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的起源和分类
秧歌在我国有千余年历史,它起源于农村,是农民插秧时的歌唱活动,属于种田人的歌舞,现已演变为民俗性、自娱性歌舞,并以歌舞队的形式进行流传。 秧歌有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大秧歌是一种在广场上进行的集体性歌舞活动,并伴有狮子、龙灯、旱船,跑驴等社火节目,也称为广场秧歌。踢场子秧歌,参加人数一般为偶数,成双成对,就是现在在北方地区。大家所见到的传统街头秧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体育锻炼,欢快热闹的东北大秧歌开始成为他们的一种主要选择。
东北大秧歌的舞蹈特色
东北大秧歌流传于东北三省,其中以辽宁为最,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风格。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东北大秧歌分为大鼓秧歌、小鼓秧歌和地秧歌。
大鼓秧歌又称辽南高跷,其表演由“大象”、“大场”、“清场”、“过街楼”四部分组成,演出时以大鼓、唢呐为主,表演者以上、下装为主,击鼓者以他们的手势而变化鼓点,使舞姿和鼓点和谐、一致。
小鼓秧歌分天津高跷和小鼓高跷,二者都以腰鼓和手锣伴奏。它的表演分“拉骆驼”、“大场”、“清场”三部分,表演时以舞为主,基本上没唱段。小鼓高跷的人物表演与天津高跷雷同,但队形变化和小场子别具特色,且仅用腰鼓和两锣伴奏,不用管弦乐器。
地秧歌又叫地蹦子。它不仅有各种小戏和舞蹈小场,而且还有花场子、唱喜歌以及对歌,等表演形式。地秧歌乐队由一至二支唢呐,大鼓、大钹、锣和小钹组成,曲调与大鼓秧歌相差不大。
扭秧歌的健身作用
保持体形健康减肥
扭秧歌是一种小强度、长时间的中等运动量的健身活动,主要采
用基本动作和队形,十字步前进扭动腰身、摆胯、屈伸膝关节、甩肩等动作,使全身大小肌群得到活动,加快血液循环。运动后减脂、减肥效果明显,尤其适合上臂减肥,
活动关节平衡协调
扭秧歌时,随音乐节奏扭腰、摆胯、甩肩、肢体大幅度地拉伸,有助于改善身体衰退状况,锻炼一段时间后,坐位前屈和闭眼单足站立能力明显提高,这表明关节的柔韧性和平衡协调能力得到改善。
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功能
测试结果证明,扭秧歌半年以上可提高心脏每搏量、心排血量、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这说明锻炼使心肌力量增强,同时心肌本身供血情况也得到改善,能避免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结伴而舞心情愉快
参加扭秧歌锻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会得到提升,朋友间的交往能相互愉悦身心。
(宗 吉)
心情感悟:秧歌“乐翻天”
最受益的运动
对于我们老同志而言,我认为最受益的运动莫过于扭秧歌,它适合于老年群体的大多数人,既没有高难度动作所限,也没有舞姿优美的要求。一阵紧锣密鼓过后,你会顿觉周身轻松,赛过桑拿,各关节像油润了似的。只要你日复一日,持之以恒,既能减肥,又能降血脂,而且祛风除湿,增进食欲,有助于睡眠。
(冯素忱)
关节炎,肩周炎全都扭好了
扭秧歌与其他健身不同,它的动作虽有规律,但不死板固定,四肢活动的幅度自由活泼,全身肌肉、经络都能获得有规律的活动。我已68岁,但持续多年的扭秧歌健身让我在同龄人中有了“四好先生”的美誉,即:气色好、精神好、身体好、人缘好。我原来患的关节炎、肩周炎现在全都给“扭”好了。
(刘春营)
娱乐了生活,健康了身体
有道是看花容易绣花难,东北大秧歌是一种民间艺术,需要花费极其艰苦的磨炼,才能掌握技巧。由于我的刻苦学习,在很短时间就学会了“五匹马”、“翻身亮相”等高难度动作。扭秧歌不仅娱乐了我的业余生活,更大的收获是,它还治好了我的腰脱和坐骨神经痛。
(杜光临)
哪些老年人不宜扭秧歌
有关专家指出,高血压患者不宜扭秧歌,一些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肾炎和糖尿病患者也应十分注意选择该运动项目。
扭秧歌这种群众性的文体活动,鼓点节奏相对快而有力,易使人情绪兴奋,心跳增快,血压急剧上升,红细胞激增,血黏度增加。身体健康者通过此项运动,可以增强心肺能力,但高血压患者通过此项运动会使血压升高,对人体内脏造成损害。
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患者同样不适合扭秧歌。80%的冠心病患者都患有商血压。如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仍随兴扭秧歌,可能会在兴奋时血压升高,使脆弱的脑血管破裂而发生意外。此外,长期扭秧歌会使患者的心肌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易发生心力衰竭。
专家还提醒肾炎和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选择好运动项目,因为这些病常常是商血压的并发症。
扭秧歌闪了腰怎么办
闪了腰,必须立即停止动作,赶紧坐下来休息。若没有骨折,尽可能采用冰敷,千万不要用手去推揉扭伤或拉伤的部位,以免加重组织损伤的程度。刚扭伤的前三天,都需采用冰敷,每次敷10~20分钟,每天多进行几次,让受伤部位的淤血肿胀程度降到最低。第四天以后可采用热敷法,促进新陈代谢。每次热敷约30分钟,每天2~3次。如果扭伤两天后,还有持续的肿胀与疼痛,当立即去医院就诊。
(古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