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的创作风格是什么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著名作家,下面为大家带来肖洛霍夫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肖洛霍夫的创作风格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肖洛霍夫可以说在文学上走到了巅峰,他的作品几乎每一部都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成名的同事肖洛霍夫创作风格也备受争议,那么肖洛霍夫创作风格是怎么样的呢?
肖洛霍夫创作风格是当时的人们很非常难以接受的,原因就是他的创作作品里有大量的方言词汇,这令当时的读者感到非常的不习惯。另一个有关于肖洛霍夫创作风格就是他用一种非常形象化的方式将社会的黑暗面都表现出来。他甚至还创作出了他自己的比拟和隐喻的方式。
肖洛霍夫的创作风格和大多数的作家并不一样,他可能会用一些非常有名的典故但是从这些典故里所得到的是更加深刻和有意义的东西。他并不像其他作家一样,把真实的事情用非常华丽的东西掩盖起来,肖洛霍夫是非常勇敢的,他把有关于社会的黑暗面呈现给读者,这就是他的创作风格。可能肖洛霍夫创作风格很少有人能够接受,但是对于那些可能可以接受他的人来说能够勇敢的说出真实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所以肖洛霍夫的创作风格到现在为止有非常多的人赞扬的。
肖洛霍夫创作风格是不同于一般作家的,他有自己的一套体系,然后用这一套体系来展现他所看到的真实生活,给读者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这也是肖洛霍夫作品能够闻名于世的原因。
肖洛霍夫与诺贝尔的关系
肖洛霍夫,出生于1905年,卒于1984,享年79岁。是苏联时期的文学家,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那么肖洛霍夫诺贝尔是什么关系呢?
其实关于肖洛霍夫和诺贝尔的关系很好解释,就是肖洛霍夫曾经凭借自己的作品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静静的顿河》,虽然当时苏联和欧美国家正处于冷战时期,但是肖洛霍夫得作品依旧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这部作品之所以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根据当时颁奖的致辞可以看出是因为肖洛霍夫描写的虽然是俄国当时的人民生活,但是体现出来的却是强大的艺术力量和正直的品格。当然,肖洛霍夫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和他的创作风格有关。
《静静的顿河》中描写的是生活在顿河的农民的生活,这部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作者肖洛霍夫又将真实还给现实,他笔下的人物各有特色,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行为来刻画形象。他细腻的笔调在真实的写出顿河农民生活的同时又将美丽的景色等都十分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可以说肖洛霍夫与诺贝尔文学奖之间的关联在他取材写作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偶然。
1965年,在肖洛霍夫60岁的时候,诺贝尔文学奖选择了他。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肖洛霍夫来说,是对《静静的顿河》的肯定,也是对肖洛霍夫这个作者的肯定。
肖洛霍夫的生平简介
肖洛霍夫,出生于1905年,于1984年与世长辞,享年79岁,是苏联时期非常杰出的文学家,曾经在1965年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下面就来看看肖洛霍夫简介。
从肖洛霍夫简介可以看出他在1905年的时候出生在一个村庄之中,年轻的时候阅历很丰富。11岁的时候,他肖洛霍夫前往莫斯科,俄国十月***爆发了之后,肖洛霍夫在苏维埃***权的统治下做事。肖洛霍夫13岁的时候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近距离的参与战争让肖洛霍夫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心理已经开始成熟。
肖洛霍夫在14岁到17岁的这段时间为红***做了不少工作,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却在战后竭力帮助红***取得胜利。肖洛霍夫17岁的时候再次前往莫斯科,并且成为“青年近卫***”中的一员。一年之后,他与一位女教师成婚,并开始渐渐的在文学上展露头角。他的三篇文章陆续在俄罗斯重要报纸《青年真理报》成功发表,自此以后,肖洛霍夫才真正开始了他的创作之旅。肖洛霍夫在21岁的时候成功发表了他的成名作《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使得肖洛霍夫名声大噪。从此开始了他不一样的创作人生。
从肖洛霍夫简介可以看出肖洛霍夫将他所经历的事情当成他创作的素材,他的成名作《静静地顿河》是他在顿河定居之后开始创作的,他是一个为生活而生的作家。
写作特点
1、语言
肖洛霍夫的叙述语言充满了各种方言词汇。无论是他的主要人物的语言,还是他自己的叙述语言,都常常恰当地引用哥萨克人流行的有代表性的词汇或俗语:“迈开飞毛腿窜了”,“七扭八弯的战壕”“稀松的乌焦墨黑的土地”,“在路对过里”——这类用语时时在小说里出现。肖洛霍夫还按照这种方式创造自己的比拟和隐喻。例如:“一刀下去,被砍断的枝条往一旁落下,然而枝干却纹丝不动。哥萨克***刀锋利的刀尖戳进麦秸旁的沙袋,然后又被拔出来。长得有点像加尔梅克人的美男子西米格拉左夫正是挨了这样的一刀,他双手捂着被砍开的胸口,从鞭子上掉下,落到竖起的马身下面。”
