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065000)
摘要:《驶向拜占庭》是叶芝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塑造了一个充满艺术与生命的永恒的理想国度。其中如“拜占庭”、“老人”、“旋转”等象征意象,则更好地体现了叶芝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永恒的渴求。通过这样的意象,叶芝诠释了自己心中对于永恒的理解――即艺术的永恒将带来生命的不朽,只有艺术才能拯救人的灵魂,并帮助人类获得永恒。
关键词:叶芝;永恒;象征意象
《驶向拜占庭》是叶芝很有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充满了对于永恒这一主题的探索,表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永恒和生命的永恒的强烈渴求。而这首诗大量地使用了象征意象,使之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驶向拜占庭》一诗作于1926年,是收录于叶芝晚期的诗集《塔楼》中的第一首诗。这首诗清楚地表现了叶芝在早期和晚期作品中的不同风格。在他早期的诗作中,叶芝大量地运用神话、爱尔兰民间故事等来丰富其诗歌,表达其思想,并因为这些晦涩的神话故事的出现而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但是在《驶向拜占庭》一诗中,叶芝使用了更为平实的语言来表达他对于理想国度的渴望。这种平实的语言在叶芝阐释其思想方面具有重要的帮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严格的形式和丰富的象征。
叶芝是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一位先驱者,他的诗歌多不遵从古典的格律与形式。但是《驶向拜占庭》这首诗却采用了严格的诗歌形式八行体。在这种格律的框架下,叶芝表达了他希望摆脱“身体的形态”和各种人世的枷锁而奔向理想世界的愿望。在这种严格的框架之下,似乎隐藏着一颗不安于现状和约束的心,从而更加体现了他的急切与真诚。在诗中,叶芝反复讲述人世生命的短暂,而他本人也是这“将死的一代”中的一部分。而这诗歌的严整形式又似乎成为阻止他奔向理想国度的具体意象。这种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也恰恰反映了诗人心中的矛盾,即美丽多彩的梦想与苍白冰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人努力地想要打破这种束缚,但是这种束缚却显得愈发强大。这种求之不得的心情,则更加凸显了他对于新的理想国度的渴望。正如诗人在诗歌中写道的:耗尽我的心吧;它思欲成病,/紧附于一只垂死的动物肉身,/迷失了本性,请把我收集/到那永恒不朽的记忆里。(《驶向拜占庭》,傅浩译)
叶芝有意把自己与物质世界分隔开来,但是,他的灵魂却不能投入拜占庭的生活之中,因为“在自然之外”,叶芝必然要死去,从而实现他所希望的永恒,他的身体和灵魂将在拜占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不会是在现在这个世界中如同行尸走肉而迷失了自我。因此,这种冲突在此处达到了高潮,而那种表面上看似平静的表达现在变得强烈起来,从而读者也对诗人的这种斗争和压力感同身受。
除了内容与形式的冲击之外,象征也是该诗的另外一个鲜明特色。整首诗都充满了或者神秘或者自然的象征。作为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略特和庞德的好友,叶芝的意象则更为微妙、恰当,同时也更难理解。《驶向拜占庭》这首诗则很好地诠释了他的象征主义。
诗歌的题目就包含两个象征意象:驶向和拜占庭。拜占庭是叶芝的理想王国,他认为在那里,永恒,特别是艺术的永恒必将存在。“叶芝寻找的是宁静、灵动、永恒、整体和统一”(Orr)。尽管“拜占庭是历史上关于东方的想象的圣地……他却重建了这座城市,从而适应他自己的理想,并选择性地找到了能够反映他的意象的艺术形式。这不是拜占庭,而是新拜占庭”(Ellmann,149)。
确实,在这首诗中,拜占庭被赋予了在它的渊源以外的更深和更新颖的意义。在这首诗中,拜占庭是一个人间天堂,在这里没有君臣,没有生死,没有瞬间和永恒。在这里,生就是死,瞬间即是永恒,反之亦然。年老的窘境将永不会出现,而幸福则是每个人都唾手可得的美好生活。拜占庭已经成为天堂和乐园的代名词,在这里人人都能获得永恒,而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目标。拜占庭这个天堂与基督教的天堂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拜占庭是通过艺术,而不是宗教信条来实现它的永恒。
题目中的另一个意象则是“驶向”。这成为叶芝希望逃离的一种象征。因为“那绝非老年人适宜之乡”,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逃离。“驶向拜占庭”恰恰意味着“驶离现世”。作为“濒死的世代”中的一员,叶芝知道他无法逃避衰老、困惑、死亡和腐朽。诗人把艺术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他不能忍受看到自己艺术生命的衰亡。因此,驶向是一种逃离,同时也是一种寻找。诗人出发是为了逃避人世,努力寻找理想的国度。因此,“驶向拜占庭”这短短五个字却包含了无限丰富和深远的意义。
另一个意象是“旋转”。“旋转”是叶芝经常用到的意象。在他的另一首诗《第二次来临》中,旋转的意象也出现在其中(盘旋又盘旋,在扩张的漩涡之中/猎鹰再也不能听到放鹰人的呼唤)。
对于叶芝来说,旋转的意象与日月之间的作用相关(Ellmann,157)。旋转代表着世界的规则和规律。在宇宙的混沌之中,日月为世界带来了秩序,从而世界能够按照自身的轨道运转。而智者则像日月一般,他们的旋转则建立了这个圣地的秩序。因此,拜占庭与自然界不同,它是在新的秩序之上而呈现出的新的面貌――即按照其自身的规则在旋转、在运转。在这个人间天堂中的一切都按照新的秩序在运转,从而实现了诗人一直渴望的永恒。
此外,诗人塑造的老人的形象也是很有特色的象征意象,在他眼里,“一个老人不过是无用的东西,/像一根竹竿上的破旧衣裳”,这个描写既是一个象征意象,同时也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自然界中,老人就像竹竿上的破旧衣裳,徒有形体,而失去了应有的精神。老人是一个灵魂和精神都被世界忽略和遗忘了的人。他们又如何在生命结束之后获得永恒?这也许是世间最为悲伤的事情。因此,这样的意象必然会唤起人们的共鸣、理解和同情。
《驶向拜占庭》一诗充满了象征意象。除了上述例子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意象,虽然并不明显,却同样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对于永恒的渴望。如“肉感的音乐”代表了人世间感官的享受,是连接两种世界的纽带。“不朽的理性”代表了那些不会消亡的东西,即永恒。叶芝想要摆脱人世,因为在理想的国度里,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与快乐。不必担忧衰老或死亡,也没有阶级等级的划分,这是一个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从这样的意象中,不难看出叶芝的强烈渴望。
《驶向拜占庭》中的意象很丰富,且具有深刻的含义。叶芝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用很自然和娴熟的手法创造了这些意象,并使之深入人心。在深刻剖析之后,读者不难发现叶芝的艺术规范和他心目中获得永恒的方式――艺术的永恒将带来生命的不朽。《驶向拜占庭》是叶芝的代表诗作,清晰地表达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只有艺术才能拯救人类的灵魂,并帮助人类获得永恒。
参考文献:
[1] Ellmann,Richard.The Identity of Yeats. London:Macmillan and
Company Limited.1983.
[2] Orr,Leonard.Yeats and Postmodernism.New York: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199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驶向拜占庭》中的象征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