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2021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整理的《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2021(通用2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1
顾诵芬,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在7岁时,曾亲眼目睹日本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于是从小就立下了“保卫中国的蓝天”的志愿。长大后,他报考了浙大、清华、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录取。毕业后,他就投入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建设当中。1967年,顾诵芬担任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瞒着爱人亲自坐上飞机上天观测。
顾诵芬颁奖辞: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2021年,由香港媒体人拍摄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破圈”。主创陈贝儿深入热带雨林、戈壁沙滩,跨越6省10地记录下脱贫地区的真实面貌。再次回想这条“无穷之路”时,陈贝儿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许他们可能就是一个老村民,一个扶贫的书记,他们碰到困难时的那种坚持跟他们对于生存下去的那种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
陈贝儿颁奖辞: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2
看了《感动中国》,我的内心仿*受到了一次*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苍白的文字记录,更多的是内心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台上每一位感动人物,不管是成绩卓越的爱国英雄,还是努力奋斗的平凡百姓,他们的故事都是一部不平凡的史诗。最让我受感动的是江梦南,一位因婴儿时期生***导致重度听力障碍的失聪女孩。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厄运,梦南的父母虽然心里难过,甚至说是绝望,但依然不抛弃不放弃,用双手让小小的梦南抚着喉结一字一字练习发音,从而让她在无声的世界里学会说话和唇语。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3
时代在变,但感动不变,人们对真善美向往和对美好生活渴望也不会变。只要像感动中国的获奖人物那样坚持、奋斗和奉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感动别人英雄,赢得社会认可和尊重。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把岗位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哨位”,把事业放成报效祖国的“战场”,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书写出属于时代、属于祖国,也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4
“一年又一年,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转变,而不变的是什么,是感动我们的那些人,依然脚步从容,目光镇定,向我们走来。”人人都是平凡的,就像茂密森林中的万千树叶般平平无奇,为什么在不同的行业中,那些感动中国的平凡人们却能脱颖而出,被全中国人所钦佩呢?
能感动中国的人是衷心赤诚的,就像飘飞四处的柳絮,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不忘自己的根源,自己的故乡。遥望着的无际星空中有着一颗闪亮的星星,名为“杨振宁星”。从宇宙不守恒定律到诺贝尔物理奖,从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到无数辉煌成就,杨振宁即使远在美国,也时刻怀着一颗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心,在理论物理学上付出了无数贡献,让当年的中国人们克服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在中美关系改善后,得知消息的杨振宁立即决定回国。如今年迈的他仍始终关心着中国创新人才的成长,在物理学界始终起着引领作用。“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杨振宁先生之所以感动中国,是因为他对祖国如江河般源源不尽的忠诚。
能感动中国的人是热爱生活的,就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即使仍未热烈绽放,也可以保留养分,准备成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两人虽然只有残缺的躯体,却过着乐观幸福的生活。用双脚养大子女,辛勤的劳动、艰苦的汗水在他们看来不过似参天大树的一片细叶;比别人更困难的工作、比别人更疲惫地干活,坚定的信念让夫妻俩从未放弃。汗水不是白流的,总有收获。在国家和村民们的支持下,他们盖起了新房,还成为了村里第一个脱贫的家庭。“人再苦再难,不能没有希望!”张顺东夫妇之所以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们对生命比金银更心心相惜的热爱。
能感动中国的人是勇往直前的,就似展翅翱翔的雄鹰,即使不一定飞到心中向往的远方,也能离梦想更近,穿过江海。苏炳添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短跑运动员。2012年与博尔特的竞赛中,感受到差距的他立下目标要跑进百米9秒区。为此,32岁高龄的他反复训练摸索,甚至大胆更换起跑脚“重新学习跑步”。在负伤的艰苦情况下,他毅然参加东京奥运会,最终以9秒83成功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飞人。“他超越了年龄和伤痛,更超越了自己!”苏炳添之所以感动中国,是因为他对目标要永不放弃的行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平凡的人们为什么能感动中国?那是因为他们是提灯人,走在前面照亮前行的道路;他们是摆渡人,留下的木筏带来过海的便捷;他们更是榜样,在人人面对同样的困难时,他们能坚定意志,走向远方!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5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中国”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中国2021》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平凡英雄的精*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6
看完《感动中国》,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便是朱彦夫。在一次战争中,朱彦夫的战友全部牺牲,他是唯一的幸存者,当他被人救起时,四肢成冰,左眼被击穿。经过47次手术,朱彦夫醒了,但他却永远失去了双手双脚,只剩下一只视力非常差的右眼。后来他回到家乡,对于他来说,接下来的生活便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在无数次的失败后,他终于迎来了新生。朱彦夫办了夜校五年,没有一天休息过,后来他当上了村里的书记,常常弄得遍体鳞伤。在朱彦夫的心里,他并没有忘记之前的战斗,在后来,朱彦夫用嘴咬着笔,用残臂夹着笔,终于写出了一本《人身极限》。在颁奖词中,有一句话令我难忘: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不能低头,要与自己抗争,不做一个懦夫,也要学会坚持不懈。不管现实多么残酷,也要勇于面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报效祖国。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7
