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谁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诗仙,但是想必也有很多朋友不知道谁是被誉为诗史吧,那么,下面就由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谁:杜甫
诗史:是指杜甫面对着血迹斑斑的土地来去苦吟的,所以杜甫的诗歌是沉郁顿挫,人家形容他的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从他的诗中可以了解当时的惨景、因而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诗史杜甫
1、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756)唐***陈陶斜大败,继而败于青坂,杜甫有《悲陈陶》、《悲青坂》;收复两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已临贼境二十韵》;九节度兵围邺城,看来胜利在即,杜甫写了《洗兵马》,其中提到胜利消息接踵而至,提到回纥***助战、在长安受到优待的事,提到平叛诸将的功业。“三吏”、“三别”则是在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源而沿途征兵时所作。
2、杜甫的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三绝句》中写道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未见史书记载。从杜诗中可见安史乱后蜀中的混乱情形。而《忆昔》则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刻可以补史之不足。
3、杜诗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的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的感慨,但由于他是在颠沛战乱之中,与这场灾难息息相关,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未离时局,因此从他的感怆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从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说,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生平
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 显示全部
家庭成员
祖父 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罪。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杀周季... 显示全部
典故:愤斥奢靡无耻的皇亲国戚
唐王朝,尤其是玄宗当***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无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王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韩休等忠心爱国者为丞相,大力整顿相应弊***,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综合国力... 显示全部
思想核心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 显示全部
书法成就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 显示全部
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 显示全部
后世影响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 显示全部
文学成就
文学作品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诗歌地位 在杜甫中年... 显示全部
出身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一个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他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的祖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 显示全部
年谱
玄宗时期(公元712——公元755年)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杜甫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湖北襄阳。玄宗开元五年,丁巳(公元717年),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七岁。始作诗文。玄宗开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显示全部
纪念建筑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有二处,分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和甘肃省成县,前者较著名。 杜甫墓,在河南巩义康店邙岭。 少陵台,位于山东省兖州市。 杜工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畔。 杜公祠堂凡有数处,自成都﹑耒阳、夔州外,又存四祠。"四祠指江原﹑鄜州﹑同谷﹑剑门诸祠。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 显示全部
*因之谜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因提出了五种*因:一、****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书中是这样写的:“冬天到了,诗人***倒了。***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其他诗人
除了杜甫,还有一些诗人所写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借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汉末曹操善于向民歌学习,第一个借乐府旧题来写时事。如《蒿里行》和《薤露行》本来是一种杂言体的挽歌,他改为五言体,用来“伤时悯乱”,表现了当时***阀混战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蒿里行》中所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完全是实有其事。明人评这些诗:“汉末实录,直诗史也。”(明钟惺《古诗归》)
宋代大诗人陆游,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他从事创作时间长,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反映时代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全部诗歌之中。同时,陆诗的风格也接近杜甫,因而也获得一代“诗史”的美称。名篇有《关山月》、《书愤》、《示儿》等。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又是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后期学习杜甫,多记述民族的苦难和自己战斗的历程,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如《正气歌》、《过零丁洋》、《金陵驿》等,历来有“诗史”之誉。
与文天祥同时的汪元量,原是宫廷乐师,他以亲身体验,写下很多纪实的诗篇。如《醉歌》十首,记录南宋朝廷投降元***的经过及降后情况;《湖州歌》九十八首,则颇为具体地叙述他随南宋六宫被押北上去燕京的种种经历;《越州歌》二十首,则记述元兵南下蹂躏南宋半壁河山的惨状。当时诗人刘辰翁就称汪元量的诗是宋亡的“诗史”。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不少作品写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事,其中寄寓着身世兴亡之感,也被称为“诗史”。如《圆圆曲》通过陈圆圆的有关事迹来反映明朝灭亡的部分史实,《芦洲行》等六首诗是仿杜甫的“三吏”、“三别”的,较为真实地表现了人民的苦难。
清朝末年的黄遵宪,字公度,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多记时事”(陈衍《石遗室诗话》),反映了当时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进北京等史实,有强烈的时代精*。如《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度辽将***歌》等诗,及时而全面地反映地了甲午战争的过程,鞭挞了清王朝腐败无能、不战而败的可耻行径,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目,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梁启超曾对黄遵宪的诗作了高度评价,说:“公度之诗,诗史也。”(《饮冰室诗话》)
《诗史》·十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旧本题明顾正谊撰。正谊,松江人。万历中官中书舍人。考钱希言《戏瑕》曰:“昔尝於太原斋头见云间刻顾氏《诗史》,阅之乃中翰正谊名也。余与王先生相顾惊叹,王先生曰:‘此岂虎头公所能办哉!’后余过云间,乃知华亭有词人唐汝询仲言者,目双瞽,著成是书,顾氏以三十金诡得之。嗟乎!唐生之文诚贱,何至此甚也。千古不白之冤,俟异世子云者起,故当有定论耳”云云。据此,则是书为唐汝询作,正谊乃买其稿而刻之耳。然是书以列朝纪传编为韵语,各为之注,以便记诵,不过《蒙求》之类,不知正谊何取而窃据之也。
相关知识
1、前人的诗作。《宋书·谢灵运传论》:“至於先士茂制,讽高历赏, 子建 函京 之作, 仲宣 霸 岸之篇, 子荆 零雨之章, 正长 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南朝 齐 王融 《议给虏疏》:“今经典远被,诗史北流, 冯 李 之徒,必欲遵尚。”
2、指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杜 ( 杜甫 )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 杜 逢 禄山 之难,流离 陇 蜀 ,毕陈於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五:“﹝ 王弘祚 ﹞为户部尚书时,尝属余选 张含 《禺山集》。余尤喜集中《颍川侯祠》一篇,足称诗史。”
3、泛指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 鲁迅 《序言》:“这一本集子和《花边文学》,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的结集,凡是写下来的,全在这里面。当然不敢说是诗史。”
4、诗歌的发展历史。《羊城晚报》1984、9、5:“翻开 华夏 诗史,即可看到,每当历史处于重大转折的关头,都有一批‘以诗魂壮国魂’的呕心沥血之作问世。”
5、“诗史”之说,最早见于唐代孟棨的《本事诗》:“杜(甫)逢(安)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笔写出自己在安史之乱中的见闻和感受,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段时期的社会现实,被称之为“诗史”。如著名的叙事组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以饱蘸着深切同情的笔调,揭示了这一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