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讲童话吗?可是在他的电影中,又让人看到苍白的面孔,阴森的古堡,充斥着幽暗阴抑的色调。他想让人尖叫吗?可是在他的电影中,诡异和恐怖又掩盖不住深深的温情。在常人眼中,温馨总是和光明在一起,恐怖总是和阴抑在一起,而在他眼中,这些界限根本不存在,他用出类拔萃的想象力把这些看似对立的因素极为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电影中重重地打上蒂姆・波顿的印记。
孤独造就诡异
蒂姆・ 波顿1958年8月25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博班――美国的电影电视工业中心。童年时的他常常被父母锁在家里,后来又被送到年迈的爷爷那里居住。他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靠画一些阴暗晦涩的画打发时间,到处显得格格不入,因此还被学校开除过。少年时期的蒂姆・波顿由于孤独而深陷漫画书和恐怖电影之中。这种环境使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也造就了他无以伦比的想象力和阴暗而又绚烂多姿的内心世界。
蒂姆・波顿接触演艺圈是从他还在加州艺术学院学习时开始的。当时,他收到了迪斯尼赞助给年轻动画人的奖学金,开始正式学习和从事动画工作。后来,蒂姆・波顿参加了迪斯尼《狐狸和猎犬》等主流的电视动画的制作,才华开始展现,得到了自由创作的机会。
1981年,蒂姆・波顿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短片《文森特》,随后又拍摄了《弗兰肯维尼》。然而,相对于温馨明快的主流动画,这些短片都过于怪诞恐怖,被迪斯尼的领导层认为不适合儿童观看而永远禁播。但是,短片中初步呈现出了诡异怪诞,梦幻色彩浓厚的前卫风格。从此,这种风格成为了蒂姆・波顿的电影标签。
诡异星光闪耀好莱坞
1985年,保罗・鲁本斯看中了这位年轻导演的潜质,邀请他执导了影片《皮威先生奇趣历险寻车记》。在这部电影处女作中,蒂姆・波顿塑造了诡异神秘的小镇、卡通造型的古怪人物,使得影片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也使自己在一夜之间成为好莱坞最引人注目的新锐导演。
处子秀的成功使蒂姆・波顿信心大增,很快,他又执导了一部里程碑似的超自然喜剧《甲壳虫汁》。在这部电影中,他大反常道,让胆大妄为的人把心地善良的鬼搅得昏天黑地。这种角色的错位使影片有点恐怖诡异又笑料频出,给观众造成了从所未有的新鲜感受。从此,不按常理出牌的蒂姆・波顿携着另类和前卫一举跻身好莱坞最卖座导演的行列。
1989年,年仅31岁的蒂姆・波顿执导了《蝙蝠侠》,成为史上商业回报最为成功的影片之一。1992年,他携第一部的人气打造了《蝙蝠侠重现江湖》。尽管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影片稍显稚嫩,但那种哥特式的工业城市、神秘的英雄、变态的反派、阴暗的色调,迥异于当时光明的《超人》系列,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氛围感受,展现了他出众的想象力,也成为后来这一类型电影的典范。
喜欢蒂姆・波顿的人绝不会错过他在1990年导演的《剪刀手爱德华》。这是这位鬼才导演最完美的作品。爱情是甜蜜的,可恋爱的双方却是长着剪刀手的机器男孩和善良美丽的普通女孩。剪刀手可以给植物修剪出可爱的造型,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发型,可以雕刻出漂亮的冰雕,却不能拥抱心爱的女孩,反而把她划伤了。爱情刚刚开始就匆匆结束。阴森的古堡外墙遮掩了里面郁郁葱葱的园林,邻居的热心掩饰不了搬弄是非的本性。惨白的脸色、敏感的神经,爱德华在色调明丽的童话般的小镇刚刚被接受就被粗暴地驱逐,孤独的人终究还是只能孤独地生活。蒂姆・波顿用一个大孩子的眼光打量着这些强烈的对立,用深邃冷静的心灵把它们调和在一起,使这部电影既阴郁又温馨,既感人肺腑又冷酷至极。
1994年的《艾德・伍德》是蒂姆・波顿表达自我,并向艾德・伍德致敬的传记电影。一个成功的导演居然坚持认为自己和公认的史上最烂的导演有许多共通之处,这本身就是很怪异的事情。拙劣的技巧,常识性的错误,无聊的剧情,甚至有异装癖,这就是艾德・伍德,我们很难看到他和蒂姆・波顿有什么相似之处,但关键在于喜欢另辟蹊跷的蒂姆・波顿偏偏看中了他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满脑子的古怪想法。于是,两个古怪的家伙碰在一起,成就这部带有乐观梦幻色彩的电影。
蒂姆・波顿对恐怖片的癖好终于在1999年的《断头谷》中得到了最大的发泄。这部片子对气氛的营造确实到家。诡异的断头谷镇,身首异处的妇孺,神秘肆虐的无头骑士,黑夜中血淋淋的尸体解剖,以及主人公苍白的脸色和神经兮兮的表情,观众的神经一次次被。但蒂姆・波顿却把这部片子拍得异常瑰丽,如同娇艳的黑玫瑰一般。更可贵的是,恐怖肃杀之余,我们又能感到一丝幽默,缓解一下绷紧的神经,再被推到下一场惊恐中。
2003年的《大鱼》是蒂姆・波顿继《剪刀手爱德华》之后最成功的电影。父亲爱德华・卢布姆故事中的魔幻之旅充满了明丽的色调,成了纯净的童话。由于在巫婆的玻璃眼睛里预知了自己的死法,他毫无畏惧地和巨人成了朋友,一同旅行;穿过了密林小道而闯进了神秘的幽灵镇;为了心爱的女子而为狼人马戏团团长作免费苦工,甚至执行最危险的任务而遇到了连体歌女。父亲的经历把这些全部串起来之后,情节就变得格外诡异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童话作品中,蒂姆・波顿运用了动画、远景镜头和摄影特技,唯独不同电脑特技,但镜头依然时不时地流露出一些邪气,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好像在宣称这是蒂姆・波顿的作品。
