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完美严谨的结构、乐观昂扬的基调、迷人而纯朴的旋律、精巧的和声与复调织体、给世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柴科夫斯基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了一种音乐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相交融的独特魅力。它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也是一首热爱生活的壮丽诗篇,宏大而不失细腻,深情而又未减纯真,是一幅人类生活最美丽的风景。
关键词:《第一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分析
中***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083-01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采用协奏曲传统的三乐章套曲形式,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快板,在呈示部各主题之前,引子铜管以其浑厚响亮的音色与丰满昂扬的弦乐织体交映拉开了辉煌的序奏。独奏的钢琴则在各个音区以坚实有力的和弦衬托着这壮丽的背景。整个乐队饱满的音色,充满自信的旋律以及带有附点为特征的动力性节奏,奏出了前奏中极具魅力的主题。
这个气势庞大的旋律在钢琴各个音区饱满的和弦衬托之下,犹如一道春风拂面而来,它热情地讴歌着生命、春天和希望,以其明朗的大调一举奠定了整首乐曲的主要情感内容。柴科夫斯基音乐中惯有的忧郁特质一扫而空,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魅力以及精神的振奋。这一主题接着由钢琴采用装饰性的变奏再次奏出后,乐队又一次把乐观向上的旋律重复了一次。显见作者对这一主题的迷恋和自赏。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前奏的规模如此庞大,是传统协奏曲中少见的。
呈示部的主题音乐来自于一首乌克兰民歌。但作者通过巧妙的节奏变化,使原民歌中那种哀伤的情感荡然无存,而变成了一个活泼而不乏幽默的主题。快速的节奏,充满活力的上行级进音程,使人联想起当春日来临时,人们发自内心的欣喜之情,人们在大自然中急切地捕捉那每一处闪光,让美丽的外部世界给人留下一种目不暇接之感。
当钢琴与乐队轮番奏出这个充满动感的主题时,钢琴则加上一些装饰性的华彩片段,点缀着这春光无限、芬芳四溢的时空和人们心中的愉悦。
副部的第一主题与主部主题虽然并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但那宽广舒展的旋律却让人感到一种心旷神怡、甜美甘醇的特质。单簧管透明而纯净的音色仿佛是从心底里流出的甘泉,充满了对自然的赞叹,对未来憧憬的激情,与主部主题构成了鲜明对比。显然作者也陶醉于这梦幻般的遐想之中,甜蜜而朦胧,洋溢着浓浓的诗情。
副部的第二主题用一种仿佛是摇曳不定的音型和一种跨小节的音节把作者内心深深的激动表露出来。这个主题具有一种时而零散断续,时而又连绵起伏的特点。显而易见,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乐句或段落结构。但如一种喋喋不休的绵绵细语,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起伏跌宕,似乎在告知人们:我醉了,为春天,为生活,为自然而醉了。
接着,钢琴又一次演奏出副部的第一主题,左手的琶音倾诉着心灵的激情,然后音乐模进上行,掀起了呈示部的又一次小高潮,钢琴那宣叙性的音调宛如作者内心真诚而动情的独白,最终呈示部结束于静谧和柔美的诗意中。
展开部仿佛是以副部主题的重复出现而开始的,乐曲结构的各个部分由此而变得自然流畅。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互相交织在一起,进行发展。担任独奏的钢琴与乐队时而对答,时而抗衡,连续形成展开部的高潮。然后,钢琴一段独奏的旋律,采用了柴科夫斯基最喜爱的六度音程进行,形成一个个回肠荡气的乐句,流畅地进行到乐曲的第三部分,即再现段。在再现段中,乐队和钢琴最后奏起了主、副部两个主题,只是在钢琴声部中,把主部主题原有的休止符去掉,更换成更为流畅的音型,与副部主题叠置在一起,赞扬着生活的美丽。特别是尔后钢琴的华彩乐段中,一连串流光溢彩的琶音就像一池荡漾的湖水,泛起一串串涟漪。对于生活严肃思考的乐句随之出现。然后以乐观、昂扬、向上的情感结束了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复三部曲式,但在欧洲的钢琴协奏曲文献中,则是写得最为优美和抒情、最具诗情画意的篇章。那敏感的笔触,细腻而深邃的情感,令人不禁想起19世纪俄罗斯最优秀的风景画家列维坦笔下的《白桦林》、《乌克兰的傍晚》等名画那微妙的光色变化。皎洁的月色,森林的低吟,转瞬即逝的残阳余晖和迷人的力量,都与这著名的第二乐章保持着一种血缘的契合。
A段的第一主题首先由长笛单。
柴可夫斯基一生共写了三部协奏曲,其中《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最著名的,也是最受欢迎的,这不协奏曲在音乐厅的演奏率是最高的,几乎所有的钢琴演奏家都演奏过这部作品,并将其列为保留曲目,《第一钢琴协奏曲》标记的是降B小调,实际上它并非是小调色彩,全曲在便配上用了双管编制的乐队,即木管和铜管乐队,以及最主要的钢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第一钢琴协奏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