TVB主持人陈贝儿在《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获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去年陈贝儿凭纪录片《无穷之路》深受欢迎,在《无》中,她每到一个拍摄地,都尽可能深入体验当地生活,亲身经历各种职业,融入当地人生活。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陈贝儿的颁奖词:“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以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对于获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陈贝儿谦称:“作为媒体人,通过镜头传递真实故事是份内事。2021年很难得有机会拍到《无穷之路》这部纪录片,见证并展示了祖国脱贫攻坚成果,传递正能量给观众。未来将再接再厉,用心说好中国故事。”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8
朱彦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47次手术、93天的昏迷,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0.3视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他回到家乡,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60岁时,他执笔写下《极限人生》,将他和曾经战友的故事捧给了世人……
朱彦夫颁奖辞: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9
今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盛典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中国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21年。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当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顾诵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院士是著名的飞机空气动力学家,是我国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歼击机的历史,顾诵芬院士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曾任歼8副总设计师、歼8Ⅱ总设计师。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院士被誉为“歼8之父”。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顾诵芬父亲顾廷龙和母亲潘承圭都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旧居在望星桥。顾廷龙逝世后,顾诵芬按照父亲临终前“将藏书一部分捐赠母校”的嘱托,分两次从北京专程到苏州,把父亲生前收藏的4000册(套)珍本、孤本、善本藏书捐赠给苏州一中。为此,苏州一中专设“顾廷龙赠书珍藏室”。2019年8月,“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在苏州美术馆举办,展出了顾廷龙、顾诵芬两代名人的手迹、***纸手稿、工具仪器等90件实物原件,以及成绩单、珍贵照片等66件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顾诵芬院士从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国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砺行程。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10
2021年是中国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中国》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航天人。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真善美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中国》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中国》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11
作为第一个跨入男子田径100米9秒区的亚洲人,苏炳添的历史性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当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遇上了“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他下定了决心:过10秒进9秒区。2015年世锦赛,他又一次和博尔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这一次,他与博尔特仅差0.03秒。但这一年,苏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龄……
苏炳添颁奖辞: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12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今时代,我们国家踏入新的征程,英雄人物受崇敬、英雄事迹在传扬、英雄血脉正传承、英雄精*励后人,我们以生活在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这是朱彦夫的真实人生写照。
他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经历过长津湖的战役,动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人,他为保卫祖国而战,用他单薄的身体捍卫了祖国的和平与尊严。他用他的青春、热血与生命书写强***战歌,把忠诚和使命镌刻在他的小说里。
可以说,“勇敢无畏”是每一位英雄的代名词。历经磨难是每一位英雄奉献自我前的必经之路。朱彦夫拖着残躯建设家乡,苏炳添身负腰伤站上赛场……他们在国家需要时,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他们的义务。他们,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
新时代是一个崇尚坚韧向前、敢于善于斗争的时代,是一个崇尚民族血性,尊崇民族英雄的时代,是一个崇尚追梦清梦、矢志强国强***的时代。彭士禄承父志,终身献身国家科技研究。两代人为理想澎湃,用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更有吴天一对国家的忠诚与坚守,他身处高寒缺氧,物资匮乏,交通信息极差的“生命禁区”,却成为了“生命的保护*”。他投身研究高原医学50余年,不畏艰辛,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虽条件坚苦但他始终忠于事业,为祖国燃烧热血,奉献青春。
英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队。中国航天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航天精*,开拓创新让中国航天从近地迈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他们仰望星空,却脚踏实地,用一个个坚实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他们自己身躯托举航天强国梦,用梦想拉近离星空最近的距离。“我们的征途是星辰海。”仰望星空,那里有中国航天人的梦,50年的春夏秋冬,所有人万众一心,将自己融入中国航天的浩大工程,不计小我,成就大我。
