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高端相机品牌争奇斗艳的今天,康泰克斯(CONTAX)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对于那些单反相机的资深玩家来说,拥有一台1974年产的康泰克斯RTS古董机,就足以笑傲江湖。依托着卡尔·蔡司(Carl Zeiss)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和纯正的德国血统,康泰克斯即便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也仍然掩饰不住自身的尊贵与非凡。
传奇人物卡尔·蔡司(Carl Zeiss)1846年在德国工业城镇耶拿创建了他的工作室,为耶拿大学制造高质量的放大镜片,就从这寒酸的陋室开始,卡尔·蔡司作坊逐渐成长为世界上最大和最为领先的光学仪器公司。康泰克斯(Contax) 是1932年蔡斯伊康(Zeiss Ikon)开始生产旁轴相机时所使用的品牌,嫡传了蔡司对严谨的一贯坚持,而它品牌之路,正如同法国时的贵族一般,享有辉煌的同时也隐隐地透出一股无奈。
确切地说,康泰克斯品牌曾经被四个国家的四家公司使用过,这些公司都与蔡司公司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比较熟悉的“东蔡”(1951年后因与西蔡的商标之争后,改名为潘太康PENTACON),“西蔡”(一直沿用着一个名字到1970年),苏联的基辅(二战后从蔡司掳走的专家在初到苏联时曾短暂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及1971年后的日本雅西卡和京瓷(西蔡把这个商标的产品交给日本的雅西卡YASHICA代工生产)。所有这些都是蔡司针对当时的市场和社会形态做出的应对策略,然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宾得(PENTAX)相机为代表的日系单反相机同盟如日中天,将当年包括康泰克斯在内的各大顶级厂商打压得直到如今也没有恢复元气。
1932年蔡司厂***开发出了康泰克斯品牌相机,功能与当今的顶级旁轴取景器照相机都差不了多少,并很快成为莱卡(Leica)相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到康泰克斯 III出产的时候,康泰克斯相机不仅已经具有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快门速度,而且第一次在相机上安装了指针式的测光表。在这一时期,康泰克斯在技术革新方面比当时所有相机厂商走的都要远。和哈苏、莱卡、路莱等品牌都一样,康泰克斯代表了德系乃至全世界光学成像系统的最高水平。
70年代初,因与宾得单反相机的激烈竞争,蔡司公司未雨绸缪,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策略,终止了德国本地的生产,而改与日本雅西卡合作生产康泰克斯,并且坚持走高端电子与光学相结合的顶级路线。几经沧桑,雅西卡被京瓷(KYOCERA)收购后成为其下面的一个品牌,由于1971年的代工协议里规定康泰克斯必须走德系高端路线,并使用蔡司自己的镜头,所以无论是雅西卡还是后来的京瓷,都是延续着康泰克斯的一贯态度和品质。甚至雅西卡在后面推出自己品牌相机时,也采用了与康泰克斯相同的CY卡口。
虽然康泰克斯的每次更新都创造了相机业里的神话和第一,但是它的定位和发展与市场需求总是那么不协调,导致它的市场前景命悬一线。在90年代初相机镜头自动对焦技术(该技术是美能达MINOLTA发明的)大行其道时,蔡司公司考虑自身顶级产品的高端定位反而拒绝在镜头中使用那些廉价塑料零件,结果和莱卡R6.2一起被尼康的F5,以及美能达的7000彻底打败,很长一段时间里再也没有翻过身来,直到退出相机市场。2001年京瓷推出的世界第一款35mm全画幅的单反数码相机CONTAX N Digital,成为专业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心仪的对象,一时震惊业界,但残酷的市场也让这款相机成为了康泰克斯品牌的绝唱。京瓷不得不在2005年宣布全面终止康泰克斯的生产。如今我们也只能从相机发烧友那里再度回味康泰克斯往昔的辉煌与不羁的性格。
这个系列相机是康泰克斯、雅西卡和F. Alexander Porsche(保时捷)集团合作的结晶,漂亮的外形与精细的做工让人耳目一新。RST系列是从70年代就开始的,1990 年,RTS三代与尼康 F4几乎是同时推出。胶片单反机RTS III虽然是一部手动对焦相机,但它采用的技术即便在现在也是顶级的,号称第一次将卡尔蔡司镜头的全部实力展示在胶片上。RTS III最高快门速度为八千分之一秒,闪光同步速度为 1/250 秒,同时内置每秒连拍五张的卷片马达,这些使得他成为一款不折不扣的顶级专业单反机。
该机型大约采用了5种金属,其中镁合金和钛金在当时都较为昂贵和稀有,RTS III在顶盖和底盖上采用这两种合金材料,除了是提高强度减轻重量外,那个年头的确也起到了“豪华”的宣传效果。包括快门刻度在内的所有字母数字都是蚀刻,机身虽没有号称防尘防滴处理,但各个金属接合部分严丝合缝,让人感觉很放心。
康泰克斯 RTS III最精华的真空吸附底片装置和蔡司镜头无疑可以达到135底片的光学极限。出于蔡司公司“决不妥协”的设计原则,考虑到最佳的光学质量,康泰克斯公司拒绝了走其它日本厂商的自动对焦道路,制作出了这部可以和任何一部AF专业相机媲美的顶级35毫米手动对焦单反相机,很难有一部同类的相机可以超越它的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康泰克斯 CONT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