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课外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课外古诗词1
1、《曲江二首·其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2、《集杭州俗语诗》
清·黄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3、《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4、《蝶恋花》
南唐·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
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5、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7、《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8、《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9、《已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10、《杂诗》
东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课外古诗词2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诗词背诵默写,作者文学常识。
2、通过了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一、文学常识
1、古体诗的特点:
古体诗,又称也称古诗、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的体裁。这类诗歌,从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因而四言诗都是古体诗;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2、《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创作的一组抒情短诗。非一时一人所作,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3、曹操(155年-220年),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治家、***事家、文学家。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曹操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4、刘桢(?—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其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今有《刘公干集》。
5、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赞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诗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
二、重点字音
遗(wèi)老骥(jì)伏枥(lì)养怡(yí)
三、文章翻译
1、庭院里一株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朵开得繁盛(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引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可是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他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2、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骏马卧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也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高山之上挺拔耸立的松柏,承受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寒风。风声是多么猛烈,松枝是多么刚劲!严冬中冰霜严酷寒冷,松柏依旧终年端正挺拔。难道是松柏没有遭受严寒?(是)松柏天生就有耐寒的本性。
4、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内这里有雨那里刮风。艰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之中。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奔走在山林险阻之地。简陋的房屋多么萧条,狐狸、兔子在房屋里自在地行走。
四、主旨归纳
1、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前四句描写环境,描绘出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后四句抒发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2、这是一首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表现了作者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3、这首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堂弟的勉励之意,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坚贞自守的品格。
4、这首诗描写了海边人民的困苦生活,表现了底层百姓生活环境的恶劣以及他们内心的恐惧与凄楚,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
五、赏析句子
(一)1、后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的,但此时心上人却在远方,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2、诗歌采用何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1)反衬:诗歌开头四句描绘了春日叶绿花盛的景象,一切都欣欣向荣,然而置身其境的是一个幽怨的思妇,美好的景致更反衬出思妇内心的愁苦。
(2)抑扬结合: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二)1、前四句作者选取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
《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
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2、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是千古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3、如何理解诗歌九至十二句的内涵?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
(三)1、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松柏这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目的是什么?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
作者的目的是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以此来勉励堂弟:做人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挺挺,傲骨铮铮。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课外古诗词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王维、李白、岑参、韩愈,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2.结合旁批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每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四首诗歌
教学方法:
知(知作者)、诵(诵古诗)、解(解诗意)、悟(悟情感)、背(背古诗)、练(做练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型:自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也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古诗。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王维、李白、岑参、韩愈,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2.结合旁批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每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授新课:
(一)知:知作者完成下列有关作家的填空:
1、王维(701年-761年)字,号摩诘居士,时期的著名、。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外号“诗佛”。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
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李白,中国伟大的诗人,被后人尊称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终身不得志,在其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对未来积极向上的精神。
3、岑参(约715~770)边塞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
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回朝后,任右补阙、起居舍人等职。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4、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杰出的_______。
(二)学习《竹里馆》
1、读:读古诗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学读,指名读
2、解:解诗意
参照课文旁批,理解诗意
译诗: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里。
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
竹林很深,没有人知道,
只有那天晚上的月亮将我相照。
3、悟:悟情感
思考:1、诗人独自生活在这里,他每天都做什么事?他的生活是怎样的?他是个什么人?作者写了哪些景,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传达出诗人怎样的的心境?
明确: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小结: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4、背:背古诗
一分钟快速背诗,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抽查)
(三)学习《春夜洛城闻笛》
解题: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情。
学习方法同《竹里馆》
译诗: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思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歌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时被夜晚的笛声引发的思乡之情。
一分钟速背古诗,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抽查)
(四)学习《逢入京使》
学习方法同《竹里馆》
