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在我国棉区危害棉花的盲蝽主要有5种,分别是后丽盲蝽属的绿盲蝽、草盲蝽属的牧草盲蝽以及苜蓿盲蝽属的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等。其中,绿盲蝽的分布最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棉区,辽河、黄河和长江流域为猖獗区;中黑盲蝽的常发区分布也很广,属于偏北方种类,主要在长江流域的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等地泛滥猖獗;苜蓿盲蝽是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的主要害虫,***、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属猖獗区;三点盲蝽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陕西、山西、辽宁、河南、河北等地发生较重;牧草盲蝽则主要分布在***、辽宁等西北内陆棉区。
一、棉盲蝽的主要危害作物
棉盲蝽的寄主范围广泛,其寄主植物多达20余科80多种,除棉花外,还危害豆类、苜蓿、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枣、杨、柳树等。自从我国开始商业化种植抗虫棉以来,棉盲蝽田间种群数量剧增,成为影响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棉盲蝽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的幼嫩组织和繁殖器官的方式对作物造成危害。棉苗子叶期,棉盲蝽危害顶芽,容易形成无头苗和多头苗。现蕾后,因盲蝽的种类不同,其危害特点也就有所区别。像绿盲蝽除了造成蕾铃脱落外,还刺吸嫩头顶芽和嫩叶,使之出现小黑点,之后随叶片伸展,坏死的部位就形成破洞,使顶部叶片残缺不全,农民称之为“破头疯”、“破叶疯”;中黑盲蝽则主要危害繁殖器官,尤其是在花铃期,对幼铃的危害及所造成的损失远重于绿盲蝽。幼蕾被害后,2~3天内苞叶发黄,后变黑枯死脱落,大蕾受害,花不能正常开放,严重的会引起脱落。而幼铃被害,铃壳上出现黑褐色斑点,有的脱落,有的形成畸形桃或僵桃,危害大铃则产生黄褐色斑点或引起流胶。
棉花受到棉盲蝽危害后,会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失调。由于营养生长过旺,枝叶丛生,而使伏前桃和总成铃率均比健株少。根据危害损失率测定研究,棉花初花前受害,补偿力强,损失较小;初花后被害,则补偿能力逐渐减弱,受害损失较大。
棉盲蝽近些年来从次要害虫变为棉田主要害虫,分析一下原因主要有四点:
1. 抗虫棉的普及,使棉田用药次数减少。在常规棉的用药水平上,原先基本能遏制棉盲蝽的种群数量,但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增加,棉田用药次数减少,使棉盲蝽种群数量迅速积累,危害不断加重。
2. 棉盲蝽寄主增多,食源充足。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牧草、豆类、蔬菜、果树等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枣棉、棉麦、棉葱、棉瓜等间套作的推广,为棉盲蝽提供了充足的食源。一般来说,在间作地块及沟渠边地,棉盲蝽发生时间早且危害重。
3. 田间小环境适宜棉盲蝽繁殖。目前,很多地区棉花种植密度普遍偏大,且偏施氮肥,管理粗放,整枝、化控不及时,这会造成田间郁蔽,湿度大,植株含氮量高,有利于棉盲蝽的繁殖危害。
4. 棉农认识不足,防治时间偏晚,错过最佳防治时期。棉盲蝽白天躲在杂草上或土缝中,傍晚取食危害,不易被人发现。棉农往往在发现破叶时才开始注意防治,此时棉盲蝽已从若虫转化为成虫,迁飞能力很强,不易防治。
二、棉盲蝽的形态特征及识别
棉盲蝽的基本形态特征是:翅两对,前翅基部半革质,端部半膜质,后翅膜质。触角4节,多数着生于眼内缘的中段或其下方。口器是刺吸式,有复眼一对,无单眼。棉盲蝽一生要经历三个虫态:卵、若虫和成虫,其中若虫一般为5个龄期。不同种类的棉盲蝽在不同虫态的形态上,也都有所差别。
三、棉盲蝽发生规律
