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众
早年与父母移居香港,后负笈英国就读于牛津学院。1988年在中国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制药厂。1998年孔众创立美国药物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局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由于他在国内一手策划过许多超大型国际时尚盛会,被称为时尚先生。
孔众在2005年当选为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副会长。2009年起,担任曲阜慈善总会副会长。他出资捐赠了三所小学并领养了四位儿童,并与2005年起为中国美院成立了“孔氏励人助学金”,每年为约100名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金。2007年开始,孔众在曲阜设立“孔子尼山教育基金”,用以帮助曲阜贫困学生、奖励当地的优秀师生及改善当地教育设施。
孔众(孔维众),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孔子第78代孙,孔氏家族新一代领袖,在商界、投资界都有其显赫地位,也因在时尚界的出色表现被尊称为时尚先生。而这些身份和称号都毫不影响孔众做公益的热忱,反而让他可以在做公益时挖掘更广更深层的意义,不仅使受益者在人生道路上得到帮助,也影响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对社会做出贡献。
“仁者爱人”是孔子最著名的核心价值观,爱己,爱亲人到爱众人,这一最古朴的仁爱思想至今仍体现出人道主义的光辉。
有人将孔众和慈善家划等号,他对此表现的很谦卑,并坚称自己远非慈善家,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着可以帮助别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更倾向于做公益。“做公益是用有限的金钱、时间、生命和能力去做更大价值化的事情。”因工作等各种关系,孔众有机会走访全中国400多个城市,包括偏远山区。除了各地迥异的人土风情和山水景色外,最让孔众感触颇深的便是城乡间的贫富差距。“当你可以拥有一切的时候,你该做些什么?”从所见所闻中延伸出的思考一直萦绕在孔众的脑海。
“人人都可以做公益,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这颗爱心。”早在回国前,孔众便尽一己之力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尚居住在海外的孔众就已通过国际慈善机构认领过非洲和南亚的儿童,这样的途径未必可以见得到所认领儿童本人,仅通过资料选择你想要帮助的儿童,每个月从和孩儿童的通信中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和发展,并定期汇款给他们,直到他们长大成人。
一时的资金救助所解决的事情有限,因此孔众更倾向于从教育的角度入手。由于孔众从事医药事业,在其后的多年内,孔众所经之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都有被他资助过的医学院学生或有意学医的学生,而孔众资助这些学生惟一的条件便是在他们完成学业后一定要回到各自的国家,效力于社会和人民。
回国后孔众便尽力去了解现在的环境中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由于孔子后裔这一身份,尽管孔众并未生养在曲阜,但他仍感受到了强烈的根源所在,因此也更加关注家乡的孩童和需要教育资助的学生们。2007年成立于曲阜的“孔子尼山教育基金”便是在这样的契机下诞生。
人性本善,人皆有仁爱之心,这最初体现在自我的身上,“人要从爱自己开始,当你懂得爱自己,才会懂得去爱世间万物。”孔众说。但现今社会已往物质化方向所趋,渐渐不懂得如何爱惜自己。因此孔众也不断寻思着他是如何爱自己的,从而琢磨如何爱周围事物的办法,体验所谓爱的精神。
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孔众所做的不单是出钱出力,他选择去更深入的了解细节和其中的根源,从家访需要资助的家庭这一行动便可以看出。孔众相信没有钱上学的孩子们并非出于自身原因,从根本上来讲是家庭问题的所在,如果这个家庭需要孩子教育方面的资助,那么必定还有其他方面的资助需求。从家访的过程中,孔众得以了解每个家庭具体的困境,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困难。“对于我们来说,深入社会去了解最基层民众的生活,同时也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由点至面从个别家庭的状况可以总结出区域性的普遍问题,由此从社会的角度去检讨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包括和当地***府的合作、获得***府的支持等。
作为时尚公关公司创始人,孔众在促使更多的时尚奢侈品牌从事公益事业上也如鱼得水。奢侈品牌通常含有高利润,而品牌中那些以手工制作为卖点的产品则更甚。孔众将亲眼目睹过的羌族手工编织技术介绍给一家国际大品牌,并得到了对方的青睐。以孔众为媒介,羌族人民自己手制的产品得以比原来高出十倍的价格售给该奢侈品牌,更延续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而对于品牌企业来说,通过品牌本身的效益和包装,也不会影响原本的利润,可谓一举三得。
“源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这样的理念总让孔众深思:“一个企业应如何去发展,企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影响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孔众在从事医药事业时就曾遇到过制药工厂因为建在曾经的农田上而导致一些农民失业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孔众所能做到的就是让农民们来工厂工作,同样可以养家糊口,且免去奔波于异乡的艰辛。这也再次印证了孔众坚持的慈善公益不求大,但凡有颗助人为乐的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它可以是一件远比想象更有意义的事。同时作为一个企业的例子,在谋求利益的同时,有哪些可以反馈给社会的,也是孔众自己在思考并希望社会可以探讨的课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孔众“仁者爱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