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制作流程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有很多种电影的分类方法。下面是分享的电影的制作流程,一起来看一下吧。
电影的制作流程基本分为五个阶段:
1.发展阶段:撰写剧本并将之转换为拍摄的蓝***。
2.前期制作:为实际拍摄作准备工作,过程中将会雇用聘请演员和工作团队、挑选拍摄地点,以及搭建场景。
3.中期制作:拍摄录制电影内容的原始片段
4.后期制作:剪辑影片并同时剪辑剧中对话(但是与影片分开进行);创作、演奏并录制背景音乐(和歌曲)、设计并录制音效;制作并加入电脑“视觉”数位特。所有音讯元素被混合成称为“stem”的主音轨,之后将主音轨和影片合并。此时电影正式完成(好莱坞称为“锁定”(locked))。
5.销售和发行:针对潜在可能的买主(发行商)举行试片,发行商购买电影后将之送往电影院和/或发行成DVD等家庭数位媒体。
好莱坞风格的制作流程通常需要花费3年的时间。第1年是进行发展阶段,第2年开始前期制作和正式拍摄,第3年则进行后期制作和发行。
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制作人(或称监制、制片)挑选一个故事,来源可能是书籍、舞台戏剧、其他电影、真实事件或原创构想等。接着在决定主题或想要传达的讯息之后,制作人和作家共同讨论剧本的概要(synopsis)。接着他们完成称为“step outline”的大纲,将故事分成多个由单一段落所描述的场景(scene),这些段落的内容主要是描述戏剧演出上的架构。之后,制作人和作家会撰写前期纲要(treatment)在25至30页的范围内描述故事内容、情绪风格以及人物角色。其中通常不会出现太多的对话和舞台指导,而会专注在帮助视觉化关键部份的插***。
如果这份纲要被电影公司、***电影机构或***投资人等出资者接受,这部电影等于获得了拍摄资金支援。接下来制作人和出资者双方会讨论并签订合约。当合约签订完成后,电影就会正式进入前期制作阶段。接下来,编剧将会用数个月的时间写出剧本。过程中编剧可能会重新撰写数次以增强或改善戏剧张力、叙事清晰度、剧情结构、角色深度、对话内容以及整体的风格。
然而,许多制作人会略过上述的所有步骤,而直接开始发展制作已经过投资人、片厂或其他有团体分析审核的剧本,其中这个分析、审核剧本的过程称为“script coverage”。此前期发展阶段制作人也可能会连络电影发行商来确定电影潜在的市场以及商业价值。好莱坞的电影发行商通常会采取较为商业化的方式,他们会考量包括电影类别、目标观众、之前类似影片的表现、影片中可能出现的演员、可能执导电影的导演等事实要素。这些要素都可能影响电影最后在商业营收上的表现。并非每一部电影都能依靠戏院的上映票房赚钱,因此电影公司也会将DVD销售和世界其他国家发行权纳入考量。
前期制作
在前期制作(又称“前制”)时,必须将电影设计并规划完成,成立制片公司和制片办公室。整个制作计划要由插画家和创作艺术家进行视觉化,并制成分镜表。也会事先估计制片预算以控制拍摄电影所需要的花费。
制作人(Producer)将会雇用以下工作团队进行前制:
导演 Director - 主要负责电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电影中的创意部份。
助理导演(或称“副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AD) - 管理拍摄计划表,负责电影拍摄的其他工作后勤协调部份。
演员导演 Casting Director - 负责寻找适合剧本的演员。通常都需要进行演员的试镜。主要角色必须很慎重的选择,通常都依据演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的程度来决定。
场地管理 Location Manager - 必须寻找和管理电影的拍摄地点。大部分的电影都是在可以控制的环境下拍摄,例如制片厂的摄影棚(Sound Stage);偶尔有必须在室外拍摄的部份,就必须出外景。
制片经理(简称“制片”) Production Manager - 管理制作预算和制作计划。他/她也必须代表制片办公室,向制片厂的行***部门或财务部门报告电影拍摄的状况。
摄影指导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DOP) / Cinematographer - 负责电影的摄影部份。他/她必须和导演、声音导演(DOA)和助理导演(AD)合作。
美术指导(简称“美指”) Art Director - 负责管理美术部门,要进行拍摄场景的搭设、服装设计,以及提供化妆和发型的服务。
制作设计 Production Designer - 建立拍摄场景、服装、化妆和发型的的视觉外观和整体气氛、感觉。和艺术指导一起进行这些东西的制作。
分镜插画家 Storyboard Artist - 负责绘制***片,来协助导演和制作设计指导与制作小组沟通彼此的构想。
音效指导 Director of Audiography (DOA) / Sound Director (SD) - 负责整部电影音效的部份。他/她必须和导演、DOP和AD合作。
音效设计 Sound Designer - 创作电影所需的新音效。
作曲家 Composer - 创作配乐。
舞蹈指导 Choreographer - 创作并编出舞蹈和动作,通常是在音乐剧中使用。有些电影也会有“武术指导(Fight Choreographer)”。
拍摄制作
在拍摄时电影已经被计划好了。制片公司和制片办公室已经设立。 制片人将雇佣以下一些人员:
导演
助理导演
场记
场景经理
制片经理
摄影指导
美术指导
编剧
混音制作
音效制作
作曲人
动作编导
