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说
(一)浑源概况
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盆地东南边缘,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大同、阳高二县相连。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著名的北岳恒山即位于浑源县境内。浑源县辖6镇12乡358个行***村,总人口约34万,县城人口12万。
(二)浑源方言的语音特点
浑源位于山西北部,属晋语区。浑源方言仍保留入声,共四个声调,阴平、阳平、去声、入声,调值分别为53、322、214、4。
二、浑源方言入声演变
《方言调查字表》中共有入声字608个,调查时去掉一些生僻字和浑源方言中不常用的字,总计调查的入声字共491个。调查时所用中古入声字如下:
在浑源话中,保留入声的389个,占总调查入声字的79.2%;读作舒声的102个,占20.8%。根据中古入声字声母的清浊的类别进行统计见表一。
表一 中古入声字保留入声、转入舒声统计表
浑源方言中古入声字今读舒声的清声母字18个,占清入声字的7.3%;全浊声母字40个,占全浊入声字的53.3%;次浊声母字44个,占次浊入声字的64.7%。可见在浑源方言中,次浊声母入声字舒化速度最快,全浊声母入声字舒化速度次之,清声母入声字舒化最慢。
表二 浑源方言中古入声字今读舒声按声母清浊归类表
表三 中古入声字舒化后归向表
表四 中古入声字舒化后归向比例表
浑源方言中今读舒声的102个古入声字分别归入阴平、阳平、去声,清入字舒化后转入阴平、去声、阳平,转入阴平的最多,比例达到72.2%;全浊入声字舒化后绝大部分转入阳平;次浊入声字舒化后大部分转入去声。
随着普通话推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浑源与周边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浑源话受普通话的影响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各种场合使用普通话,使浑源话不断向普通话靠拢。在这种影响下,浑源话的入声也将继续发展演变,而最终会彻底消失。但是这一过程不会太快,有一大部分入声还在以稳固的姿态存在着,因而,在浑源方言声调系统中,入声还会长期存在。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方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古入声字在浑源方言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浑源方言中入声仍然绝大部分被保留,虽然已不完全和中古的面貌相同,但作为一种声调,它却实实在在地在语言中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有一部分入声字开始走向舒化,或已经舒化。正在变化中的浑源方言,进一步证明了入声舒化的总发展趋势。可以说,浑源方言入声舒化的现象,对于汉语史的研究,有弥补过去和预言未来的双重作用。
考文献:
1.侯精一、温端***,《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1993
2.侯精一,《晋语的分区》,1986
3.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文字改革出版社,1986
4.高小方,《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编 齐秋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浑源方言入声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