棉盲蝽由南向北发生代数逐渐减少,因种类和地区的差异,每年可发生3~7代。在大部分地区,棉盲蝽主要以卵的形态在棉田内的棉柴、枯铃壳内、杂草茎杆中,或果树、苜蓿、蔬菜等其他越冬寄主的皮下和枝内越冬。一般4月开始孵化,5月侵入棉田,6~7月是棉田危害高峰,8月底9月初陆续迁出棉田。不同地块棉盲蝽种类组成不同,危害高峰也有区别,如苜蓿盲蝽5~6月是危害高峰;中黑盲蝽7~8月虫量最大。棉盲蝽喜温暖潮湿,成虫怕阳光,以早晚活动为主。由于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所以重点介绍一下这两种盲蝽的发生特点:
1. 绿盲蝽:在黄河流域棉区的大部分地区发生5代,长江流域棉区的大部分地区可发生6代。此虫产卵期长,田间世代重叠,在黄河流域,以卵在苜蓿、苕子、蚕豆、石榴、木槿、苹果、蒿类等的断枝、残茬中以及棉花的断枝和枯铃壳内越冬;在长江流域,以卵和成虫越冬。3月下旬至4月初,当连续5天平均温度达10℃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先在越冬寄主上危害,完成1代后,到6月份陆续迁入棉田。8月份以后,棉花花蕾减少,绿盲蝽从棉田向外迁移。第5代成虫9月份羽化,产卵越冬。
2. 中黑盲蝽:黄河流域大多一般发生4代,长江流域大多发生5代,陕西关中地区的发生期与苜蓿盲蝽相近,以卵在绿肥组织或枯叶柄组织内越冬,第2年4~5月孵化,先在越冬寄主上危害,5月下旬开始迁入棉田。绿肥收割后,大量迁入棉田,较绿盲蝽发生略迟,7~8月危害比绿盲蝽重且量多,以危害幼蕾为主,8月以后迁出棉田,9月开始产卵越冬。
棉盲蝽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几种盲蝽中以绿盲蝽适宜的温度范围最广。几种盲蝽的越冬卵一般要在相对湿度为60%以上时才大量孵化。一般6~8月降雨偏多的年份,有利于棉盲蝽的发生危害。另外,棉花生长茂盛,花蕾较多的棉田,发生较重。
四、棉盲蝽的监测工作
针对各棉区棉田棉盲蝽的优势种类不同,监测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长江流域棉区以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为主;黄河流域棉区以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为主;西北内陆棉区以牧草盲蝽、苜蓿盲蝽为主。预测预报工作的内容,首先是进行田间虫情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当地的农业种植模式和环境条件综合考虑,进行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预测。
1. 田间虫情调查
以长江流域棉区为例,从田间调查内容上来看,分为三个部分:
(1)一代虫量和发育进度的调查
当春季日平均温度上升并稳定在10~11℃时,越冬卵开始孵化,此时开展田间调查。选择当地盲椿象一代主要寄主,重茬棉田的前茬作物和棉田附近的沟边杂草,共3~5块。从4月上旬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查到一代成虫的发生高峰期。每次调查要记录查获的害虫龄期,统计每公顷虫量和各龄虫比率,为确定防治时间和防治对象田提供依据。
(2)二代卵量、虫量和发育进度调查
卵量调查:选择当地主要寄主植物1~2种,如紫花苜蓿、胡萝卜、苕子、蒿类或棉花苗床留苗,自一代棉盲蝽成虫开始、产卵,一般是在5月上旬起,定点系统调查二代棉盲蝽卵量。紫花苜蓿、苕子等调查50~100个嫩头,胡萝卜调查25~50个花盘,棉苗查20~25株,其他作物可参照相似的植物进行调查。每3天调查1次,调查1个月,近6月上旬左右结束卵量调查,确定二代卵高峰日。
二代虫量与发育进度调查:一般在6月上中旬开始,对观察区内的主要寄主作物,像作物、果树、杂草、牧草等进行全面调查。用磁盘或粘虫网拍打,每隔5天调查1次,调查5~6次,记载发生虫量和若虫发育进度,最终得出单位面积棉田有虫情况。
(3)调查棉田虫量和发育进度
二至四代棉田虫量调查:选择不同茬口有代表性的棉田2~3块,调查棉田二至四代棉盲蝽的发生情况。从6月10日开始,至9月底结束,5天调查一次,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株,共调查50株。检查棉株嫩头、花蕾、幼铃上的成虫和若虫数。统计百株虫数和各龄若虫所占的百分比。
