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唐诗原文及注释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王昭君》唐诗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昭君》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王昭君》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58首。
【原文】
王昭君
作者:唐·李商隐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注释】
①《汉书·匈奴传》: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复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而归,号宁胡阏氏。此托昭君以致慨,深疾如毛延寿之颠倒妍媸、蔽贤欺君者。
②《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形,案***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
③马上琵琶行万里石崇:《王明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④汉宫长有隔生春:句谓其人已埋骨塞外,汉宫惟画***长留其生前之春风面而已。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作品鉴赏
王昭君的故事,是中国历代诗人爱用的题材,其主旋律可用“昭君怨”三字概括。当然,诗人咏昭君,主旨也不一样,都是借题发挥。李商隐这一首《王昭君》,意在讽刺汉宫,同时又借王昭君以致慨。
其一,关于讽刺汉宫之喻意。首二句讽毛延寿,为讽刺汉宫作铺垫。后二句以“马上琵琶行万里”点明“昭君怨”,也是为末句作铺垫:“汉宫长有隔生春”才是诗人的重点。有汉宫,才有毛延寿式的画家;有汉宫,才使昭君马上琵琶,行程万里;有汉宫,就会有昭君式的悲剧。全诗重点正是讽刺汉宫的绝灭人性,是“隔生春”的地狱。中国历代多悲剧,故文人尤喜咏昭君。石崇的《王昭君词》重点在同情昭君的命运:“哀郁伤五内,泣泪湿朱缨。”“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杜甫的七律《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亦是如此。大约有了杜甫此作,故李商隐不作同类之诗。他的《王昭君》就把讽刺矛头对准了汉宫。“汉宫长有隔生春”,“长有”两字,表明了李商隐对宫廷中的悲欢离合有超出常人的见识。诗人从王昭君的命运,已认识到汉宫“隔生春”的本质。这与《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所说宫廷“不是人去的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李商隐之后,王安石写过《明妃曲二首》,企***为明妃翻案,“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似乎王昭君的命运比阿娇好。其实,这一案翻得不好,阿娇的悲剧,是王昭君悲剧的另一种形式而已。阿娇、昭君的命运,都证明李商隐“汉宫长有隔生春”的说法。
其二,借王昭君以致慨之意。毛延寿之颠倒妍媸,蔽贤欺君,恰如商隐所遭遇***人之各私其***、排斥异己、打压贤能。首句言毛延寿画工“欲通神”,借指牛***中如令狐绹辈“言能通天”。二句明言毛延寿贪***黄金,实为感叹令狐绹只为一***之私利而不能奖拔贤才。三句以明妃自况,言己之沉沦使府,桂管、徐州、梓潼,一生漂泊,于今又往返江东,不啻万里明妃也。四句言明妃生前之艳容尚留汉宫,然为人省识、珍惜,当在隔世之后。自己今生今世已无望于朝籍,唯“声名佳句在”,或来生隔世而为人所知也。“隔生春”一句无论理解为青冢上的草色,还是长留汉宫的“画***春风面”,关键在“隔生”词。昭君死后坟上方生春色,可指诗人才华当世无人赏识;若谓“春”乃“春风面”之意,那么春风面在当时宫中无人赏识,必待人去魂消方受重视,两者所指不同而所喻无异。这不仅是昭君的不幸,也是一切志士才人的悲剧。“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崇让宅东亭醉后沔然有作》借王昭君故事,李商隐发出了自己的感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王昭君》唐诗原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