译诗: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歌描写诗人远涉边塞,路遇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慰藉家人的场面,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怎么理解“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明确: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速背本诗。选择抽查。
(五)学习《晚春》
学习方法同(竹里馆)
译诗: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各自竞相展颜,挽留春天,就连那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片片飞舞的雪花,加入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感情,同时也提醒人们抓住时机,乘势而为,创造美好的未来。
速背本诗,抽查。
四:当堂反馈
1、《竹里馆》里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竹里馆》里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竹里馆》里写月夜竹林的幽静,以_________来反衬。
4、《晚春》里运用拟人、比喻手法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夜洛城闻笛》里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春夜洛城闻笛》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逢入京使》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逢入京使》里表现诗人既渴望建功立业又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这是一节课外古诗诵读指导课,课堂容量比较大,既然是指导课,就只对诗歌的情感和诗意做一个指导,学生因为事先已经背会,所以在背诗时没有怎么耽误时间,但是学生在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上还存在障碍,这里费时有点多,不过总体感觉这节课书声朗朗,达到了诵读的目的。
课外古诗词4
作者:秦观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解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赏析
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治失意之慨叹其中。有一年早春时节,作者重游洛阳。洛阳这个古代名城,是北宋的西京,也是当时繁华的大城市之一。词人曾经这里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此地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词人旧地重游,人事沧桑给他以深深的触动,使他油然而生惜旧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但词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至,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西园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写道: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曹丕《与吴质书》云: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又云: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词用二曹诗文中意象,写日间外面游玩之后,晚间又到国夫人园中饮酒、听乐。各种花灯都点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辉;许多车子园中飞驰,也不管车盖擦损了路旁的花枝。写来使人觉得灯烛辉煌,车水马龙,如目前。碍字和妨字,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在的凄凉、寂寞。
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与上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追忆前游,是事可念,而重来旧地,则是事堪嗟,感慨至深。此时酒楼独倚,只见烟暝旗斜,暮色苍茫,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也无鸣笳夜饮的豪情,极目所至,已经看不到絮、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只是时见栖鸦而已。这时候,宦海风波,仕途蹉跌,也使得词人不得不离开汴京,于是归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地涌上心头。
此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其一,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其二,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以昔衬今,极富感染力。
课外古诗词5
举例分析:
例一、十五夜望月 【王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面对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实战演练: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1)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9、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12、从***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旅***?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14、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5、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6、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秋江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21、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课外古诗词6
第一部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建议:本学期复习1——35首,要求会背会默写;其中涉及考试的内容为
1.《凉州词》(王翰)
2《出塞》(王昌龄)
3.《芙蓉楼送辛渐》
.《送元二使安西
5.《望天门山》
6.《别董大》
7.《春夜喜雨》
8.《江畔独步寻花》
9.《游子吟》
10.《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二部分《诵读经典 品味越韵》
1《采莲曲》
2《关山月》
3《怀念***》
4《阿长与三海经》
5《故乡》
第三部分《课外小古文补充》6首
从成语读古文
画龙点睛①
原文
张僧繇(yáo)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②曰:“点之即③飞去。”人以为诞④,因点其一,须臾⑤,雷电破⑥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助读
①画龙点睛:比喻说话作文,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全篇精警。
②每:经常,常常。
③即:就要。
④诞:荒唐,说大话。
⑤须臾:立刻。
⑥破:打破。
导读快车道
“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而处在现在这个知识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更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译意大观园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上眼睛。他经常说:“把眼睛点上去,龙就要飞去了。”人们认为他荒唐,说大话,于是他就在一条龙上点了眼睛,立刻,雷电打破了墙壁,一条龙乘着云飞上了天空,没有点睛的龙仍然在原来的地方。
开心演绎场
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替龙画眼睛的人似乎没有,但类似‘画龙点睛“的妙事却不少,你能举出一两个这样例子吗?
从名言读古文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身:为人谋②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④不习乎⑤?
——孔子(春秋)《论语·学而》
助读
①省:检讨,反思。
②谋:谋划事情。
③忠:尽必竭力。
④传:传授的知识。
⑤习:反复练习,学习。
导读快车道
古人十分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如孔子在很多方面都垂范后世,令后人“高山仰止“,无限敬佩。本文记录的是曾子自我反省的范例,同样为后人传诵,广为流传。
译意大观园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身: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做到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经常复习?”
开心演绎场
人贵有自知之明,经常反省自己,就能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把每日的反省记在本子上,也可以向自己信任的人倾诉。
从寓言读古文
杞人忧天①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②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③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④,只使⑤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⑥”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⑦,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⑧,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战国)《列子·天瑞》
助读
①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心天要崩塌下来,现在用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
②晓:以言语启发人。
③奈何:为什么要。
④日月星宿(xiù),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日月群星也是大气中三种有光耀的'东西。星宿,列星。
⑤只使:即使。
⑥奈地坏何:那么地坏了,怎么办呢?奈……何,怎么办。
⑦四虚:四面空虚的地方。
⑧其人舍然大喜:“舍然”,消释疑虑。这句是说那个人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
导读快车道
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但文中那个“晓之者”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译意大观园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要崩塌,地要陷落下去,无处存身,因而寝食不安。又有一个人关心那个担心天地崩坠的人,就去启发他说:“天是积累的大气啊,没有地方没有大气,你活动身体呼吸,整天都在天空中行动休息,为什么要担心天地崩坠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积累的大气啊,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
启发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只是积累的大气中三种有光辉的东西,即使掉落下来,也不能使人受到损伤。”
那个人说:“如果地坏了怎么办?”
启发他的人说:“地不过是积累起来的土块罢了,它充满了四面空虚的地方,没有地方没有土块。你缓步徘徊或踏步顿足,整天在地上行动休息,为什么要担心它会损坏呢?”
那个人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那个启发他的人也因为他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
开心演绎场
1、你能用“杞人忧天”说一句话吗?
