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阿昌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知道火把节吧,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023阿昌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火把节2023年几月几号
2023年火把节是公历2023年8月10日,星期四,农历六月二十四。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间举行火把节,大多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比赛等。在新时期,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6月24日举行,白族在6月25日,拉祜族在6月20日,为期两三天。彝族人认为火把节后长出的谷穗和火把一样粗。后人以此为祭品,驱赶家中的鬼怪邪灵,以保人畜平安。现在,人们也利用聚会的机会进行社交或会见恋人,并在节日开展商业活动。
“火把节”也是白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每年夏历6月25日,白族人民都会举行活动,祝愿人和动物丰收繁荣。
火把节的来历
说到火把节,自然与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人们对于炎帝和火的崇拜记忆。在古老的历法中将火历又称为十月历,直到目前为止,中国西部,北部以及西北部还有许多远古先民在使用这种历法,而它的源头则可以一直追溯到炎黄时期的炎帝。
炎帝又被称为赤帝或是烈山氏,与神话中的火神不同,炎帝是一个曾经真实存在的民族始祖,生活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陕西一带,所谓的炎黄子孙就是指炎帝和黄帝的后代。在许多古书中都曾出现过关于炎帝的记载。《管子.轻重篇》中记载炎帝发明了钻木取火,《左传.昭公十九年》中记载炎帝发明了火历,而《左传.哀公九年》《淮南子.汜论训》《史记.三皇本纪》三部书中指出了他是所有以羊、牛、火为***腾和以姜氏为姓的部落先民的共同祖先。国外神话与中国神话
在历史记载中,观测星辰而发明历法,钻木取火教会人类用火,死后被封为灶神这几大荣誉都被冠在了炎帝身上,这显然不是偶然,它充分证明了人们对于火和炎帝的崇拜。
实际上所有庆祝火把节的民族大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以牛,羊和火为***腾。他们都是古老的羌人后裔,而羌人的祖先就是炎帝。每当火把节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在回忆“刀耕火种”的同时祈求五谷丰登。人们都会杀猪宰牛祭祀炎帝,然后在夜深之后点上火把在村寨周围大肆庆祝。
火把节的风俗和寓意
一、点燃火把
点燃火把,是火把节最为核心的庆祝活动之一。火把代表着神灵的力量和生命的火焰。它象征着人们的心灵和生命力,也是希望神灵可以降下甘霖、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的象征。当人们点燃火把的时候,他们会手拿火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跳舞、唱歌、燃烧纸钱等,以此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幸福和健康。
二、舞蹈和歌唱
火把节不仅仅是简单的点燃火把,它还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舞蹈和歌唱表演。在火把节的庆祝活动中,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舞蹈和歌唱表演。这些表演通常都是由当地的民间艺术家或团体来表演的,内容多样,有的是表演传统的舞蹈,有的是表演当地的特色唱腔,有的是表演古老的土家族古歌等。通过这些表演,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
