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创造了历史。二是城市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三是城市的本质。四是后现代主义的幽灵。五是城市美学。
[关键词]造物 建筑 人 城市符号
一、人类创造了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历史主体是人,而不是什么“神”,也不是抽象的人。恩格斯强调:“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但我们认为历史不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并且只能是人的启示。为了认识人类本质的伟大,了解人类在历史上的发展、了解人类一往直前的进步,了解人对个人的非理性的一贯有把握的胜利,了解人类同大自然进行残酷而顺利的斗争,直到具备自由的人的自觉,明确认识到人和大自然的统一,自由地***地创造建立在纯人类道德生活关系基础上的新世界,为了了解这一切,我们没有必要首先求助于什么“神”的抽象概念,把一切美好的、伟大的、崇高的、真正的人的事物归在它名下.”原始社会的人类征服不了自然,于是编出了“上帝”,上帝创造了一切,上帝是万物的主宰。而今,人类走过中世纪的黑暗,认清了自己。
二、城市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意味着人类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城市是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然而人类史与自然史既有共性又有差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类史同自然史的区别在于,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恩格斯指出了社会发展史与自然发展史的区别在于:“在自然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的作用撇开不谈)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反之,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三、城市的本质
城市是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人类最初建造城市的原因之一是安全需要,防止动物和自然灾害对人的伤害。而城市不断演变进化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人的需要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国古代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④愿与万物平列,融于自然之中,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城市环境与人不可分离,互相作用,而从城市的建筑形式和城市美学中可以看出我们人类自身的心理特点,揭示着人类的欲望。城市本质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体现了人在城市发展中主导作用和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城市最本质的特征不是它的高楼大厦,不是它的公共设施,而是它的人群特征。人,是城市最生动最本质的风景。人群特征让城市不只拥有被拍摄的可能,还拥有了被抒写的的可能。
四、后现代主义的幽灵
勒麦尔在1981年10月18日法国《世界报》上发表了这句话:有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后现代主义的幽灵。这个幽灵是怀旧的,是忧郁的。它面对现在世界的一幕幕是忧愁而又愤慨的想要反抗的。而有些人会质疑,如此先进的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幽灵?当现代人类还沉迷在那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忙碌和兴奋中,当人们正被那密密麻麻扰乱人眼睛的广告牌迷惘中,当人们正享受着昼夜不停的电视节目和摇滚音乐中,谁会注意到有这样一个思想敏锐的幽灵在灯火阑珊处。现代城市是人类用钢,水泥和玻璃等材料堆砌起来的城市,人类向着自己的想法将城市规划的一片蓝***,只是,城市越来越变得破败不堪。人类想征服自然的心理也越来越浓厚。人类中心主义这样言表:“不是上帝创造世界,而是人类自己。或者说,是人类代替了上帝创造世界,改变世界。人类踏着巨大的脚手架上升到造物主的位置,君临整个宇宙,并将人类的意志强加于自然万物。我们将赞美手持方向盘用理想的操纵杆驾驭地球沿着自己轨道运行的人类。屹立在世界之巅,我们再一次向宇宙群星吼出我们的挑战!”
一部人类史,就是欲望牵引着人类不断进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我们回想中国古代,看看我们老祖先创建的城市。中国的民居,可算是一地有一地的姿态。千姿百态,充满人性情感的中国古代民居给人一种和谐和文化气息。有一位教授如此说过:“一个城市的风格要与当地气候,历史和文化相吻合,人文和气候决定了城市的风格。”可惜的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对历史的漠视正将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大国同化,与其说是现代化,还不如说这是西方化。可笑的是五千年被几百年的历史打败了。现代城市的表情,让我们如何能看到历史文化的感受呢?中国人把古建筑拆掉再造仿古建筑。可是,掐断了文脉,城市就变成了一堆废墟。城市作为一个符号,展现的是其本质的内涵,也就是所指。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说过,他像使唤驴子那样使唤自己的身体。现代主义者把城市当成“居住的机器”。他们把城市空间用作居住、工作、街道、停车场、下水道和互联网络,正如圣奥古斯丁使唤自己的驴子。而我们灵魂深处渴望一种全然不同的城市,一种真正由城市居民所创造的反映社会交往关系的城市形态。我们很惋惜的是,我们如此下去,将失去我们的灵魂。人类崇尚现代化的欲望,迫使着人类一步一步失去自己,而这一切,从建筑的冷漠面庞透露出来,正如《道连•格雷的画像》一般,人类毫无发觉自己的内心,可是这一切,却通过这样的画像完全表露。到头来,现代主义者所表现出来的是对新奇性的痴迷、对控制欲的热望,以及对城市的内在智慧的不屑。
五、城市美学
人们或许会说,现代主义的城市建筑已经很重视了城市美学。然而不然,我们要把情感色彩和美的东西容纳进城市建筑中,还没有到达如鱼得水的程度,或者说根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现代城市崇尚科学理性的态度并没有完全错误,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必须摧毁城市中的地下管道和高科技含量的东西,而是我们需要给予建筑物一些感性化的培育,融入我们人类世世代代的情感与智慧的积淀。我们需要平衡科学理性和城市美学感性的二者关系。城市美学的力量在于使符号变得可以理解。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之割裂,罗曼•马雷凯写到:“世界是和谐的,不是静止的,这种变换,阴阳的互动,五星的转化使得世界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650.
[2]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3]河清.《现代,太现代了!中国》.引子—4.
[4]《向中国学习——城市之道》.69-17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上帝造物——论人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