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设置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很深刻的发展意义。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竞争意识的影响下,努力研究分析数学知识,因此,从教育角度上看,问题设置对数学教育的推动作用非常强。常见的问题设置方法有类比、递进、矛盾等,围绕不同课题,问题在学生头脑中的储存能力、挖掘能力各不相同。基于此,本文将结合中学数学教育内容,深度解析数学课堂中问题设置的重点、难点问题。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课堂问题;设置要点
前提:问题是挖掘人类脑中素材的有效方法,以问为求知习惯的教育思想已沿用了数千年。“学以致用”是老师传递问题能量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千万个问题的源头。
一、中学数学教学课堂问题设置发展现状
中学数学是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问题设置已经成为了增进师生思维关系、打开学生求职欲望的金钥匙。目前,中学数学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为辅,在这个教育思路的影响下,课堂问题的涉猎范围逐渐扩大,已经延伸到了单位计量、函数运算、几何平面判定等多项教学内容。由此可见,问题设置在现今中学教育中其主导能力和引导价值尤为突出。中学数学理论知识偏多,实验性、探索性的知识很少,针对这种特色化的知识结构,如何抓住学生真正关心的学科内容,从内容上引申出来有价值的课堂问题,成为了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严峻思考问题。
二、中学数学教育引入问题设置的方式
问题设置对中学生来讲,是一个认知情感上的冲突条件,教师透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职心态,让学生自主找寻解决问题的媒介和信息,探究问题答案。因此,问题设置的首要前提是,问题一定要紧密围绕知识点设定,无论是活动实践,还是类比分析,这个关键要素是不能更改的。
2.1类比式
在围绕中学几何***形设置课堂问题时,老师需要对比分析不同四边形的判定要素,如正方形、菱形、长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几何特征和判定方法。将这些四边形的改变有“新意”的排列开来,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些特殊四边形?”学生在黑板上获取概念信息,会利用类比思想和思维方式,理解概念、分析特殊四边形概念变化的原因和特征,得出答案。学生以类比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比较能力。
2.2矛盾式
矛盾问题的建立一般会利用知识上的冲突因素,得出相关联、相互影响的课堂问题。如在解答同类题型时,老师会提供给学生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这些答案的计算方法各存差异,其应用范围也存在诸多限制。计算、测量长度时,老师可以通过测量面积、宽度,测量单位面积的长度,也可以通过测量周长,计算长度。单位和计算法则概念之间的矛盾,计量要求矛盾,会帮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知道哪种题型需要对应何种解题条件。因此,老师应根据强烈的概念、知识、理论矛盾对比,设置特殊解题环境,通过矛盾障碍,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理性判断有效信息,严谨分析问题。
2.3渐进式
中学数学教育知识的逻辑能力很强,因此从符合学生认识思维习惯的角度出发,问题设置还需具备渐进特征,设置的每个问题必须本质相同,理解丝丝入扣,解题方式层层深入,思维模式由简到易。如在学习绝对值概念时,老师利用一个绝对值例子,若|a-3|=a-3,则=(?)以下选项是A、1;B、-1;C、2a-5;D、5-2a老师根据例题向学生提出问题:“例题中绝对值成立的要求是什么?a-3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其取值是正、是负?怎样计算a的取值范围?这三个问题分别考察了学生对绝对值概念的知识理解能力、总结能力,每个问题的递进关系很强,由易到难,以偏概全。存在递进关系的问题,不仅符合学生传统的思维习惯,还增强了知识理解和能力培养的合作关系,突显出了问题在逻辑思维要求非常高的数学课堂中的引导价值。
三、课堂问题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3.1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中学数学知识认知结构,设置的问题需顾全教材、学生两个关键要素,例如在初二数学《角平分线》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概念设计题目,如:是不规则三角形,在BC边上,选择点D,使BD=CD边长,问:“D点在哪儿?”学生拿到题目后,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运用角平分线为概念辅助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角平分线定义“角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入手,研究D点位置的特殊性。
3.2以“动态”题目解读复杂概念
课堂问题的变化特征复杂,老师可以转变问题提出方式,来控制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如:设计一个动态模式的二元一次方程,如ax+by=3450,给出2个a、b的确切值,让学生将a、b代入公式计算。之后,在随机更换a、b值的大小,让学生观察a、b、x、y等值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关系。老师可以利用“动态”问题的运动特征,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课堂呈现出一种气氛活跃、竞相思考的环境。
结论:
从心理学角度看,积极主动客观的学习知识,其学习效率非常高,所以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需求,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还能让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找到自信,认识到数学规律的深刻涵义。除此之外,问题设置还轻松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关系不平衡”状态,学生的创新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决定课堂教学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朝鹏,关锦鹏,杨建新.浅论数学教学中的课堂问题设置[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03):162-164.
[2]牟金平,巩新亮,张生明.浅谈微积分教学中课堂问题的设置[J].台州学院学报,2013,11(06):168-171.
[3]孙雅琴,赵雅静,关心妍.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数学教学参考,2012,12(03):110-124.
[4]张明月,郑秀静,王天明.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1):167-173.
[5]李彤,张友.“问题串―概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中国数学教学参考,2013,12(08):109-1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的设置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