因为时代的发展,我们有了美好的生活,有着安心的环境,这些都是前辈英雄的付出所来的。时间并不因为某件事或者物所停下,我们也要看着前方,享受着前辈们付出所来的美好环境,我们更应该努力,不要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科技的高速发展,使我们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每天都在无忧无虑的时候,这使我们迷失了方向,有些的青少年沉迷于游戏,沉迷于幻想,并不是想着为国家前途而努力。我们的国家并不是空前强大,我们依旧处于危机中,只是他们抛弃小家,成全大家,才会有我们这样的安全。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主动把自己融入历史发展大势之中,以舍我其谁的姿态,不畏困难,坚守在国家人民需要的最前线。新时代呼唤英雄的出现,只要我们有担当,主动将祖国未来、民族希望抗在肩上,我们终能成为时代之英雄。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13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14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15
昨晚观看2021感动中国直播后,我为杨振宁、朱彦夫、苏炳添等所有获奖人的经历与付出感到震撼与感动,他们的所作所为令人动容,更让人深受感召。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通过这次观影,进一步加强了我“厚植家国情怀”、“踏踏实实做事”的思想,对我的思想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让我们这些点赞“赫赫而无名”的人们,他们是志行万里的人生楷模,我们需要像他们一样,做和时代同向而行的奋进者。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16
相信,看了TVB《无穷之路》的朋友,都不得不向陈贝儿竖上大拇指!这部节目目前在豆瓣网上的评分高达9.5分,可以说算得上是一部满分作品。
在年初的TVB万千星辉颁奖典礼上,陈贝儿就已经凭借该节目收获了最佳女主持这个奖项。而此次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也是对她更大的肯定。
说《无穷之路》是一部节目,还不如说它是一部纪录片!据了解,整档节目的主创团队就只有4个人,两名摄影师,陈贝儿则担当主持人。他们去到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10个贫困地区,去了解、去探寻,我国的扶贫***策以及扶贫结果,整档节目可以说相当具有深义。
外界都在说,最近这几年TVB的剧集、节目越来越难看,演员老了,看来看去就那几个人,拍摄手法也停滞不前,整体的发展已经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相信一直在关注T朋友就会发现,这几年TVB也一直在默默努力做着改变,努力创新,而此次的口碑节目《无穷之路》似乎也就是TVB这些年不断努力的一个缩影。
又说回这档节目的关键人物,陈贝儿。陈贝儿从2003年就开始在香港有线电视做主播,从事媒体行业已经近20年,身上的经验自然也相当丰富。而她大概在10年前,才跟随“伯乐”余咏珊Sandy,以主持人、主播的身份,正式从香港有线电视过档到无线电视,加入TVB大家庭。在余咏珊的力捧下,陈贝儿很快在各大直播节目中做主持人,同时还在各类资讯和综艺节目中担当主持人。
早前由她主持的《嫁到这世界边端》系列,也相当之精彩。节目从2017年播到2019年,一共播出了三季,共计40集,综合评分高达9分。而陈贝儿在节目中,也用她难得的主持经验以及情绪把控,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许多小伙伴,应该和有一样的感受:陈贝儿可能第一眼看上去算不上是那种标准意义上的大美女,但是看了她的节目,就会慢慢发现她身上很多的气质和特质都特别吸引人。去年上半年,随着曾志伟的走马上任,余咏珊的“***”。不少网友都在猜测曾经由余咏珊一手捧起来的“有线帮“艺人,在TVB的地位会大打折扣。毕竟他们的“靠山”已经离开,自然分不到好的资源。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陈贝儿在TVB的地位不降反升,当然这也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所换来的。
最近一段时间,陈贝儿一直留在内地发展。不仅受邀参观了中央电视台,同时还登上了央视的综艺节目,代表中国香港地区演唱了歌曲。可以说是事业再度迎来了春天。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17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中国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史诗”。他认为,《感动中国》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18
今天学校组织观赏了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深受感触,我看到杨振宁科学家心系祖国爱国情怀和培育下一代年轻人才的无私奉献,我看到苏炳添100米9秒83为中国赢得的羡慕与尊重,打造属于中国特有的骄傲,我看到朱彦夫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与信念,抗美援朝和支援乡里带动致富,我叹为观止,借此激励着我努力前进拼搏,为祖国的繁荣复兴而奋斗。他们都有困难的经历,有难以忍受的折磨,但是奋斗和坚持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融入了沸腾的血液中,使得他们挺过难关,脱颖而出,成为时代中闪亮的星星,闪闪发光,照耀着世人前行的道路。
在此,我怀有崇高的赞美与敬意,向这些中国楷模致敬!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19
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温暖,总有人会让我们催生力量。当《感动中国》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回响,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一次湿润了我们的眼眶。
从“明月共同途”的杨振宁,到“冲天鹏翅阔”的顾诵芬,再到“潜龙育*躯”的彭士禄,他们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赤胆忠心,什么是国之重士。从让世界屏住呼吸的苏炳添,到让国人内心澎湃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再到让青年肃然起敬的江梦南,他们为我们谱写了自强奋进之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用自己的无悔付出与满腔热情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让我们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中,也让我们灵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礼。我们应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传承中华美德,延续道德之光。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20
3月3日,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于I座教学楼开展观看“202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活动。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全体学生参加。
《感动中国》所呈现的不仅是中华民族道德血脉、精*价值的历史传承,也是对世界、对未来响亮而自豪的宣告:中华民族复兴、重新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不仅仅是凭着悠远千年的辉煌过去、广袤疆域的泱泱大观和GDP的持续攀升,更要依靠这些有情有义、敢于担当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精*价值的承载者和传扬者,平凡的人物却拥有着不平凡的品格,他们用自己的爱去感染每一个人。
本次《感动中国》的观看震撼了所有人,使同学们相信即使命运曲折,但依然要战胜命运,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要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对我院学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有着积极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2021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