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解读
考点要求:本专题涉及理解层次的考点有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的激素调节、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属于了解层次的考点有人脑的高级功能和模拟尿糖检测的实验。
考查热点:一是以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为话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功能的实验探究与验证、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上的传递;二是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为话题,考查下丘脑在分级调节中的作用;三是以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为话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复习策略:一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及规律;二是分析反射弧、突触、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递)过程及其模式***,理解神经调节的机理;三是在明确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的基础上,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为例,弄清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的机制;四是通过对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分析,理清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神经调节
(一)基础梳理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
(3)兴奋:是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产生及其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K+由细胞内排到细胞膜外,在细胞膜两侧形成外正内负的电位状态。
动作电位: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Na+由细胞膜外进入细胞内,在细胞膜两侧形成外负内正的电位状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在细胞膜内侧或外侧的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分别产生电位差;在电位差的作用下,膜外的正电荷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的正电荷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引起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使未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如此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原来的兴奋部位则恢复到静息电位。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当突触前神经元将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通过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的受刺激部位产生兴奋。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各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调控,高级中枢(如大脑皮层内的排尿中枢)对相应的低级中枢(如脊髓内的排尿中枢)有调控作用。
5.人脑的高级功能
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及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
6.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划分
(1)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
(2)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
(3)言语区:为人类特有,包括“书写中枢”(W区,此区障碍将不能写字)、“说话中枢”(S区,此区障碍将不能讲话)、“听话中枢”(H区,此区障碍将听不懂话)、“阅读中枢”(V区,此区障碍将看不懂文字)。
(二)典例解读
【典例1】(2010·宁夏高考)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到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测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析】降低膜外的溶液S中Na+浓度,会导致膜外与膜内Na+的浓度差缩小,受到适宜刺激时,膜外向膜内转移的Na+减少,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答案】D
【知识拓展】适度改变细胞外液中Na+或K+的浓度对电位变化的影响:适度改变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增大外液中的浓度,动作电位峰值增大;降低外液中的浓度,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外液中没有Na+,则不会产生动作电位);适度改变细胞外液中K+的浓度只会影响静息电位值(增大外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值变小;降低外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值增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专题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