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06年有这样一句流行语――“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有可能是唐僧”。
然而,前阵子一个名为“熊猫烧香”的病毒,使用了多种系统、网络漏洞技术,在不到数月便袭击了整个互联网,呈现出一派“满城尽烧熊猫香”的壮观场景。
面对来势凶猛的“熊猫”,几乎所有杀毒软件商的应对措施都显得那么的苍白。于是,无奈的人则将那句流行语改成――“烧香的不一定是和尚,还有可能是熊猫”。
悲观人在疑惑:“拥有众多的反病毒专利技术和‘国际领先水平’的杀毒软件,为什么在可爱的“熊猫”面前是如此地不堪一击?‘专杀工具’为何总是姗姗来迟。”
乐观的人则认为:“‘熊猫’也告诉我们网络安全上的不足,这对我们、杀毒软件厂商都是个很大的提醒,我们应该感谢这只‘熊猫’!”
或许,写电脑病毒的人,最初可能是为了好玩.甚至只是偶然的“灵光闪现”。但是,当有人看到能够从中获得意外的好处时。就干起那黑色的勾当。《资本论》告诉我们,“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会有人不惜花上性命。”
然而,在善与恶之间,还有着许多不为人注意的地带。试想象一下,如果把病毒杀净了,以防止病毒为生的人怎么生活?小月的个人猜想,杀毒软件公司不会真的想把病毒赶尽杀绝。其实,在这场“烧香”风波中,杀毒软件公司所处的位置是非常尴尬的,一要申明自己与病毒制造无关,同时还要尽快推出“专杀工具”,也真够为难他们的。
确实,抛开法律和道德,单从技术角度来分析的话,这只烧香的“熊猫”其实也可以称得上“国宝”,它至少让人们明白了网络安全和反病毒的知识和意识还有待提高。也让那些杀毒软件商们从自我满足中醒悟过来。
病毒是万变的,我们的防御手段不能一成不变,正是病毒带领着网络安全进步。或许。如果没有病毒,今天的网络更是千疮百孔。
如果说,“***”成就了如今一整套的完善卫生预警体系。那么可不可以类似地说,正是因为“熊猫烧香”、“威金”、“魔波”等一系列病毒,才使得脆弱的网络变得更加坚固,才使得人们的防范意识和防范常识更加深入人心呢?
在写下上面的文字时,小月收到了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那就是“熊猫烧香”的制造者已经被捕。但“熊猫”尚未退去,谁知道以后还会有多少新的病毒会借鉴“熊猫”的成功经验呢?
思考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