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是西方商业化炒作的一大受益者,但同时,他也是中国举国体制最完美的作品,后者赋予了姚明职业选择、巨人身躯、甚至最初的生命
由于时间的限制,电影往往只截取“鱼的中段”,而忽略掉关乎起承转合的头尾。拿姚明自传电影《姚之年》来说,影片一上来就从“乒乓外交”切换到NBA选秀乐透现场,仿佛那跳跃的乒乓球真能决定姚明和中国篮球的命运。接下来,身材单薄、眼神飘忽的姚明开始了闯关游戏:语言差异、文化隔阂、思乡情切、每晚都有狠角色出来嚣张,直到遭遇最后的BOsS奥尼尔。
从出生起就被预定
这其实还是个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恶俗故事,是西方媒体以自己的好恶和价值观创造出的另一个美国梦。遗憾的是,在中国媒体毫无原则的照单全收后,中国受众接受了这种叙事方式,他们打骨子里觉得姚明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不世英才,他们认为NBA的壮丽河山是姚明一手打下的,他们感谢美国人的给予和包容,他们鄙视中国篮协和上海方面对姚明薪水50%的抽成,更愤怒于中国男篮对姚明喋喋不休的召唤。
的确,姚明是西方商业化炒作的一大受益者,但同时,他也是中国举国体制最完美的作品,后者赋予了姚明职业选择、巨人身躯、甚至最初的生命。他或许将名垂千古,但终其一生,他都脱不了举国体制这座五指山的遮蔽。
姚明从未掩饰过自己的出身:“从出生起我就被预定了。”上海队老教练王重光说:“我们盼望姚明的出生整整盼了三代。”雅虎体育说:“作为举国体制的产物,姚明的出生就像一场科学实验。”
“中国体育官员为了通过体育为国增光,他们对姚明家族的两代人进行了追踪。”前《新闻周刊》记者拉默尔在《行动姚明》一书中写道,“姚明的祖父是上海身材最高的人,他的父亲姚志源身高2.06米,母亲方凤娣1.88米,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夫妻,因此当姚明降临人世时,全中国体育界都知道他是个特殊人物。”
举国体制的痕迹在上海《新民晚报》的故纸堆中得到了充分显现。1980年9月12日,为参加九城会的男篮决赛,姚志源无法陪在待产的方风娣身边,第二天,《新民晚报》在弘扬姚爸爸“舍小家为大家”优良品质的同时,顺道恭喜了姚明的降生,这也成为后来姚明从未改过年龄的铁证。
“姚时代”终将远离
落地重达10斤2两的姚明迄今依然保持着中国男篮国家队的出生重量纪录,而长到8岁时,他已经达到了中国成年人的平均身高。拉默尔写道,“当时尽管姚爸爸姚妈妈双双反对,尽管小姚明对地理和历史更有兴趣,但在各方压力下,小巨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篮球。”
接下来,为了能让姚明更高一点,中国科学家尝试了一切方法,包括配置以中药成分为主的营养剂,减少有可能抑制青少年增高的负重训练,增长睡眠时间等等。可以说,姚明的超级身高是众志成城的结果,他的命运始终被固定在一条预定的轨道上,从未偏离。
当姚明的身高最终撑破了中国篮球的天空时,新剧本又恰到好处的送到了他眼前。
美国拥有最发达的商业运作体系,中国有着最庞大的消费人群,前者苦苦找寻开启中国之门的钥匙,后者则不断幻想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二者之间,只差一根纽带。于是,姚明、NBA、火箭被历史这位文学巨匠依次填在了方格子里,他们是参与者,是见证者。
2009年,姚明轰然倒地,我们第一次强烈感受到了告别姚时代的痛楚,也急不可耐地试***发掘新一代的姚明。当然,我们依旧可以顺藤摸瓜地静候姚明和叶莉的佳音,但时间和人力成本我们能否承受,北京奥运过后,我们是否还要举全国之力去培养一个孩子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姚明 中国体育的完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