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240公里,它是世界上最大、最长,海拔最高的大峡谷之一。
好山好水孕育好石,三峡画面石是三峡石中骄子,主产地在宜昌。大者如瓜、小者如拳,多为三氧化硅凝结成的玛瑙、玉髓、石英和变质岩。画面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三峡奇石品种繁多,除画面石外,另有造型石、景观石、意形石、化石、矿物晶体等,全国各地的大部分石种都可以在三峡地区见到。其中有类太湖石、类灵璧石、类彩陶石,以及三峡玛瑙、三峡黄蜡。清江上游的云锦石和宜昌县黄柏河的流纹石均呈浮雕、透雕甚至圆雕状,极具质感。此外,神龙架的神龙玉,体量硕大,色彩斑斓,飞红滴翠,其靓丽的皮色堪与大化石媲美。
三峡奇石创造了多个第一。1985年9月,在宜昌“杨守敬纪念馆”举行的“来层林三峡奇石收藏展”堪称全国赏石界的破冰之举,从此,中华赏石文化在中国大陆开始全面复苏。来层林是中国当代赏石文化史上的“元勋”之一,他的这次石展从形式到内容均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早期三峡奇石在全国的领先水平,引起全国众多媒体关注。尤其是《中国新闻》(外文版)对三峡奇石的报道,把整个中国正在兴起的奇石收藏热推广到了海外,以致带动了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赏石文化活动。此后,三峡奇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很多欧美人士大都是通过三峡奇石和来层林来了解中国赏石文化,三峡奇石也成了宜昌改革开放的城市名片。从此,中国也才有了部级石展:柳州第二届、徐州第三届、淄博第四届、武汉第五届、南京第六届……
赏石审美观由古典走向现代的一个标志,便是“瘦、皱、漏、透”观到“形、质、色、纹”观的转变,后者便滥觞于三峡奇石“坚、鲜、全、颠”的审美特性。20世纪90年代初,宜昌的姜祚正就提出欣赏三峡奇石应抓住“坚、鲜、全、颠”这4个重点的赏石标准,这就是后来逐步明确的“形、质、色、纹”观,这是三峡奇石从文化层面为赏石美学所做的一个重要贡献。
三峡石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文化艺术宝库,它的美学价值以及它的文化内涵还远远未被人们充分认知和开发出来。感悟、破解三峡石永远是爱石者的追求,这也是三峡石的魅力所在。
责编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