三、燃烧纸钱和祭拜神灵
火把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节日期间燃烧纸钱、祭拜神灵和祖先,以此祈求平安和丰收。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制作各种各样的供品和祭品,如粽子、斋菜、水果等,然后在祭祀仪式中将这些供品献给神灵和祖先。这些祭品代表着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祝愿。
火把节的传说
民国二十四年《宣威县志稿》卷八之四《岁时琐记》:“火把节原起则有三说:(一)武侯以是日服孟获,薄暮入城,父老燃炬相照,此后遂沿为俗;(二)曼阿奴为汉将郭某所杀,其妻阿南被逼,是日自燔松幕下,国人哀之,岁中如期燃炬会饮以吊;(三)南诏谋并五诏,是日祭先,约五诏助祭,邓腅妻慈善逆知其谋,劝夫勿赴,不听,因强以铁钏约夫臂。既至,果与四诏被焚于松明楼上,灰烬之余,惟慈善能得夫尸。南诏察其贤,欲妻之,慈善闭城死节,人亦哀而吊之。”此就影响最大的三种缘起说约略言之,明清以来许多文献有较详细的记载,现分疏于次。
1. 纪念阿南夫人说
明谈迁《谈氏笔乘·纬候》:“云南六月二十五日入夜,家家束松明为庭燎。杂以草花高丈余,燃之,杀牲祭祖。老少围坐火下,饮酒达旦。自官署都邑以及乡村田野,无不皆然,谓之火把节,又谓星回节。相传汉夷酋阿南夫人为人所俘,誓不从贼,以是日赴火死。国人哀之,因为此会。”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火把节》引明杨鼐《南诏通记》云:“汉时有酋长曼阿奴为汉将郭世忠所杀,其妻阿南,汉将欲妻之,赠以衣饰。阿南恐逼己,绐之曰:‘能从我三事则可:一作幕次祭故夫;二焚故夫时衣,易新君衣;三令国人遍知礼嫁。’明日如其言聚国人,张松幕置火其下,阿南袖刃出,令火炽盛,乃焚夫衣,告曰:‘妾忍以身事仇?’引刀自断,身扑火中。国人哀之,以是日燃炬聚会以吊节妇,亦名星回节,盖腊月二十四日也。”天启《滇志》卷十五《人物志·列女》亦载其事,云“汉阿南,酋长曼阿奴之妻”,“自引刀断身仆火,国人哀之,每岁以是日然炬聚会吊之,后人为名星回节。及南诏灭六诏,亦以是日举火,或以星回节为灭六诏遗事,非是”,没说又名“火把节”。清乾隆赵文哲《娵隅集》卷七《火把节》诗题注谓“火把节,亦名星回节,汉元封间楪榆有曼阿娜,为汉裨将郭世宗所害,并欲得其妻阿南”云云。光绪二十七年刊《昆明县志》卷二《风土》亦有记载:“星回节俗曰火把节,当六月二十四五日两日,斫松枝为燎,高丈余,入夜争然之村落,用以照田,以炬之明暗占岁丰歉,廛市群儿并杵松脂作粉,互相烧洒为戏。其缘始云:汉之时有夷妇阿南,其夫为人所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赴火死,国人哀之,因为此会。”由此可见,火把节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 火烧松明楼说(慈善夫人殉国说)
明王士性《广志绎》卷五:“云南一省以六月二十四日为正火把节,云是日南诏诱杀五诏于松明楼,故以是日为节。”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火把节》:“钱尔载按:‘袁懋功《滇记》云:南诏皮逻虽灭五诏,得其土地,而遗裔尚存。乃于国中设一楼极其华丽,楼上陈设锦绣,户牖板楯,悉用松明。(松木心有脂者,易发而难息。)每宴臣下,登楼饮酒尽欢。至是年六月(《滇载记》作仲夏)二十五日,值祭先之期,令人招五诏助奠,至期祭毕举宴,延众登楼欢饮。须臾,皮逻阁佯醉下楼,击鼓发火焚楼,各诏酋领尽死,国人始悟用松明之意。今滇中于是夕衢巷皆举火,名曰星回节。’”《滇志》卷十五《人物志·列女》:“唐慈善,邓赕诏妻也。开元间,南诏请合六诏为一,遂因星回节会宴,以火灭之。明日,各诏妻寻夫骸不识,惟慈善舁之以归。”此又说明,“星回节”在唐开元时即已存在,亦印证了上引《滇志》为纪念阿南夫人,后人以其殉节之日为“星回节”。清赵文哲《娵隅集》卷七《火把节》诗题注也说:“唐开元间有邓睒诏者,六诏之一也。南诏欲并五诏,因星回节召五诏,会饮于松明楼……”《昆明县志》卷二《风土》:“一云南诏皮罗阁会五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杀之,遂并其地,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乃以铁钏约夫臂,既往,果被焚。慈善迹钏得夫尸以还。皮罗阁闻其贤,欲委禽焉,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然炬吊之。”
