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理清文章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3.从草船借箭一事上,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们读过中国的四大名著吗?哪部名著当中的哪部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编的故事《草船借箭》。(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从这个题目中,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神机妙算)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圈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然后小组交流体会。
2.学生汇报。
3.预设一:“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一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而不是凑巧碰上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文字:“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似乎可以改成:“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你觉得行吗?好吗?为什么?
③你看到了怎样的诸葛亮?
诸葛亮凭借天气,找准了借箭的时机,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我们刚才通过抓前后句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请大家再用这种方法,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预设二: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①课文话语前的提示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说,诸葛亮在笑什么?
②在借箭过程中,如果能抓住人物的神态词语,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物。你们能声情并茂地读出人物的语言吗?请试一试。
③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诸葛亮?
(引读)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所以周瑜发出这样的感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预设三:顺风顺水。
诸葛亮是如何做到让船顺风顺水的呢?(教师出示示意***,学生试讲)从这儿你可以看出诸葛亮算好了什么?
指名读句子。
(引读)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时,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时,你又见到了怎样的诸葛亮?
6.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7.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再读周瑜的话,试着从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机妙算”换一个词来说。出示字条: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 ,我真比不上他!”
2.再读课题:想一想,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还,他还要找机会还箭。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去还吗?读一读《赤壁之战》相信就有答案了。
板书设计
12.草船借箭
算准天气 胸有成竹
诸葛亮 算准人心 有勇有谋
算准地理 信心百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