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远,生于20世纪40年代。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人文学者,长期从事中西方文化交流,诗人。
个人在社会上的作用,必须通过与他相关的群体相辅相成、群策群力方可实现,现代文化史上就有这样十二个群体,他们不可忽视。
“汉园三诗人”,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群体中三位杰出的、风格独异的诗人:李广田(1906年~1968年)、卞之琳(1910年~2000年)、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他们三人都曾在北京大学读书,卞之琳和李广田在外文系,何其芳在哲学系。1930年前后,他们都在《现代》杂志上发表诗作。
1934年,卞之琳把三人的诗合编为一集,题名《汉园集》,内收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何其芳《燕泥集》,自费印刷,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址。因为坐落在北平沙滩的“汉花园”是北京大学所在地,“汉园三诗人”便由此得名。卞之琳在《汉园集)题记中写道:“这是广田、其芳和我四五年来所作诗的结集,我们并不以为这些小玩意自成一派,只是平时接触的机会较多,所写的东西彼此感到亲切,为自己和朋友们看起来方便起见,所以搁在一起了……”
的确,他们三个人的创作风格并不完全一致,何其芳的诗浓艳绮丽,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卞之琳的诗精巧别致,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合情感与哲理,并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他们都有些近似成熟的晚唐之风,而李广田的诗风朴实,蕴藉深沉、舒展、大方,是北方大地之子的风格。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三诗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虽然他们的诗风不同,日后的发展方向也完全不一样,但他们以诗成友,并保持着终生的友情,因而被文学史家称为“汉园三诗人”,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李广田出生在山东省邹平县一户王姓农民家庭,不久过继给舅父,改姓李,名广田。曾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预科,1931年读本科,曾跟周作人学习日文,自修法文。1935年秋北大毕业后,到济南一所中学任教。1941年到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1946年到天津南开大学,1947年转往北平清华大学任教。先后出版八本诗歌与散文集。北平***前夕。他秘密加入了中国***。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从北京调到昆明,在云南大学任副校长、校长,1968年受迫害致死。
卞之琳生于江苏省海门县。1927年到上海浦东中学读书,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33年毕业,参与《水星》编辑工作。1935年东渡日本,同年回国。在山东济南一中学任教。1937年任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1938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短期任教。194。年任西南联合大学讲师,1943年任副教授,1946年任教授。1947年到英国牛津大学任“旅居研究员”。1949年回国到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授,1952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来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鱼目集》(1935年)、《人与诗:忆旧说新》(1984年)等,译有《维多利亚女王传》、《哈姆雷特》等。他对莎士比亚和布莱希特有深入的研究。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封建大家庭。他于1929年进入上海中国公学,受到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和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影响。1931年至1935年,何其芳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预言集》于1945年N月出版,是何其芳抗战之前的新诗合集。此外,还出版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的抒情散文体,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8年,何其芳与沙汀、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加入了中国***,还曾随部队到晋西北和冀中根据地工作。这期间他的创作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有少量诗作。“”中备受迫害,但是总算亲眼看到了“”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