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打车难愈演愈烈,乘客们的抱怨不绝于耳,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但很多人在抱怨出租车难打的同时抨击黑车,这却是打错了方向。
面对社会舆论的批评,出租车司机说自己也有难言之隐,拼客拒载是不得已而为,言之有理;但说出租车足够,只是堵车坏了好事,就是为了一己私利了。
与此同时,专家说打车难凸显供需缺口,没错;也有专家说出租车不属于公共交通,老百姓出门不能一味依赖出租车,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笔者自己写作此文,也皆因属于所谓“专家”,凭什么对他人观点妄下评断?且不妨让我说说出租车业的故事,请读者看看在不在理吧。
数量管制的由来
出租车行业的诸多问题都源自数量管制***策,我和我的同事们做文章、写报告,说了多年,这里不必赘述,但简要的说明是必需的。
上世纪改革开放前,出租车行业非常之小,隶属于各个城市的国营车队,服务对象是官员、外宾、高级知识分子等,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关联。改革开放后,很多人开始提供汽车出行服务,这些早期的出租车个体户无一例外都是“黑车”。而随着黑车群体的壮大,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府开始介入出租车行业的管理,为从业者发放营运牌照,设立相关规定,黑车也就变成了正规车。而前文提到的早期国营车队,也成为了后来正规车的一部分,如今的众多出租车公司中有些就是当初的国营车队演变而来的。
虽然改革开放是循着市场经济的方向,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原有的计划经济思维仍然根深蒂固,体现在出租车行业中,就是***府管理过度介入。在黑车膨胀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府管理的介入是有必要的,特别是服务规范、车辆标准、计价规则等的制订在行业发展初期是特别必要的。但是,随着上述质量管制的实施,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也应运而生了。特别是数量管制,自***府介入管理至今的20多年中,从大城市逐步蔓延到中小城市,全国范围无一例外,深深扎下了根。这就是数量管制***策的由来。
管制塑造的行业利益格局
数量管制***策的直白表达,就是由***府管理部门规定当地正规出租车总量,不经允许不得增加。这一***策使得出租车行业相关群体的博弈能力呈现出如下***景——***府最强势;其次是出租车公司;再次是个体车主;司机较弱势;而最弱的,是黑车经营者和乘客。
因为数量管制的存在,出租车成为行***管制造就的行***垄断行业,拥有牌照就意味着可观的垄断利润,牌照也因而成为炙手可热的争夺对象。因为***府拥有制订***策的权力,可以直接决定是否新增牌照,可以拍卖新牌照,甚至可以收回已经发放的牌照(有些是违反《行***许可法》的),也可以改变行业组织形式(如公司制、个体制),因此成为行业中最强势的一方。
公司虽然不是规则制定者,而是和个体车主与司机一样,是游戏的参与者,但因为经济实力较强,组织起来的成本又较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行业***策的制订。随着数量管制的引入,也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在***府和公司的共同主导下,出租车业从个体制向公司制转变。这一趋势自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其中很多地方的转变涉及公司群体对个体牌照所有者的产权侵犯,这也成为出租车行业个体车主罢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一点上,温州模式是国内尊重个体产权方面做得最好的,但是由于无法摒弃数量管制,因此无法与数量管制的其他后果绝缘。
个体车主呢?一方面,他们承受着产权被侵犯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拥有牌照,他们是业内相对于打工驾驶员的强势一方。车主们能够获得牌照带来的垄断利润,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左右***府***策的制订,比如抵制***府新增牌照数量。除此之外,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往往也会和自己雇用的打工司机们联合起来,通过罢运等方式要求***府提高运价、打击黑车等。
在出租车业经营者内部,一线驾驶员(除了同样参与驾驶工作的部分个体车主之外)无疑是最弱势的群体了。这些打工司机承受着高额的份儿钱,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工作强度大,单位时间工资收入低。在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之下,份儿钱不断上涨,油价持续提高,道路拥堵加剧,交通处罚又越来越严厉。可以说,司机们的生存状况是每况愈下。然而另一方面,相对于黑车经营者和普通乘客来说,司机们又稍显强势,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罢运等方式要求***府打击黑车,要求提高运价,甚至拼客、拒载。
至于黑车经营者们,虽然没有份儿钱压力,有些黑车司机甚至以宰客为生,但总体而言,黑车经营者们面临着巨大的***策风险,始终处于管理部门的刀口之下,还要随时提防钓鱼***。面临风险,提供服务,还得不到社会的基本认同,是黑车司机们面临的窘境。
而老百姓呢?打车越来越难,或者说等车时间越来越长;价格越来越高;道路越来越堵;服务质量越来越差。作为分散的个体,在目前的决策机制下,消费者们难以形成合力以对***策产生应有的影响,本应发挥作用的听证会也屡屡成为过场。在此背景下,除了承受***策失误带来的行业恶果之外,消费者作为最弱势的相关利益方,简直无可作为。
根源在于数量管制
说完行业相关群体间的强弱和利益关系,我们算是对出租车行业有了概略的了解。下面,我们可以看看,打车为什么这么难。打车难是因为乘客多出租车少,正像很多专家指出的,这无非是供不应求,体现了供需缺口,这是浅白的经济学道理,不用多想就能看清楚。
为什么供不应求?第一,由于数量管制,全国出租车数量增长缓慢,有些城市没有增长甚至是负增长,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第二,由于份儿钱高,油价涨,拥堵越来越严重,本来就数量有限的出租车不愿意在高峰时间上路,加上拥堵导致路上的出租车使用率降低,供给缺口更加凸显了。
埋怨出租车司机们没有职业道德、服务恶劣吗?当一个行业的从业者们群体性缺乏职业素养的时候,我们该想想这背后的制度问题。如果读者自己是出租车司机,恐怕不会比现在司机师傅们的选择更高尚。不从制度上解决供不应求,就永远无法破解打车难,寄望于从业者们的道德情操恐怕是一厢情愿。
数量管制的破除对解决打车难真的有效吗?根据各国学者的实证研究,绝大多数国家在数量管制解除之后,出租车数量增加,从业人员增多,等候时间减少,价格有所降低。可以说,出租车行业数量管制的解除,不仅带给乘客福利,而且相当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当然,原有的垄断经营者无疑将承担一定的损失。如何衡量及弥补这些损失,将与改革成功与否密切相关。
各类观点的错谬
在讨论解决办法之前,先看看目前几种流行论点的谬误。
第一,出租车司机说现在的打车难是堵车引起的,现有的出租车数量足够了。出租车数量够吗?***府没有资格决定,出租车司机也没有资格评价。出租车够不够,消费者说了算。不是出租车司机说出租车够了,消费者就能在寒风凛冽的下班高峰轻易打到车。现实情况是,中国的黑车数量是正规出租车的大约两倍,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乌鲁木齐和贵阳这样的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由于正规出租车严重不足,成千上万辆私家车都成了黑车,说出租车“足够”是天方夜谭。当然,我能理解正规出租车司机们的苦衷,说出租车不够,岂不是给了***府增加车辆的理由,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竞争?
