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3.洮砚
亦称洮河石砚。产于甘肃甘南自治州临潭一带的洮河沿岸,即临洮县以南的岷县,现产地属卓尼县管理。石质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以绿石为贵。绿石中往往含有条条纹理,犹如万端云霞或涟淆的河水,更加千姿百态。宋・黄庭坚:“久闻岷山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除绿色外,还有绛红色,带黄标者等。由于洮河石终年被水浸蚀,因而石质细腻,肤理缜润,发墨而不损毫,磨而不光,呵气即湿,堪称色泽艳雅质地优良。(***1)
4.澄泥砚
产于山西汾河沿岸的绛县;河南的虢州,相州,山东的柘沟镇,河北的滹沱河沿岸等地。制砚工艺是用经过过滤的细泥,放入适当的添加剂,加工雕刻,炼烧而咸。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载:“以堪泥令入于水中,按之,于瓮器入黄丹团和溲如面,做二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其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荫干,然后以利刀子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溢墨,亦足亚于石者。”每道工序,无不以使其质地坚硬为目的,加之黄丹这一铅化合物,更加强泥土的强度,经烧、蒸最后一道工序,使泥如石坚,遍体生津,易于发墨,制成佳砚。澄泥砚质地坚细,耐磨,与石无异,取材方便。烧制的火候不同,产生不同的色泽,有朱、紫、黄、绿等色。清・朱栋《砚小史》:“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黄,其次为绿豆砂,又次为玫瑰紫……然不若p砂澄泥之尤妙。”澄泥砚起源子唐,兴于宋,明代是发展成熟阶段,明代以后南方亦有制作。(***2)
鲁砚及缤纷的诸砚
1.鲁砚
山东诸石制作的砚,统称为鲁砚。特点:品种多,纹理丰富多样,石色五彩缤纷,石质嫩润细腻,研磨易于发墨。
燕子石砚:亦称多福砚、鸿福砚。产于山东泰山。以汶水中的三叶虫化石制作的砚。石呈土黄色或土黄偏棕灰色,石中有许多浅黄色斑纹化石虫体,形似蝙蝠或燕子。清・王渔洋《池北偶谈》:“泰山所钟,汶水所浴。坚劲似铁,温莹如玉,化耳为鼠耳,生生百族。不假雕饰,天然古绿。文字之祥,自求多福。”(***3)
尼山砚:产于山东曲阜尼山。石色蜡黄,坚而不顽,抚之生润,易于发墨。
田横砚:产于山东平度县东南田横岛。石呈黑色,也有金星者。石质温润不燥,质地细密,易于发墨。
浮莱山石砚:产于山东莒县城西20华里的浮莱山后。色呈绀青、褐黄、沉绿等。
琅琊石砚:产于山东临沂地区费县岐山涧的金星石砚。
淄石砚:产于山东博山虞望山等地。品类有韫玉、金星、青金,墨玉,金雀等。
红丝砚:产于山东青州及益都黑山。沂蒙山区临朐县老崖崮等地。鲁砚中之极品,曾被公认“天下第一”。唐・柳公权《论砚》:“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砚呈柑黄地红丝纹、紫红地黄丝纹等,丝纹十余层次第不乱。宋・唐彦猷《砚录》:“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研。既加镌凿,其声清悦。其质之华泽,殊非耳目之所闻见。以墨试之,其异于他石者有三:渍水有液出,手拭如膏一也;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凝如漆二也;匣中如雨露三也。”(***4)
徐公砚:产于山东沂南县徐公店村。石层呈倾斜状,形成一块块扁平的石板,大者逾尺,小者盈寸,厚达五寸,薄至半寸。砚石坚硬,质地细腻,纹理丰富,色泽多鳝鱼黄、蟹盖青、沉绿、桔红、茶叶末等。所制之砚,发墨适中,不滞不滑,蓄墨保温(―4℃而不结冰),贮墨耐久。
龟石砚:产于山东临朐县东南辛寨龙岩寺石涧沟壑中。以龟状石制作的砚。色有赭红。黄褐、茄紫等。在鲁砚中较名贵。
紫金石砚:产于山东临朐。色紫润泽。
温石砚:产于山东即墨县马山洪阳河底温泉下。色呈深紫,且有青花、朱斑,朱线、胭脂晕、翠斑等多彩纹及豆绿色石眼。此砚虽冬日严寒,磨墨不冻。
薛南山石砚:产于山东临沂城西薛南山。石呈深绿色,斑纹如微尘。形若马蹄、龟壳,四周似竹节状。皆天成砚材,小者尤佳。
