件中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根据实际进行修编完善。
台账的整理是对检修情况、数据、项目的统计与分析,为日后检修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料准备。
人员安排情况的整理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也为检修成本预算提供参考。
第二,分析。由专业技术人员将整理后的文件、数据进行细致、专业的分析,发现问题,依此制定日常维护周期、备件准备、日常重点检查区域和检查内容,避免或减小重复缺陷的出现。
机修工试用期总结第7篇
关键词: 钻芯法;回弹法;混凝土检测
目前国内常用的检测混凝土强度方法有回弹法、超声波法、钻芯法等,根据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等各有优点,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测实践中常存在以下情况: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第6.2.1条规定全国统一测强曲线的混凝土龄期14d~1000d;《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13-71-2006)第6.0.1条规定广东地区测强曲线的混凝土龄期也是14d~1000d。
(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第4.1.6条规定泵送混凝土制作的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当碳化深度值不大于2.0mm时,每一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规程附录B修正;当碳化深度值大于2.0mm时,可按规程4.1.5条的规定进行检测,就是钻芯修正。
(3)《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第4.3.3条规定:采用钻芯修正法时,宜选用总体修正量的方法。
1.钻芯修正回弹法
回弹法是通过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来推定该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钻芯法是从结构或构件中钻取混凝土芯样加工成符合规定的芯样试件,并通过对芯样试件施加作用力来确定混凝土强度的试验方法。钻芯修正回弹法是将回弹法与钻芯法相结合起来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1.1修正系数法
《钻芯修正系数法可按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第4.3.4条中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修正后测区混凝土换算抗压强度;
-修正前测区混凝土换算抗压强度;
-修正系数;
-芯样试件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
-被修正方法检测得到的与芯样试件对应测区的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
1.2修正量法
《钻芯总体修正量法可按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第4.3.3条中下列公式计算:
=+
=
式中: -总体修正量;
-被修正方法检测得到的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
钻芯对应样本修正量可按《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第4.3.4条中下列公式计算:
=+
=―
式中: -修正量。
1.3 修正系数法与修正量法的区别
钻芯修正系数法中:
钻芯修正量法中:
即修正系数法修正了标准差,导致推定值发生变化,而修正量不修正标准差。
2.工程实例
2.1 例一
某中学教学楼为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于1997年竣工,1998年投入使用。为了解该工程一层柱、二层柱、二层梁、三层梁现龄期混凝土强度状况,校方委托我站进行检测。由于该结构实体混凝土龄期大于1000d,所以采用钻芯修正回弹法进行检测。按施工实际情况,将一、二层柱,二、三层梁各定为一个检验批,按规程规定: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现场抽取一、二层柱各10根,二、三层梁各12根,采用回弹法检测其现龄期混凝土强度,并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
现场采用回弹法对一层柱、二层柱、二层梁、三层梁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并分别在一、二层柱相应测区钻取75mm的混凝土芯样(随机各抽取9根构件),在二、三层梁相应测区钻取100mm的混凝土芯样(随机各抽取6根构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后修正混凝土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第3.1.3条规定:抗压试验的芯样试件宜使用标准芯样试件,其公称直径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也可采用小直径芯样试件,但其公称直径不应小于70mm且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标准芯样公称直径为100mm、高径比为1:1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由于本工程受柱径向主筋间距的限制,柱芯样公称直径采用75mm。
各检验批回弹法钻芯修正系数见表1。
表1 回弹法钻芯修正系数表
各检验批回弹法钻芯修正量见表2。
表2 回弹法钻芯修正量表
各检验批修正前回弹法检测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见表3。
表3回弹法修正前批构件混凝土强度评定结果汇总表
各检验批经芯样修正后回弹法检测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见表4。
表4 钻芯修正系数回弹法批构件混凝土强度评定结果汇总表
2.2 例二
某综合楼为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于2009年开始施工,尚未投入使用。为了解该工程一、二层柱现龄期混凝土强度状况,建设单位委托我站进行检测。由于该结构实体混凝土使用泵送混凝土且碳化深度值大于2.0mm,所以采用钻芯修正回弹法进行检测。按施工实际情况,将一、二层柱各定为一个检验批,按规程规定: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现场抽取一、二层柱各10根,采用回弹法检测其现龄期混凝土强度,并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
现场采用回弹法对一、二层柱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并随机各抽取9根构件,分别在柱相应测区钻取75mm的混凝土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后修正混凝土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第3.1.3条规定:抗压试验的芯样试件宜使用标准芯样试件,其公称直径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也可采用小直径芯样试件,但其公称直径不应小于70mm且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标准芯样公称直径为100mm、高径比为1:1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由于本工程受柱径向主筋间距的限制,柱芯样公称直径采用75mm。
各检验批回弹法钻芯修正系数见表5
表5回弹法钻芯修正系数表
各检验批回弹法钻芯修正量见表6
表6回弹法钻芯修正量表
各检验批经芯样修正后回弹法检测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见表7。
表7钻芯修正系数回弹法批构件混凝土强度评定结果汇总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钻芯修正回弹法弥补了回弹法的混凝土龄期、泵送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限制及钻芯法的检测数量、钻芯位置的限制,突破了回弹法、钻芯法在已有领域外的应用,是检测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中修正量法不修正标准差,不影响总体分布,应优先采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