2、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课外古诗词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读,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读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课外古诗词8
一、填空(60分)
1.古往今来,当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2.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
3.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 ,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 , ”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4.搞好西部开发,重要的是做好退耕还林,以期在西北沙漠中兴起绿洲,在戈壁中出现草原,再现《敕勒歌》中的“ , ”的景象。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子是: ,
7.《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8.“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句①。②。
9.古诗词中描写秋季景色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两句:
①。②。
10.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1.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接天莲叶无穷碧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4.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忆江南》)
15.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16.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17.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18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9.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2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25.粉骨碎身浑不怕 (于谦《石灰吟》)26.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7.醉卧沙场君莫笑 (王翰《凉州词》)
28.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9.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0.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游园不值》)
31.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3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
33.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4. ,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35.不知细叶谁裁出 (贺知章《咏柳》)
36.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示儿》)
3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课外古诗词9
1.颜真卿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长歌行》中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长歌行》中表示珍惜时间的语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完整诗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野望》中描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对偶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6.《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7.《野望》运用对偶手法的句子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8.《早寒江上有怀》中与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9.《早寒江上有怀》中的思乡句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10.《早寒江上有怀》中抒发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7.《黄鹤楼》中抒发怀乡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8.《黄鹤楼》中描写登楼所见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9.《黄鹤楼》中的颈联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0.《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1.《黄鹤楼》中,作者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2.《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3.《送友人》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和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4.《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5.《送友人》中以景色描写比喻游子之心,故人之情的句子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6.《送友人》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7.《秋词》中直接表达秋日胜春朝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8.《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9.《鲁山山行》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的诗句是: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30.《鲁山山行》中写动物且对仗很工整的诗句是: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31.《浣溪沙》中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的词句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2.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3.《浣溪沙》中描写时光易逝,不要在年老感叹哀伤的句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4.在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一句句意相反的诗句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3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的句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诗人虽年老体衰,仍愿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的句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课外古诗词10
1、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2、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3、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关汉卿《大德歌·冬》
4、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6、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
7、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陶渊明《始作镇***参***经曲阿作》
8、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9、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孙光宪《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10、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11、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
1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3、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4、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15、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吴文英《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16、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汪懋麟《误佳期·闺怨》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
18、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19、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0、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21、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2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高适《除夜作》
23、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王沂孙《齐天乐·蝉》
24、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5、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古意/独不见》
26、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7、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28、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暗香疏影》
29、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30、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31、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皇甫冉《春思》
32、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司空***《白菊杂书四首》
3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35、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36、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37、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3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39、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40、十年无梦得还家,***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4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42、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徐昌***《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43、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44、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朱栴《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
45、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会遇,同翦灯语。——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46、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二首》
47、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48、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49、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50、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1、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佚名《凤归云·闺怨》
5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3、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5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55、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56、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谢灵运《七里濑》
57、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58、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59、欲笺心事,独语斜阑。——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60、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61、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权德舆《月夜江行/旅次江亭》
62、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李商隐《日射》
63、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
64、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65、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66、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67、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68、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李密《淮阳感秋》
69、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70、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71、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7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73、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陆游《清商怨·葭萌驿作》
74、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75、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6、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77、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78、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
79、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80、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20xx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古诗词句
课外古诗词11
1、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2、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张籍《蓟北旅思/送远人》
3、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
4、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6、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7、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8、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9、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10、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11、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12、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13、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14、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李商隐《北青萝》
1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高适《除夜作》
16、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曹组《卜算子·兰》
17、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孙光宪《河传·花落》
18、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9、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虞集《院中独坐》
20、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2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2、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2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4、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5、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26、遥忆独眠人,早寒惊梦频。——顾贞观《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
27、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28、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29、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30、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3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3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35、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6、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37、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曾几《苏秀道中》
38、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39、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40、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4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42、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3、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44、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45、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46、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47、十年无梦得还家,***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48、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49、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50、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51、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舒頔《小重山·端午》
52、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5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4、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55、花开不并百花丛,***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
56、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5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8、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9、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60、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61、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
62、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孙道绚《滴滴金·梅》
63、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64、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黄巢《自题像》
65、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66、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67、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徐昌***《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68、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周邦彦《兰陵王·柳》
69、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70、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71、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72、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7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74、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75、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李商隐《安定城楼》
76、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77、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杜甫《别房太尉墓》
78、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79、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80、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课外古诗词12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庭中有奇树》和《龟虽寿》。
2.结合相关背景,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庭中有奇树
一、激趣导入
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句话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板书:庭中有奇树)
【设计意***】由古代批评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师进一步指导阅读:
语气:诵读时应有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味。《古诗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谐整齐;全诗压“i”韵,韵脚有“滋”“思”“之”“时”,朗读时要重读韵脚。另外,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预设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前四句描写环境,描绘出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后四句抒发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读出意境画面
师:阅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诗句呈现的画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情态。
【设计意***】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古体诗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诗作内容,为后面理解情感、把握手法做铺垫。
三、品读,揣摩诗歌之意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歌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预设
描写庭院中的奇树,抓住其叶、花等景物。“绿叶发华滋”中的“滋”为繁盛的意思,写出叶绿花盛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春日花盛***。
设问2:第三、四句写主人公,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预设
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一个“思”字,可谓诗眼。深闺中的女子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想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设问3:“馨香盈怀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但此时思念之人却在远方,使这愉悦之情变淡了,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设问4:“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的“此物”指什么?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此物”指所折的最美的花。这样美的花为什么“何足贵”?显然这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试想,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表达了主人公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师小结: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设计意***】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更好地把握诗情。同时,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妙处。
【板书设计】
龟虽寿
一、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龟虽寿》,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自由诵读,抽查朗读。
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阅读。
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二二节拍)。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重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要重读。
语气:语气高亢激越,应读出积极、乐观、豁达的感觉。
2.读懂诗歌大意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说说传达了诗人怎样的观念。
预设
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
【设计意***】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与文本对话,进一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引发共鸣,为下文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二、品读,读出诗歌之美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前四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预设
选取了神龟、腾蛇两种意象。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得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设问2: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
预设
这四句是千古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曹操以“老骥”自比,用比兴的手法,引出“***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设问3:如何理解诗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内涵?
预设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说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说明人通过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健体强身,可以取得相对“永年”即长寿的。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的豪迈气概。
师补充:这里,曹操所说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设问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什么意思?
