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雨霏霏篇1
今天,我看了第一个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得到诺贝尔奖莫言的《春夜雨霏霏》。
里面的好词好句特别多,修辞手法还把乡村少女的娇、痴、憨描写的特别具体。让人觉得特别有趣。
我看完了以后,也想到了许多名人,比如高尔基、***、***、刘德华等。
我长大了以后也想当一个闻名中外的文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奖,我当然也会读很多书、积累知识,写下很好的文章。
相信我,我一定会为祖国争光,拿到诺贝尔奖,相信我!
五年级:唐营聪
春夜雨霏霏篇2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987年5月。海峡两岸行将开放而尚未开放。离乡去国旅居台湾近40年的湖南衡阳籍名诗人洛夫。给我寄来了他的新作《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在引用《诗经・小雅・采薇》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作为诗前小序之后,这首长达120余行的抒情长诗的开篇即是:“君问归期/日期早已写在晚唐的雨中/巴山的雨中/N载我渡我的雨啊,奔腾了两千年才凝成这场大雪,落在洞庭湖上,落在岳麓山上,落在你未眠的窗前。”往事越千年,当代诗人洛夫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汲取了诗的灵感,让自己歌喉乍启即不同凡响。
李商隐(约813年一约858年),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自祖父起迁居荥阳(今属河南郑州市)。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弘农尉。当时牛(僧孺)、李(德裕)***争激烈,李商隐娶属于李***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女为妻,为牛***所憎。卷入***治斗争旋涡之中,一生沉浮不定,仕途坎坷。罢官后闲居郑州,郁郁而终,时年仅四十余岁,尚在大有可为的壮年。
李商隐是晚唐诗之重镇,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除以诗名世之外,李商隐复擅骈文,他与也以骈文著名的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如李白在同祖兄弟中“排行”第十二,故世称“李十二”),所以他们的骈文时号“三十六体”。李商隐最优秀的诗作,是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悱侧的爱情诗,从今日的流行歌曲《昨夜星辰》里,都可以听到他《无题》诗中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的遥远的回声。他的部分作品因寄托太深多用典故而不免流于晦涩,但多数作品构思精巧,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情韵悠长。他的绝句深细缔邈,克服了中唐一些绝句平直浅露的弊病,他的律诗典丽精工,是继杜甫之后在律诗特别是七律创作方面成就最大者。在他现存的250余首绝句中。有许多咏史、怀古、写景以及抒写爱情主题的名作,如:“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问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咏史》);“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楼上黄昏望欲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
而《夜雨寄北》一诗,更是李商隐众多珍珠般的绝句中最晶莹的一颗。此诗写于大中二年(848年)前后。李商隐其时流寓巴蜀,在剑南东川节度使府做幕僚,他的夫人王氏留居长安,所以此诗题目一作《夜雨寄内》。有人也认为此诗是写给长安的友人的,但从全诗的意境与别题“寄内”而言,还是认定写给妻子为佳。这首诗,抒情情深意远,构思婉曲回环,借用音乐的术语,是一阕情切切而意绵绵的“回旋曲”。诗人以当下的情境“巴山夜雨涨秋池”为抒情的中心。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空间上从远在长安的对方写起。可见双方忆念之深,相聚之难。次句回到诗人写诗的此时此地,空间是巴蜀,时间是撩人愁思的***雨霏霏的秋夜。这样既表现了诗人当下的羁留景况与相忆之情,也补足申说了“未有期”的原因。如果说。前两旬主要是从空间上分写对方与此地,那么,后两句则主要是从时间上合写未来与现在。“何当”,系“何时”之意。“剪烛”,烛心因久燃而结成穗状的烛花。剪去则烛光明亮。“何当共剪西窗烛”,相见无由,一个“共”写出的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他日。夜闲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句)时谈些什么呢?“却话”为“再说”、“还说”之意,“却话巴山夜雨时”,意即未来重聚之日。我们再来互相倾诉此时此夜的相忆之情吧。全诗就是这样一笔从未来荡回到现在。构成了一个首尾相应婉曲回环的艺术整体,前人曾美其名日“水精如意连环”。产生这种章法与音调上曲折多姿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除构思巧妙之外,还因为李商隐喜欢在诗中重复某些字句。如“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亥Ⅱ意伤春复伤别”(《杜司勋》),“地险悠悠天险长”(《南朝》)等等即是。而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期”字两见,“巴山夜雨”更是四字重出。绝句本来一般应力避重字,李商隐却偏偏犯难冒险而取得成功,说明他在夕阳西下的晚唐,确实是才情并茂的诗林高手,才识无双的诗国大家。
杰出的作品有如一面高扬的旗帜,总是使人望风来归。北宋王安石有《与宝觉宿龙华院》:“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南宋杨万里有《听雨》:“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如果谁能有缘前去宋代,并面询他们是否受到过李商隐诗的影响,王安石与杨万里虽均为一代大家,但肯定都会含笑承认。
春夜雨霏霏篇3
走在湿漉漉的小路上,听那淅淅沥沥的声音,哦,秋雨已经悄然而至了。
窗外是一块荒地,昔日茂盛的杂草已经有些卷意,默默的接受着秋雨的洗礼,就像一位老妪,垂首回味着逝去的青春。
秋雨沙沙。窗户的玻璃上流下了道道泪痕,或许那是失落者的悲寂。
秋雨霏霏。墙角的几株桂树,枝头缀着嫩蕊,小心的隐在绿叶间,露出了一点生命的希冀。或许正是它的灿烂才驱赶了一点人们愁肠百结的心绪吧。
或许,秋雨是多情的。潺潺不绝,人们的心灵变得轻纤了,雨打着落叶,它触动了彼此有些陌生的心弦。“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池秋水,一帘秋梦,道出了几多离愁。
秋雨是沉静的,听那噼里啪啦的声音,荡涤着人们的心灵。啊,我们有幸在一片宁静中去聆听大自然的乐音。
去倾听听大自然的歌唱吧,你的心境会因这秋雨变的宁静,变得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