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经常简称“后制”,post-production)是将完成电影的所有要素组合起来的过程。现代的电影制作分成两种不同的工作流程:全程使用传统电影底片(film),或混合使用传统电影底片和数位影片(film and video)。
在传统电影底片的工作流程中,首先会将摄影机所拍摄的原始底片冲印和拷贝后制成单一光度的毛片(one-light workprint),以便在机械式剪接仪器上进行剪辑。
电影制作流程
1、选择剧本
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制片人来选择剧本,但是也不缺乏导演来选择剧本的,但是导演在选择了一部好的剧本之后就要说服公司以及制片人,来为他投资
2、资金
电影的成本不仅包括导演,编剧,摄像,演员,场景,拍摄,后期,食宿行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市场营销及宣传的费用,通常市场营销及宣传费用等于拍摄费用或1/2的拍摄费用。
3、选择导演演员
电影不会有选择导演这种说法的,在一部电影里导演说的算,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对电影的质量负责还要对片场的其他方面负责,而国际电影制作中导演只需要负责好电影拍摄的任务.
4、明星阵容
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中,不仅要有很棒的剧本,很好的故事情节,好的导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参与. 明星是电影中闪亮的焦点,也是电影票房的保障.
5、组建摄制组
摄影组包括:场记、化妆、道具、灯光、美术、后期指导、跟组剪接。
6、电影剪接
在商业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剪接权利的,都是由制片公司进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线导演的话,那就不同了.
7、发行商
商业电影中发行商和制片商不是一家,发行商是通过竞争来取得发行权,一部电影的好坏也可以通过看发行商来表现.
8、宣传方式
广告和宣传海报。
9、电影国际发行
发放电影配音权,剪编权。
电影制作过程中一些不为人知的职业
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有这样几个环节,虽然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他们的影响力尽管没有导演、演员、制片那样家喻户晓,但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确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
调色师:电影要想漂亮也得“P”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让自己的照片变得更加好看,通常会用例如Photoshop之类的软件将其美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
调色师所要做的工作就与P***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只不过他“P”的不是一张***片,而是一部电影。
调色师对于一部电影的最大作用,除了使电影画面变得更加精致、好看以外,还能渲染气氛。例如,在表现回忆场景时,调色师会通过脱色和做旧的方法,让观众明显地感觉到场景和时空的转换。
声音设计师:无法被感知的情节让声音来呈现
说到声音对于电影的重要性,比如在观看恐怖片时,如果突然声音关掉,只看画面,你通常就不会觉得影片有之前那么恐怖。
声音设计师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是声音部门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声音设计师的工作就是要根据电影最终剪辑好的画面,设计针对人物性格、场景的具体音效素材。
在电影拍摄前期,声音设计师会在与导演充分沟通后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场景所需要的声音,设计一套方案。
在电影正式进入后期制作后,再与对白、音效、音乐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同将整部电影的声音部分制作出来。
置景师:冰天雪地的北极就是块大塑料泡沫
一艘救生艇缓缓驶过被冰川包围的海面,零下30多度的天气,几乎要把人的耳朵冻掉。
如果你以为眼前的场景,真的是摄制组不远万里跑到实地进行取景拍摄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只要一整块大塑料泡沫、专用颜料,加上一些辅助用料,置景师就可以给你做出一个冰天雪地的北极来。
置景师作为电影场景搭建和布置专家,通常在电影创作初期就开始介入。置景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以外,还要兼备木工、漆工、电焊等方便的专业技能。
一名优秀的置景师,往往对细节有很强的把控能力,布置出来的场景足以以假乱真。
拟音师:变出电影“好声音”
一把芹菜杆咔嚓一折就是脖子被折断的声音、藤条一甩就能创造出剑锋的声音、轻轻一捏装满面粉的袋子踏雪的声音就呼之欲出了,这就是拟音师的世界。
一些声音在片场和在录音棚里都没有办法完成录制,例如一口大铜钟落地的声音,在拍摄的时候铜钟可能是纸糊的,在录音棚里这个声音则是会利用一些小的铜器加上共振来制作。