预设
这两句的意思是“真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这八个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是按乐章尾声的格式,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关联。
设问5: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品析。
预设
比兴。诗歌前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起兴,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比喻,照应。诗歌中间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嗟衰的习气,以老马为喻,抒发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豪情。“***暮年”和“老骥伏枥”又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则互相映照。
师小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时光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然而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定会流芳百世。什么时代都需要昂扬向上的情怀,什么时候都需要积极乐观的信念,让我们满怀信心,怀着昂扬的斗志,努力学习,为将来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设计意***】通过品读,引领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及艺术手法。采用问题引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板书设计】
龟虽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赠从弟》(其二)和《梁甫行》,继续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赠从弟(其二)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背景
课件出示: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东汉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设计意***】朗诵诗歌,让学生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论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读通,感知诗作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赠从弟》,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自由诵读,抽查朗读。
通过抽查朗读,发现问题,教师进一步指导阅读。
预设
断句:五言古诗一般采用“二三”拍,有“二二一”和“二一二”两种节拍。
押韵:本诗阅读时要注意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松”“风”;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盛”“劲”“正”等。
语气:诗歌赞扬松柏凌寒的气魄,因而朗读时应读出坚定的语气。
(3)学生按照指导再读诗作,进一步体会诗作阅读的语气和节奏。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设计意***】诗歌虽然为古体诗,但通俗易懂。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知内容,理解诗人写作意***,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三、品读,揣摩诗人之意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从内容来看,写了什么?
预设
从弟即堂弟。题目的意思是写诗慰勉堂弟,写的内容是松柏树。
设问2: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预设
“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两字,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展现了松柏耸拔而起、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设问3: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松柏这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哪种写法?
预设
目的是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以此来勉励堂弟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峻挺拔,傲骨铮铮。这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问4:品析诗歌第一、二句叠词“亭亭”“瑟瑟”的妙处。
预设
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寒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通过对比,以风的肃杀衬托松的高洁。
设问5: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预设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以此勉励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设问6:诗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还运用何种写作手法?试简要说明。
预设
第三、四句用了衬托(或对比)手法。
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师小结: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本诗中,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委婉含蓄,更有诗意和韵味。
【设计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引领,抓住字词句,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文本,品析诗歌情韵,读出诗味。
【板书设计】
赠从弟(其二)
梁甫行
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课件出示: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他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诗品》)。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白马篇》《七步诗》等。
二、诵读,感知诗歌韵律
1.题解
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梁甫行”原为挽歌,在这里曹植用旧题描写海边人民贫苦的生活,为贫苦民众写挽歌。
2.读顺字音节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庭中有奇树》和《赠从弟》(其二),从体裁上来说,这三首诗都是五言古诗,因而其节奏的划分应该是一致的,那么这首诗应该是怎样的节拍呢?
生:二三拍。
师:其实,同学们可以根据注音,来把握诗歌的顿挫,也就是要学会区分平仄。
课件出示:
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和缓,仄声短促。
师:懂得了划分节奏和顿挫,还要读准语气。这一首诗描绘的是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同学们说说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
预设
沉缓、低沉。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体会语气语调。
3.读懂诗词大意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歌的主要意思。(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
反映了海边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设计意***】“三分诗七分读”,学生反复诵读,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为理解诗歌情感做铺垫。
三、品读诗歌,含英咀华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曹植在海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预设
民不聊生,破败荒凉。其中,“寄身”三句,从生活环境、生活艰难和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海民寄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难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狐兔翔我宇”一句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侧面描绘出海边贫民家庭条件的恶劣以及家园的破败。全诗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海边贫民悲惨的生活***景跃然纸上。
设问2: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预设
诗人用“剧哉边海民”一句,总括海边贫民的艰苦生活,点出了全诗的中心。“剧哉”是这首诗的“诗眼”,下面具体艰苦的生活由此而展开,起到了提挈全诗的作用。诗人面对海边贫民的痛苦生活,感慨万端,用“剧哉”二字,便把深切的同情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出来。
设问3:“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既渲染了气氛,又为正面描写海边贫民的生活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了烘托作用。
设问4:试简要分析作品写法上的艺术特色。
预设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白描、直叙的写法,不作雕饰,语言自然质朴。在展现海边贫民生活的时候,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外古诗词13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品读诗句,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大家齐读王维的《竹里馆》,一起来欣赏和品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屏幕显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设计意***:简洁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语境和情境。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识画。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画出节奏并自由朗读。读后教师从词意、节奏、情感及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解答导入之问: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教师明确: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时而抚琴,时而吟唱,以抒寂寞的情怀,感情基调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
2.深读入画。
齐读,男、女生分別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心情,补充“竹”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
屏幕显示:
竹:
(1)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2)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3)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写作背景: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陕西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
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思考: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教师明确:诗人通过“幽”“深”“明”几个形容词来营造出月光普照大地的幽深空旷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坐”“弹”“啸”几个动词来描写人物活动,从而把诗人脱离尘世、隐居山林所具有的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美读赏画。
古筝配乐,师生齐读,学生个读。这首短诗仅仅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屏幕显示王维所处时代的文献及诗歌资料)
思考: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明确: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锺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设计意***:朗读是一种教学技能,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有节奏地吟咏,抑扬顿挫,寓情于声,以声传情,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三、拓展延伸