二至四代棉田虫量普查:在各代主要优势种棉盲蝽二、三龄若虫始盛期、高峰期及盛末期各进行一次大田普查,每次普查的田块数不少于10块,每块田查25株棉花,记载百株虫量及各龄虫所占的百分比。同时,盛蕾期前每次调查记录棉花新被害株率,盛蕾期后记载蕾和幼铃受害率。
2. 预测预报
(1)发生期的预测
对棉盲蝽发生期的预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育历期法:也就是通过对田间不同世代、不同虫龄发生量的系统调查,确定其发生百分率达始盛期(16%)、高峰期(50%)和盛末期(84%)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别加上当时气温下各虫态的平均历期,推算出之后一个或几个虫态、虫龄的相应发生日期。另一种方法是期距预测法:期距预测法是根据当地积累的多年历史资料,总结出当地某种棉盲蝽两个世代之间或同一世代各虫态之间间隔期的经验值,再将田间害虫发育进度调查结果,加上一个虫态期距或世代期距,推算出下一个虫态或下一个世生期。
(2)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
发生量的预测可通过调查棉盲蝽的越冬卵量,与历史资料对比,做出一代棉盲蝽发生趋势的测报。亦可通过对当代棉盲蝽的发生数量,结合历史资料来预测下一生程度。或者是根据残留虫量和各寄主作物面积比率,结合气象、天敌和棉花种植等因素,参照历史资料,综合分析做出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
五、棉盲蝽的防治技术
棉盲蝽的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积极开展统防统治,狠治第一代,减少其侵入棉田数量;挑治第二、三代,减轻棉田内危害;兼治第四、五代,降低越冬虫源,只有这样才能使棉盲蝽的严重危害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1. 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平衡施肥。使用氮、磷、钾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增施生物肥料及微肥,切忌偏施氮肥,以防棉株生长过旺。清除棉花枯枝及杂草等越冬寄主,将棉盲蝽消灭在棉田外。卵孵化前,去除路边地头的杂草和棉柴,减少早春越冬虫源寄主。做好棉田整枝和化控工作,避免为棉盲蝽发生提供适宜田间环境。对已经出现的“多头棉”,及早除去丛生枝,留1~2个壮枝,这样可以加快棉株生长,减少损失。
2. 化学防治
(1)要抓好虫源寄主的防治。早春越冬卵孵化前,在越冬虫源集中危害的绿肥、胡萝卜、甘蓝、白菜留种田及杂草丛生地块,喷施10%吡虫啉或10%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每亩用敌敌畏原液100克喷拌细土25~30公斤,可减少越冬虫源。
(2)在棉花苗期棉盲蝽发生前施药预防。一般选用久效磷、氧化乐果等内吸性药剂涂茎,可有效消灭嫩叶主脉、叶柄组织中的棉盲蝽,从而较好地控制“无头棉”产生。
(3)从棉花苗期开始至蕾铃期,当百株有成、若虫5头或被害株率达2%~3%时,马上用40%久效磷***油药液滴心,可有效防治棉盲蝽、蚜虫及叶螨,且不伤害天敌昆虫。
(4)在棉盲蝽发生高峰期,根据田间防治指标及时防治。一是在5月中下旬结合防治蚜虫兼治棉盲蝽。二是抓好6月中下旬棉花现蕾期的防治。此时棉花植株比较幼嫩,如遇雨多或湿度大的气候条件,则有利于棉盲蝽的发生及危害,因此这一时期是防治关键期。防治指标掌握在果枝或顶尖叶片被害率达5%~8%,或点片棉株受害时,及时进行喷雾防治。
3. 注意事项
由于棉盲蝽成虫飞翔力强,行动活泼,有转移迁飞的习性,会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有条件的地区,防治时应统一时间统一行动,大面积联合防治,不给害虫留下躲避的场所。打药时间注意在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在喷药方法上要以棉尖和果枝尖为重点,从向中心喷。枣棉间作地块以及沟渠地块一定要对棉花、杂草以及树木普遍施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棉盲蝽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