2005年是蒂姆・波顿的丰收年,他一口气推出了两部作品――《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及《僵尸新娘》。这两部作品一部色调明丽绚烂,一部色调阴森幽抑,但都统一于蒂姆・波顿天马行空的高超想象力和诡异氛围。巧克力工厂之旅是快乐新奇的,但工厂主人却神经兮兮,那几个各有缺点的小孩被拉长,掉进垃圾场,甚至变成蓝莓。《僵尸新娘》就更不用说了,哥特式的古堡阴暗异常,僵尸的骨头和眼珠四处掉落,人和僵尸要举行婚礼,还要大闹人间,怪癖的玩笑令人哭笑不得。
诡异之下的美好
蒂姆・波顿从来都离不开漫画书和恐怖片,甚至直言不讳地说他喜欢那些坏的东西,喜欢坏孩子,喜欢死亡和幻想出来的东西,喜欢搞怪,他想拍那些惊悚骇人的恐怖片。这种想法使蒂姆・波顿的电影更加诡异。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主人公大都面色惨白,神经敏感,眼神闪烁不定,我们也可以看到他让妇孺的头颅被砍掉而悠闲自得,让骷髅们一边跳舞,一边忙着捡掉落了的眼球和骨头,让孩子们在巧克力工厂之旅中被拉长、膨胀、变色而无动于衷。
但是蒂姆・波顿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拍出一部像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的恐怖片,因为在他的阴暗怪异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背后,是一颗孩童般的纯真的心灵,是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期盼。有人说,蒂姆・波顿一直在构建自己的黑暗王国,但是,他的电影顶多顶多只能说是诡异,远远不能说是黑暗。黑暗仅仅是他的工具,而绝非目的。让我们看看吧,剪刀手爱德华在阴暗的古堡中布置着最精美的园林,被带到小镇之后又乐观地向人们敞开胸怀;全身黑色的孤独的蝙蝠侠最终赢得了美女的芳心;艾德・伍德被讥讽为“野人”时,仍然在电影中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乐观;在巧克力工厂之旅结束后,工厂主人威利・旺卡最终从小男孩身上学到了信任和亲情的重要性;在僵尸们大闹人间,举行跨界婚礼之后,邪恶的家伙自取灭亡,有情人终成眷属。大体上说,蒂姆・波顿要表达的主题和许多电影人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只是他不愿意走着被许多人踩出来的好莱坞大道,而是顾自走着只属于他自己的林荫小道,用非凡的想象力和前卫的手法把这条小路装点得格外绚烂,个性十足。
在蒂姆・波顿的电影中,人与人的关系一直是他要探讨的重要主题。
首先是家庭的关系。在《甲壳虫汁》中,两个解体的家庭,一个活人的和一个死人的,在一起学习如何抚养孩子。《火星人玩转地球》中,美国第一家庭和一个在拖车里过活的贫苦家庭同时遭到袭击,总统的女儿在给笨拙的穷小子颁奖章时悄悄地问:“你有女朋友吗?”两个地位悬殊的家庭有如此亲近的交流,蒂姆・波顿把这种只有在童话中才能出现的情景展现了出来,让人狠狠地享受了一把幻想成真的满足感。《大鱼》这部电影更纯粹一点,也显得更成熟,儿子在与父亲冷战之后,跨越了代沟,慢慢理解了自己的父亲,最终变成了父亲那样的人。类似的故事在千万个家庭中世代上演,因此引起了十分广泛的共鸣。同样的,新作《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也是探讨家庭内部关系,威利・旺卡在小男孩查理的帮助下和父亲相认,开始学会享受家庭的融洽和温暖。
除了家庭的关系,其他的人际关系也在蒂姆・ 波顿电影中有所展现。剪刀手爱德华作为一个特殊的成员,在积极地学习如何融入陌生的社会,如何处理爱情和友情,以及人们的误会。孤僻的蝙蝠侠也在彷徨中试着接受自己的爱情。艾德・伍德在唾骂和误解的压力下挺直腰杆,乐观地坚持自我。《僵尸新娘》里面,蒂姆・ 波顿设定了坦诚相待的僵尸世界和尔虞我诈的活人世界,并让善恶的结局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的猛烈碰撞中上演。
毫无疑问,蒂姆・波顿小时候幽闭孤独的生活是促使他如此关注人与人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的原因。在学校方面,他被开除过;在社会方面,他怎么也不能和其他小孩交往。而在家庭方面更加糟糕,他的童年是被锁在房子里的,和父母及祖父都没有什么交流,代沟比正常的孩子要深许多。一个人最基本的需要在孩童时代不能得到满足,于是只能通过幻想来安慰自己了。
值得庆幸的是,蒂姆・波顿始终对生活充满了乐观和期盼,也正是如此,在他的电影中,有阴抑的氛围,有许多的不幸,有神经质的人物,人与人的交往有那么多困难,但是到了最后,蒂姆・波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们微笑――无论如何,困难再多也是可以跨越的,气氛再阴抑也是可以蕴育光明结局的,人物再忧郁也是可以展露笑颜的。总之,生活的基调是美好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蒂姆·波顿:诡异前卫的梦幻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