1.教师范读《江雪》《山居秋暝》《鹿柴》等诗歌,学生欣赏品味,感悟中国古代文人的高雅情怀。
2.学生配乐诵读《竹里馆》,在低缓而有韵味的朗读声中结束第一首诗的教学。
设计意***:朗读不同的诗歌,品味文人高雅之情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识,揭开面纱,感受朗读魅力;温,重读经典,传承传统文化;秀,争相竞放,品味那时花开。
四、硏读《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话导入,做教学铺垫。
春夜,不知何人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了大诗人李白无尽的乡思。
李白二十多岁就离开四川老家游历,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等地。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本诗情真意切,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设计意***:以抒情的话语创设诗中画面,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为学生理解《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意做好铺垫。
2.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朗读,感受诗中美句。
屏幕显示: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节奏。
(2)朗读之后教师释义,学生再朗读。
(3)提出问题:请大家说说自己读诗后的感受。
教师将教学视点引导到诗歌的最后两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师生对话,做好如下内容的准备:
结合注释解题:
教师明确: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以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翻译诗句:
教师明确: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初识乡情: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间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设计意***:在不断的回旋往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亲近古诗,引起情感共鸣。
学生活动二:朗读,解说诗中难句。
(1)读诗歌,看注释,自读自讲句子意思。
(2)讲句子,悟乡情。
(3)提出问题:说说你对课文中句意的理解。
师生交流的内容有:
扣住“暗”让学生展开想象。
教师明确: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用此“暗”字,十分恰当。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理解《折杨柳》。
教师明确:“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句“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像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別时的情态。在古典诗歌中,“杨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
交流赏析表达故园情系列的诗句。
教师准备: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样韻。
——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设计意***: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拓展阅读相关诗句,可使学生更易读中入境,理解诗句之意;境中体情,体味诗中之情。
学生活动三:朗读,熟读成诵。
(1)读诗歌,话李白。
(2)悟乡情,诵经典。
教师明确: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设计意***:深入朗读,走近作者,领悟诗情。
课外古诗词14
一、《赠从弟(其二)》
默写全诗
1. 诗中赞颂松柏挺立不倒,经严寒而不调的诗句:
2. 诗中以松为喻,借松的高洁品性赞“从弟”品格高洁的诗句:
3. 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
4. 诗中赞颂“松柏”守志不阿,不肯向恶势力屈服的诗句:
5. ***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6.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
主旨句是:
7. 古诗词中有许多托物言志,表达诗人高贵品质或远大理想的诗句,请写出其中边疆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二、《送本少府之任力蜀州》
默写全诗
1. 诗中表达诗人旷达胸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诗句:
2. 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的诗句:
3. 诗中能够做为送给即将远行的朋友的一句话:
4. 诗中的千古名句:
5. 诗中表明不因行迹的疏远而淡漠感情的诗句:
6. 唐代陆龟蒙《离别》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的句子,由此我们可联想到此诗中的句子:
7. 有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诗中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8. 本诗中与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是不需要永远在一起的”意思一致的句子:
9.诗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
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
三、《登幽州台歌》
默写全诗
1. 诗中感怀大志之人的大悲怆、大寂寞的诗句:
2. 诗中俯仰古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
3. 诗中写登楼远眺,表现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
4. 屈原《远游》中有句云:“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生勤。”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5.诗中指生不逢时句:
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
四、《终南别业》
默写全诗
1.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世尘俗归隐山林的句子:
2.写诗人独自一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的句子:
3.有能够“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的意境的句子:
4.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的句子:
5.写出诗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风采的句子:
五、《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默写全诗
1. 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被时间所抛弃、心绪被时间所扰乱的诗句:
2. 诗中能够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
3. 诗中表现诗人精神极度苦闷,无法解脱的诗句:
4. 诗中包含哲理,并写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的诗句:
5. 诗中借他人自况,表达诗人对李云和谢公的推崇和高度评价的诗句:
6. 诗中巧借比喻来抒发自己用远离现实来摆脱苦闷和烦忧的诗句:
7. 诗中饱含诗人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内心充满苦闷的诗句:
8. 诗中诗人用以表达自己避世隐居思想的诗句:
9.诗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
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10. 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愁绪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默写全诗
1. 诗中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勾勒出春天走近的过程的诗句:
2. 诗中对早春加以赞颂,且极具有哲理的诗句:
3. 请写出你熟知的古诗中具有哲理性的诗句,并写出出处。
4. 诗中表现春天朦胧美的诗句:
5. 诗中用反衬手法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喜爱之情的诗句:
6.诗中描写早春春草初出,若隐若现的美景的句子是:
作者发表看法,表达盛夏比不上早春景色的观点的句子是:
7.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本源,才能将事物描绘得具体、生动,请写出古诗词中通过观察所得的名句,并标出作者或出处。
七、《无题》
默写全诗
1. 诗中运用比喻修辞,以谐音双关的手法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诗句:
2. 诗中用设想的语气设想对方为情所困,字字充满关切的诗句:
3. 诗中原为表达思念之情,现常用来表达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的赞颂的诗句:
4. 诗中借助神话传说,表达对思念之人的关切之情的诗句:
5. 诗中写作者抱有无限希望,但又深知这只是一种祈祷和祝愿的诗句:
6. 诗中与“留命以待沧桑,保己以俟悦己者”意境相似,写尽甜情蜜意的诗句:
7. 诗中与李煜《浪淘沙》中“别时容易见时难”具有相似情感的诗句:
8.①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②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爱情坚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诗句是:
八、《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默写全诗
1. 词中点破题旨,直抒离愁的词句:
2. 词中勾勒出词人孤独身影的词句:
3. 词中词人眼望楼外之景,心头笼上凄冷之情的句子:
4. 词中现在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心绪烦乱,某事令人难以解决的词句:
5. 词中人们用业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的词句:
6. 词中表达亡国后,词人因失去自由而寂寞悲伤的词句:
7. 词中点明亡国的离愁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到的独特感受的词句:
8.词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言状的愁绪描绘出来的名句:
9. 请你写出你所喜爱的古诗词中与“剪不断,理还乱”一样,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无限愁绪的名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九、《登飞来峰》
默写全诗
1. 诗中描写飞来峰概貌,并通过传说写飞来峰之高的诗句:
2. 诗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治抱负的诗句:
3. 诗中表现诗人虽然变化遇到挫折,但仍矢志不改的诗句:
4. 诗中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有深刻哲理的诗句:
5.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中与之意境相似的诗句:
6. 诗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用来表现塔高的诗句:
7. 诗中寓境、景、理为一体,且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
8. 诗中与孟浩然“鸡鸣见日出,常与仙人会”意境相似的诗句:
9.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10. 虞世南《咏蝉》诗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此诗中也能表现“登高望远”之意的诗句:
11..请写出你积累的诗词名句中含有“登高才能望远”的哲理诗句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十、《苏幕遮》
默写全诗
1.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的句子:
2.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离情别绪隐寓其中的句子:
3.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的句子:
4.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的句子:
5.夜间为乡愁所忧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的句子:
6.描写登高所见秋景的语句是:
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的语句是:
参考答案:
1.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4.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7.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呤》)(答案不惟一,仅供参考)
6.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参考答案:
