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继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GreatDepression)和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与前两次的主要差别在于贸易相比于GDP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大幅下降。
尽管国别层次的金融或经济危机经常会发生,但全球层次的金融危机却极为罕见,多数研究认为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需求的急速萎缩,并通过贸易的大幅、快速下降,迅速扩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贸易程度较高的部门,通常也是信用程度较高的部门,此次金融危机极大地损害了贸易赖以发展的信用关系。
不管起因如何,此次危机的发生不仅让外部冲击、波动、脆弱性等宏观经济概念成为大众密切关注的热门名词,同时危机的外因传导作用,更因国际贸易骤然收缩让全国各地各阶层深切感受到出口难度增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多重压力,不确定性增大条件下的外需依赖势必削弱我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加大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
目前,虽然国际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但仍不可掉以轻心、中国经济的复苏不仅取决于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世界,还取决于自身的***策。***在2010年2月的讲话中多次特别强调,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金融危机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倒逼机制”。
问题是,自此各个地区、各个部门不仅将“倒逼机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机制,企业或产业更是将“倒逼机制”运用到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等众多方面、“倒逼机制”俨然变成了包治百病的一剂灵丹妙药。
“倒逼”原本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术语,在强***府干预的经济体制条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我们强调的倒逼机制,多是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的,每一次大危机都会迫使各国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而构成新的企业、区域、国家兴起的历史契机,进而推动国际经济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但是,我们认为倒逼机制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是有前提的,如果在基础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可能就不是“倒逼”,而是“逼倒”。
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深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遭受了较大的外部冲击。中国出口出现巨额下滑,从而影响了严重依赖外需的中国经济。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所谓危机,既有“危”也有“机”。在中国经济受危机影响的过程中,学术界与各级***府经济管理部门普遍强调了金融危机存在“倒逼机制”。总结起来,本文所指的“倒逼机制”蕴涵了两层含义:
一是指中国经济在外需下降较大的情况下转向扩大内需,从而改变中国经济多年来的“外需依赖症”;
二是指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许多传统优势产业造成了冲击,从而迫使中国***府考虑产业升级问题。我们在这里主要考虑第二层含义,也就是关注产业升级问题。我们根据自身的研究认为金融危机的“倒遛机制”的第二层含义并不准确,金融危机对于产业升级的意义或许被夸大了。
在国际贸易理论的李嘉***框架之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即生产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
从长远来看,从产业链的低端走向产业链的高端,是中国进行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这点毫无疑问,从出口退税等一系列***策的调整也可以看出,中国***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心很大。
但是,由于保增长促就业的***策目标,中国***府对现有的比较优势产业的依赖性很大。产业升级存在很多较深层次的障碍。
从这个意义上,学术界和***府经济管理部门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会使中国的传统比较优势产业遭受较大影响,许多低端企业纷纷倒闭,因此,中国***府正好可以借此次危机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让中国制造迈向价值链的高端。可是,果真如此吗?
我们在与加拿大IDRC合作的一个研究中运用了Dornbusch,Fisher和Samuelson三位著名经济学家于1977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一篇论文。
根据该论文的模型,我们可以分析金融危机对不同比较优势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较优势越强的产业抗危机能力越强,受到危机的冲击越小。如果继续探究强比较优势产业抗危机能力强的原因,则可以应用国际贸易的异质性企业理论进行分析。对于不同产业而言,企业的分布状态是不一样的。产业的比较优势越强,企业越集中分布于生产率高从而利润率高的区域。也正是这种分布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抗危机能力,很显然,某个产业利润率高的企业越多,抗外部冲击能力越强。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反而会相对增强中国的传统比较优势产业的地位,使得那些比较优势不强的产业遭受到更大的冲击。从而强化了中国现有的产业结构。
因此。我们切不可轻易判断甚至夸大金融危机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如果***府不出台相应的***策,仅仅让市场自身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那么,金融危机这样的外部冲击并不利于产业升级,相反,可能还会将那些目前盈利能力较弱、但未来具有极强市场潜力的产业“逼倒”。
很自然地,我们认为上述分析也会对***府自身的***策应对提供了重要参考。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时,***府更应该扶持那些处于价值链高端、且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尚不具有完全竞争能力、但未来具有极强前后向关联的产业。
这不仅仅是为了产业升级,也是因为这些价值链高端的产业受到的冲击更大。金融危机本身就强化了现有的产业结构,如果***府为了保增长促就业还继续扶持传统产业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得产业升级难上加难。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认为***府在产业升级上的作用强过市场,而是认为***府是推动产业升级必不可少的一环。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金融危机是产业升级的“倒逼机制”的观点值得商榷。金融危机不仅无助于产业升级,而且会强化现有的产业结构,阻碍产业升级,并“逼倒”现有的部分弱势产业。
此时,对于***府而言,将面临保增长促就业和产业升级的两难选择。从短期看。扶持传统优势产业会在保增长促就业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会强化现有的产业结构,使得产业升级相对于不发生危机时更加艰难;但从为了产业升级的长期看,需要给予高端产业相较于不发生危机时更大的扶持力度。而如何出台相应的***策则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如何弥补或矫正已经出台的***策则或许是个智慧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谨防“倒逼”变“逼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