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当你了解了小说中那些凶手和复仇者的真正内心,就会明白: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从任何人口中得知真相,一切都未完待续。
虽然文化上有着切不断的渊源,甚至有人说去日本旅游,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汉字几乎可以让你不会一句日文也能畅通无阻。但这样大的共通性,也无法遮挡日本作家在他们文字和文字背后体现出的,与中国作者截然不同的心理环境与成长状态。有时只需要一句话,我们就能看出,那不是中国人写的。所以,要完全体会一本日本作家的小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在提到,日本推理界家庭主妇流派佳苗系列作品鲜明的写作方式时,只说是以她成名作《告白》为代表的“告白体”,却鲜少有人指出,她的文风根本就是另一本恐怕是最为全世界人民所熟悉的日本小说――芥川龙之介所著《罗生门》的结构变体。
案件相关当事人各自出场,以第一人称叙述对同一件事的经历和观感,每个人都选择从自己的角度陈述他们认为的事实。那些能说出口的,是经过大脑有意或无意筛选后,确保自己能尽量处于无害之地的结果,那些不能说出口的,则全靠读者自己慢慢体味。身在书外的我们,便像是看了一次3D电影,平面的故事转换成立体的***形,但真相却如3D电影里的字幕,仿佛在那里,却又一直悬空着。
到这个时候,小说开头给出的那件没包含太多谋划与算计的凶案,早已不再是故事的重点,找出凶手这件事,似乎也成了最华丽的附属品。这应该就是佳苗成功与失败的所在――她让阅读推理小说这件事,终于摆脱了“看了开头就想直接翻到结尾”的阅读模式,但她同时也让本格推理的热衷者怒不可遏:“没有诡计,没有设计精巧的谋杀布局,没有抽丝剥茧的大侦探,只有一群各执一词,人性潦草的当事人,这算什么推理小说?!”
所以我没说佳苗的作品是推理小说,你倒不妨把她的书当成是心理小说。“每个人都是一片海,美丽得没有人能够明白。”这是我多年前在一篇小说里读到的一句话,用来对佳苗的作品做评价,再合适不过。你是否曾经真正走入过谁的内心世界呢?你是否真的一直认为,眼睛看到的一切,就是一切真相?也许当你了解了小说中那些凶手和复仇者的真正内心,就会明白: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从任何人口中得知真相,一切都未完待续。
所以,喜欢或不喜欢佳苗作品的诸位,大可不必欣喜若狂或义愤填膺。要我说,倒是作者本人从全职家庭主妇,成长为日本知名畅销书作家的经历,比她的小说更值得玩味――人家一介女流,还是没有工作每天只围着老公、孩子和家务打转的,最为现代社会号称***自强的白领女性所“不齿”的主妇型女流,却在“白天做家务,晚上写小说”的工作模式下成功至此。而每天在工作岗位上焦头烂额怨声载道的女白领们,是否该日三省下吾身?
别让日益庞杂的心和大脑挤掉对未来的期望,生活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都不会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佳苗系列作品真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