1. 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2. 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或: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 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4. 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5. 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6. 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7. 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8. 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9.诗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参考答案:
1.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诗中指生不逢时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
1.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2.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参考答案:
1.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3.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 蓬来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6.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8.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0.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答案不惟一,仅供参考9诗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参考答案:
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答案不惟一,仅供参考)
4.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诗中描写早春春草初出,若隐若现的美景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作者发表看法,表达盛夏比不上早春景色的观点的句子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参考答案: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寒。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 相见时难别亦难。
8.①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爱情坚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参考答案:
1.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销清秋。
2.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 寂寞梧桐深院销清秋。
4. 剪不断,理还乱。
5.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 寂寞梧桐深院销清秋。
7.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8. 剪不断,理还乱。
9. 9.(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参考答案:
1.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7.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9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参考答案: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3.黯乡魂,追旅思。
4.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
6描写登高所见秋景的语句是:碧云天,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的语句是: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课外古诗词15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
3、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分清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很多,咏史、怀古、议***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七言绝句在诗歌各种体式中是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四首七言绝句。
【设计意***】
本环节用从简短介绍七言绝句导入,让学生大略知晓七言绝句的历史及特点,快速明确学习内容的大体定位及方式。
二、读四首诗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诵诗歌,是解读诗歌的途径,也是理解诗歌的前提。看看谁能将这四首诗吟诵出诗的味道来!
1、读准字音
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四首诗歌,没有把握读准的字音要圈画出来。
(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
课件出示:
寂寥(liáo)
春朝(zhāo)
碧霄(xiāo)
戍(shù)
夜阑(lán)
潼关(tónɡ)
2、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七言绝句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一夜征人/尽望乡”。也可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唯见/长江/天际/流”;或“二二一二”,如“闻道/龙标/过/五溪”等。
(3)听读,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4)齐读,体会节奏。
3、学习吟诵
古人吟诵是先有曲调的,虽有曲调,但不同于唱歌,因为吟诵的曲调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同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曲调来吟诵。我们应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谓的“字正”,再通过拖音,使声腔饱满,做到所谓的“腔圆”,字正腔圆是对吟诵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感受诗歌的韵味。
(1)标注韵脚。
课件出示:
①用“○”标示出这四首诗的韵脚。
②写出每首诗所押的韵。
③韵脚在朗读的时候,是有拖音的。试读出每首诗的韵脚的韵味来。
预设
课件出示: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我言秋日/胜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巴山夜雨/涨秋。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尚思为国/戍轮。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秋风吹散/马蹄。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
(2)指名范读,体会吟诵方法。
(3)学生比赛吟诵,读出韵味。
师小结:教育家叶圣陶曾对吟诵做出过以下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我们可以通过反复地吟诵,不断地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不断地加深对整首诗的理解,逐渐感悟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还可以加深对作者创作情境的体会。
【设计意***】这四首七言绝句格式整齐,音韵和谐,适于学习简单的诗歌吟诵方法。本环节从韵脚切入,通过吟诵,体会韵味。适当补充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四幅画
1、描绘画面
师:通过吟诵,这四首诗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展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试着用语言描述出来。
提示:可以结合诗歌下面的解读注释,还可以发挥联想、想象,运用修辞手法。
(生自由描述画面)
2、展示交流
师指导:可多角度描述,加入想象成分,但是基本内容必须来自诗歌。
预设
课件出示:
《秋词》(其一):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夜雨寄北》: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穷居孤村,躺卧不起,我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潼关》:久远的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吹散嗒嗒的马蹄声。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拘束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峰更比一峰高。
师小结:诗歌是优美的,语言凝练,我们描摹的语言总显得苍白无力,难以透彻地传达诗中的意蕴,更让我们体会到诗歌的美妙。
【设计意***】诗歌就是一幅画。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描述画面,达到理解诗意、体会意境的目的。结合第六单元所学的联想与想象,学生可以有多种描述。核心点是训练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对诗意有自己的理解。
四、明四种情
师:这四首诗歌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提示:可以抓住诗歌中典型景物即意象分析,也可以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分析。
(生自由交流,师点评,引导生运用适当的方法解读诗句)
预设
课件出示:
(1)《秋词》(其一):
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乐观的心境。
②“排”字写出了飞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③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作者借飞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要积极奋发向上。
(2)《夜雨寄北》:
①诗的开头两句用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绪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做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池中所积之雨。通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当时孤独、凄凉的气氛。这无尽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涨秋池”的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②三、四句是虚写未来。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①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②一、二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长期卧床;“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字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这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诗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让人肃然起敬、感慨扼腕。
③三、四两句,诗人因“思”而夜不能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反映了***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卫国壮志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4)《潼关》:
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虽都在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水,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的少年意气。
师小结:古人作诗常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物象来体现主观情感,这就是意象。诗歌中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方法需要大家在长期阅读中仔细揣摩。通过景物描写、借景抒情含蓄表达情感,也是诗文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上面诗歌中的“巴山夜雨”“风吹雨”就是这种手法的运用。当然,理解这样含蓄的情感,得联系诗人生平和他写诗时的处境分析。
【设计意***】本环节根据初中古诗词教学要求,适当学习通过分析意象、借景抒情等手法理解诗歌,学习初步赏析诗歌,品味诗歌。
五、知四种人
师:了解作家的生平、主要的人生经历或者看看他的其他文学作品,你会对诗人有更全面的认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我们学习的四首诗歌,你从中读出了四位怎样的诗人?
