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与字的用法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文言虚词与字的用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虚词与字的用法
文言翻译yǔ
(1)<动词>给予。《鸿门宴》:“则~一生彘肩。”
(2)<动词>结交;交好。《六国论》:“~嬴而不助五国也。”
(3)<名>朋友;同类者。《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也。”
(4)<介>为;替。《兵车行》:“去时里正~裹头。”
(5)<连>和。《愚公移山》:“吾~汝毕力平险。”
(6)<介>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归?”
(7)<介>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柳毅传》:“洞庭之~京邑,不足为异。”
yù
(1)<动词>赞同。《中山狼传》:“固君子之所不~也。”
(2)<动词>参与;参加。《殽之战》:“蹇叔之子~师。”
yú
<助>表示疑问、反诘或感叹,相当于“吗”、“吧”、“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齐桓晋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闻~?” br> [与国]友好的国家。
[与手]施毒手杀之。
介词
1.表示工具,可译为拿用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可译为凭靠。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赤壁之战》)
4.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3.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致等。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
助词
作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动词
1.以为,认为。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2.用,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名词
可译为缘由原因。
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连词
连接上、下、东、西、往、来等字,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等界限。
乎
(一)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二)介词,相当于于在等,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三)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夫
1、丈夫。例: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2、成年男子。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②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例:①夫战,勇气也。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③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4、这,那。例: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④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例: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嗟夫!大阉之乱,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③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夫子]
⑴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例:夫子积学,当目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⑵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例:①愿夫子辅吾志。②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
⑶同子,旧指被役使的劳动者。例: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夫子:这里指挑夫)
⑷《论语》中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例:夫子哂之。(夫子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
[夫婿]丈夫。例:①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②谢家辞夫婿。
[夫人]
⑴官员之妻。例:①公夫人甚爱女。②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⑵贵族之妻。例: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
⑶诸侯之妻。例:夫人请之,吾舍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