拟音师就像是一个声音的魔术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拟音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专业知识和影视文化修养,才能根据电影情节的需要,制作出各种声音形象。
跟焦员:清晰画面的保证
拍摄过程中摄影机在动,演员也在动,跟焦员的工作就是得保证焦点准确。
例如,以演员为焦点来说,演员从5米走到两米的时候,跟焦员就得及时把焦点从5米调到两米,保证观众能清晰地看到演员这张脸。
现在的电影大都采用高清摄像机,这样的摄像机焦点1厘米以外的范围就会开始虚,这就要求焦点必须十分精准,所以在拍摄开始之前,跟焦员会拿皮尺量好机器和焦点的距离,并且熟知摄像机走到轨道哪里的时候焦点应该在哪里。
有一句广告词是:“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用在跟焦员身上就是:没跟焦员再好的画面、再好的表演也出不来。一个差的跟焦员跟出来的画面甚至可能影响电影最终能否播出。
跟机员:只与拍摄器材打交道的机械师
跟机员就像是一位机械师,一位合格的跟机员基本什么都懂,什么都能拆,基本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很多剧组里跟机员都被归属于摄像助理,但跟机员一般不会涉及拍摄工作,主要负责现场机器调校、镜头更换、辅助摄像师完成拍摄任务。
跟机员要熟悉掌握各种摄像机、电影机等拍摄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参数,快速进行功能的设置,对拍摄现场有一定的把控能力。
即便是这样,跟机员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小觑的,跟机员的重要性可能不像别的职业那么直接,但是只要机器出问题,全组都要停工,这样还会影响整体的拍摄进度。
特辑制作团队:电影宣传也要提速
如今的电影营销宣传周期普遍越来越长,不再是仅靠海报和预告片就能收获到令人满意的票房。
为了适应电影的宣传周期及宣传密度,越来越多的电影制片方开始关注到电影制作特辑。
相较于预告片长达数月的制作过程,电影制作特辑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电影宣传的持续性。
与此同时,由于它不仅能向观众传达出电影里面的精彩镜头,还可以对影片的幕后制作过程进行解密,因此,电影制作特辑无论是表达电影主题,还是通过一个个趣味点吸引观众注意力,都有着传统电影营销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片尾制作团队:打破单调的黑屏加字幕模式
其实片尾主要的一个功能是电影制作人员的一个集体亮相,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环节。
但片尾往往是一部电影最容易被遗忘的部分,不仅它在电影制作流程里并不很受重视,观看电影的人也不会从头到尾的将它看完。
然而近些年来,许多电影的片尾不再只是单调的黑屏加字幕,通过各种动效技术的加入,已经慢慢变得有意思起来。
电影制作六大秘诀
合作
“因为我的年龄划分,我不完全属于新浪潮的一分子,但我和里维特、巴赞、德米、特吕弗等人都互相尊重互相赏识,所以我觉得我和新浪潮流派的关系很融洽。”
虽然雷乃常和法国新浪潮流派掀起电影思潮大变革相关,但他从未正式地与秉承“电影法则”的电影人合作过,制造最具破坏性的运动,并改变西方电影的游戏规则。相反,他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
在20世纪50年代,雷乃曾与克利斯·马克(Chris Marker)一起拍过几部纪录片,包括惊人地批判了西方殖民主义者戕害非洲传统艺术的片子——《雕像也在死亡》(Statues Also Die)。
而60年代末,以他为代表的左岸派与几位新浪潮的先驱合拍了抗议越战的《远离越南》(Far From Vietnam)。近年来,雷乃改编了一些戏剧作品,随后制作成短片精选加进他的电影里。
研究雷乃的学者罗伯特·贝纳永(Robert Benayoun)提到,雷乃视作家为电影的核心人物,并将剧本的成功改编归功于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他不只一次地拒绝将他的名字放在电影职员表上,尽管完全没必要这么做。
雷乃的感性细腻得无可挑剔。然而他的工作都是通过公开的艺术合作进行的。通过认识和帮助其他艺术家,通过各种各样的合作去增进别人的灵感,然后又从其他艺术家的创作经历去吸取宝贵的艺术思想。雷乃是一个非凡的导演,但他不是天赋异禀什么都知晓的神,而是通过与他人合作来达到自己艺术巅峰的人。
你的角色不是去解释电影
在《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采访中,雷乃提出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来反对像大卫·林奇(David Lynch)和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那些创作神秘作品的先驱:
电影创作出来后,导演不要去干预观众的观影言论。如何让一部电影变得“神秘”?当观众自由地用自己的知识理解去提出解释(或辩驳)时,那这部电影自然就变得神秘起来了。
这种方法不仅期望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而且也做出一个惊人的民主性解释:
这是一种姿态,尊重观众并承认他们在影片主题意义的诠释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毕竟,如果没有观众,电影也没有存在的意义。
但如果电影制作人的工作不是去解释,那么她/他如何通过电影来与观众进行交流?
