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日到来之前,能够喝到陈期近十年的麻黑古树茶,也就显得有些珍贵了。
2005年的麻黑生普,外形条索紧结壮硕,芽显梗长,这是当年的一个标杆之作。
与近期的易武古树茶相比,就显得变化多多了。干茶因陈化已经显黄褐而紧缩,内敛的润泽不变,芽头显金黄,大叶正是墨色。
这款茶仍处于转换时间。曾经对比过同样年份不同存储条件的茶,湿度较高的南方转化要比北方快一些,而自然或密封的存储方式亦会对茶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个时间,正是历经夏暑、近于中秋的时节,茶的香气能够张扬。
第一道冲倒时,汤色是经典的蜜色,入口略有蜜香或似冰糖之香,茶汤人口饱满温润,而滋味却又能沉下来,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喉韵,也可领略古树茶特有的气韵。看得出,这样的茶正是北方较为密封方式存储的味道。
第二道,汤色橙黄透澈,细啜可直下肺腑,细甜可人,略带的一丝涩迅即化掉,挂在杯盏上的香气细密。新茶虽香,往往刺激性强,陈茶就将这些年轻的躁动抚平下来。
第三道的叶底仍旧黄褐,枝梗柔韧有活力,透亮的茶汤饱含着时光给它留下的陈昧,令人饮之平和。
很多人不太了解存储,时间之于普洱茶,像谱一道乐曲,还未结束,你不知道哪个时间它最迷^,只是一定会期盼它的炉火纯青。
第四道,茶汤透亮可人,残余的一丝陈杂味已经不见了。这是头春古树茶的内质,很有气象、很温润的茶韵,让我们去感受那个季节的丰富。
新茶香高滋味刺激,老茶温和滋味细润。对于陈茶,有人欣赏有人附会有人排斥。就像有人只喜欢岩茶的烈,或只喜欢铁观音的香,并不奇怪。欣赏老茶,也不必蜂拥而上,有时只需一两好友去静静体会品饮时茶昧与身心的交汇即可。
五六道后,汤色仍旧橙黄,汤中内质不改,只需约20秒即可出汤。茶的内质最为重要,古树茶因为内质比小树或台地要好,所以转化的空间更大,相同的时间内更容易达到转化的效果。
七道之后可以尝到汤中的枣香,这是易武茶的迷人之处。易武茶之所以被称为普洱中的王后,也因为其细腻甘醇的个陛。
十道之后,茶汤的甜度越显,想是果胶一类的物质转化得恰好,新茶在这一点上往往做不到。这一类型的蜂蜜香,越饮越觉得珍奇。
我还曾经喝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茶人订制的易武古树茶,那是另一番更喜人的转化之美,堪称经典,因此对于时间加在普洱上的影响,称是可以看得到的变化。
九年陈期麻黑生普的转换,经常会觉得超过其他山头,因为易武茶的手工工艺更为到位,从炒青、揉捻、晒青到石磨压制,都是很多山头学习的榜样。在这样精工细作的茶品上,才能更好去体会陈化的魅力,去感知许多未被我们知晓的领域。
关于普洱的转化,有很多的文章与观点,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比如,完全密封的厌氧转化是更好,还是难以转化苦涩依然?湿度较高程度下的仓储,在历经时光变化后,是否更为甘甜,才算是真正的转化?自然环境下,只以包装纸面世的见光,透风透气之茶,这样在国内各茶庄最常见的存茶方式,是否存在重大的误区以至使茶吸收异味或潮气,或因长时间的缓速风化使其果胶丧失?
我们不妨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与不同城市的朋友,用同样的茶,以不同的存储方法,在一年两年时做一个短期的总结,
不同山头的茶其内质会不一样,工艺也会对它形成影响,再加上时间的作用,就会一茶千面,这也是普洱茶最迷人的地方。一段时间,或是雨后,或是初秋,或是严冬,都将有所收获。这些都是习茶人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也因为这样去玩,就觉得收获重大。