柘砚:宋时产于山东柘沟镇的石泥砚,因地而名。柘沟镇毗邻柘沟河,南流注入泅水。当地产赤色黏土,镇人多以此做砚,称为柘砚。有的砚上刻有“鲁柘砚”款印,故人称此地砚又为鲁柘砚。
鼍矶石砚:产于山东蓬莱县北140华里长列岛中的鼍(砣)矶岛。色清黑,质坚细,下墨甚利。
还有:墨角砚、黄玉砚、鹊金墨玉砚。褐色砚等。均为鲁砚佳品。
2.缤纷的各地砚
易水砚:产于河北易县西峪山。砚石为水咸岩,天蓝色,间或缀有碧绿色或黄色斑纹,玉带石石质刚而柔,石面泛有光泽。该砚的制作始于奚家父子。(***5)
织金石砚:产子贵州织金县。石呈青。红色。发墨细腻,且有光生,储墨久长且不干涸。
思砚:产于贵州岑巩县(古思州府)一带。以金星石制作的砚。
贺兰石砚:产于宁夏贺兰山。石为泥质板页岩,色紫如端砚,有的带绿标和石眼,俗称贺兰端。其质地坚密,清雅莹润,易于雕刻,发墨利毫。其品类有绿标砚、前山石砚、后山石砚、七星眼砚、朝天玉带砚,紫袍玉带砚等。
松花石砚:产于长白山。石质细腻,坚硬温润,亦称松花玉。色多深绿,浅绿两种,杂有黄色,丝纹如刷丝。为微晶硅质灰岩,石内含磷,用火柴一擦即着,用此石制作的砚,对书画防蛀也有一定作用,为砚林中的上等砚材。《砚林脞录》:“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绀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砚之神妙尽备。”此砚始于明代,清时倍受宫廷宠爱,定为御砚,后因产地为清室祖先的发源地而遭禁。1981年在长白山脚下的通化地区,发现了与清代宫藏从表面形象到物理性能上完全一样的松花石,从而使中断百年的松花石重返世间。该石具有贮水不易干涸、发墨不损毫的特点。
苴却砚:产于云南永仁县。始子清同治年间。此砚石质坚而不顽,细腻而不滑,发墨利毫,贮墨不腐,积水不涸,且有石眼。
乐石砚:产于安徽宿县。砚润腻、发墨、无石脉。
灵壁砚山:产于安徽炅壁城北70里的黄土层中。以海藻化石制砚。石色青润,石质缜密,硬度大,研墨快,涸墨迟。此石受几万年波涛冲击,形成峰峦透空、形状百态的石块,所琢石砚,既可研墨,也可做假山,奇石供赏。
磐山石砚:产于安徽灵壁县磐石山。
天坛砚:别称盘谷砚。产于河南济源县(愚公之乡)王屋山主峰之坛。因轩辕皇帝曾在此设坛,祈天求雨,故名天坛。砚石质地细腻,刚柔相济,色泽五彩,多有青斑、天 蓝、金线、柳芽黄、麦叶绿等,缤纷眩目,易于发墨,经久保湿。
石砚:产于湖南浏阳。石上天然生有洁白晶莹形如的花纹。
长沙绿石砚:产于湖南长沙府。大多散布在灌石表层之上,润泽而光亮,但不受墨。
谷山石砚:产于湖南长沙。色淡青。乱丝纹。
灌浮石砚:产于湖南常德、辰州(今沅陵)二府交界。石表呈淡青色,石内层深紫而带红色,其中石面上有金线和黄脉相间的称为“紫袍金带”,多用药制成的伪品。极细润的灌浮石,久用则如镜面。
嘉峪石砚:产于河西走廊嘉峪关黑山峡。石呈青、绿等五色,石质润泽,不废笔、墨。
嘉陵峡砚:产于重庆合川县嘉陵江峡中鼻峡口。
潭柘紫石砚:产于北京门头沟潭柘寺老虎山一带。石属红柱石铁质泥质板岩,色紫如猪肝,物质结构细腻,颗粒均匀,质地缜密坚实,晶莹温润。岩性与端歙同类。明英宗年间,为御用石料,建造皇城宫殿。
凤B砚:产于福建北苑凤凰山。石色苍黑而玉质。宋・苏轼《东坡题跋》:“山如飞凤下舞之状,山下有石,声如铜铁,做砚至美,如有肤筠然,此殆玉德也。疑其太滑,然至益墨。”
赭砚:产于江西修水。色赭黄有绿晕,亦有纯绿者。质细润。形华丽,具入研无声。发墨细快,保温利毫之特点。
西砚:产于浙江江山县。砚石长年为泉水浸润,石质坚实细润,易于发墨,保水利毫。
衢砚:产于浙江开化县。色黑。
越石砚:产于浙江绍兴会稽山麓。色泽妍丽,分紫、青。黑等。质细腻。有青花,鱼脑,蕉叶、金丝。银丝,紫袍,玉带.虎皮、美人红等天然纹饰。
金墨宋石砚:产于江西庐山。石质竖丽,光滑若玉,金星璀璨,呵气成云。
金音石砚:产于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凤凰乡砚石湾。漆黑如玉。叩之发铿锵声,似金玉钢铮入耳。
蒲石砚:产于四川蒲江县盐开沟。色青润。质坚细。
琼州金星石砚:产于广东琼州、万州之悬崖。色漆黑。质细润如玉。水漫则见金星。
五台山石砚:产子山西五台县段庙山。色有红、紫、黑、绿。以紫、黑、绿者为最佳。紫石透红;黑石磁实纹细;绿石晶莹透亮,有水波。浮云花纹隐现石上。质均坚细。纹理纤细、缜密。(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砚的鉴赏与修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