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和龙的历史典故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典故吧,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典故?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药王”孙思邈和龙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典故:
药王孙思邈与传说中*乎其*的龙渊源匪浅,我们常说的“*龙见首不见尾”成语,据说就源自此处,而且很逼真的建筑,来形象地表现这一成语的与药王孙思邈的渊源。
龙王曾帮助药王修成正果?
记得第一站的药王山,到登上药王大殿时,我们已经听说了很多传奇故事。
药王大殿内供奉着自然是药王孙思邈,两边站班的,一如既往的是尉迟敬德和海龙王,*态威武庄重。
就在这里,奇幻的地方出现了,药王塑像身后竟然有个洞,现在已经封锁,不让游客穿行。
据当地人介绍,此洞直通耀州瓷的老瓷场黄堡镇,洞长有40里呢。每逢二月二人们都来药王大殿烧香,烟气竟能从后洞冒出,留下“前洞烧香,后洞冒烟”的民谚。
此洞名叫太玄古洞,也叫“龙穿洞”。
闻此名,便知与龙脱不了干系。
关于此洞的来历,当地人继续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传说。
当年药王孙思邈曾在路上遇见龙,给龙诊过***,龙化作老人家前来找他诊治,由于龙得***异常,需要龙显出真形,方能给它***。
忽听天空中隐隐约约地响起雷声,龙正要现出真身。药王并不害怕,想起百姓,急忙大声对龙说:“我们这一带的人都没有见过龙。瞧见你的怪模样,会把人们吓坏的!”
于是,龙缩回了头,在云里面说:“那怎么呢?”
药王说:“这样吧,你先想办法到我家里去。”
过了一会儿,乌云徐徐落在了山腰。
孙思邈刚刚走进自己的院子,突然“通”地一声,院中石壁上出现了个大洞,洞中伸出了那个龙头。
龙笑嘻嘻地说:“我从没有人烟的后山山脚穿到了这里,身子都藏在山里面,不会惊吓人们了吧?”
药王急忙开始给它诊***。这时隔壁邻居偷偷看见此情景,这位邻居一直对龙心生好奇,于是找来纸笔,照着龙的模样开始画了起来。
龙喝了药王配制的药后,感觉好了很多。但是,也察觉到隔壁有人偷看,于是,道谢后就飞走了。邻居的画也只画了一半,“*龙见首不见尾”的典故据说就来源于此。
后来,龙听说药王孙思邈要在耀州五台山(今药王山)修成正果,它为了报答诊***之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当时治***留在后山的洞中,钻了一孔四十多里长的石洞,帮助药王于农历二月初二赴位成果。
从此,人们为了纪念药王孙思邈,每年二月二药王山,上山赴会朝庙,烧香吊表。太玄古洞还原样保存着,药王与龙的传说也流传下来。
相关资料:
药王孙思邈相信大家都知道,下面给大家介绍下药王孙思邈悬丝诊脉、药王医龙典故。
孙思邈(541年—682年),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
悬丝诊脉
悬丝诊脉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卧床不起。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情一直不见好转。大臣徐茂功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
唐太宗听过徐茂功的一番话后,表示同意。便派遣使臣马不停蹄,星夜奔赴华原县,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但是,在封建社会,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医生给宫内妇女看***,大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孙思邈是一位民间医生,穿着粗布衣衫,皇后的“凤体”他更是不能接近的。于是他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历处方认真审阅。他根据这些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情。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开始“引线诊脉”了。
没有多大工夫,孙思邈便诊完了皇后的脉。吩咐采采女将皇后左手扶近竹帘,孙思邈看准穴位猛扎了一针,皇后疼痛,浑身一颤抖。不一会儿,只听得婴儿呱呱啼哭之声。唐太宗大喜,欲留孙思邈在朝执掌太医院,但他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为广大人民群众舍药治***,并撰写《千金方》济世活人。于是他向太宗陈述了自己的志愿,婉言谢绝了太宗赐给的官位。太宗听了,也就不好强求挽留。赐给他“冲天冠”一顶、“赫黄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马一匹和千两黄金、绸缎百尺。并大摆宴席,一来欢送孙思邈,二来庆贺皇后***愈生下皇子。但孙思邈又拒绝了太宗赐给的黄金绸缎。
唐太宗十分欣赏孙思邈,后来还曾亲临华原县五台山去拜访孙思邈,并赐他颂词一首。直到现在,药王山南庵内还留有唐太宗御道、“拜真台”、“唐太宗赐真人颂”古碑一通等。
药王医龙
一日孙思邈出门,碰见一位穿白衣的少年,带着许多随从和马匹,迎上前来拜谢孙思邈,说道:“小弟承蒙道长相救,父母想见见您。”孙思邈救的人多,也不记在心上,听到此话也不当什么回事。那少年再次恳切拜谢邀请,思邈只好上了他准备好的马,和他并驾齐行。那马如飞,一会儿到了一处庄园。景色明媚,门庭气派,望去俨然是王侯府第。
少年请孙思邈入内,主人高高兴兴地上来迎接,嘴里谢道:“十分想念道长,所以派孩子来迎接。前不久,小儿偶然外出,突然被愚人伤害,全靠您脱衣救赎,保全性命。这儿我们的同族不少,都感激先生再生之恩。今天能面见道长,真是荣幸啊!”请孙思邈进入内堂。一位中年妇女领着个穿青衣的小孩出来,再三拜谢说:“这小孩儿呆头呆脑,被人打伤,全仗道长救护才免一*。”思邈这才想起曾经救活一条小青蛇,不由疑问重重:这是什么地方?又见左右服侍的都是太监婢女,侍从呼戴白袷帽的为“君王”,称乎中年妇女为“妃子”,心中十分诧异,便悄悄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泾阳水府。”原来那“君王”,是泾阳的龙王!龙王请来宾客僚属,排下酒席,奏起音乐,宴请孙思邈。思邈推辞,说自己正辟谷服气,只能喝几杯酒。
在水府流连了三天,龙王问孙思邈想要点什么谢礼,孙思邈回答说:“本人居住山野,只喜好修道,冥想仙真锻炼形*,眼中虽看到各种物事,心中却没有什么欲求。”龙王把美丽的轻绡和珍贵的珠子、黄金送给他,思邈坚决辞谢不肯接受,龙王说:“道长是不把它们当回事罢,可怎么报答您呢?”于是命儿子取来秘藏在龙宫的药方三十篇交给思邈,说:“您是真正的有道之士,拿着它们可以济世救人。”于是备好仆马,送思邈回到所居的山上。
孙思邈对自己遇到的事十分惊异,试着用那三十篇医方治***,效果都很*妙。后来,他编写《千金方》三十卷,将龙宫之方编入书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药王”孙思邈和龙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