(必要时教师对材料进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
课件出示:
材料一: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刘禹锡《始闻秋风》)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一)]
材料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材料三: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惦念报效国家,可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材料四:
清朝同治四年(1865),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其父谭继洵时任湖北巡抚。光绪元年(1875),谭嗣同10岁时,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思想产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好讲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得很好。《潼关》这首诗是诗人十多岁途经潼关时所作,当时诗人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背景所震撼,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预设
课件出示:
材料一(解读刘禹锡):
《始闻秋风》这首诗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
就诗意看,《浪淘沙》(其八)和《杨柳枝词》(其一)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深入品读,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材料二(解读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材料三(解读陆游):
诗人有着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诗歌中展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和无奈: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陆游的诗歌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材料四(解读谭嗣同):
《潼关》里诗人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既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又是诗人特有的冲决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凌云志,诗人坚信自己仍顶天立地、绝不服输,不改少年时的志气。
结束语: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我们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下去。诗歌传承的是语言,更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愿同学们能在诗歌的滋养中茁壮成长!
【设计意***】本环节提供作者所作的其他诗歌及背景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拓展诗歌阅读的视野,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
六、背诵默写诗歌
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歌。
(师指名生背诵,全班集体背诵并默写)
【设计意***】本环节重点落实背诵。背诵是学习古诗文最根本的方法,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可使记忆牢固。用不同形式背诵,确保当堂成诵,并落实在笔头上,才能产生扎实有效的记忆。
课外古诗词16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练习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意,再把几幅***连贯起来说一说。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l.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说一说这四幅***上分别画了什么。(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古文字是由***形演变而来的)
(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
(4)联系左边的***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推测,想想有哪些字属于这个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孙、孤;"立":站、端;"见":观、览、觉)再口头汇报,并说出理由。
(2)翻开字典,找到检字表中这四个部首的所在页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写在书上。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填写的字,可以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正误。
(3)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再读一读这些字。
课外古诗词17
1、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裴迪: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7、祖咏: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8、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2、杜甫:八阵***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3、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刘长卿: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5、刘长卿: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6、刘长卿: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7、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8、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9、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20、权德舆:玉台体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21、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2、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3、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4、张祜: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5、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6、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7、李频: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8、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0、西鄙人: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1、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32、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33、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4、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35、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林暗草惊风,将***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6、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7、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38、李益: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39、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0、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2、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3、王昌龄: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4、王昌龄: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45、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6、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7、李白: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8、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9、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0、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1、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2、韩□: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3、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4、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55、柳中庸: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56、顾况:宫词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
课外古诗词18
教学目标:
1、掌握课外古诗并理解其意境和主旨
2、掌握初一课外古诗并可以准确默写
3、能轻松默对理解性课外古诗提问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学习诗歌的方法
诗歌的`理解、情感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指导学习诗歌
1、回顾提问:诗歌赏析从哪些方面着手?
明确:1、背景(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景物、关键词(组)
2、指导学习诗歌《晚春》
(1)背景:本诗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49岁)。他此时在官场上是处于不得志的时期。
(2)景物:草树、杨花榆荚
(3)关键词语:知、斗、无才思、惟解
(4)情感归纳:不得志、惜时、不放弃
(5)有情感诵读
3、指导学习诗歌《春夜洛城闻笛》
(1)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2)景物:
