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
光圈,是曝光三要素之一,在拍摄过程中会频繁对其进行调整。对于摄影初学者而言,该如何学习光圈知识?该如何使用光圈来控制曝光?又该如何调整光圈来控制拍摄效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光圈是什么
光圈,是镜头中的一个由多片叶片组成的装置,叶片中间有个小孔,这个孔被称之为通光孔,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光圈数值来调整通光孔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相机的曝光量。
光圈的种类
固定
最简单的相机只有一个圆孔的固定光圈——沃特侯瑟光圈。
可变
只是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圆孔排列在一个有中心轴的圆盘的周围;转动圆盘可将适当大小的圆孔移到光轴上,达到控制孔径的效果。十九世纪中叶约翰·沃特侯瑟发明这种光圈。
猫眼式
猫眼式光圈由一片中心有椭圆形或菱形孔的金属薄片平分为二组成,将两片有半椭圆形或半菱形孔的金属薄片对排,相对移动便可形成猫眼式光圈。猫眼式光圈多用于简单照相机。
虹膜型
是由多个相互重叠的弧形薄金属叶片组成的,叶片的离合能够改变中心圆形孔径的大小。有些照相机可以借助转动镜头筒上的圆环改变光圈孔径的大小,而有些照相机则是利用微处理器芯片控制微电机自动地改变光圈的孔径。弧形薄金属叶片可多达18片。弧形薄金属叶片越多,孔形越接近圆形。通过电子计算机设计薄金属片的形状,可以只用6片薄金属叶,得到近圆形孔径。
瞬时
一部分单反相机镜头的光圈是瞬时光圈,只在快门开启的瞬间,光圈缩小到预定大小。平时光圈恒定在最大位置。(景深预览模式下除外)
兼快门
有的简便照相机的光圈兼有快门的功能,这类兼快门光圈大多是双叶片的猫眼式光圈,与单纯猫眼式光圈不同的是:兼快门光圈平时是完全关闭的: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双叶片光圈开启到预定的孔径后,保持这孔径到一段预定快门开启时间之后,立刻闭合:如此一来,光圈便有兼快门的功能。
孔径
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镜头的速度是指镜头传送光线的能力。如果我们不希望镜头接纳最大的光量,就需要一种减少镜头光量的方法。我们是利用改变镜头孔径大小的方法达到这一目的。孔径就是由可变光圈(叶片组)在镜头中央产生的圆孔。
光圈的大小
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
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焦平面越窄,主体背景虚化越大;
F后面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比较暗,焦平面越宽,主体前后越清晰。
光圈的作用
1、能调节进入镜头里面的光线的多少,举例来说:家养的小猫,白天的瞳孔总是缩成一条线,到了晚上,就自动地打开成为一个圆孔。所以,同样道理,在拍照时,光线强烈,就要缩小光圈,光线暗淡,就要开大光圈。也就是说F值越小的相机(其他参数不变),越有利于夜景拍摄。旋转镜头上的调节环或者数码相机机身上的旋钮,就是用来调节光圈大小的。
2、光圈是决定景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光圈小(光圈值大),景深深,光圈大(光圈值小),景深浅!举例来说:患有近视眼的朋友,不戴眼镜的话,总是习惯性地眯起眼睛看东西,这样往往看得清楚一些,套用摄影的术语,这就叫做:缩小光圈(瞳孔),增加景深!
光圈使用的注意事项
1、最大光圈问题
当我们设置光圈参数时,最大光圈是镜头允许的开到最大的光圈,大多数镜头上都会有标示。比如18-135mm F3.5-5.6,表示的是焦距18mm时最大光圈为F3.5,焦距135mm时最大光圈为F5.6;而24-70mm F2.8,说明焦距如何变化,最大光圈都是F2.8,这样的情况也被称之为恒定光圈,一般属于高端的优质镜头。
最大光圈并不能展现最佳的画质表现,建议在拍摄过程中将光圈缩小1/3档~2档,比如最大光圈F4的镜头,画质表现最佳的应该是F4.5~F8,在需要表现最佳画质的时候记得要进行调整哦,不能一味开到最大光圈。
2、拍摄星空风光并非用小光圈
在拍摄过程中,不是所有风光拍摄都用小光圈,比如拍摄星空,因为夜晚的环境光线较弱,连ISO都需要提高,光圈必然不能太小,不然会造成画面的曝光不足,或者大大延长曝光时间。所以,拍摄星空不是用小光圈,而是使用最大光圈。
3、拍摄微距并非用大光圈
微距摄影作品的背景虚化十分明显,但拍摄并不是开大光圈,造成背景虚化的是由于超近距离拍摄带来的拍摄效果,而非大光圈。相反,因为超近距离拍摄带来的极小景深范围,还需要将光圈缩小到F8~F16,让景深范围更大些,方便展示微距拍摄主体的更多细节表现。所以,拍摄微距并非用大光圈,而是要缩小光圈。
4、光圈不能过小,会影响画质表现
当我们拍摄长曝光或者拍摄风光时,会将光圈缩小,甚至缩小至最小,如F16、F22,但这样会对画质有些许损坏,为啥?因为光圈缩小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衍射现象,从而对照片形成干扰,影响照片的画质表现,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建议别讲光圈缩小到F16或更小光圈。长曝光时可以使用减光镜来开大光圈,光圈在F8左右的表现大都不错。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