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度概括了成为一名教师的知能素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学高”和“身正”全面包含着教师在知识、技能技法、方法手段及其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是教师从教的根本和要求。学不可以己,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模范。教师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实现自己的知能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能素养、基本要求
【中***分类号】G451.1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知能素养
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达到有效的教育教学所涉及的所有智力资源或知识整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会涉及一系列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之外,还会涉及价值信念、思维方式、经验、教学实践智慧、技能技巧和方法手段等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教师完成其教育教学活动所具备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没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知识是教师知能素养的基本构成。
教师的知识、教师的求知渴望是教育的力量的强大“源泉”。所以,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没有学科知识的教师的危害是巨大的,“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 所以说,“惟一、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之责任甚大。”
“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道德修养是教师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的个人道德行为规范。“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和所具备的道德品质。这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既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源泉,也是人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标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是手段,育人则是根本目的。“教育者的使命就在于,他要跟每一个少年和青年一起,构筑起他的精神生活的大厦。” 教师要成为教育者就必须要以“育人”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从本质上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
更进一步说来,“教”这个词的含意,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而且也有教诲、诱导人去从事某种行动的意思。 道德的养成是教育价值的终极旨归,整个教育过程始终都贯穿着一条道德义务感的红线。义务感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它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觉纪律这个及其重要品质的核心。 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行为活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都会影响着受教育者。教育家徐特立指出,“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因此,学师范,做人民教师的人,他的思想品质的好坏,也就格外显得重要。” 教育者的最大任务在帮助塑造人的品格。 因此,教育者应有高尚的道德品行,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二、学不可以己,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师是教授知识,传播文化的人,教书是其本职要求,教师自身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综合素养基础,没有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知识储备的人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的源泉,就要永远处于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保证自己知识的“常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的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但他的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够用一辈子了。知识是活的东西,它永远在更新。知识也在陈旧和死亡,就像人有衰老和死亡一样。” 有经验的教师同样必须拥有满足教学需要的知识,“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一个体验到他能驾驭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这是一般智力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直接来源于教师,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来不断更新知识。“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地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的。……‘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出的警告。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因此,教师的学科知识是必须补充的。当教师的人不仅是教师,同时也是学生。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就必须要不断的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由教师的教育素养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专研书本,养成思考的习惯。” “书,这是一种重要的永放光辉的明灯,是学校集体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阅读这是一个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借以通向儿童心灵的门径。” 因此,“一个教师如不经常置身于书的世界,他的使命是不可想象的。每周都得到充实的教师藏书是思想和精神力量的源泉。书本知识是教师的财富和智慧。一个真正的教师才能感到知R是个人研究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一种欢乐。” 读书是优秀教师更新知识,提升智力素养的基本途径,“一些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十五年至二十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邻就变成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三、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模范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的模范。“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善为师者,美其道,慎其行。“要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他的学生的榜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热爱知识,不知疲倦地探求新事物。” 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为人师表”,以教人者教己,为教而学。
由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和教育性的存在,教师身上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师必须“要树立榜样,要以身作则,否则你无法教育孩子。” 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的品德行为对学生的发展与学校校风的形成有直接的重要作用。“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的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进一步说来,“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部学生。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出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的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位教师也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摸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这点应记住的。” 具体说来,“教师应该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给学生树立简朴的典范,成为工作上朝气蓬勃、热爱劳动的榜样,行为方面谦虚谨慎、品行优良的模范,与人交谈时,会掌握谈话的艺术和时机。总之,要成为通晓个人和社会生活方面的道理的典范。” 教师“要诚实无欺,要谦和有礼,要自觉纪律,要手脑并用,要整洁卫生,要正确敏捷,要力求进步,要负责做事,要自助助人,要勇于为公,要坚韧沉着,要有始有终。” 教师为人师表,其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意义非凡的。
四、教师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技能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教学是一种艺术,而真正的教师就是艺术家。” 教师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去教育学生。 因此,“只有日益深入地专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 具体说来,“教师的要点是什么呢?首先,教师性格的培养,教师行为的训练;其次,教师的专门知识和技巧的教导。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技巧,任何一个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都不会担任起工作来。” 因此,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就是必须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前提是要有思考和研究精神。“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要经过师范的教育和训练。教师应该学习教育理论,并受到很好的师范训练。“什么叫师范:范就是模范,可为人的榜样。自己的行为要做别人的模范,所以师范生的行为最要紧。模范不是时间能成就的,须慢慢的养成。” 因此,“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受过很好的师范训练,具备很高的一般文化水平和明确的思想***治方向性。” 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升级同样是师范教育和训练的基础,“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完成同一教学任务或教育任务而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是激发教师思考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这样能够使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实质。”
除了师范教育和训练之外,教师必须经过心理学的学习。“教师的培养必须包括一种心理学的训练。……只有亲自进行一种研究,才能真正了解有关的事实和作出解释的唯一途径。……在道德和训练方面,给教育工作者们一种信念,使之认识到他的学科具有无限深刻的理论探索和技术改进的可能。” 当然,“教师应当在他所教的那些学科方面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是,我们在承认这条道路的同时,如果我们对于教育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育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地财富。”
之,教师必须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动力,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追求为取向,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精神感召,以丰富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不断优化教学活动,在自己教师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不断成就自身职业生涯的价值,从而实现自己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二者的相一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知能素养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