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止符是在乐谱上表示乐音休止的符号,它记录着音乐停顿时间的长短,在旋律中与音符的作用同等重要。休止符按时值可划分为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等,根据作品的需要休止符也可以加入附点,称为附点几分休止符。笔者通过细致地分析教材,发现音乐作品中休止符的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巧妙地运用和感受休止符,会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情绪的把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作品中的休止符,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笔者根据休止符出现的不同位置,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种学习休止符的方法。
一、休止符出现在乐句的开始
乐句开头的休止符使音符出现在强拍的弱位上,打破了原有的强弱规律,有类似弱起小结的感觉,教材中八分休止符运用较多。
例如五年级下册《让我们荡起双桨》:
《卡普里岛》:
学唱时,可先按音符的节奏学习,熟练后再加休止符不出声地练习。
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4 0 x x x| x x x| x x x| x x||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每小节强拍的强位拍出来,歌词直接从强拍的弱位开始进入。
二、休止符出现在大乐句的中间
这种情况下休止符的运用不仅让人感到精致、细腻,而且还提醒歌者在此处换气。
例如六年级下册歌曲《爱的奉献》:
《爱的奉献》这首歌曲主要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家庭对患有重病的小保姆不离不弃,最终着帮助她战胜病魔的感人故事。歌曲优美深情,带有呼唤性的语气,所以这里的休止符要唱出“声断气连”的感觉,表达一种对 “爱”的感动,语气接近于哽咽。
例如四年级下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像这种比较长的乐句,一口气唱不完,作者巧妙地用了一个休止符使呼吸自然、连贯。演唱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用半拍的时间进行换气。
三、休止符连续出现在乐句的中间
休止符有规律地连续出现,大多是为了表达一种情绪或是一种内心的情感状态。
例如人音版五年级下册《小鸟,小鸟》:
这里的休止符明亮、轻快,仿佛一下就把人们带进了美丽的大自然,伴随着音符的跳动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演唱时注意提醒学生 每个小动机的最后一个音要收住,不要唱得拖泥带水。
四、休止符出现在整个乐段
此时休止符的运用目的是烘托一种特殊的气氛。例如四年级上册《田野在召唤》的二声部, 用来模仿 孩子们整齐的步伐声,演唱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踏步的声音来表现音乐的铿锵有力。
五、休止符出现在收尾中
这里出现的休止符更多的是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受。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思考收尾处休止符带给音乐的深层寓意是深远的、疑问的、感动的,还是回味的,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感受休止符。
例如四年级下册《茉莉花》:
以上学习和感受休止符的方法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在没有学习休止符的正确时值前,可让其结合歌曲的意境及生活经验唱准休止符。例如一年级下册歌曲《红眼睛 绿眼睛》中休止符的演唱,可以结合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采用以直观教学为主的方法,制作一个小红牌,教师一亮出红牌学生就停止歌唱,“红灯红”出示红牌点一下,正好表示四分休止符的时值。还可以用动作表示休止符,《两只小象》“哟罗罗”后可用点头表示四分休止符,也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小象甩鼻子的动作表示四分休止符。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这个“无声的音符”的把握会越来越准确。教师巧妙地处理好休止符,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受。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