(3)关键词语
(4)情感归纳:
(5)有情感诵读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竹里馆》
先按照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准备,然后交流,明确诗歌情感。
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三、当堂训练
1、靠自己,按照方法赏析《逢入京使》
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2、熟读成诵
课外古诗词19
一、选择《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理由
《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教材中特有的板块,每册安排两次,每次四首。所选古诗词除课程标准推荐的诵读篇目外,另增加若干经典名篇,要求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课外古诗词诵读》可以不安排课时施教,学生结合文本中的注解及赏析文字一般都能达到背诵默写的要求。但果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大多学生往往止步于背诵默写,不会在进一步诵读欣赏,不断加强文化积累的课程要求上下功夫。而文化积累、欣赏能力直接关乎“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这些在新一轮课改中特别推崇的“核心素养”之要素。因此,有必要适当安排一定的课时,引导学生以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古诗词诵读欣赏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尤其在初始年级阶段,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需要不断强化。
二、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四首古诗,如果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一一学习显然不妥。考虑到初一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已有的知识积累,我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定为“在揣摩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诵读欣赏”。揣摩情感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的前提和关键。我曾在一篇发表过的文章中称之为“打开古诗词鉴赏之门的钥匙”,中考中的古诗词鉴赏题,尽管形式多样,但或多或少都与准确揣摩诗人的情感有关联。因此,这一目标还需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断强化。至于“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正确默写”这一目标,须要求学生课前基本达成,课堂上则通过检查反馈,让学生增强准确理解诗句大意的意识,同时通过“霄”“蹄”“犹”等易错字的辨析,引导学生初步进入诗句的鉴赏层面。
三、关于课堂设计思路及课堂模式的运用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按照我校新修订的校本化课堂模式——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
普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但其所依据的新课程理念具有共通性,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课堂结构一般也不外乎课前自学、课堂导学、达标测学、拓展固学几个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是大家努力朝向的课程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是大家崇尚的学习方式;课标学情是大家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是大家又将努力体现的核心素养三要素。我们的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具有一定的前卫性与自主性。我以为,这一模式的运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特别是“智慧”二字,对我来说,恐怕用一生的心力也难以修炼到位。但人还是要有梦想的,智慧课堂便是我们戴泽人永远的梦想和追求。
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分四个步骤:
第一,创设情境,方法引领。
本节课的设计,围绕两个教学目标分别创设“默写互评”与“诵读比赛”这两个教学情境,第一个情境重在强化学生对诗句理解的意识,第二个情境重在构建在古诗词赏析活动中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两个教学情境的设计,均按“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已有的认知(默写现状),并回顾相关知识与方法(第一次学习诗歌时“想象情景,体会情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等要求),建立准确默写与揣摩情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结合新学内容进行“辨析错别字”“准确揣摩情感”的方法与能力的迁移。
第二,自学交流,构建新知。
本节课,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共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你认为在古诗词默写中,避免写错别字的关键是什么?2.你在古诗词诵读欣赏中是如何揣摩诗人情感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在默写后互评的基础上很快能形成初步感知,教者有意识地列举学生易错的三组形似字(“宵”与“霄”、“啼”与“蹄”、“尤”与“犹”)让学生辨析、讨论。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者适时提供***片资料(潼关北临黄河,南依秦岭的地形***)作为学生准确认知“河流大野犹嫌束”这一难句的脚手架。第二个问题则在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竞赛的基础上自然抛出,学生由于有了感情诵读的铺垫,对揣摩古诗词情感的方法一般能说出自己的一两个经验来。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想象情景,学生可能已经淡忘,需要老师适时点拨,唤起他们已有的认知并结合新的认知情境尝试运用,从而再一次构建“想象情境、揣摩情感”的新的认知。教学目标与重点由此而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三,互动体验,提升能力。
这一环节在本节课中与第二个环节实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学生围绕两个主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互动体验、不断提升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须密切关注学情,并在课前较为充分的课堂预设的基础上,适时点拨敲打、灵活引导驾驭。教者的教学智慧、课堂的精彩生成主要应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不过,这一过程的结果一般很难如愿以偿,我在这一环节的表现概莫能外。
第四,智慧建构,检测反馈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实际展示的“课堂演练”与“课外巩固”加以体现。这一环节的“智慧建构”重在设计的精心。比如,《嫦娥》一诗的选择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作者,刚刚学过他的《夜雨寄北》,便于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揣摩情感。二是出处,选自学生的《补充习题》(经省教育厅审定的义务教育免费资料),为学生进一步解答《补充习题》中相关的赏析题提供了很好的铺垫。三是内容,诗中每一句都有值得学生想象的情景。四是联想,嫦娥的飞天之梦在我国又有重大突破。20xx年元月3日,嫦娥4号探月器经过26天的飞行第一次在月表背面成功实现软着陆,玉兔2号登月车顺利巡月探测并传回许多高清***片。“课外巩固”中所设计的诗歌赏析题全部源于课本中的四首诗,且与情感的揣摩密切相关。
四、教后反思
1.今天的课堂氛围有点沉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够理想。这一方面说明了我的课堂智慧远远不够,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选择《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理由是成立的。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在初始阶段确实需要反复强化,尤其是通过“想象情景”揣摩诗人情感这一及其重要的赏析技巧的把握还远远不能到位,因此,我对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合宜的。
2.从当堂的检测训练中可以看出,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想象情景”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基本达成。另外,学生整体诵读能力的提升由于指导恰当,在本节课表现得比较明显。这也得益于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理念。原以为学生的朗诵水平是比较理想的,朗诵展示只是一个课堂过渡,但鉴于学生朗诵现状并不理想的实情,我觉得宁可压缩后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也应当根据学生朗诵问题的症结所在适时点评,让他们收获成功的自信。从学生自信的表情中,我觉得这样调整是正确的。
3.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四个步骤,在本节课中基本展示出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得到切实的遵守。只是在建构体验、互动生成方面表现得还很不够,当然,这也在预料之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研讨,多反思。
课外古诗词20
教学目标:
回顾前两首,学习后一首,知识迁移训练。
教学步骤:
一、回顾前两首中一些句子的翻译解释。
二、检查感情背诵前两首诗。
三、学习后一首。
1、常识:赵翼,清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号鸥北,江苏阳湖人。本诗选自《鸥北集》,是评论诗人诗歌的。
2、翻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不新鲜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3、讨论:这首诗是否贬低了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此诗目的是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李杜诗篇,万人传诵,现在读来,已不新鲜。)唯有创新
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才能领先。
(每个朝代,都出才人,领导诗坛,开新诗风。)
4、赵翼论诗的着眼点在于创新,请欣赏他的另外两首论诗诗:
5、你所知道的现代诗人,你所读过的现代诗歌中,有哪些带上了创新意识的色彩的.?
6、迁移训练:你认为,我们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到别出心裁,别具匠心?(展开讨论,可引导学生从立意、选材、组材、炼句等不同环节的方面去考虑。)
7、你能就眼前的人、事、物吟诵出两句诗句来吗?
8、有感情地背诵《论诗》。
9、布置作业:默写这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