以上二说在今云南大理、昆明等地的白族中广为流传。阿南夫人和慈善夫人(又称为柏洁夫人)作为聪明、能干、坚贞而有气节的化身,一直为老百姓所爱戴和怀念。为了让白族儿女们永世记住“火烧松明楼”的悲剧传说,白族火把节便一直沿袭了下来。至今白族姑娘还有用凤仙花染指甲的习俗,表示她们对慈善夫人用双手刨寻夫君遗体,以至十指鲜血淋漓这一感人行动的同情和纪念。
3. 欢迎孔明平南回辙说
明谈迁《谈氏笔乘·纬候》:“一云孔明是日擒孟获,侵夜入城,父老欢呼,设庭燎迎之。(《滇程记》)”此说似不可信,高上桂《星回节考》就提出了质疑(参下引)。王士性《广志绎》卷五:“或云孟获为武侯擒纵而归,是日至滇,因举火祓除。”清道光二年《西昌县志略》卷一《风俗》:“六月二十四日,家家晚上门前悉树火炬,照耀如同白日,世俗讹传以为土主为神,兹土乡人迎之,遂成风俗,其说不经。闻之故老,乃武侯平南回辙过此,土人喜之,因天色已晚,乃火炬迎送云。”又卷二《艺文》载《建昌竹枝词·火把节》:“连乡火把照天红,六月为期问土风。一自平蛮回辙后,至今人念武侯功。”这一传说是对诸葛亮为当地民族所做贡献的肯定和褒扬。
以上三说,均流行较广,以至不知孰是。清乾隆五十六年《蒙自县志》卷二《风俗》:“星回节亦曰火把节,相传汉彝酋妇阿南,夫为贼所杀,以是日赴火死,国人哀妇节烈为此会,以招其魂。其后南诏亦假是日会五诏于松楼,醉而焚之,遂并五诏为一。又云武侯以而是日擒孟获,入城,城中设庭燎以迎之。未知孰是。或云即古秉畀炎火遗意,滇歴古无蝗,理或然也。”咸丰四年《邓川州志》卷四《风土志·风俗》也说“是节或以为吊慈善;或以为吊阿南;或以为武侯是日擒孟获,侵夜入城,父老设燎相迎,遂沿为俗;或以为照岁”,既然“持说纷纭”,因而主张“存而不论可也”。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两说。
4. 梁王擒杀段功说
明王士性《广志绎》卷五:“云南一省以六月二十四日为正火把节。……或又云是梁王擒杀段功之日,命其属举火以禳之也。二十后各家俱燃巨燎于庭,人持一小炬,老幼皆然,互相焚燎为戏,烬须发不顾。贫富咸群饮于市,举火相扑达旦,遇水则持火跃之。黑盐井则合各村分为二队,火下斗武,多所杀伤。自普安以达于云南,一境皆然,至二十五乃止。”这一传说流传不广,但文中对火把节活动情形的描写,却非常生动。
5. 吊忠臣王忠文说
明江盈科《雪涛谈丛·滇中火节》:“滇省风俗,每年于六月二十八日,各家俱束苇为藁,高七八尺,凡两树置门首,遇夜炳燎,其光烛天。是日各家俱用生肉,切为脍,调以酰蒜,不加烹饪,名曰吃生,总称曰火节。问其故,谓吊忠臣王袆留此记。盖袆受命入滇,说元梁王降,王反杀袆,醢其肉。若尔,则炳藁可也,奚为食生为耶?夫楚人竞舟吊屈子也,晋人禁烟伤介推也,皆有不忍之意焉。王公被醢,而滇俗斫脍食生,毋乃倒置乎?存炳火革食生可也。”这一说法,作者的疑惑不无道理。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火把节》:“今滇中以六月念八日为火把节。是日,人家缚茭芦高七八尺,置门外爇之,至夜火光烛天。又用牲肉细缕如脍,和以盐酰生食之。问其原,则是日为洪武间遣待制王忠文(袆)说元梁王纳款不从,为其所醢,以此立节。亦晋人禁寒食、楚人投角黍之意也。但考忠文被害为十二月廿四日,何以改为六月?即介推亦以五月五日亡,似当与屈正平同日受唁,今移之清明。乃知古今传讹不少矣。”沈德符对此说法提出质疑,据介之推以五月五日亡而“今移之清明”,以为是“古今传讹”的结果。谈迁《谈氏笔乘·纬候》“或云吊忠臣王袆,非也”。因此,这一传说可信度不高,在今民间没什么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2023阿昌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