第二,有专家指出出租车不应被看作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或重要补充,要求市民转变对出租车的看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市民的出行需求是需要专家来教育指导的?个人的经济选择什么时候需要领导或学者来指手划脚了?当出租车业产生了打车难的现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专家应该告诉公众究竟发生了什么,而管理者的工作则是如何去解决困难。但是,谁也没有资格站出来告诉大家,你出门就想打车是不对的。须知,数量管制***策的产生是因为管理部门认为出租车有公共性,因此才需要对数量有所限制。而一方面以“公共性”的名义行使管制,一方面又因为管制产生的缺口告诉大家出租车不属于“公共交通”,要转变观念,这种前后矛盾是显而易见的谬论了。
第三,也有学者指出,出租车供不应求是因为价格太低,这种看法对了一半,但根本上是错了。表面上,供求是由价格调节的,价格较低,因此需求相对于供给较多,从而引发了打车难,这是正确的论述。但更进一步,价格低源于价格管制,价格管制的原因同样基于出租车的公共性。以“公共性”为理由限制数量,当然要以“公共性”为理由把价格控制在一个管理部门认为“合理”的水平。如果赋予了经营者数量管制下的垄断资格,又任由其指定价格,垄断者们的行业影响力恐怕是太大了。要求价格自由浮动、体现市场真实价格吗?那么在撤销价格管制的时候,必须取消数量管制,摒弃所谓“公共性”的论调,让市场调节出租车的数量和价格。
(作者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北京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香港模式
香港出租车行业没有实行特许经营。市民和公司都可以进入。不少市民拥有出租车牌照。他们既可自己开出租赚钱,也可雇司机赚租金,还可把车转租给车行赚租金,甚至能将牌照和车辆转卖或交给车行,赚取差价。
目前香港共有出租车18138辆,每天载客约130万人次,占全港公交日均载客量的12%。
香港有90多家车行,通过购买牌照获得经营资格,出租牌照和车辆赚取租金,转卖牌照和车辆赚取差价,还可充当中介,帮市民买卖车牌,帮车主雇佣司机,收取中介费。
出租车牌照以招标形式向个人和公司拍卖。同时,避免牌照集中到少数车行,形成行业寡头。目前香港规模最大的“的士大王”最多时也只有400辆出租车。众多车行自由竞争,有利于平抑租金。
***府在考虑市民需求,吸取机构建议,分析行业现状、道路承载能力和环保要求的基础上,确定牌照拍卖的时间、数量和起拍价。
香港的出租车牌照进入市场后,可以自由买卖。由此,出租车不仅具有了交通工具的属性,还拥有了投资属性。香港市民和公司可以炒卖牌照,甚至可以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牌照价格完全自由浮动,并由各大车行公布最新行情,投资者风险自担。市区的士牌照价格既有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从350万港元暴跌至250万港元的经历,也见证了从2010年初的380万港元暴涨到如今650万港元的过程。许多人以牌照为稀缺产品,将其买来当作长期投资,近三年回报率超过70%,远远跑赢了楼市股市。
香港出租车行业的管理结构是多元化的,***府、专业人士、民间机构和出租车司机皆能发出声音,施加影响。
***府有关部门除配发牌照外,还组织专门考试和发放出租车司机执照、规定运价、将车型统一为以丰田皇冠为主、划定市区的士(红色)、新界的士(绿色)和大屿山的士(蓝色)的士各自的经营范围。此外,***府还进行行业立法,打击出租车无照运营和司机拉客行为。使“黑车”现象和司机不文明行为几乎销声匿迹。不过,车行与司机签订的租赁合同,***府视之为商业行为,不加干涉,出了纠纷,一般情况下诉诸法律解决。
香港还专设由专家和业界代表参加的交通咨询委员会,帮助***府在市***交通和出租车行业领域的决策科学、民主、透明;成立由***府、行业工会、消费者委员会等各方代表参加的香港优质的士服务督导委员会,作为民间机构给***府、行业和市民提供沟通平台,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出租车行业内部还自发成立了近20个商会和工会,既加强了行业自律,又能向***府和社会表达司机的集体诉求,有效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资讯/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