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宗川,(1990-)男,重庆合川人。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摘 要: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效应,在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其可在社交环境中加强人的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也可改观对一个人的认识,从而产生积极的或者负面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往往导致对人性扭曲的认识,使得人对于事物的认识不客观。本文从《万事通先生》分析世人对凯兰达等人物的首因效应,不能以貌取人,不能道听途说,日久见人心,时间会揭露一个的内心,长时间的接触才能对一个人作出评价。
关键词:《万事通先生》 首因效应 人性
中***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1.引言
萨默塞特・毛姆是一位多产的英国作家。他的作品包含多个方面,其短篇小说最为享有盛誉。其小说内容涉及英国人在国内和海外的各种生活,情节曲折多变,故事活灵活现。《万事通先生》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低级庸俗而天良尚未泯灭的商人形象。英国小伙如何从讨厌凯兰达到改变想法直至最后带有由衷的尊敬。本文旨在通过毛姆《万事通先生》这篇小说,浅谈基于首因效应的人物形象对人的误导,人性是复杂的,我们切勿以貌取人,一个行为举止惹人讨厌的人也许是一个替别人着想的绅士。一个文静貌美的女子可能是在外的人,人的真实形象应该得到时间的印证,人性的印象应该从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场合分析,最终达到最真实的一面。
2.关于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显著的影响作用,它是由首次印象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许多人习惯称之为“第一感”。它们反映了人际交往中主体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象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
2.1.影响强烈,具有先入性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会左右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为,大脑处理信息的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最先接受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人们习惯于从前面反射出来的信息定位后面反射出来的信息,从而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会左右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2.2.瞬间形成,具有误导性
总的说来,大脑处理信息的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而且是瞬间形成,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诸如老师在首堂课讲授某些框架知识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学生就会推测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高低。这些推测一旦形成通常就是在学生心中占据一个很强的心理定势,而往往这种心理现象时瞬间形成的,并且具有一定的误导性、不准确性。笔者在文中对人物的特点进行着重描写,勾勒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下掩藏了不同的人性。人物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一面之感,长时间的接触和交往,往往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切勿以貌取人,正如中国一句古老的俗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万事通先生》人物特征反射的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会注意新上任时期的“下马威”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英语第一堂课中要尽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对教师有一个正面的评价。每个人都力***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其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文中作者萨默塞特・毛姆切实在表现叙述者并为真正了解凯兰达就断定他作风不好,行为举止不正,从而产生厌恶,反感凯兰达的情绪。
“上船后,我来到客舱,发现凯兰达已经来过。一只又大又难看的衣箱和一个贴满标签的手提箱放在他的床下,脸盆架上摆着他的香水,洗发精和润发油,檀木做的牙刷上镀金印着他的名字缩写。
我不喜欢凯兰达。”(陈刚一,2008)
众所周知,礼节、相貌、出身背景与才华能力,高尚人格无必然联系,但是傲慢的英国小伙尚不能避免这种偏见,仍然对没有真正的了解和接触凯兰达,只凭其单单的衣着打扮,生活用品就对他作出不好的评价,其又大又难看的衣箱,各种生活用品摆设,就直接排斥了跟这人的交往,断绝了他为人处世作风的肯定,可见第一印象的影响之大。并且其带来的负面的后果也难以低估,这就是首因效应下在文中的实际影响。
《万事通先生》文中的叙述者对凯兰达的首要印象就使得他产生了对凯兰达的“第一感”。 从而使得叙述者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因而,为什么之后叙述者对凯兰达没有过喜欢,就很容易理解了。但是,殊不知这种心理反应,却让他酿成了错误的感观,人不可貌相,切勿以貌取人,这终究还是人性应该遵从的忠言。
4.结语
文中,毛姆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白人的冷酷无情,不识人性的本身的真面目,只凭借仅仅的外表和并非着重的因素就对具体个人加以论断。其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于文章的结尾肯定了东方人的品质,与开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叙述者对凯兰达看法改观的末尾设计更增添了毛姆睿智的思想,理智的情操,其赋予了《万事通先生》耐人寻味的内涵。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通过客观的艺术人物描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他那含蓄、蕴藉的褒贬。《万事通先生》中尤其对凯兰达和拉姆齐夫人人物首因效应的体现,反应了社会,反应了人性,揭示出人类是世上最为人情世故,圆滑老练的生物。由此,对一个人的印象不能以貌取人,不能道听途说。日久见人心,时间会揭露一个的内心,长时间的接触才能对一个人作出评价。
参考文献
[1] (英国)威廉・萨默塞特・毛姆,陈刚一 ,《万事通先生》,文化月刊 ,2008年 第05期
[2] 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大众文艺》,2011年第07期,大众文艺杂志编辑部
[3] 林国芳,吴勇辉,7天让你读懂日常心理学.金城出版社,2008年01月第1版.
[4] 代俊艳,薛燕,毛姆短篇小说《万事通先生》的艺术特色赏析,时代文学(上)2010年 第06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基于首因效应浅谈《万事通先生》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