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有光,西安交大人文学院科学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水问题以及软科学研究,关于南水北调、海水西调、鸭绿江水南调工程以及根治长江黄河水患的对策探讨,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反响,引起多方的关注。
我国北方横亘着沙漠,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陕西、宁夏、河北、辽宁七省区境内,总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沙漠面积还以年均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沙尘暴已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仅以北京为例,每年大风平均向北京输送沙粒约百万吨,加剧了北京周围沙漠化进程。目前沙漠已经入侵到燕山腹地丰宁县的潮白河上游地区,距离北京怀柔县只有18公里。
渤海呈“C”字形深深嵌入我国北方大陆540多公里,距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极近,而且渤海有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大陆河流注入,故含盐浓度较低,甚至比沙漠中某些咸水湖的矿化度还要低,这是大自然赐给我国北方得天独厚的水利之源。
为此,霍有光在他的《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一书中,提出了“海水西调”改造中国北方沙漠的构想。
所谓“海水西调”,即通过提扬工程,将渤海水分级提升到海拔1280米左右的高度(1立方米水,每升高200米,需要1度电;升高1280米,耗电6.4度电),登上第二地理台阶,然后通过渠道自流,由东向西、接力棒式地输送到各大沙漠的构造盆地之中,最终在沙漠带上形成一连串“人造海”。
据他初步测算,将渤海水从天津塘沽引到最西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入河西走廊疏勒河),主干调水线路全长约1900公里。本着“量力而行,自近及远,各个击破,分期到位”的调水宗旨,以50亿立方米(装机150万千瓦)为年调水最低限额。第一、二期工程难度不大,施工周期短,投资相对较小,不仅可直接改造距北京最近的浑善达克、库布齐、毛乌素等沙漠的生态环境,而且可明显改善京津唐地区的大气与生态环境质量。海水西调工程全部完成后,可以形成沙漠人造海数万平方公里(调水数量与沙漠人造海的面积、生态效益成正比),先期提送海水50亿立方米,以后逐步提高到每年平均送水300~500亿立方米,大致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彻底改造北方沙漠。
根据霍有光的规划,海水西送治沙战略拟由近及远、分步推进:第一期工程可考虑调渤海水,经海河、永定河、洋河河谷,送至内蒙古集宁市的黄旗海、岱海盆地(两者均属咸水湖),调水高度1280米左右,调水路程440公里,形成集水配水库区2000平方公里。
第二期工程:我国北方沙漠基底均为中生代岩石组成,沙丘和流沙覆盖其上。不难想象,沙漠基底是由基岩构成的一个大岩盆,随着地形起伏,大岩盆中还有许多小岩盆,这是建立人造海很好的储水地质构造。可以黄旗海为集水配水中心枢纽,向海拔高度相当的浑善达克、库布齐、毛乌素三大沙漠调水,年调水150~300亿立方米。三支分水线路500公里左右,可在三大沙漠中形成1~3万平方公里的内陆“人造海”。
霍有光简单把“海水西调”的目的总结为:以海水作为生态水填充干涸的盐湖,利用大面积人造湿地镇压沙尘源;利用西北太阳能,将海水蒸发为水汽,增加露水与降雨,以增雨所得的淡水,湿润西北气候;利用沙漠人造海,发展海水养殖业与海水种植业(嗜盐作物);利用多梯级的人造海,逐级浓缩盐类资源,发展盐化产业。
他说,“海水西调”的价值在于,这项工程不仅近期可解决西北缺水和治沙问题,更是立足长远,可缓解乃至局部逆转西北的干旱化进程,从而为今后千百年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那么,“海水西调”这一宏大设想,是否可行呢?其实,盐碱化是所有人的第一担忧。记者随后又采访了几位水利专家,他们对大西线调水和海水西调两个宏伟构想均表示观望态度,并对海水西调中如何形成增雨和防止土壤盐碱化提出了质疑。
长安大学李佩成教授表示,对“海水西调”,需要气象、水利、国土、海洋、地貌、沙漠、林业多学科专家进行综合研究。另外,科学的进步需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