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镇地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孟子诞生地―山东省邹城市城南10公里处,总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5.3万。因“灵通泰岱”的峄山座落其境而得名,也正因峄山曾是中国古代九大历史名山之一,又是古代立有山志的六十余座文化名山之一,峄山镇也应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峄山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纵穿南北的京沪铁路、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的邹王公路、临菏路,与峄山景区环山路、京福高速公路出口至峄山风景区连接线,共同钩织成便利的交通网络。2008年峄山镇被山东省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山东省旅游强乡镇”,2009年被授予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十大生态旅游观光示范镇”等。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
该镇历史悠久,春秋时代属邾国,邾国是侯国林立时代的一个弱国,她以自身独特的治***方略在残酷的竞争局面下,延续了数百年,还以文化风貌著称于世,随着时代的久远依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战国中期邾穆公改“邾”为“邹”,是为显示功德而改。峄山镇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两处:邾国故城。位于峄山之阳一华里处,是春秋战国时代邾国国都,距今已有2590多年的历史。据《史记・楚世家》载:邾国于公元前281年(楚顺襄五十八)为楚所灭,邾文公建国都于峄山之阳(今日纪王城)。峄山之阳,地理条件优越,周围河流纵横,宜于农业发展;山势险峻,易于防守,减少了战乱的威胁,更利于邾国经济的发展。自文公迁都于绎,又经后来几代国君的逐渐扩建,使“绎”成为一座相当壮观的新都城。邾国故城的宫殿遗址在今峄山街东齐氏林前。俗称“紫禁城”。故城西南隅见台址,高八尺,方圆里许,俗称皇台。在城的北面里许金水溪上有凫雁坡,峄山北麓有斗鸡台,东西仓,“皆邾故事”。邾文公是邾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国君之一,在其执***期间,以德***著称。相传29世,共334年,自春秋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都是重要的***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北齐年间,邹县治所迁至钢山之阳,故城才逐年荒废,渐成村落。至今城垣、宫殿台基尚依稀可辩,地下埋藏了大批珍贵文物,建国后,当地农民耕作时曾出土秦陶量、五珠范等文物,现分别陈列在省、市博物馆内。野店遗址。位于邹城市城南6公里处,是原始社会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属邾国故城之郊,故称野店。当时的氏族群体已遍布于邾国大地。在遗址上不仅发现大量的磨制精致的石器工具、骨、角器、陶器,造型优美,质地较硬,而且还有大量的制作精细的象牙雕刻制品。在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无论是当时的社会生产,人们生活,还是社会组织结构,均已发生了巨大变化。1971至1973年,山东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及专家会同邹县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在遗址的周围还发现了从东周至汉代的墓葬群,1997年镇组织冬干深翻土地时再次显现,还有战国时期的陶文、兵器、礼器等。此外,斗鸡台遗址,位于峄山西麓,曾出土春秋时期的铜鼎两件,现陈列在邹城市博物馆内。
二.秀美的自然景观
在邹城市区东南10公里许,有一座奇山直插天表,与“五岳独尊”的泰山南北对峙,这就是被誉为“岱南奇观”的峄山,古人称之为小岱宗。峄山,又名邹峄山、绎山。后者为其本名。因其“怪石万迭,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焉”。峄山海拔582.8米,周长10公里许,只及泰山三分之一多。但它以其怪石叠积、象形透剔、洞穴幽邃、灵泉喷涌,集泰山之雄伟、黄山之秀奇,华山之险峻于一身,与岱宗争奇斗艳,从而博得“灵通泰岱”“邹鲁秀灵”“衍岱钟灵”之美誉。峄山为我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立有山志的60座名山之一。峄山洞石之奇巧玲珑,景色之优美峥嵘,胜迹佳境亭台庵观碑篆题咏之不可胜纪,原本有一番散乱的纯系天造地设的自然美,有一种无以言表的野趣,一种宜人的魅力!峄山的五大奇观、七龙洞、八段锦、山门、十二福地、二十名石、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一百四十四名洞等景观胜迹佳境,把它点缀得移步异景,处处洋溢着灵秀之气,使人目不暇接。