通过形式与观众交流
“除了形式不能有任何交流。如果没有形式,你就不能在观众中营造出情绪。”
——摘自1977年法国Positif杂志的一篇访谈录
建议不要描写恐惧
“我看到你所有能做的就是提议营造恐怖气氛,但如果你想在银幕上表现出一些非常真实的东西,恐惧感就会消失。所以我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调动观众的想象力。”
雷乃今天的影响力在于他早年间拍的两部电影,他抓住了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大事件的真正恐惧:《夜与雾》中的纳粹集中营和《广岛之恋》中轰炸广岛和长崎的炸弹。两部电影都是以二战阴影里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和对人们的情感创伤为主题,对大事件进行深刻直接的刻画,这是前所未有的。
上述方法可能听起来很熟悉,因为它酷似希区柯克利用观众的想象力去制造悬念,并利用大脑自动填补空白的能力来暗示恐怖。
但雷乃采用这种方法还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性灾难时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逃避现实——他的两部电影各自承载着对历史创伤的沉痛记忆。然而,雷乃采用带距离感的惊心的历史瞬间来并置这些镜头片段——一栋孤立的当代奥斯威辛集中营周围长满了绿草。这组镜头所表达出来的情绪不能再低落了,它似乎让观众看到了银幕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景。雷乃就是这样让我们根据影片去脑补,结合曾发生在这儿的悲惨事件去臆想。
雷乃在他后来的电影中则采用更直接的***治言论来针砭时弊,像在《莫里埃尔》(Muriel )中一个法国家庭交流关于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看法,或是在《远离越南》中对越战的态度及观点的演讲。
所以,他常常将历史事件具化在日常生活中:就像我们所拥有的某些东西,不管离我们多近或多远,都存在于空间或时间中,来自于“事件”本身。而对于恐惧的建议就是,要勇敢的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
将你的生活奉献给电影和好奇心
跟雷乃频繁合作的兰伯特·威尔森(Lambert Wilson)聊到,跟一个拍了几十年戏且已经80多岁的导演合作有什么样的感受。毫无疑问,年龄的增长会给身体带来诸多限制。但令我动容的是,威尔森描述了雷乃所坚持的台前幕后的工作:他常年病魔缠身,但对艺术的痴迷常使他忘记了病痛。
雷乃在晚年不断地将多重艺术形式融入电影中。他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只有这样才会忘记年龄,精神财富才不会随之枯竭。
我们所能学到的东西:
不要划清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我永远奉行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的那句话——假想的生活同样属于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雷乃的工作存在一个指导原则,那么接下来讲的就是。他早期作品的特征在于探讨如何回忆、清除或掩盖,这都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重新审视,再重塑过去。他更多的新近作品在尝试结合更多的艺术形式到电影中来。拿《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来说,其讲述了一群资深演员同看一场舞台剧的排练片段,随着情节的展开,台下老演员们按捺不住地以他们曾经诠释过的角色排练起来。
在人的真实行为和表演之间、现实和想象之间,以及过去和现在之间的理性界线永远都区分不清楚。
事实上,事物间所谓的区分都是我们通过所经历的“真实生活”为参照的,是一种人为的随意的划分。雷乃尝试用艺术去解开这些伪区别,而他的成果也证明了电影是唯一有能力做到的媒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