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下面带来的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据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说,现在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种语言。
在这些语言中,约有1400多种还没有被人们承认是***的语言,或者是正在衰亡的语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
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扩散、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根据其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特征的共同之处与起源关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语系。
每个语系包括有数量不等的语种。
这些语系与语种在地域上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很多文化特征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
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
“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
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或人文精神,或人文思想,重视人文教育,这里的人文,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
从文艺复兴的历史看,人文应该是重视人的文化。
知识大体可以分为科学和技术,文学和艺术,哲学和宗教等三个大的部分。
科学包括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讲客观,讲规律,讲理性的。
文学和艺术则主要是讲主观,讲情感,讲感性的。
哲学和宗教,应该说主要就是讲人文。
而且,这种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大量的渗透在文学和艺术之中,甚至大量的产生于文学和艺术之中,也渗透在社会科学之中。
所以,人们往往把文学和艺术,甚至社会科学,看成是人文学科。
其实人文精神也渗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之中。
这里的关键是,渗透还是不渗透,渗透多少,这就同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不渗透,这样的社会科学,甚至这样的文学和艺术,也是没有人文的,至少是缺乏人文的。
事实上,文学和艺术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形式和内容。
这里的内容,应该是人文的。
但是,在有的社会、有的时期,它也可能是缺人文,甚至是反人文的。
哲学总该是人文的了。
但是如果哲学只讲方***,甚至只讲“斗争的哲学”,那它也是不人文,甚至反人文的。
又比如,医学,以人为对象,本来就始于人文,充满着人文。
但是,当人们把它看成一种***“技术”的时候,往往反而缺乏人文了。
所以,我们常常说,有的人有知识无文化,或者说,有艺术无文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的文化指的就是文化中的先进部分、核心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
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
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以为这样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语词歧义、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
对沟通产生巨大影响的第一个理论是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有较低层次需求和较高层次需求。
较低层次需求包括生理、安全与社会需求,较高层次需求包括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求。
该理论研究的是心理学,但后来被广泛运用于营销学,来研究不同消费者的行为,并发现人们对较高消费品的需求与人们的心理驱动联系在一起。
在沟通中,人们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别人的认可。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分析学生的困难,为学生排忧解难,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快乐地体验每一个教学环节。
同时,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世界, 挖掘学生的情感资源。
只有师生在情感领域能平等交流,在情感上彼此接纳,他们才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只要处处以学习者为中心,每个学生才能自由地、最充分地发展他的潜能,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和形成人格,最终达到完满人性的实现。
高校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再培养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不仅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从大纲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同时也说明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7年***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力求系统化与综合化,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加强文化、人文、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渗透,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内涵与素质。
但是,目前在一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为教英语而教英语,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课堂上对学生人文知识的传递。
这样就使得大学生学习英语,只为了过四、六级,忽视了汲取英语教材中渗透的人文知识。
事实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势不可当的气势,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碰撞、融合,人类也逐渐步入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时代。
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需要未来的外语人才,具备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适应多元文化的交际场合,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沟通。
学生的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培养是这个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外语教学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教学难题。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必须培养大学生具备多元文化认知和识别的视野,尤其对当今的“90后”大学生加强文化教育的输出,从而加强对他们人文素质的再培养。
二、人文素质再培养的策略与手段
1.外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新时期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的优势。
《大学体验英语》这整套具有时代特色的全新立体化教材,即吸纳了国内教材注重思想性、人文性、科学性又注入了国外社区教育、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的使用、应用型教学的特点,重视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人文修养”。
它的内容包括文化习俗、教育、环境、社会、家庭、人际关系等等,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
这些内容在塑造大学生的道德和尊严人文精神方面有示范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正视现实,战胜自我,善待他人。
例如在《大学体验英语》教材中,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文《爱和友谊》体味人间亲情、友情的珍贵,从《大学生活》中让学生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学无止境;从《***生活》中让学生培养很强的***的生活的能力;从《工作与职业》让学生要学好本领,有好的心里素质,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树立很强的竞争意识。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恰如其分的导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以充分实现教材内容的挖掘、整理、总结,使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很自然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资源的熏陶,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欣赏和传承每个单元专门设计的文化沙龙的精华部分,启发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事物,辨别真善美。
作为教师,要认真研究,发掘教材中人文教育因素。
如第一单元的《关注我们的地球》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课文的主题“环境”为基础,进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对话表演、话剧排演等,让学生自觉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做人做事的自信和勇气,同时,让学生以身作则,增强环保意识,热爱生活。
这样,学生对教材也感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不但提高了语言的交际能力,而且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挖掘了教材的文化养料,实现人文素质的再培养。
2.外语教师必须树立教育的新观念,采取优化的教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多元文化背景,适应多媒体、多模态语境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多元文化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多模态语境下的英语教学为课堂带来了***片、视频、音频,这是教学方式的一项重大突破。
教学中使用多模态话语就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学生进行交际。
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借助于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用具进行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人文性,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别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能够多角度地融入异国文化、品味地道英语,有兴趣的去掌握语言中的知识点与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不断地受到熏陶,这种教学手段的改变让学生把英语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英语教师作为多模态话语建构课堂的指导者,在讲每一篇课文前,可以在导入的环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结合英语讲课内容,恰如其分适度的利用英文电影或网络手段,播放一些关于展现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礼仪习俗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等方面的电影片段,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地道英语思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对其文化传统中优秀人文素材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让学生无形中很自然的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听说的语音设备,要求学生就一个专题进行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可以设置主题式英语仿说比赛、英语模拟表演等动手实践形式多样化的活动,创建真实的语言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英语学习,以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多元文化品质和人文素质,而且让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形成高尚的人格,对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