峄山的“三美”“三奇”让人拍案叫绝:“三美”其一为石头美。那参差嶙峋、百窍千孔,被地理学家称之为当今世界奇观的海蚀岩,自不待言。“山如垒卵,高者数丈,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峄山其实就是由无数块怪石叠积而成。那些山石,小者如屋宇,大者如小山,望之风光一抹,几无隙地;如禽如兽,静动有之,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其石,如龟,如鱼,如兔,如冠,如丸,子孙石、元宝石,五巧石、骆驼石、鹦鹉石、试剑石、八卦石……象形之惟肖惟妙,远眺、近观、上仰、下俯之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人叹为观止,无不对大自然神奇的功力所折服。其二为洞穴美。巨石之下,有许多天然洞穴。“其洞府玲珑,岩窦崎峭,千态万状,他山之秀未必可与并载”。峄山洞穴相连,难以尽数,其中名洞即达144个。诸洞,大如广庭,小如斗室,纵横通达,曲经通幽,窦窦相连,“贯彻踵顶”,深遂莫测,不知端倪;或供奉神像,精雕细刻,或镌有刻石,咏物纪胜。其三为泉水美。峄山洞“多泉水,每东北风起,同时涌涨,不知所自来,”(清康熙五十四年《邹县志.山川》)。且洞穴之泉水,味如醇醴,清洌甘甜。而“源头活水”则是其中最负胜名的一泉。源水从石髓一龙口中喷出,洒珠溅玉;峄山西峰的天然名洞“空中楼阁”内,终年泉水叮咚,盛夏透凉沁脾,实为一处绝佳的避暑胜地。明万历六年(1578年),孔子第62代孙孔闻德至此发出“空中楼阁,睹莫不神奇,庙貌山藏,宛若***画,诚天下之奇观,古今之胜景的由衷赞叹。
“三奇”一为神话传说奇。千百年来,勤劳善良的邹峄人民,借物寄情,寓情于景,把许多美好的憧憬和愿望变成种种神话传说,曲折离奇,脍炙人口。如女娲炼石补天垒峄,梁山伯与祝英台求学于“梁祝洞”,贞妇明志的“舍身台”“金钟化作石”“骑鹤隐仙”升天而去,令人陶醉其中。二为宫观庙宇奇。经历代千百年惨淡经营,山上建设有宫殿庵观多达288楹,其中规模宏大者为72庙宇。这些古建筑,瓦缝参差,错落山间,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绿瓦红墙,金碧辉煌,是何等气魄和壮观!三为石刻奇。峄山刻石、碑碣、经文楹联,比比皆是,可谓琳琅满目,从秦汉到民国,涉及各个朝代,多出名家之手,堪称之为一座历史文化宝库。1989年,峄山又刻就由国内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中国当代最大石刻汉字“鳌”字,现为峄山一大胜景,晴朗天气,方圆数里都可观之。
三.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
近年来,该镇借助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在完善基础、强化管理、加大宣传、促进增收上狠下功夫。基础建设方面。在峄山西部,借助农民种桃的优良传统,实施了投资1.8亿元的峄山桃花源建设,在规划区内栽植优质早熟桃及景观树种近万亩。推进了峄山湖、斗鸡台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已完成坝体加固、放水洞改造、防渗处理、观光路建设等,库区清淤、湖心岛建设正在推进之中,完善了水利、道路、桥涵、桃园广场、南门停车场、种桃石刻、2处景观标志大门建设。峄山白云宫、峄山度假村已建成使用,峄阳书院、太平兴国寺等项目正快速推进。强化管理方面。抓好转制后峄山管理处各项工作,在管理、服务上下功夫。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与交流,就景区综合开发、旅游市场管理、生态游建设等方面,先后赴泰山、蒙山、微山湖、肥城、五莲等地学习交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新思路。扎实开展景区环境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票贩子、野导游、关系票、私自上山等现象,使旅游市场和外部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对外宣传方面。成功举办了“二月二”峄山古会游、2010年“游峄山、赏桃花”活动、峄山摄影大赛、孟子故里.水墨峄山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峄山白云宫神像开光庆典、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开展了五一黄金周、学生暑期游等促销活动。投资10多万元在省内各大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峄山旅游知名度,带动旅游业收入明显增长。
随着环峄山景区的峄山桃花源、峄山度假村、峄山湖水利风景区的陆续建成,峄山镇旅游业已经做大做强。如果说峄山是镶嵌在鲁南旅游圣地――这一奇葩上的璀璨明珠,那么峄山镇则是盛开在鲁南旅游胜地上的耀眼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