他在小说里引进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对事件作了***事性和历史性的评论,这构成了作品华语言的新特点。由于主要人物的语言各不相同,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很生动,他的作品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有时作者的语言和主要人物的语言交织成五光十色的***画。有时,又来一段精彩的抒情;有时,大胆使用文献语言,这一切完整地构成了叙述语言的复杂多样。这是与小说中所提供的材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它深刻的思想性相适应的。
肖洛霍夫创作的本质特色,是“严酷的真实”。作家全部的创作活动,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就是“正直地同读者谈话,向人们讲述有时是严峻的,但永远是勇敢的真实”。肖洛霍夫与其他作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直书全部的真实”,正如费定所论述的:“肖洛霍夫的巨大功勋表现在他的作品所具有的那种胆识之中。无论他反映任何一个时代,他都不回避生活所固有的种种矛盾。他的书全面地描写过去和规在的斗争。这就使我不由地记起列夫·托尔斯泰在年轻的时候给自己立下的约言:不仅不要直接撒谎,并且也不要消极地通过避而不谈来撒谎。肖洛霍夫从不避而不谈,他直书全部的真实,他决不把悲剧变成为正剧,也不把正剧写成使人入迷的消遣读物。他不把悲剧的场景掩藏在宽慰人心的一束束野花之中,但是真实的力量是那样强大,无论生活的苦痛多么可怕,都会被向往幸福的强烈意志、获得幸福的愿望和赢得幸福之后的欢畅所压倒、所征服”。
2、人物
顿河哥萨克农民的生活是肖洛霍夫创作的源泉。选取农村题材,描写农民生活是肖洛霍夫创作的一大特色。作家立足子顿河草原,以哥萨克农民为描写对象,展示出他们粗野外表掩盖下的火一般的激情,塑造了一批‘强有力的个性”。他第一次真正地把农民推上历史舞台的中心,他笔下的哥萨克农民既是历史的积极创造者,同时也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改造着自身。肖洛霍夫并不是第一个将农民引进文学的作家,在他之前就已形成了农民题材方面的传统。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农民题材在俄国文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屠格涅夫以真诚的、诗一般的笔触表现了俄罗斯农民的智慧和精神美。托尔斯泰对农民题材和农民生活有着特殊的兴趣,他把自己的宗法制社会生活的理想寄托在对农民的描写之中。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一批民粹派作家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这种贡献突出地表现在对农民生活的描写之中。他们深入农村,但由于思想的局限,他们不可能全面公正地描写农民。他们把农民当成一种特殊类型的人。农民被描写成既是“十足的醉鬼”、“顽命徒”,又是负有拯救世界使命的“圣徒”。
他善于深刻而又多方面地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地描写人物对话,精细地描写顿河流域壮美的自然风光。这些特点在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里也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肖洛霍夫写人物从来不遵循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的公式,从来不用单一的色彩描绘人物。他在表现某些新社会优秀分子的成就和高贵品质时,并不一笔抹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以及作为人的许多弱点。比如他描写了彭楚克在阶级斗争残酷性面前表现出的软弱;珂晒沃依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胆怯;彼得捷尔珂夫在虐杀战俘时表现出的残忍;达维多夫在爱情迷误中表现出的庸俗;拉兹米推洛夫在感情上摆脱不了的缠绵。他从来不把***人、***者塑造成一贯正确、无所不能的完人,而是把他们作为真人的活的灵魂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描写阶级敌人时,肖洛霍夫同样没有忽略真实性。他不仅表现***势力在道德上的堕落及其被消灭的过程,而且还表现他们开展破坏活动中的某些暂时得逞,如鲁基奇、奥斯特洛夫诺夫、罗夫采夫等人在挑拨***和哥萨克的关系上、在破坏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得手。肖洛霍夫在表现敌人时,反对用漫画式的手法来描写他们,他不排除他们也有人的自然行为,也有感情和眷恋,但他让读者在自然人性之外更看到了敌人的畸形的残忍感情以及道德上的堕落。肖洛霍夫谈起苏联文学应该如何表现敌人的问题时说:“文学必须毫不隐瞒、毫无掩饰地讲述我们的朋友和敌人”,他认为:“我们总是标语口号式地、简单化地描写敌人,这只能使读者解除武装。”所以在肖洛霍夫的笔下,敌对营垒中的人物在反对***、反对人民的共同特点中,都有独特的、符合他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教养的个性特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肖洛霍夫的创作风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